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偏光棱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棱镜,偏光,光学,入射角,器件,晶体,偏振。
偏光棱镜论文文献综述
杨敬顺,韩培高,闫玉甫,吴福全,郝殿中[1](2018)在《一种Wollaston式偏光棱镜分束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对一种修正式对称分束Wollaston棱镜的分束特性进行系统分析,利用折射定律和菲涅耳公式,以632.8nm波长为例,给出了出射光与水平方向的夹角随修正角、结构角之间的变化关系曲线、光强分束比随结构角的变化关系以及入射角对棱镜分束角和出射光束对称性的影响曲线。结果表明,通过对出射端面的修正可以实现Wollaston棱镜的严格对称分束;o光、e光分束角主要取决于棱镜结构角,受棱镜修正角影响较小;光强分束比随结构角的增大变化幅度较小;当光线以小角度入射时,入射角主要影响棱镜分束角对称性;入射角在-3°~3°之间变化时,两出射光线的不对称度小于6°,可以保证较好的对称分束效果。该研究为该棱镜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激光技术》期刊2018年02期)
付永栋,吴福全,宁贵毅[2](2017)在《微角分束偏光棱镜分束角的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了解微角分束偏光棱镜的分束特性,根据冰洲石晶体的光学性质以及光在棱镜入射与出射介面和棱镜中的传播方向,在光正入射的条件下,分析了棱镜的分束角随工作波长的变化关系;在工作波长一定的条件下,分析了入射角对棱镜分束角大小的影响及规律;设计了实验,对制作的棱镜样品进行了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微角分束偏光棱镜的分束角随工作波长而变,且波长越短,分束角越大;在棱镜的主截面内,入射角由-20°~20°变化时,分束角呈非线性由小变大。这一结果对于微角分束偏光棱镜的设计和使用具有实际价值。(本文来源于《激光技术》期刊2017年03期)
王凤,彭捍东,孙山山,孙丹,宋连科[3](2017)在《干涉因素对偏光棱镜消光比测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消除不同角度入射格兰-泰勒棱镜时透射光谱曲线波动干扰产生的影响,提高消光比测量系统的测量精度,以偏光棱镜作为检偏器,采用二次曲线拟合的方法,对透射曲线的极值点实现了精确判定。并采用二次光强测量方法,对棱镜入射端、出射端、胶合层反射及透射情况进行了理论分析,然后用不同角度入射时棱镜透射谱线的变化规律来解释其干扰发生的程度。结果表明,该方法消除了波动干扰影响,提高了测量棱镜消光比的精度。这一结果解决了空气隙型偏光棱镜消光比测量精度问题,同时对偏光棱镜的正确使用提供了参考建议。(本文来源于《激光技术》期刊2017年01期)
孙山山,彭捍东,王凤,孟鑫鑫,宋连科[4](2016)在《偏光棱镜晶体疖瘤缺陷对光束成像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检测冰洲石晶体内部的疖瘤缺陷及其对光束形貌的影响,通过常规偏光棱镜的设计形式制作了不同缺陷程度的测试样品,采用自制CCD光束光斑形貌测量实验系统,利用532.nm激光作为光源来扫描样品并采集其透射光斑图像,经MATLAB图像处理分析获得不同疖瘤的影响状况,以此来判定疖瘤的位置、大小及性质。结果表明,天然冰洲石晶体疖瘤缺陷存在几率非常高,除肉眼观察有疖瘤情况外,如果疖瘤够小,只能在此类仪器情况下发现的疖瘤,它对像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此类晶体是有利用价值的。(本文来源于《激光杂志》期刊2016年03期)
孙山山[5](2016)在《偏光棱镜光束质量与材料缺陷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双折射晶体偏光棱镜是一种高消光性能的偏振器件,目前综合性能比较,当属冰洲石晶体制作的棱镜最具选择优势。能够制造偏光棱镜的冰洲石晶体目前仍极度依赖天然材料,这就导致了批量器件性能不稳定的状况。天然冰洲石是一种昂贵的单晶体材料,由于天然生长,材料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类型的瑕疵,这些缺陷最终影响到器件的性能,甚至导致无法使用,近年来大量偏光干涉成像实验就说明了这一情况。如何在器件制作过程中的材料筛选环节及早发现问题,并将有问题的晶体加以甄别处理,分不同情况对其开发利用,既降低了制造成本又满足不同技术需要,是一件非常有实际意义的工作。