一、小儿色素失禁症1例(论文文献综述)
陈玉兰[1](2021)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在新生儿危重症遗传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遗传病分为染色体病、单基因病、多基因病及线粒体病。遗传病种类繁多,临床表现不典型,尤其再新生儿时期更不典型,且多数属于危重症,预后差,不仅临床诊断不容易,救治难度也相当大。是婴幼儿期或围生期患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且遗传病患儿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然而传统细胞遗传性技术根本无法精准检测基因突变。85%的人类致病基因变异发生于外显子区。全外显子组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可以精准地检测覆盖范围内的绝大多数(约98%)点突变,以及大多数的拷贝数变异。WES能高效快速地确定致病基因及突变位点,有助于快速筛选遗传性疾病。目的通过搜集近3年入住我院的疑似遗传病或诊断不明确的危重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探讨全外显子组测序(WES)技术在危重新生儿遗传病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入住中山市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危重新生儿,疑似遗传病或诊断不明确的新生儿。共纳入研究的新生儿有66例,其中男34例(52%),女32例(48%),胎龄28周+1~41周+3,出生体重0.97kg~3.9kg,发病年龄1d~28 d。临床表现患儿均在新生儿期发病,主要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阳性结果有:黄疸持续不退、胆汁淤积13例,喂养困难4例,反复抽搐4例,皮肤异常7例,肌张力异常3例,不明原因呼吸困难3例,内脏异位1例,巨舌1例,口腔及外观畸形14例,心脏结构严重异常3例,血或尿串联质谱遗传代谢病筛查结果异常7例,胎儿期染色体异常1例,反复低血糖及代谢性酸中毒3例,反复全血三系减少2例。医学伦理学审批本研究获得中山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新生儿监护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填写患儿及其父母的基本信息、临床表现及相关辅助检查结果。2方法2.1研究对象筛选纳入标准:(1)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其它辅助检查,高度怀疑遗传病患儿,或其有阳性家族史、近亲结婚家系;(2)临床诊断明确且该疾病遗传特异性高或患儿表型为非特异性。排除标准:(1)已达到纳入标准,但患儿监护人签字不同意者;(2)目标疾病致病基因不在WES检测范围。2.2标本采集采集患儿及其父母的静脉血2~3 m L,EDTA/柠檬酸盐抗凝,于2~8℃环境中冷藏保存。填写患儿及其父母的基本信息、临床表现及相关辅助检查结果,将标本快递至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进行高通量WES检测。2.3检测方法2.3.1 WES血标本冷藏送达检验中心后,用QIAamp DNA Mini KIT试剂提取外周血DNA,用酶切方法片段化g DNA,将特异序列的接头加在片段化的DNA上,IDT厂家生产的x Gen Exome Research panel v1捕获探针捕获出目标基因,由Illumina厂家生产的Next Seq 500二代测序仪对全外显子组进行测序。2.3.2验证经WES检测出的基因变异位点及父母相关基因位点进行一代Sanger测序加以验证。2.3.3数据库比对采用十分庞大的数据作为对照,其中包含了国外多个人群的数据和大量中国人群的数据。金域实验室采用的突变/变异数据库主要包括:金域数据库,以中国人遗传病患者为主;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HGMD,专业版),以病人为主的变异数据库;Clin Var数据库(综合性),与疾病相关的人类基因组变异数据库;ESP6500数据库(美国国家心脏、肺和血液研究所外显子组测序计划),以一般人群为主,主要用于心、肺、血液相关疾病的研究;G1000数据库(千人基因组计划),以一般人群为主;单核苷酸多态性数据库(db SNP),以一般人群为主,是单碱基替换及短插入、删除多态性的资源库。2.3.4解读对所检测到的基因变异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其是否有临床意义。临床医生结合患儿的临床表型及WES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解读,参考2016年第2版美国医学遗传学和基因组学会(ACMG)指南,给出最后报告。致病性基因变异:指特定病人携带的引起了疾病状态的病理性变异。可疑致病性基因变异:指很可能具有致病倾向的变异,但证据尚不充分。临床意义未明的变异:为目前没有报道,无相关数据库表明其临床意义,但未来在临床过程中可能有意义;且临床意义未明的变异是否会引起患者的疾病,尚有待科学的发展、数据的积累及更深入的功能研究。2.4其他辅助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气分析、血氨、血乳酸、胰岛素、同型半胱氨酸、串联质谱、X片、心脏彩超、头颅MRI、脑电图等。结果1一般情况纳入研究的新生儿患者共有66例,其中男34例(52%),女32例(48%),发病年龄1~28 d,确诊为基因遗传病的新生儿有15例(阳性率23%),其中男11例,女4例,平均确诊年龄为(37±9)d。