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死亡论文_王山,张优,高传玉,戴国友,刘馨允

导读:本文包含了院内死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院内,心肌梗死,休克,登封市,凝血酶原,评分,指数。

院内死亡论文文献综述

王山,张优,高传玉,戴国友,刘馨允[1](2019)在《休克指数及矫正休克指数评估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休克指数(SI)、修正SI(MSI)、年龄调整SI(age SI)、年龄调整修正SI(age MSI)评估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河南省17家医院就诊的发病30d内的1686例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院内转归分为死亡组及生存组,比较性别、年龄、入院体征、再灌注治疗,根据入院时血压及心率计算SI、MSI、age SI及age MSI,并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风险评分作比较,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选择最佳截断点,采用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Youden指数比较各指标预测价值,采用多层次模型评估各指标对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效应值,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对效应值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死亡组患者中位年龄、女性、缺血性卒中病史、前壁心肌梗死及Killip分级2级以上比例均高于存活组,死亡组患者入院时血压更低、心率较快且24h内接受再灌注治疗比例显着低于存活组,院内应用双抗、他汀及ACEI/ARB类药物比例均低于存活组;age SI及age MSI AUC与TIMI风险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IMI风险评分特异度及Youden指数均小于age SI,age MSI的Youden指数高于TIMI风险评分;分层模型分析显示,age SI(OR 5.97, 95%CI:3.33-10.71)及age MSI(OR 4.65, 95%CI:2.58-8.40)对STEMI患者院内死亡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以性别和年龄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结果与多层次模型一致。结论 age SI及age MSI预测STEMI患者院内死亡风险作用与TIMI风险评分相当。(本文来源于《心电与循环》期刊2019年06期)

吴晓翔,曾国威,古国财[2](2019)在《凝血指标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凝血指标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诊断及治疗的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319例,其中7例患者转至其他医院治疗,其余患者根据是否发生院内死亡分为死亡组(n=23)和对照组(n=289)。比较2组一般资料及凝血指标国际标准比值比(INR)、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imer),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ROC曲线评估凝血指标对死亡的预测效能。结果共发生死亡23例(7.21%);死亡组INR、PT、APTT及D-dimer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INR及APTT是死亡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2.217、3.026;P=0.001、0.000);联合应用INR及APTT预测死亡发生的AUC面积为0.897,显着优于单独预测(Z=2.041、2.573;P=0.05),且联合预测的敏感性显着优于单独预测(P<0.05)。结论凝血指标中INR及APTT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院内死亡的发生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本文来源于《河北医药》期刊2019年21期)

张笑,吴昊,马百涛,常健博,陈亦豪[3](2019)在《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查北京协和医院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院内病死率以及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0年1月1日-2017年6月1日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治疗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症和治疗方式等资料,统计院内病死率以及对各因素进行院内病死率单因素分析,对于P<0.15的因素再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1)调查共433例患者,院内死亡30例,院内病死率为6.9%;死亡病例平均年龄(72.00±15.04)岁,男女比例为1.3∶1;(2)年龄(>50岁)(P<0.05,OR=8.118,95%CI=1.548~42.574)、合并血液系统疾病(P<0.001,OR=11.387,95%CI=3.870~3.501)、合并肺部感染(P<0.001,OR=8.581,95%CI=2.859~25.757)和手术治疗(P<0.05,OR=0.354,95%CI=0.136~0.921)与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院内死亡相关。结论年龄(>50岁)、合并血液系统疾病以及合并肺部感染为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手术治疗是保护性因素;性别和免疫系统疾病不是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发生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本文来源于《卒中与神经疾病》期刊2019年05期)

吴梅泉,叶瑞航,黄剑锋[4](2019)在《CREWS评分预测急性加重期COPD机械通气患者院内死亡的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慢性呼吸系统早期预警评分(CREWS)预测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机械通气患者院内死亡的价值。方法对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96例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院内死亡情况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及存活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肺功能分级、CREWS评分等情况;对急性加重期COPD机械通气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通过绘制ROC曲线,分析CREWS评分预测急性加重期COPD机械通气患者院内死亡的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死亡组患者的CREWS评分显着高于存活组(P <0. 05),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肺功能分级、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REWS评分是急性加重期COPD机械通气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CREWS评分预测急性加重期COPD机械通气患者院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 826,95%CI为0. 745~0. 908,最佳截断点为CREWS评分≥5分;根据CREWS评分预测患者院内死亡的敏感度为56. 80%,特异性为98. 10%。结论根据CREWS评分预测急性加重期COPD机械通气患者的院内死亡的敏感度较低,而特异性较高,患者院内死亡的风险随CREWS评分的增高而增大,需高度重视。(本文来源于《内科》期刊2019年05期)

