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群众物质利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保障人民群众,物质利益
群众物质利益论文文献综述
张芝涵[1](2015)在《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保障人民群众物质利益的研究(1949-1952)》一文中研究指出物质利益是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动因,是阶级斗争产生的物质根源,是社会发展的驱动力。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非常重视社会各个阶级的物质利益,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物质利益理论运用到建国初期恢复和发展生产中去,推动社会各个阶级参与到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中,调动广大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在短短叁年时间内就实现了国家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并为全国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为了凝聚社会各个阶级的力量,调动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尽快实现国民经济状况的好转,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物质利益理论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物质利益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关于保障人民群众物质利益的理论,包括执政地位与人民群众物质利益关系、保障基本生活、依据人民群众物质利益制定方针政策等理论。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保障人民物质利益的过程中,既强调依靠工人阶级恢复和发展生产,提出改善工人的经济生活,解决住房、失业、工资等问题,发展生产来满足工人阶级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又强调农民是革命和建设的主力军,提出解决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发展农业生产、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基本收入等主要措施来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同时,中国共产党还非常重视加强建国初期的统一战线工作,保障同盟者的物质利益,调动他们参与经济建设的积极性,保持建国初期社会的稳定。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保障人民群众物质利益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利益理论,使新中国在成立叁年内就实现了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使得人民民主专政得到巩固,社会各个阶级经济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为“一化叁改造”创造了条件,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利益思想奠定了根基。毫无疑问,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保障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也为当前开展经济建设提供了些许启示。(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5-03-17)
丁威,陈剑[2](2014)在《马克思主义物质利益理论及其在群众路线中的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党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为人民群众谋求利益,这是新一代党的领导集体和全党上下的"奋斗目标"。践行群众路线,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不是我们新一届领导集体的"新发明",而是与时俱进的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物质利益理论的丰富和深化,是这一理论在当代中国的鲜活运用与发展。因此,全面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物质利益理论的深刻内涵,并以此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过程,才能更好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本文来源于《宁夏社会科学》期刊2014年04期)
刘德强,舒国宋[3](2011)在《不能忽视群众的精神需求》一文中研究指出一般情况下,大多数人认为利益就等同于物质利益或者经济利益,而忽视了精神利益。这种情况也存在于我们的党员干部中。当前,部分党员干部存在狭隘的群众利益观,把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群众利益,仅仅局限于与群众衣食住行等密切相关的物质利益,而忽视了群众的精神需求。(本文来源于《组织人事报》期刊2011-08-16)
王琳[4](2011)在《毛泽东邓小平群众物质利益观的差异及原因简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毛泽东、邓小平的群众物质利益观都包含着很多丰富而深邃的思想,他们都把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但是,他们在实现群众物质利益的具体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分析存在的差异及原因,我们能更公正地评价毛泽东,更深入地了解邓小平。(本文来源于《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期刊2011年02期)
侯远长,王松德[5](2011)在《化解党风领域非物质利益矛盾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党的作风建设是党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与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组织建设、执政能力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抓住作风建设,就抓住了新形势下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环节。党的作风建设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贸易报》期刊2011-01-20)
王琳[6](2005)在《毛泽东邓小平群众物质利益观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物质利益问题是任何社会、任何人都十分关注的,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它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作为我们党两代领导核心的毛泽东邓小平对此都非常重视,并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其既相一致、又各具特色的群众物质利益观。群众物质利益观不但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邓小平理论的闪光点。目前学术界对它的研究尽管已取得了重大理论成果,但并没有像对毛泽东邓小平人才、法律、党的建设思想等方面的研究那样达到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尤其对他们这一思想进行比较研究的论文更是寥寥无几。本文首先从研究利益、物质利益的内涵为切入点,引出马克思主义利益、物质利益的基本理论,然后从群众物质利益的实现目的、群众物质利益的实现道路、群众物质利益的实现手段和群众物质利益的实现程度四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并试图对其差异性原因进行分析。本文还试图进行尝试性的启示分析,力图探析我们今后在群众物质利益方面,应该注意的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江泽民胡锦涛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的群众物质利益观,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丰富了毛泽东邓小平群众物质利益观的意蕴。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通过相关概念的释义和论述,以及马克思、恩格斯有关物质利益的基本理论,说明利益和物质利益的重要性。第二部分,本部分主要从四个方面对毛泽东、邓小平的群众物质利益观进行比较,(1)群众物质利益的实现目的(2)群众物质利益的实现道路(3)群众物质利益的实现手段(4)群众物质利益的实现程度。从中得出他们在群众物质利益观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05-05-01)
王月喜[7](2004)在《物质利益是代表群众根本利益的基点》一文中研究指出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叁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学习贯彻“叁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衡量是不是真信真学真懂、是不是真心实践“叁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重要的标志。这一论述深刻揭示了“叁个(本文来源于《前进》期刊2004年01期)
孙骥,王彩虹[8](2002)在《试论关心群众物质利益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从物质利益问题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利益问题的阐述、关心群众物质利益的重要性几个方面探讨了关心群众物质利益与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 ,进而论述了两者结合的途径和方法 ,提出要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具体实际困难结合起来 ,把坚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与切实关心群众物质利益结合起来(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2年04期)
张兰君[9](2002)在《思想政治工作与群众物质利益》一文中研究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但要加强其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与群众物质利益结合起来。本文论述了思想政治工作与群众物质利益之间的相辅相成、互为统一的辩证关系。(本文来源于《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期刊2002年01期)
孙希良[10](1999)在《毛泽东论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一文中研究指出物质利益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能否重视和解决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关系到革命和建设的成败。在长期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毛泽东曾对如何认识和处理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作过许多论述。学习毛泽东的有关思想,对于正确处理改革开放新形势下人民群众的物质利(本文来源于《发展论坛》期刊1999年11期)
群众物质利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当前党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为人民群众谋求利益,这是新一代党的领导集体和全党上下的"奋斗目标"。践行群众路线,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不是我们新一届领导集体的"新发明",而是与时俱进的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物质利益理论的丰富和深化,是这一理论在当代中国的鲜活运用与发展。因此,全面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物质利益理论的深刻内涵,并以此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过程,才能更好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群众物质利益论文参考文献
[1].张芝涵.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保障人民群众物质利益的研究(1949-1952)[D].南京师范大学.2015
[2].丁威,陈剑.马克思主义物质利益理论及其在群众路线中的实现[J].宁夏社会科学.2014
[3].刘德强,舒国宋.不能忽视群众的精神需求[N].组织人事报.2011
[4].王琳.毛泽东邓小平群众物质利益观的差异及原因简析[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1
[5].侯远长,王松德.化解党风领域非物质利益矛盾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N].中国贸易报.2011
[6].王琳.毛泽东邓小平群众物质利益观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05
[7].王月喜.物质利益是代表群众根本利益的基点[J].前进.2004
[8].孙骥,王彩虹.试论关心群众物质利益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
[9].张兰君.思想政治工作与群众物质利益[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
[10].孙希良.毛泽东论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J].发展论坛.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