2临床资料66例患儿经WES检测出有基因变异14例,阳性率为21.21%;1例患儿经WES检测未见有基因变异,但因临床表现高度怀疑为色素失禁症,联合多重连接酶探针依赖扩增技术检测出基因变异。根据检测出的基因变异位点与疾病的相关性,结合一代Sanger测序加以验证,再辅以Clin Var数据库、OMIM数据库、基因编码蛋白的结构域分析、家族史、大样本量调查所获得的变异频率及生物信息学软件对某些变异位点的分析结果进行评估,临床医生结合患儿的表型及WES检测结果综合分析解读,最终确诊为基因遗传病患儿有15例。主要临床诊断存在皮肤、颅骨及神经遗传病5例;存在内分泌和代谢系统疾病7例;心血管系统疾病2例;染色体病1例。15例确诊基因遗传病患儿中有13例行染色体检查,其中只有1例染色体异常,其余12例染色体检查无异常。3基因遗传病患儿的基因突变信息在基因遗传病患儿基因变异分类中,致病性基因变异10例,占67%(10/15);可疑致病性基因变异1例,占7%(1/15);基因变异意义未明4例,27%(4/15)。其中有1例患儿WES检测未见有致病性基因,因临床表现高度怀疑为色素失禁症,再应用多重连接酶探针依赖扩增技术,检测样本特定基因的各个外显子,检测到IKBKG基因4~10号外显子的杂合缺失突变(表1)。在含有致病性基因变异的10例患儿中,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4例(40%),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3例(30%),X-连锁显性遗传病1例(10%),基因片段缺失2例(20%)。其中有3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儿父母均杂合携带致病基因;2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儿父母不携带致病基因,该变异可能为新发变异,同时不排除其父母为生殖细胞嵌合型携带者的可能;另5例患儿父母未做相应基因检查,无法进一步验证患儿致病性变异基因的来源。结论1、WES检测技术是寻找疑似或诊断不明的危重新生儿遗传病的重要工具;2、WES技术有一定的局限性,联合其他测序方法可以提高检测阳性率。
蒋姣姣,张琦,丁芝祥,邱梅园[2](2021)在《色素失禁症患者的眼底表现及治疗》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色素失禁症(IP)患者的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特征及其辅助治疗的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9-03/08确诊的IP患儿10例18眼的临床资料纳入研究,均为女性患儿,就诊年龄2周~42月龄,详细记录患儿的病史及家族史,均行眼底彩色照相及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检查。结果:纳入患儿眼底检查结果提示:1期病变1例1眼,FFA提示视网膜散在异常血管,晚期无渗漏,定期随访。2期病变4例6眼,FFA提示视网膜可见异常血管吻合,无明显新生血管生成,均行视网膜光凝。3期病变7例9眼,FFA提示视网膜新生血管荧光渗漏、视网膜前出血性荧光遮蔽,均行玻璃体腔注药(雷珠单抗注射液2mg∶0.2mL,注射量每眼0.25mg/0.025mL)联合视网膜光凝;其中2例为单眼发病,对侧眼正常。4期病变2例2眼,4a期病变1眼,FFA显示视盘、黄斑向颞侧牵拉连至周边部视网膜、局部浅脱离,行玻璃体切割手术;4b期病变1眼,眼前节照相提示晶状体后白色机化膜,眼部B超提示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结论:初步证实了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可辅助IP相关性视网膜病变的分期及治疗,对其治疗随访有指导意义,但对于各期病变的治疗目前尚无统一标准,有待更多临床资料。
王亮,李曼红,张自峰,严宏祥,武雷,周毅,樊静,苟凯丽,王雨生[3](2021)在《婴幼儿色素失禁症相关眼部病变的临床特征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色素失禁症(IP)患儿眼部病变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设计,对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西京医院眼科就诊的13例IP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均接受常规眼部检查,3例患儿接受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5例6眼根据病情接受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或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玻璃体腔注射。随访6个月~6年。主要总结患儿病史、家族史、全身表现、眼部特征、诊断、治疗以及随访期间眼部及全身病情变化。结果 13例患儿均为女性,就诊年龄为5 d~42个月,平均2.0(1.0,8.5)个月。初诊时主要皮肤损害表现为红斑水疱期4例,疣状皮疹期3例,色素沉着期6例;随访时见萎缩期7例。13例26眼中10例18眼有眼部受累,占总病例数的76.9%(占总眼数的69.2%);其中8例双眼受累,2例单眼受累,3例眼部未受累。眼部受累者均累及视网膜,典型表现为视网膜周边无血管区13眼,视网膜血管迂曲、扩张10眼,周边视网膜血管分支增多7眼,视网膜血管白线状改变、部分血管闭塞4眼,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3眼,全视网膜脱离2眼,视网膜皱襞伴黄斑板层裂孔1眼。此外,视网膜出血11眼,视网膜色素改变4眼,灰白色条带样病灶3眼,黄斑发育不良2眼,脉络膜萎缩灶1眼,视盘前胶质增生1眼,视网膜黄白色渗出1眼。同时,4例患儿伴有斜视和眼球萎缩等眼部表现。分别有3例4眼和2例2眼行视网膜激光光凝和抗VEGF药物玻璃体腔注射,末次随访时活动病变消退,病情稳定。结论 IP患儿眼部临床表现多样,以特征性的视网膜血管病变为主,早期诊断、及时治疗至关重要。
