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喂装置论文-赵清来,邹正东,李文彪,于家浩,董佳宁

饲喂装置论文-赵清来,邹正东,李文彪,于家浩,董佳宁

导读:本文包含了饲喂装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饲喂装置,双侧投料,奶牛养殖,精确饲喂

饲喂装置论文文献综述

赵清来,邹正东,李文彪,于家浩,董佳宁[1](2019)在《智能化双侧奶牛个体精量饲喂装置的设计与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当前我国个体奶牛单产水平低的问题,设计了双侧双螺旋投喂饲料的智能化个体精确饲喂装置。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投喂效率高,平均每头奶牛投喂时间<7 s、投喂精度≤3%。通过单片机、PLC控制,实现了投喂精确化和智能化。(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史利军,刘梅英,张楠,牛智有[2](2019)在《群养母猪智能化精准饲喂装置的设计与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我国母猪养殖设备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设计一种由全机械式饲喂通道、精准饲喂器及智能控制器组成的群养母猪智能化精准饲喂装置,该装置采用少量多次的下料方式,以可编程控制器(PLC)作为核心控制器,实现母猪采食信息的采集与储存。性能测定分析显示,当单次下料量为100g时,该装置的日下料量平均相对误差为2.59%,变异系数的均值为2.25%,最远识别半径为16cm。研究结果表明,该装置具有准确识别进食母猪身份、隔离饲喂及精准下料等功能,装置的下料精度和稳定性以及识别范围均达到设计要求。(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王玄,李源源,侯云涛[3](2018)在《犊牛饲喂装置的设计及参数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犊牛饲喂效率,模拟奶牛乳头喂养的自然状态,设计一种全自动犊牛精准饲喂装置。介绍犊牛饲喂装置的硬件与软件设计思路,论述装置零部件的设计、选型,探讨犊牛饲喂装置相关参数的计算与优化。犊牛饲喂装置饲喂效率高,能大幅增加犊牛的存活机率。(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与装备》期刊2018年06期)

朱露,陈青,睢梦华,郑琪,章孝荣[4](2018)在《移动式精料储存与饲喂一体装置》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畜禽养殖过程中,精料补饲是不可或缺的。在放牧及半放牧的养殖模式中,精料的补饲一般采用定点投喂,这种方式不仅需要畜禽来回跑动,耗费能量,还因为人工每次运输精料而增加了劳动力。同时,在舍外存储精料容易遭到鼠害、受潮等。因此,需要既能在舍外存储精料又能方便投喂的装置。1介绍本装置为实用新型移动式精料储存及饲喂装置,包括圆柱体储存部分、取料口、饲喂槽及支架滚轮。其中圆柱体由内部四根支柱、外围铁皮构成,上(本文来源于《云南畜牧兽医》期刊2018年03期)

申鑫[5](2018)在《单笼饲喂种蛋个体信息采集装置研制与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种蛋信息主要记录了育种鸡的蛋重、产蛋数、蛋品质等信息,种蛋记录与标记编号是最为关键的环节。目前国内外对种鸡种蛋育种信息的采集主要依靠人工,不仅劳动程度大、效率低,而且容易造成数据误差。因此急需一套种鸡种蛋育种信息自动采集系统。本文以单笼饲喂种蛋个体信息自动采集生产线中种蛋自动称重、姿态调整装置为研究对象,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对整条生产线进行叁维建模,并对整机的传动方案、种蛋称重装置、姿态调整装置及其它模块的协调原理进行了研究分析。2)对蛋槽翻转机构进行方案对比与试验研究,确定了合适的翻转速度30r/min、翻转角度40°,使得种蛋安全快速的滚落到传送带上面;对种蛋的物理特征进行数据测定,为种蛋称重装置、姿态调整装置的尺寸设计提供数据参考。3)对种蛋称重装置进行结构参数设计与试验研究;利用解析法和Matlab软件对滚子摆杆凸轮机构尺寸进行优化设计,并研究蛋槽与凸轮推程转向相同和相反两种情况对机构压力角产生的影响;对种蛋姿态调整装置进行结构参数设计,根据其工作原理对光轴和弹性钢片间隙距离、组合数进行试验分析,确定最佳间隙距离为50mm,光轴和弹性钢片分别为1组、2组,为最佳参数组合方式。通过试验结果分析姿态调整装置“调正”率为99.3%、调正时间为1.8~2.7 s,同时进行相关控制系统的设计。4)利用仿真软件ADAMS对蛋槽翻转机构进行虚拟仿真分析,得到凸轮与蛋槽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特征曲线、蛋槽翻转角度曲线、凸轮与蛋槽产生的接触力曲线,验证机构传动性能的平稳性与安全性;建立种蛋称重装置叁维模型,并进行模态分析,研究发生共振可能性问题,保证称重装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5)对种蛋姿态调整装置进行静力学和疲劳强度分析,研究该装置的可靠性与耐久性。6)进行种蛋称重装置样机的试制和试验,解决样机装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试验结果分析种蛋称重装置的称重误差范围为±0.2g、相对误差率0.15%。(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3)