查阅文献显示针对偏光器件性能与材料缺陷联系的研究未见报道,我们通过缺陷影响折射率变化的思路对相关光学现象的产生及处理方法加以研究,尝试给出冰洲石选材使用方面的建议,给相关设计人员提供一个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本文中选取了有不同程度的疖瘤缺陷的晶体和有杂质的晶体为原材料,分别制作成格兰·泰勒棱镜,设计了两套原理类似的实验测量系统,利用相同的实验方法,用MATLAB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分析采集的数据。对于疖瘤晶体采用自制CCD光束光斑形貌测量实验系统,利用激光作为光源来扫描样品并采集其透射光斑图像,经MATLAB图像处理分析得到不同疖瘤对像的影响程度;对于有杂质的晶体采用的是CCD测量光束光强的实验系统,在该系统下用He-Ne632.8nm激光作为光源来检测带有绿线散射冰洲石材料所制作的泰勒棱镜的透射光束光斑情况,经过多次实验,取得了激光经过晶体和原始激光的光强分布数据,并用MATLAB进行计算分析得到光强的高斯分布曲线。实验结果表明,天然冰洲石晶体缺陷存在几率非常高,然而很多疖瘤是我们用肉眼观察不到的,但是在我们的设计的实验下能够清晰显示,这种方法极为简单方便。用MATLAB处理后我们对疖瘤大小的灰度值进行分级,然后再根据每个级别的疖瘤来对物体的成像影响来建立一规律,即疖瘤灰度值与对应物体数量级之间的影响程度关系。最后我们得到,如果点状疖瘤够小,疖瘤深度达不到(晶体表面通过技术处理后肉眼几乎发现不了的疖瘤),那么它对像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另一实验结果表明晶体内部的杂质主要影响的是光强的变化。由于晶体内杂质的散射效应,导致了单模高斯光束通过格兰·泰勒棱镜后,光束光斑位置发生了微小偏移。经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我们发现激光通过具有绿线散射的泰勒棱镜,中心光强多少都会发生衰减,并且中心光强的位置会发生微小偏移。有此缺陷的晶体器件内发生此种散射对光束质量影响不大。经过比较后,我们认为有疖瘤缺陷的晶体比有杂质的晶体对光束质量影响要大的多,但是如果疖瘤够小,疖瘤深度达不到,研究表明它对像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这不仅为我们在实现缺陷晶体利用价值方面提供了依据,还为器件设计提供了实验参考数据。(本文来源于《曲阜师范大学》期刊2016-03-10)
王凤[6](2016)在《材料特性对偏光棱镜消光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激光偏光技术的发展,偏光器件已经成为偏光技术发展的重要器件,也是目前国内外激光偏光技术中普遍采用的重要器件,其在光纤通讯、激光调制、光信息处理、生物组织研究以及其他众多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偏光器件通常由天然晶体或人工晶体加工而成,尤其是高精度偏光器件,其中自然界中生长的晶体占有有很大比重,人工晶体技术还无法满足器件数量和质量的性能要求,这一直是人们非常关心的问题。自然界中能达到光学高品质的晶体非常少,价格比较昂贵,一般都含有不同程度的杂质及荧光现象,这是我们科研和生产亟待解决的难题,这使得人们不得不将目光转向存在缺陷的天然晶体利用上。本文通过对棱镜消光比这一重要偏光器件性能参量的研究分析为切入点,提出了甄别判断材料可利用的实验依据。论文通过分析干涉因素对偏光棱镜极大光强的影响及精确测定消光比系统的改进,从理论上分析并在实验上验证了散射晶体对消光比的影响情况,给人们使用散射晶体时提供一些建议。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就精确测定消光比方面做了提高,就晶体的散射从理论推导与实验验证两个方面给予分析,概况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章简要介绍了精确测定消光比的意义及具有散射特性的晶体对消光比的影响。第二章给出了冰洲石晶体材料的性能的概念,棱镜的设计原理,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智能化消光比的测量方法,这章内容是随后研究的基础部分,相关内容大多是公开的资料和手段。第叁章和第四章是本文的核心部分,也是本论文的创新之处,独立完成。第叁章解决了空气隙型偏光棱镜消光比测量精度问题。高消光比测量系统中待测偏光棱镜是作为检偏器使用的,由它输出的光强并不是完全按照马吕斯规律变化,在曲线上出现了附加波动情况,它干扰了最大光强透射系数的精确取值,进而影响到消光比的测量精度。通过对棱镜入射端、出射端、胶合层反射及透射情况的分析,采用不同角度入射时Glan-Taylor棱镜透射谱线的变化规律,来解释其干扰发生的程度,并采用二次曲线拟合方法对透射光强最大点进行判断,结合二次光强测量,消除了波动干扰影响,提高了测量棱镜消光比的精度,同时结合实验分析对偏光棱镜的正确使用提供了参考建议。