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西药联用治疗小儿慢性咳嗽56例(论文文献综述)
李昂[1](2019)在《基于Meta分析的含半夏的代表性祛痰剂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评价含半夏的代表性祛痰类汤剂的临床安全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此类药物提供参考。研究方法1.Meta分析对中国知网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进行全面、系统的检索,收集相关临床试验,按照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和MOOSE声明的推荐意见进行质量评分。运用RevMan5.3和Open Meta Analyst3.13软件分别进行对照试验Meta分析和单臂试验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Meta分析,将含半夏的代表性祛痰类汤剂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情况与常规西药比较,计算其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2.文献研究法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检索到的文献资料进行梳理整合与统计分析,包括对含半夏的代表性祛痰类汤剂的组成、功效、主治的总结和对相关临床试验中发生的不良反应/事件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将二陈汤加减方、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和温胆汤加减方作为含半夏的代表性祛痰剂。1.二陈汤加减方临床不良反应/事件的Meta分析共检索到288篇文献,经筛查后,最终纳入23个临床试验研究。结果显示,二陈汤加减方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时,干预组为单用中药治疗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干预组为中药联用西药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加权后,二陈汤加减方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时总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为21‰,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与是否联用西药、半夏剂量是否大于9g或10g、处方中是否含有除半夏外的有毒中药和不同半夏品种无关。二陈汤加减方治疗消化系统疾病、高血脂、二型糖尿病和儿童多发性抽动症时,其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均小于常规西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时,两者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单独应用二陈汤加减方,以发生了胃肠道不适、恶心呕吐和嗜睡乏力居多,也会发生腹泻、纳差、皮疹、便秘等不良反应/事件。二陈汤加减方联合西药或中成药时,大部分不良反应/事件为西药或中成药说明书标注或研究表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事件。应用二陈汤加减方辅助西药治疗,能够减少大部分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但有可能增加腹泻、纳差的发生风险。2.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临床不良反应/事件的Meta分析共检索到491篇文献,经筛查后,最终纳入51个临床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治疗高血压和眩晕时,干预组为单用中药治疗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干预组为中药联用西药治疗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治疗头痛时,无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是否联用西药,干预组总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加权后,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治疗高血压、眩晕和头痛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6‰。、16‰、42‰,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均较小,且发生率与是否联用西药、处方中是否含有除半夏外的有毒中药无关。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治疗眩晕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与是否大于1Og无关。单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以发生胃肠道不适、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事件和头晕头痛居多,也会发生嗜睡乏力、口干口苦、盗汗等不良反应。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联合西药或中成药时,大部分不良反应/事件为西药或中成药说明书标注或研究表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事件。应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辅助西药治疗,能够减少大部分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但有可能增加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头晕头痛、乏力、皮疹、咳嗽的发生风险。3.温胆汤加减方临床不良反应/事件的Meta分析共检索到988篇文献,经筛查后,最终纳入83个临床试验研究。结果显示,温胆汤加减方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时,无论是否联用西药,干预组的总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但有增加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温胆汤加减方治疗失眠的总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小于西药,但有增加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温胆汤加减方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时,无论是否联用西药,干预组的总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在治疗精神类疾病时,对于锥体外系反应、失眠这两类不良反应/事件,无论是否联用西药,干预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对于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嗜睡乏力、头晕头痛、口干和肝功异常,单用温胆汤加减方组与对照组的这几类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联合西药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均小于西药对照组。加权后,温胆汤加减方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失眠和消化系统疾病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6‰,17‰,19‰,发生率与是否联用西药无关。温胆汤加减方治疗失眠时,半夏剂量为9g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小于剂量为10g的发生率;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时,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与半夏剂量是否大于9g或1Og无关。