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生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论文_林红,孙常丽,骆洪梅,曾继红

导读:本文包含了增生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视网膜,玻璃体,糖尿病,康柏,手术,果糖,血管。

增生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论文文献综述

林红,孙常丽,骆洪梅,曾继红[1](2019)在《康柏西普术前、术中辅助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比较单纯玻璃体切除术与术前、术中或术前术中联合应用康柏西普辅助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3年23 G玻璃体切除术治疗PDR病例,按不同治疗方法共纳入187例(187只眼,均为单眼),A组为术前注射康柏西普辅助微创手术治疗(45例)、B组为术前术中联合注射康柏西普辅助微创手术治疗(48例)、C组为术中注射康柏西普辅助微创手术治疗(44例)、D组为单纯微创手术治疗(50例)。观察比较各组手术时间、术中不良事件、术后并发症及术后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结果 A、B、C组较D组可显着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不良事件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P<0.05),并可以显着改善术后BCVA及CMT(P<0.05),术前术中联合应用效果更佳。同时,术中应用康柏西普可能对控制晚期出血更为重要,而术前应用康柏西普可能对于改善患者术后CMT更为重要。结论术前与术中注射康柏西普辅助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治疗PDR效果良好、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关键字】(本文来源于《临床眼科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陈日红,杨依玲,王宏飞,吴荣辉[2](2019)在《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眼玻璃体、增生膜组织LncRNA ANRIL表达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眼玻璃体、增生膜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 ANRIL(LncRNA ANRIL)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该院收治的58例PDR患者为PDR组,35例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为对照组。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两组患者玻璃体、增生膜组织中LncRNA ANRI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增生膜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采用Pearson法分析玻璃体、增生膜组织中LncRNA ANRIL与VEGF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PDR组患者玻璃体、增生膜组织中LncRNA ANRIL、VEGF 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PDR组患者增生膜组织中VEGF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PDR组患者玻璃体及增生膜组织中LncRNA ANRIL与VEGF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P=0.001)。结论 PDR患者玻璃体及增生膜组织中LncRNA ANRIL表达水平升高,其可能通过调控VEGF表达进而参与PDR发生过程。(本文来源于《重庆医学》期刊2019年18期)

蒋胜群[3](2019)在《雷珠单抗不同给药时机对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手术效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雷珠单抗不同给药时机对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需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组40例。两组患者均行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割手术,术前组患者于术前(3~7d),玻璃体腔注射0.05mL雷珠单抗(10mg/mL);术中组于玻切结束时,玻璃体腔注射0.05mL雷珠单抗(10mg/mL),剂量同术前组。结果术前组手术时间(56.31±4.92)min,术中组(67.42±3.11)min,术前组明显短于术中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BCVA均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BCVA呈降低趋势,但组内术后1个月、3个月、12个月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组患者手术前后同一时间段BCVA略高于术中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组RVH发生率为30.00%,新生血管发生率为25.00%,术中组分别为10.00%和7.50%,术前组均明显高于术中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给药方式均可提高患者的视力,术前组手术时间短于术中组,但RVH和新生血管发生率均要高于术中组,应针对不同特点的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本文来源于《牡丹江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赵洪丹[4](2019)在《玻璃体手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和安全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就玻璃体手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和安全性进行临床分析研究。方法对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78例分别以研究组与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取23G玻璃体手术进行治疗,研究组采取25G玻璃体手术进行治疗,对视力情况、眼压情况、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两组视力情况、眼压情况均得到改善,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手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明显、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本文来源于《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18期)