第四章对四种类型的具有散射特性的材料(红线疖瘤晶体、红线散射晶体、绿线疖瘤晶体及绿线散射晶体)制作的空气隙型Glan-Taylor棱镜,理论上分析了其Mueller矩阵的测量方法,并在实验上给出了测量结果,利用公式?=(1-p)/(1+p)计算出其消光比。然后利用第叁章中介绍的方法--优化的智能化消光比测量系统,对上述四种棱镜及正常晶体制作的棱镜的消光比进行了实验测定,对比两种方法测得的消光比及和正常晶体对比,消光比的数量级都为10-5,说明测量结果的可靠性。针对这四种具有散射特性的材料制作的棱镜,分析了影响待测器件散射光强的因素,结合大量实验验证,我们认为散射对消光比影响是有限的,由其制作的棱镜消光比的数量级仍为10-5。本文的主要工作及贡献在于:1、在前人的基础上对智能化消光比测量系统进行了改进。2、用Mueller矩阵的方法对具有散射特性的材料制作的Glan-Taylor棱镜消光比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通过对4种不同类型带有散射介质的棱镜进行了Mueller矩阵和消光比测量的实验,从而明确了散射对消光比的影响程度。(本文来源于《曲阜师范大学》期刊2016-03-10)
朱化凤,韩瑞芳,郭文婷,焦志勇[7](2013)在《Wollaston式平行分束偏光棱镜的光学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折射定律结合棱镜的结构特点,推导出了Wollaston式平行分束偏光棱镜所对应的切割角应满足的关系.利用菲涅尔公式和薄膜的光强透射理论,推导出棱镜的光强透射比、光强分束比和两出射光束的平行度表达式.通过Matlab数值模拟,研究并实验测量了棱镜的光强透射比、光强分束比和出射光平行度随入射角或入射波长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出射光束的平行度与实验结果符合得非常好,光强透射比规律与理论结果一致.Wollaston式平行分束偏光棱镜的光强透射比和光强分束比随入射角有微小的起伏变化,当入射光束的入射角在-3°~3°的范围内入射或波长在(400~1 100)nm范围内变化时,两光束之间的夹角不超过0.42°,平行度稳定性较好.(本文来源于《光子学报》期刊2013年09期)
孟祥明,宋连科,朱化凤,彭捍东,孔德福[8](2011)在《α-BBO晶体偏光棱镜的结构角与视场角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天然方解石紧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缺陷和限制。为缓解现行偏光棱镜材料紧缺的压力,对新型的双折射α-BBO替代材料进行了设计研究,通过光在界面上的全反射原理设计了李普奇式及格兰-泰勒式偏光棱镜,给出了它们相应的结构角取值范围及对应的视场角大小,并重点设计得出了230nm~800nm宽频情况下相应的理论值。结果表明,这种材料在紫外波段适用性很好,同时具有大的视场角。该工作为进一步研究开发新型材料的偏光器件打下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激光技术》期刊2011年03期)
孟祥明[9](2011)在《高温相偏硼酸钡晶体偏光棱镜的设计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当前激光偏光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偏光器件成了不可或缺的支柱;而在各种偏光器件中偏光棱镜显得更为重要。当前制作偏光棱镜的原料仍以方解石双折射晶体为主,但随着对其不断地利用开发,合适优质的天然方解石原料已严重不足。针对方解石原料的资源短缺,及当前大功率激光应用提出的高要求现状,探索研究开发新的双折射晶体材料来制作偏光棱镜显得极其迫切重要。目前一种新型的双折射晶体材料—高温相偏硼酸钡(α-BBO)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它宽的透射波段、紫外频段高的透过率,使其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紫外双折射晶体。本文以以往棱镜的设计经验,设计制作了BBO偏光棱镜,从理论上分析探讨了它的各项特性,并进行了相应性能的实验测试。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首章绪论中,简述了当前偏光技术的应用现状、偏光棱镜制作原料的应用情况;并简述高温相偏硼酸钡双折射晶体材料的特性参数,针对目前研究现状,提出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第二章介绍了偏光棱镜的设计原理,着重介绍了格兰型棱镜的设计理论,并简要介绍了一些常见的偏光棱镜、分束镜等。