史利军[6](2018)在《群养母猪智能化精准饲喂装置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猪肉生产量和消费量居世界首位,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对保证肉制品的安全供应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母猪饲养管理方式的好坏对养猪场整体效益有着重要影响,采用群养单饲的方式饲养管理母猪可以显着改善母猪体况,提高母猪生产性能。针对进口设备存在结构复杂、价格贵、操作难等问题,本课题设计了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简便,适用于群养环境下饲养和管理妊娠母猪的智能化饲喂设备,对推进我国规模化猪场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有重要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装置总体方案的设计。饲喂装置主要由机械结构和控制系统两部分构成,机械部分功用为控制母猪进出饲喂装置,为进食母猪提供全封闭的采食环境,使其采食时能够不受其他母猪的干扰,同时储存一定量的饲料,母猪采食时可以定量投料、供水。控制部分功用为识别进食母猪的身份,精准控制投料过程,实时显示饲喂信息且可以设置饲喂参数。(2)饲喂装置机械结构的设计。饲喂装置机械结构包括饲喂器和饲喂通道两部分,饲喂器由喂料斗、绞龙、料槽等组成,饲喂通道由围栏、前门、拉簧、连杆、翻转门、挡板及防躺卧杆等组成,确定了关键零部件的结构参数,其中所设计的喂料绞龙叶片直径为48mm,转速为36r/min,输送能力不小于0.072t/h。(3)控制系统硬件设计。控制系统硬件组成包括耳标、耳标阅读器、PLC、触摸屏、喂料电机、电磁水阀、接近开关、开关电源等设备,对各设备进行选型并确定了其主要技术参数,对PLC的输入/输出点进行了分配,绘制了控制系统外围电路接线图。(4)控制系统软件设计。利用GX Works2编程软件编写了梯形图程序,饲喂装置有自动运行和手动运行两种工作模式,手动运行模式下饲养人员可以通过触摸屏手动控制饲喂过程,手动控制投料、供水。自动运行模式下饲喂装置自动获取进食母猪编号,根据母猪编号自主判断是否投料及投料量多少,自动控制投料、供水过程,自动生成饲喂记录以供饲养人员查看。(5)触摸屏界面设计。利用Coolmay组态软件设计了触摸屏界面。触摸屏界面主要由主监控画面、手动模式画面、自动运行模式画面、参数设置画面、饲喂记录画面和帮助画面组成。(6)群养母猪智能化精准饲喂装置性能试验。对耳标阅读器的识别范围、饲喂装置的投料精度和投料稳定性进行了测试验证。结果表明,该装置可以实现母猪个体的自动快速识别,有效识别半径为16cm;能够根据预设值自动控制下料过程,实现精准下料,下料误差小于3%,满足群养母猪个体精准饲喂的设计要求。(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戚江涛,蒙贺伟,坎杂,李成松,李亚萍[7](2017)在《基于EDEM的双螺旋奶牛饲喂装置给料性能分析与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奶牛精确饲喂技术的实施不仅能够促进奶牛业健康发展,而且还能够提高牛场经济效益。基于牛场现状,该文在设计的等径双螺旋精确给料的奶牛饲喂装置基础上,理论分析了物料输送速度与给料时间,通过Solidworks对双螺旋给料装置进行了叁维建模,并利用EDEM软件分别对40 mm搅龙和70 mm搅龙不同转速(80、100及120 r/min)的给料过程进行了离散元仿真,分析了装置给料稳定性,结果表明,40 mm搅龙在转速为120 r/min时变异系数为0.052 2,70 mm搅龙在转速为100 r/min时变异系数为0.105 2,给料稳定性最优。为进一步验证仿真结果,在搭建的双螺旋给料饲喂装置上,对40 mm搅龙和70 mm搅龙进行了给料试验,试验结果显示,40 mm螺距搅龙转速120 r/min和70 mm搅龙转速100 r/min时给料稳定性最优,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吻合。在验证装置给料稳定性基础上,对给料精度进行了试验,结果显示:40 mm搅龙和70 mm搅龙在80、100、120 r/min等不同工作转速组合下,给料精度均大于95%,当40 mm搅龙转速为120 r/min,70 mm搅龙转速为100 r/min时,给料时间为14.1 s,给料量为6.009 kg,装置给料精度不低于99.835%,符合奶牛精确饲喂效率与精度要求。(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7年24期)

王琦,韩菡,谭青青,冯江,马金龙[8](2018)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妊娠母猪限缓饲喂装置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们对日常畜牧产品的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畜牧业生产规模得到不断扩大,畜牧产品总量又大幅增加,畜牧产品质量也不断提高。目前,在畜牧养殖方面仍然存在着养殖方法不当、饲喂不合理及环境污染和疫病等问题。与此同时,物联网应用在畜牧养殖业,为养殖业的信息化、智能化开辟了一个切实可行的道路。它不但可以降低人工作业量,改善生产环境,而且能够及时调控母猪的生活环境因素,防止疫病及养殖管理过程中的不合理现象的发生。在母猪养殖管理的过程物联网技术能够精确监控母猪的生理情况和生活环境,从而有效提高母猪产仔成活率。为此,分别对物联网在母猪养殖管理中应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所需技术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本文来源于《农机化研究》期刊2018年03期)