陈茂琼,陈晓霞[4](2015)在《新生儿色素失禁症的临床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新生儿色素失禁症(IP)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及其他系统受累情况,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选择2008-2012年于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新生儿科就诊并随访的4例新生儿IP患儿和既往文献报道的145例该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性别、发病时间、家族史、皮肤损害特点、其他系统受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1本院4例患儿均为女性且生后即存在皮疹(100%),其中有阳性家族史、牙齿发育异常(锥形牙)、斑秃患儿各为1例(25%),而体格、智力、视听发育均无明显异常。2文献复习结果示,男女比例为1∶9,有阳性家族史患儿患儿为72例(48.3%),新生儿期及以前发病患儿为137例(91.8%),100%(149/149)的患儿具有皮肤损害,54.4%(81/149)的患儿有皮肤外其他系统受累。37例行基因检测的新生儿IP患儿中,5例(71.4%)患儿NEMO基因内共有序列NEMOΔ410缺失。结论新生儿IP临床多见于女性。约半数新生儿IP患儿有阳性家族史,大多数患儿于新生儿期及以前发病,均出现典型皮疹,常伴其他系统受累。新生儿IP患儿皮疹可自愈,其预后取决于其他系统受累情况。
袁磊,段雄,张学圆,李宏新,龚晴意,张海霞,禹华旭,洪家香[5](2014)在《色素失禁症1例》文中研究说明1临床资料患儿女,1岁1个月余,躯干四肢黑褐色沉着斑加重3d。患儿出生后第5天时发热,双手背部出现绿豆大小的红斑未见明显水疱,且双上肢、躯干、双下肢相继出现上述红斑,随后斑块逐渐增大,部分融合,呈大片泼墨状、条状、旋涡状的灰褐色和黑色硬痂样色素沉着斑,累及双上肢、躯干、双下肢,以双下肢为甚。且患儿每次发热时皮损加重,病程中无惊厥、抽搐、黄疸。发病以来患儿一般状态良好,食欲食量可,大小便正常。既往史无特殊。患儿为第5胎第3产,足月剖宫产,出生时体重3 600g,无宫内窘迫及产后窒息史,出生后牛乳喂养至6个月添加辅食,生长发育同正常小儿,母孕期无特殊病史。家族中无
郭生红,李薇[6](2012)在《色素失禁症1例》文中研究表明患儿女,72d。躯干、四肢反复红斑、水疱伴色素沉着72d。皮肤科情况:躯干及四肢泼墨状和漩涡状褐色色素沉着斑,右手环指远节指骨和中指近节指骨及左手环指掌指关节伸侧、左足拇趾及中趾伸侧边界清楚深黄色疣状、突起较硬斑块。左手中指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层局限性假上皮瘤样团块状增生,可见大量角化不良细胞;右小腿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灶性基底层液化变性,色素失禁。诊断:色素失禁症。
张耀东,顾本兴,蔺琳,郭学鹏,王家勤,王晓华[7](2005)在《《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5年第20卷中文题名索引》文中研究说明
孙东信[8](1996)在《色素失禁症38例分析》文中指出为了提高对色素失禁症的认识,分析了38例色素失禁症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38例患者中,女37例,男1例。出生时已有皮疹者15例,出生后6周内发疹者22例,出生后62天出现皮疹1例。16例有色素失禁症家族史。36例有红斑、疱疹、疣状斑块和色素沉着,另2例出生时即见特征性色素斑。25例伴眼、牙齿和中枢神经系统等异常。7例红斑疱疹期患儿嗜酸粒细胞计数明显升高。6例无高热惊厥,其中4例查 EEG,3例示高度失律波型。1例男性患儿染色体核型为47,XXY。7例皮肤活检标本均示色素失禁症之典型病理改变。多数学者认为本病是一种少见的性联显性遗传性疾病,最富特征之皮疹为躯干等处泼溅状、漩涡状等色素斑。目前尚无有效的产前诊断和特殊的治疗,对有家族史者作遗传咨询,指导优生。炎性疱疹期应预防继发感染,其它异常则应对症处理。
张五昌,宋淑嫒[9](1986)在《色素失禁症九例》文中研究说明 色素失禁症(Incontinentia pigmenti)系遗传性皮肤色素异常疾病,也称 Bloch-Sulzberger 综合征。本症出生或生后不久发病,具有特殊的皮肤色素斑,并可伴有中枢神经系统、眼、牙齿、骨骼、毛发及指甲等外胚叶及中胚叶先天异常。国内报告例数较少。现将我院1980~1985年所见9例报告如下。