唐敏,吕红彬,何跃,欧阳科,周琦[5](2019)在《磷酸果糖激酶-2/果糖-2,6-二磷酸酶3在增生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玻璃体和血清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定量检测增生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玻璃体和血清中磷酸果糖激酶-2/果糖-2,6-二磷酸酶3(phospofructokinase-2/fructose-2,6-bisphosphatase 3,PFKFB3)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水平,探讨PFKFB3在PDR患者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纳入确诊为PDR拟行单眼玻璃体切割术的患者42例(42眼)作为试验组,并根据术前是否行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进一步将试验组分为非注药组和注药组,纳入同期诊断为全层黄斑裂孔(full thickness macular hole,FTMH)及黄斑前膜(preretinal membrane of the macula,PRMM)的20例(20眼)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各组患者的玻璃体和血清标本,定量检测各组标本中的PFKFB3和VEGF表达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玻璃体中PFKFB3水平为(463. 17±381. 28) ng·L~(-1),明显高于对照组[(158. 43±86. 88)ng·L~(-1)](t=4. 919,P <0. 001),试验组血清中PFKFB3水平为(153. 45±83. 78) ng·L~(-1),明显高于对照组[(92. 72±32. 42)ng·L~(-1)](t=4. 098,P <0. 001)。非注药组患者玻璃体中PFKFB3水平为(797. 29±387. 44) ng·L~(-1),明显高于注药组[(257. 56±181. 49) ng·L~(-1)](t=5. 230,P <0. 001),而非注药组血清中PFKFB3水平与注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 679,P=0. 501)。非注药、注药组和对照组患者玻璃体与血清中的PFKFB3水平无相关性(非注药组:r=0. 194,P=0. 471;注药组:r=0. 071,P=0. 731;对照组:r=0. 254,P=0. 279)。试验组患者玻璃体中VEGF水平为(1713. 50±1386. 90) ng·L~(-1),明显高于对照组[(205. 52±92. 93) ng·L~(-1)](t=7. 014,P <0. 001);试验组血清中VEGF水平为(224. 98±168. 08) ng·L~(-1),明显高于对照组[(86. 80±36. 51) ng·L~(-1)](t=5. 082,P <0. 001)。非注药组患者玻璃体中VEGF水平为(3399. 72±510. 06) ng·L~(-1),明显高于注药组[(675. 82±242. 57) ng·L~(-1)](t=20. 014,P <0. 001),非注药组血清中VEGF水平为(373. 40±174. 23) ng·L~(-1),明显高于注药组[(133. 65±73. 10) ng·L~(-1)](t=5. 228,P <0. 001)。非注药、注药组和对照组患者玻璃体与血清中的VEGF水平均存在正相关关系(非注药组:r=0. 952,P <0. 001;注药组:r=0. 423,P=0. 031;对照组:r=0. 776,P <0. 001)。非注药组、注药组和对照组患者玻璃体中PFKFB3与VEGF水平均存在正相关关系(非注药组:r=0. 865,P <0. 001;注药组:r=0. 587,P=0. 002;对照组:r=0. 807,P <0. 001),而在血清中仅注药组的PFKFB3与VEGF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r=0. 444,P=0. 023)。结论PFKFB3可能参与了PDR的发生发展过程; VEGF可能通过上调PFKFB3的表达而参与PDR的发生发展。(本文来源于《眼科新进展》期刊2019年06期)

刘爱琴,宋子宣,吴娟,张丽[6](2019)在《雷珠单抗辅助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雷珠单抗辅助玻璃体视网膜手术(vitreoretinal surgery,VRS)治疗Ⅴ期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疗效。方法将PDR(Ⅴ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42眼)和对照组(42例42眼),治疗组患者行VRS手术前3~5 d辅助应用雷珠单抗,对照组患者仅行VRS。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率、手术时间、医源性裂孔及眼内填充物等术中情况和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78.07±8.58)min和(127.79±12.21)min,术中患者出血率、医源性裂孔发生率、硅油填充率治疗组分别为9.52%、2.38%、33.33%,对照组分别为40.48%、16.67%、69.0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治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0.48%、76.19%、57.14%,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1.90%、52.38%、47.62%;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分别为(255.55±13.80)μm、(247.19±13.48)μm、(276.69±20.78)μm和(292.88±20.50)μm、(271.26±25.96)μm、(282.45±18.70)μm。术后1个月、3个月治疗组患者的有效率、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及并发症的发生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个月治疗组患者的无菌性眼内炎症和视网膜再增殖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玻璃体再出血和新生血管再生长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6个月治疗组患者的有效率、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及并发症发生率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结论雷珠单抗辅助VRS,能显着减少PDR患者术中的出血,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医源性裂孔发生率和硅油填充率,有助于PDR患者术后近期视功能的恢复,提高了PDR患者的近期临床治疗效果。(本文来源于《眼科新进展》期刊2019年06期)