乐林[9](2017)在《一种螺旋饲喂装置的设计与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养殖行业飞速发展,其中畜牧养殖业发展尤为迅速,其不仅发展规模越来越大,而且所需的养殖设备也朝智能化、精确化、自动化方向快速发展。我国作为畜牧养殖大国,正处于传统养殖技术向现代化养殖技术转变的阶段,智能化养殖设备的发展程度决定着一国养殖行业未来的整体发展水平。因此,对智能化养殖设备展开深入研究对我国现代畜牧养殖行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是以一种智能饲喂装置为研究对象,对该智能饲喂装置的相关结构参数进行详细严谨的设计,并在此基础上对其下料机构的关键零件螺旋轴进行优化设计,使其不仅满足设计强度、刚度及可靠性要求,又能达到显着提高饲喂装置物料输送能力的目的。首先,对比分析国内外智能饲喂装置的研究现状及结构设计特点,提出饲喂装置总体设计要求。结合下料机构选型设计、螺旋轴结构分析及螺旋面上物料颗粒的动力学分析,确定下料机构的输送形式和螺旋轴布置方式,并建立其运动规律方程,推算出物料轴向移动条件,详细设计螺旋轴的螺距、叶片直径和厚度、转速以及转轴直径等主要参数,同时完成驱动电机、储料仓结构和尺寸参数设计。然后,详细论述螺旋轴的受力情况,建立其几何力学模型,并借助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螺旋轴在不同工况下进行有限元静力学和有限元模态分析,验证其强度、刚度和可靠性满足设计要求且工作时不会产生共振,证明螺旋轴结构和尺寸参数设计的合理性。再应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和约束优化方法对螺旋轴相关参数展开优化设计,得出最优结构设计参数,螺旋轴体积最小,增大了输送空间,使下料机构物料输送能力得到显着提高。最后,将所设计智能饲喂装置进行生产制造,利用产品样机对所设计饲喂装置的工作性能进行检验。下料精确度试验表明,下料机构的实际下料量与后台控制器记录的理论下料量非常接近,在误差允许范围内,证明满足设计要求。优化前后饲喂装置输送性.能对比试验表明,优化后的下料机构其物料输送能力提升了 6.2%以上。该研究表明,科学合理的结构设计和试验设计方法及优化方法相结合,不仅可以满足饲喂装置的设计要求,而且能进一步提高其工作性能。(本文来源于《长沙理工大学》期刊2017-05-01)

石成成,蒙贺伟,坎杂,戚江涛[10](2016)在《适于犊牛饲喂的常乳恒温装置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满足犊牛饲喂初级阶段对常乳进行恒温饲喂的要求,设计一种适于犊牛饲喂的常乳恒温装置。介绍装置的机械部分设计和其功能,以及电气控制部分采用模糊PID温度控制技术,搭建的温度控制系统。在实验室对装置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在设定38.5℃温度点时,恒温控制阶段的温度幅度变化在±0.2℃范围内,满足犊牛饲喂要求。(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机化学报》期刊2016年08期)

饲喂装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提高我国母猪养殖设备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设计一种由全机械式饲喂通道、精准饲喂器及智能控制器组成的群养母猪智能化精准饲喂装置,该装置采用少量多次的下料方式,以可编程控制器(PLC)作为核心控制器,实现母猪采食信息的采集与储存。性能测定分析显示,当单次下料量为100g时,该装置的日下料量平均相对误差为2.59%,变异系数的均值为2.25%,最远识别半径为16cm。研究结果表明,该装置具有准确识别进食母猪身份、隔离饲喂及精准下料等功能,装置的下料精度和稳定性以及识别范围均达到设计要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饲喂装置论文参考文献

[1].赵清来,邹正东,李文彪,于家浩,董佳宁.智能化双侧奶牛个体精量饲喂装置的设计与试验[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9

[2].史利军,刘梅英,张楠,牛智有.群养母猪智能化精准饲喂装置的设计与试验[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9

[3].王玄,李源源,侯云涛.犊牛饲喂装置的设计及参数计算[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8

[4].朱露,陈青,睢梦华,郑琪,章孝荣.移动式精料储存与饲喂一体装置[J].云南畜牧兽医.2018

[5].申鑫.单笼饲喂种蛋个体信息采集装置研制与试验[D].河北农业大学.2018

[6].史利军.群养母猪智能化精准饲喂装置的设计[D].华中农业大学.2018

[7].戚江涛,蒙贺伟,坎杂,李成松,李亚萍.基于EDEM的双螺旋奶牛饲喂装置给料性能分析与试验[J].农业工程学报.2017

[8].王琦,韩菡,谭青青,冯江,马金龙.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妊娠母猪限缓饲喂装置的研究[J].农机化研究.2018

[9].乐林.一种螺旋饲喂装置的设计与优化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7

[10].石成成,蒙贺伟,坎杂,戚江涛.适于犊牛饲喂的常乳恒温装置设计[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6

标签:;  ;  ;  ;  

饲喂装置论文-赵清来,邹正东,李文彪,于家浩,董佳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