黄思建,黎小瑜,李晓辑,孙立梅[10](2021)在《应用RetCam3行婴幼儿口服法眼底血管荧光造影的护理》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应用数字化广域成像系统RetCam3行婴幼儿口服荧光素钠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luorescein fundus angiography,FFA)的护理。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在广州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小儿眼病综合科就诊的眼底疾病婴幼儿78例,应用RetCam3进行口服法FFA检查及护理,将护理要点进行总结。结果:所有患儿安全、顺利完成检查,检查过程中均未发生异常病情变化或与检查、药物相关的并发症。经FFA确诊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amilial exudative vitreoretinopathy,FEVR)26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23例,色素失禁症患者6例;玻璃体积血患者3例;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3例;牵牛花综合征患者1例;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3例;弓蛔虫眼病患者1例;原始永存玻璃体患者2例;不明原因眼底病变患者5例,单眼视网膜皱襞患者1例,先天性小眼球患者1例,巨细胞病毒感染患者1例,先天性黄斑发育不良患者1例;Coats病患者1例。结论:应用RetCam3行婴幼儿口服法FF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规范、恰当的护理配合能够保证检查准确、顺利地完成。
二、小儿色素失禁症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儿色素失禁症1例(论文提纲范文)
(1)全外显子测序技术在新生儿危重症遗传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研究背景 |
对象与方法 |
1.一般资料 |
2.标本采集 |
3.研究方法 |
4.关键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1.一般情况 |
2.临床资料 |
3.基因遗传病患儿的基因突变信息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分子诊断技术在新生儿期遗传病中的应用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2)色素失禁症患者的眼底表现及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
1对象和方法 |
1.1对象 |
1.2方法 |
2结果 |
2.1 IP患儿皮肤表现 |
2.2 IP患儿神经系统表现 |
2.3 IP患儿眼部表现 |
3讨论 |
(4)新生儿色素失禁症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
1.1研究对象 |
1.2方法 |
1.3统计学分析方法 |
2结果 |
2.1本院4例患儿入院一般临床资料 |
2.2本院4例患儿实验室检查结果 |
2.3本院4例患儿诊断情况 |
2.4本院4例患儿随访情况 |
2.5文献复习结果 |
3讨论 |
(5)色素失禁症1例(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2 讨论 |
(6)色素失禁症1例(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2 讨论 |
(8)色素失禁症38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临床资料 |
实验室检查 |
讨论 |
(10)应用RetCam3行婴幼儿口服法眼底血管荧光造影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造影方法 |
1.3 护理方法 |
1.3.1 检查前 |
1.3.2 检查中 |
1.3.3 检查后 |
2 结果 |
3 讨论 |
开放获取声明 |
四、小儿色素失禁症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全外显子测序技术在新生儿危重症遗传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D]. 陈玉兰. 广州医科大学, 2021(02)
- [2]色素失禁症患者的眼底表现及治疗[J]. 蒋姣姣,张琦,丁芝祥,邱梅园. 国际眼科杂志, 2021(03)
- [3]婴幼儿色素失禁症相关眼部病变的临床特征分析[J]. 王亮,李曼红,张自峰,严宏祥,武雷,周毅,樊静,苟凯丽,王雨生.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1(01)
- [4]新生儿色素失禁症的临床分析[J]. 陈茂琼,陈晓霞.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5(02)
- [5]色素失禁症1例[J]. 袁磊,段雄,张学圆,李宏新,龚晴意,张海霞,禹华旭,洪家香.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4(04)
- [6]色素失禁症1例[J]. 郭生红,李薇.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2(09)
- [7]《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5年第20卷中文题名索引[J]. 张耀东,顾本兴,蔺琳,郭学鹏,王家勤,王晓华.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5(12)
- [8]色素失禁症38例分析[J]. 孙东信. 中华皮肤科杂志, 1996(01)
- [9]色素失禁症九例[J]. 张五昌,宋淑嫒. 中华儿科杂志, 1986(06)
- [10]应用RetCam3行婴幼儿口服法眼底血管荧光造影的护理[J]. 黄思建,黎小瑜,李晓辑,孙立梅. 眼科学报, 20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