任怡辉,郭杏花,贺小武,闫建丽,宋小平[5](2019)在《2009—2018年登封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征趋势及院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登封市10年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变化趋势及住院期间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登封市人民医院2009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28日收治并确诊的1 4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对每年患者的总数、年龄、性别、临床症状及特征、心肌梗死类型、治疗方式和住院期间预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4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平均年龄(64.37±13.46)岁,合并高血压病史或入院时血压增高比例达70.0%,男女之比为2.07∶1,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和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分别为59.1%、40.9%;STEMI患者较NSTEMI患者发病平均年龄低,分别为(67.72±12.80)岁、(62.05±13.42)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总体病死率为9.4%,其中STEMI占63.1%,NSTEMI占36.9%;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吸烟、心衰、心源性休克、出血事件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登封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人数逐年增加,其中以男性多发,老年患者病死率较高,AMI患者住院病死逐年下降,手术患者比例逐年升高,高龄、吸烟、心衰、心源性休克、出血事件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来源于《海南医学》期刊2019年18期)

王山,张优,高传玉,戴国友,刘馨允[6](2019)在《休克指数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休克指数(shock index, SI)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患者院内死亡预测中的价值。方法 STEMI患者1 686例,均测量入院时收缩压、心率,计算SI,绘制ROC曲线评估SI预测STEMI院内死亡的效能;将1 686例患者根据SI最佳截断值分为低SI组(SI<0.682)1218例和高SI组(SI≥0.682)468例,比较2组一般资料、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情况,广义混合效应模型回归分析SI与STEMI患者院内死亡的关系。结果 ROC曲线分析显示,SI以0.682为最佳截断值,预测STEMI患者院内死亡的AUC为0.729(95%CI:0.671~0.788,P<0.001),灵敏度为67.7%,特异度为74.2%;高SI组中位年龄(66.43岁)较低SI组(63.30岁)大,女性(31.41%)及入院时前壁心肌梗死(65.17%)、合并心律失常(28.21%)、心功能Killip分级2~4级(49.57%)、心率>100次/min(30.13%)、收缩压<90 mm Hg(8.33%)、使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比率(63.68%)及院内病死率(13.25%)均高于低SI组(25.86%、53.12%、15.11%、31.69%、2.30%、0.99%、57.55%、2.71%),有高血压史(38.68%)、发病12 h内接受再灌注治疗(33.55%)及使用阿司匹林(95.51%)、氯吡格雷(89.10%)、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43.59%)、替罗非班治疗比率(5.98%)低于低SI组(49.92%、40.80%、97.37%、92.36%、51.89%、9.20%)(P<0.05);多因素广义混合效应模型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I≥0.682(OR=4.02,95%CI:2.33~6.94,P<0.001)是STEMI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SI在预测STEMI患者院内死亡中具有较高的价值,SI≥0.682者院内死亡风险明显增高。(本文来源于《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陈德生,刘玉华,廖佳隆[7](2019)在《血尿酸水平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死亡及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的预测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院内死亡及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宁都县人民医院收治的STEMI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血尿酸≤420μmol/L的80例为对照组,血尿酸>420μmol/L的40例为试验组,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心肌梗死严重程度。结果试验组院内死亡、无复流、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高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尿酸水平可以作为判断STEMI患者是否会发生院内死亡及恶性心律失常的重要指标。(本文来源于《医疗装备》期刊2019年15期)