第叁章中提出了α-BBO材料棱镜的设计方案,通过理论计算设计制作了适用于宽频波段的格兰·泰勒型偏光棱镜,并给出了视场角范围。第四章中分析了棱镜样品材料的性能,给出了是否考虑胶合层多光束干涉情况下,棱镜光强透射比与波长、入射角关系的理论公式。最后章节介绍了实验系统,进行了样品棱镜消光比、透射比的测试,得出了相关的实验结果,并与理论曲线进行了比较分析。本论文的主要工作:1、分析探讨α-BBO晶体材料的色散特性,利用全反射理论,针对BBO材料200-800nm适用波段,分别设计了格兰·泰勒型棱镜、李普奇型棱镜的结构角,国内首次给出了空气隙型BBO棱镜的设计方案,并给出空气隙型BBO偏光棱镜视场角理论范围。2、以BBO材料设计制作偏光棱镜,推导出了棱镜透射比随波长变化、入射角变化的理论公式,并给出了相应的理论曲线。针对材料特性,提出保护方案,并解决了防潮薄膜的设计及蒸镀问题。3、完善了棱镜参数的测量系统及测量过程,在消光比智能测试系统基础上对BBO偏光棱镜进行了消光比的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其消光比性能非常好;采用LHT75氙灯和Onmi-λ150单色仪组成的光源系统,对光正入射时棱镜透射比随波长变化的规律进行了测试,得出的透射谱曲线与理论曲线较好的吻合,透过率较高。针对目前棱镜设计材料短缺的现状,开展对α-BBO这种新型晶体材料的相关特性研究,并设计加工成偏光棱镜,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尽管由于侧重点不同,论文没有对其工艺部分做过多介绍,但是其加工工艺研究及完善,将是此类棱镜普及使用的基础。(本文来源于《曲阜师范大学》期刊2011-03-01)
李国良[10](2010)在《高度对称分束角的偏光棱镜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给出了基于Wollaston棱镜的对称分束角偏光分束镜的一种新的设计思路,即通过在Wollaston棱镜后加两块叁角形晶体来实现出射光束的对称分束。并以632.8nm波长为例,研究了结构角为35°时两块晶体的角度与分束角的关系。结果表明,这种设计不但能实现光束的对称分束,而且还可以扩大分束角的范围。(本文来源于《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4期)
偏光棱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了解微角分束偏光棱镜的分束特性,根据冰洲石晶体的光学性质以及光在棱镜入射与出射介面和棱镜中的传播方向,在光正入射的条件下,分析了棱镜的分束角随工作波长的变化关系;在工作波长一定的条件下,分析了入射角对棱镜分束角大小的影响及规律;设计了实验,对制作的棱镜样品进行了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微角分束偏光棱镜的分束角随工作波长而变,且波长越短,分束角越大;在棱镜的主截面内,入射角由-20°~20°变化时,分束角呈非线性由小变大。这一结果对于微角分束偏光棱镜的设计和使用具有实际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偏光棱镜论文参考文献
[1].杨敬顺,韩培高,闫玉甫,吴福全,郝殿中.一种Wollaston式偏光棱镜分束特性的研究[J].激光技术.2018
[2].付永栋,吴福全,宁贵毅.微角分束偏光棱镜分束角的特性研究[J].激光技术.2017
[3].王凤,彭捍东,孙山山,孙丹,宋连科.干涉因素对偏光棱镜消光比测量的影响[J].激光技术.2017
[4].孙山山,彭捍东,王凤,孟鑫鑫,宋连科.偏光棱镜晶体疖瘤缺陷对光束成像质量的影响[J].激光杂志.2016
[5].孙山山.偏光棱镜光束质量与材料缺陷关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6
[6].王凤.材料特性对偏光棱镜消光性能的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16
[7].朱化凤,韩瑞芳,郭文婷,焦志勇.Wollaston式平行分束偏光棱镜的光学特性分析[J].光子学报.2013
[8].孟祥明,宋连科,朱化凤,彭捍东,孔德福.α-BBO晶体偏光棱镜的结构角与视场角设计[J].激光技术.2011
[9].孟祥明.高温相偏硼酸钡晶体偏光棱镜的设计及性能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
[10].李国良.高度对称分束角的偏光棱镜的设计[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