梁泽玉,陈松,何广辉,王俊华,高翔[7](2019)在《术前及术中2次应用康柏西普辅助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并分析术前1次、术前及术中2次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intravitreal injection conbercept,IVC)辅助玻璃体切割术(pars plana vitrectomy,PPV)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术中及术后临床指标的不同。方法回顾性随机病例对照研究,依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将确定为严重PDR患者并需行PPV治疗的158例162眼纳入研究。依据IVC次数分为3组:A组为单纯PPV组48例50眼,B组为术前1次IVC组61例63眼,C组为术前及术中2次IVC组49例49眼。3组患眼临床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5)。所有患眼手术操作均由同一名术者完成,统计并分析3组患眼的PPV手术时间、术中严重出血率、术后玻璃体内积血(postoperative vitreous cavity haemorrhage,POVCH)发生率、术后不同时间POVCH发生率、术后不同程度POVCH发生率、术后1个月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术后1个月与3个月BCVA提高率。结果 B组、C组的PPV手术时间[(87. 85±12. 37) min、(88. 45±13. 66)min]及术中严重出血发生率(12. 70%、12. 24%)均低于A组[(91. 02±17. 90) min、34. 00%](F=24. 709,P <0. 05;χ~2=11. 330,P <0. 05); C组术后3个月内POVCH发生率及严重出血程度均低于A组、B组(均为P <0. 05); C组术后POVCH出血程度均轻于A组、B组,C组术后1个月BCVA均高于A组、B组,C组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BCVA提高率分别高于A组及B组(χ~2=14. 038,P <0. 05;χ~2=11. 076,P <0. 05)。结论 PPV术前及术中2次IVC可有效降低PDR患者术后短期(1个月)内POVCH的发生率,减轻POVCH出血程度,改善PDR患者术后视力。(本文来源于《眼科新进展》期刊2019年02期)

郝琳娜,毕春潮[8](2019)在《玻璃体手术前视网膜光凝对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预后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玻璃体手术前视网膜光凝对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因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手术患者125例(150眼)。根据术前是否行视网膜光凝分为光凝组(30眼)与非光凝组(120眼),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比较手术情况及术后填充介质情况、术后视力提高率、手术时间等。结果本研究150眼均顺利完成玻璃体手术。光凝组患者均无术后再出血发生,而非光凝组中4眼发生术后再出血,且均发生于术后8个月后。光凝组中15眼可见新生血管增生膜,其中11眼术中使用电凝止血;而非光凝组中80眼可见新生血管增生膜,其中70眼术中使用电凝止血;光凝组术中发现或形成视网膜裂孔9眼,视网膜脱离6眼,而非光凝组术中发现或形成视网膜裂孔28眼,视网膜脱离37眼。非光凝组患者硅油填充76眼(63. 3%),光凝组患者硅油填充20眼(66. 7%),两组间填充介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光凝组患者硅油填充率较高(P <0. 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视力大部分较术前有所提高,光凝组视力提高率为70%,非光凝组视力提高率为50%,两组间视力提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光凝组视力提高居多(P <0. 05)。光凝组手术时间为(85. 83±20. 80)min,非光凝组手术时间为(103. 53±31. 80) min,光凝组手术时间较非光凝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 <0. 05)。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手术前视网膜光凝对预后有积极的影响,可降低玻璃体手术后再出血的发生。(本文来源于《眼科新进展》期刊2019年02期)

孙文涛,王丽萍,邓瑾[9](2018)在《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对绝经后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眼表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23 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效果以及眼表功能指标的变化。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4月在西安市第四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绝经期后增生型DR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49眼。观察组患者选择23 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对照组患者选择20 G玻璃体切割手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与泪膜破裂时间(TBUT)、泪液分泌检测(SIT)、中央角膜知觉检测以及眼表主观症状评分(OSDI)眼表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7 d、14 d、30 d的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4. 11±0. 03、4. 59±0. 04、4. 62±0. 02,均明显高于术前(3. 41±0. 05)以及对照组(4. 05±0. 04、4. 46±0. 03、4. 51±0. 02)(P <0. 05);观察组患者术后TBUT为(3. 72±1. 08) s,明显低于术前(4. 23±1. 17) s(P <0. 05),明显高于对照组(2. 85±1. 05) s(P <0. 05),其他指标相比术前无明显变化(P> 0. 05),SIT(7. 06±2. 15) mm明显低于对照组(8. 11±2. 19) mm(P <0. 05),中央视网膜知觉(35. 98±8. 16) mm,明显高于对照组(31. 12±9. 56) mm(P <0. 05)。结论23 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绝经后增生型DR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术后视力,相比传统玻璃体切割手术对眼表功能的影响较小,在临床实践中有明显的优势。(本文来源于《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24期)