李长罗,龙勇,袁锋,杨贵芳,盛丽娟[8](2019)在《乳酸脱氢酶与急性主动脉夹层院内死亡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对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及长沙市中心医院445例AA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53例、女92例,年龄45~61岁,发病时间间隔为从症状出现到入院14 d内。院内死亡定义为在住院期间的全因死亡。入院时完善了LDH的测定,研究终点为住院期间的全因死亡。结果住院期间死亡86例,存活359例。死亡组的LDH水平高于存活组[269.50(220.57,362.58)U/L vs.238.00(191.25,289.15)U/L,P<0.001]。平滑曲线拟合显示,LDH与AAD患者院内死亡呈非线性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DH是AAD院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OR=1.002,95%CI(1.001,1.004),P=0.006]。经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其最佳阈值为280.70 U/L,曲线下面积为0.624(95%CI 0.556,0.689)。结论入院时LDH是AAD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本文来源于《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曾勉,张莉珊,葛珊慧,何婉媚,陈钦桂[9](2019)在《不同时点序贯器官衰竭评估评分对重症医学科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不同时点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对重症医学科(ICU)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以期为实际临床工作中合理选用SOFA评分指标提供一定的研究证据。方法从美国重症监护数据库中选择住院时间> 72 h的成年ICU患者,提取其基本信息与相关检验指标并计算不同时点SOFA评分,以院内死亡为结局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时点SOFA评分与院内死亡的关联,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以评价各指标的预后预测价值。结果共有11 968例患者纳入最终分析,其中男性患者占56.15%,平均年龄为(64.75±16.63)岁,院内病死率为10.41%(1246/11 96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同时点SOFA评分均与院内死亡密切相关(P均<0.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不同时点SOFA评分预测院内死亡的能力存在差异,以T72最高(AUC=0.7246,95%CI:0.7101~0.7391)。结论对于住院时间>72 h的成年ICU患者,入院后72 h的SOFA评分可能具有更好的预后预测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网络版)》期刊2019年02期)

乔曼丽,毕齐[10](2019)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住院患者临床特征的性别差异及其院内死亡的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性别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住院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情况及院内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住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2 447例,按照性别分为男性组和女性组。比较2组临床特征并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2 447例患者中男性组2 017例,女性组430例。女性组患者年龄、住院时间、出现症状至就诊时间和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病史比例及心功能Killip分级≥3级、多支血管病变比例、置入支架数量均明显高于男性组患者,医疗保险付费、吸烟史比例均明显低于男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2 447例患者中院内死亡16例,未死亡2 431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比值比=3. 25,95%置信区间:1. 63~8. 81,P=0. 006)、心功能Killip分级≥3级(比值比=3. 52,95%置信区间:1. 36~5. 28,P=0. 002)及多支血管病变(比值比=2. 04,95%置信区间:1. 33~4. 37,P=0. 010)是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治疗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住院女性患者与男性相比,年龄偏大、院前延误较多、住院时间偏长、冠状动脉受累严重、病死率高;而高龄、重度心力衰竭、多支血管病变是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期刊2019年06期)

院内死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凝血指标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诊断及治疗的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319例,其中7例患者转至其他医院治疗,其余患者根据是否发生院内死亡分为死亡组(n=23)和对照组(n=289)。比较2组一般资料及凝血指标国际标准比值比(INR)、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imer),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ROC曲线评估凝血指标对死亡的预测效能。结果共发生死亡23例(7.21%);死亡组INR、PT、APTT及D-dimer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INR及APTT是死亡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2.217、3.026;P=0.001、0.000);联合应用INR及APTT预测死亡发生的AUC面积为0.897,显着优于单独预测(Z=2.041、2.573;P=0.05),且联合预测的敏感性显着优于单独预测(P<0.05)。结论凝血指标中INR及APTT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院内死亡的发生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院内死亡论文参考文献

[1].王山,张优,高传玉,戴国友,刘馨允.休克指数及矫正休克指数评估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J].心电与循环.2019

[2].吴晓翔,曾国威,古国财.凝血指标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J].河北医药.2019

[3].张笑,吴昊,马百涛,常健博,陈亦豪.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9

[4].吴梅泉,叶瑞航,黄剑锋.CREWS评分预测急性加重期COPD机械通气患者院内死亡的价值分析[J].内科.2019

[5].任怡辉,郭杏花,贺小武,闫建丽,宋小平.2009—2018年登封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征趋势及院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J].海南医学.2019

[6].王山,张优,高传玉,戴国友,刘馨允.休克指数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9

[7].陈德生,刘玉华,廖佳隆.血尿酸水平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死亡及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的预测价值[J].医疗装备.2019

[8].李长罗,龙勇,袁锋,杨贵芳,盛丽娟.乳酸脱氢酶与急性主动脉夹层院内死亡关系研究[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9

[9].曾勉,张莉珊,葛珊慧,何婉媚,陈钦桂.不同时点序贯器官衰竭评估评分对重症医学科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比较[J].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网络版).2019

[10].乔曼丽,毕齐.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住院患者临床特征的性别差异及其院内死亡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2019

论文知识图

分期预测患者院内死亡的ROC曲...预测患者院内死亡的R曲线不同时点SOFA评分预测院内死亡的...合并MVA患者存活出院与院内死亡...不同时点SOFA评分预测院内死亡的...个模型对于AC患者院内死亡风险预...

标签:;  ;  ;  ;  ;  ;  ;  

院内死亡论文_王山,张优,高传玉,戴国友,刘馨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