刘小虎,刘文,肖建强[10](2018)在《非抗VEGF药物辅助下27G微创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非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药物辅助下,采用常规围手术期的止血措施,行27G微创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术中术后眼内出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性系列病例研究。对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在成都中医大银海眼科医院眼底外科住院诊断为"PDR"的11例(14眼)患者行27G全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术前空腹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不用抗VEGF药物进行干预,采用全玻璃体切除术,充分剥离视网膜前增生膜。术中预防出血的措施包括灌注液内加入1:1000肾上腺素,遇到难以停止的血管出血,靠短暂提高灌注压到60mmHg或用切割头轻压除视乳头和黄斑外出血点充分止血。术毕,用8-0可吸收缝线缝合关闭叁个巩膜穿刺孔。术后当天,半坐卧位,并应用止血药物安络血、止血敏和止血芳酸。观察术中、术后1天、1周、1月视力及眼内出血情况。结果:术前视力≥0.02者共4眼(28.6%),术后1天、1周、1月分别增加至12眼(85.7%)、11眼(78.6%)、12眼(85.7%);术前视力≥0.1者共0眼(0%),术后1天、1周、1月分别增加至4眼(28.6%)、8眼(57.1%)、12眼(85.7%)。术中术后无一例发生眼内出血,视网膜平伏。结论:常规围手术期止血措施联合27G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PDR安全有效,术前不用抗VEGF药物也能避免术中术后眼内出血。(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全国中医药糖尿病大会(第十九次)资料汇编》期刊2018-10-12)

增生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眼玻璃体、增生膜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 ANRIL(LncRNA ANRIL)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该院收治的58例PDR患者为PDR组,35例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为对照组。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两组患者玻璃体、增生膜组织中LncRNA ANRI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增生膜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采用Pearson法分析玻璃体、增生膜组织中LncRNA ANRIL与VEGF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PDR组患者玻璃体、增生膜组织中LncRNA ANRIL、VEGF 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PDR组患者增生膜组织中VEGF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PDR组患者玻璃体及增生膜组织中LncRNA ANRIL与VEGF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P=0.001)。结论 PDR患者玻璃体及增生膜组织中LncRNA ANRIL表达水平升高,其可能通过调控VEGF表达进而参与PDR发生过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增生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论文参考文献

[1].林红,孙常丽,骆洪梅,曾继红.康柏西普术前、术中辅助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眼科杂志.2019

[2].陈日红,杨依玲,王宏飞,吴荣辉.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眼玻璃体、增生膜组织LncRNAANRIL表达及意义[J].重庆医学.2019

[3].蒋胜群.雷珠单抗不同给药时机对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手术效果的影响[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9

[4].赵洪丹.玻璃体手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和安全性研究[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

[5].唐敏,吕红彬,何跃,欧阳科,周琦.磷酸果糖激酶-2/果糖-2,6-二磷酸酶3在增生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玻璃体和血清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分析[J].眼科新进展.2019

[6].刘爱琴,宋子宣,吴娟,张丽.雷珠单抗辅助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J].眼科新进展.2019

[7].梁泽玉,陈松,何广辉,王俊华,高翔.术前及术中2次应用康柏西普辅助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研究[J].眼科新进展.2019

[8].郝琳娜,毕春潮.玻璃体手术前视网膜光凝对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预后的影响[J].眼科新进展.2019

[9].孙文涛,王丽萍,邓瑾.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对绝经后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眼表功能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8

[10].刘小虎,刘文,肖建强.非抗VEGF药物辅助下27G微创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C].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全国中医药糖尿病大会(第十九次)资料汇编.2018

论文知识图

.葡萄膜炎脉络膜新生血管膜眼底表现:急...正常兔眼底图片利水明目组,组织胞浆可利水明目组,组织胞浆活血利水组,组织胞浆可造模后14天,兔眼底视

标签:;  ;  ;  ;  ;  ;  ;  

增生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论文_林红,孙常丽,骆洪梅,曾继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