单用温胆汤加减方治疗室性早搏、失眠、胃溃疡、纤维肌痛综合征、高尿酸血症和躯体化障碍时,常发生了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也发生了口干、头晕头痛、口干、眼涩、皮疹和面部潮红等反应;治疗精神类疾病时,发生的不良反应/事件以失眠最多,也发生口干、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温胆汤加减方联合西药或中成药时,大部分不良反应/事件为西药或中成药说明书标注或研究表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事件。应用温胆汤加减方辅助西药治疗,能够减少大部分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但有可能增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失眠、口干、皮疹、咳嗽和低血糖的发生风险。4.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温胆汤方临床不良反应/事件的Meta分析共检索到145篇文献,经筛查后,最终纳入37个临床试验研究,均治疗高血压。结果显示,治疗高血压时,对于总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无论是否联用西药,干预组均小于对照组。无论对照组是何种治疗方案,单用中药组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加权后,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温胆汤方治疗高血压的总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为28‰,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与是否联用西药、半夏剂量是否大于10g及半夏品种无关。单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温胆汤方治疗高血压时,会发生胃肠道不适、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嗜睡乏力、口干、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联合西药或中成药时,所有不良反应/事件为西药或中成药的不良反应。应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温胆汤方辅助西药治疗,能够减少大部分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但有可能增加胃肠道不适的发生风险。研究结论基于本研究所纳入的文献数据,二陈汤加减方、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和温胆汤加减方有良好的安全性,治疗精神类疾病时,应用温胆汤加减方能显着减少锥体外系反应的发生。中西药联用不会增加不良反应/事件发生风险,但温胆汤治疗失眠和心脑血管疾病时,应注意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温胆汤加减方治疗失眠时,半夏剂量应尽量不大于9g。应用含半夏的代表性祛痰剂时,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口干、眼涩等伤津症状和心律失常、心电图异常等心脏毒性反应,有可能是半夏导致的,但症状均较轻。在应用祛痰剂之前要进行辨证,同时在治疗过程中,除了观察疾病病情的变化,也要观察证型的变化,及时调整方剂组成及药物用量,避免伤津伤脾胃。
杜春雁[2](2017)在《儿童慢性咳嗽的中西医研究进展》文中指出儿童慢性咳嗽是儿科常见的临床病症,其病因复杂,持续时间长,临床治疗困难,严重影响儿童的健康和生活学习。本文对儿童慢性咳嗽的中西医研究进展进行介绍,对儿童慢性咳嗽的定义、病因、诊断及中西医治疗等内容进行阐述,以指导临床对儿童慢性咳嗽进行正确的诊断和及时的治疗。
朱紫亨[3](2016)在《变应性咳嗽中医病证特点的文献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咳嗽是呼吸内科常见的症状,长期慢性咳嗽常常给患者的身体、工作、生活和心理带来极大的影响。变应性咳嗽指临床上慢性咳嗽的患者,某些具有特应症因素,除外其他慢性咳嗽的病因如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咳嗽变异性哮喘等,抗组胺药物及糖皮质激素治疗有一定的效果,病程长达8周及以上的一类咳嗽。目的本文通过对变应性咳嗽的中医及西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总结了现代医学对变应性咳嗽的病因、发病机制、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了中医对变应性咳嗽源流、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等方面的论述,并总结了文献中中医治疗变应性咳嗽的证候频次,希望能初步了解变应性咳嗽的中医证候分布,填补中医诊治变应性咳嗽辨证分型方面的空白,为临床辨证论治变应性咳嗽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运用文献统计软件,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中医药治疗变应性咳嗽的文献,并对纳入的文献的一般特征及证候分型方面的内容进行统计,简单统计了发表时间、文献类型、样本量、诊断标准、证候、治法等方面的内容。结果西医治疗方面变应性咳嗽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多认为变应性咳嗽的病因同遗传、环境、感染等因素有关,发病机制同气道变应性炎症及非特应性炎症、Thl/Th2免疫失衡、呼吸道上皮损伤、咳嗽敏感性增高相关,Thl/Th2免疫失衡可能是变应性咳嗽发病的重要环节之一。咳嗽的敏感性增高为变应性咳嗽的普遍现象,过敏因素多诱发变应性咳嗽。AC患者气道多存在非特异性及变应性炎症,引起咳嗽敏感性增高,参与了变应性咳嗽的发病,但咳嗽敏感性与气道炎症程度无直接关系。现代医学对于变应性咳嗽的主要治疗药物为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物及镇咳药,停药后容易复发。目前变应性咳嗽的中医认识正在逐步深入,但变应性咳嗽的病名、辨证论治等尚缺乏系统认识,现代医家多认为变应性咳嗽的病名主要为“风咳”,致病因素为风,辨证以风邪犯肺为主,或兼寒、热、燥、虚、痰、脏腑不和等。药物治疗多取疏风宣肺散邪为大法,佐以降气、调肝、养血、滋阴、益气固表、利咽等治法,方剂有射干麻黄汤、止嗽散、玉屏风散及自拟方等方,药物有炙麻黄、荆芥、防风、桔梗、前胡、白前、杏仁、款冬花、炙紫菀、炙枇杷叶、蝉蜕、五味子、黄芪、当归、玄参、麦冬、地龙、僵蚕、半夏、陈皮、茯苓、柴胡等。文献研究发现中医治疗变应性咳嗽的证候依次是风邪犯肺,肝火犯肺,血虚风盛,外邪侵袭兼邪毒久恋,风邪犯肺兼肺卫不固这5大证型,其次有风盛挛急,风盛痰阻。纳入的证型以风邪犯肺为主,风邪犯肺多兼夹有寒、热、燥,文献中未提及具体病例数,因此统计在风邪犯肺这一证型中。结论文献研究分析纳入的病例的证型分布,结果依次是风邪犯肺,肝火犯肺,血虚风盛,外邪侵袭兼邪毒久恋,风邪犯肺兼肺卫不固,风盛挛急,风盛痰阻这7个证型,以前5个为主。治法以疏风宣肺止咳为主,兼顾止痒、利咽、解痉、化痰、益气养阴、补肾养阴、养血、缓肝。
郝静[4](2016)在《闫慧敏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养阴清瘀汤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闫慧敏老师是京城着名中医儿科医家,从事中医儿科工作四十余年,临证经验丰富,而且在医、教、研各方面成绩卓着。本文全面整理、总结闫慧敏老师的学术渊源、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以更好的传承闫老师学术经验,为日后更好的发展、创新中医儿科的诊疗方法积累临床研究资料。2.同时,本文依据闫慧敏老师的学术思想,重点总结闫老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经验,针对病程大于1月以上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迁延期先进行了的证候分析及研究,进一步应用老师的“养阴清瘀汤”治疗小儿气阴两虚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进行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老师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的学术价值。方法1.第一部分追溯闫慧敏老师40余年的从医经历,详述师承渊源,总结老师的学术渊源、传承和发扬创新、学术思想成形的经过。从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用药特点、古今各家学说等角度总结老师的学术观点,并整理和总结老师所擅长的临床病种的诊疗验案,全面总结老师的诊疗特色和学术经验。2.第二部分运用老师的学术思想展开临床研究。对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迁延期患儿(病程>1月以上)进行临床分型研究,并进一步进行应用养阴清瘀汤治疗小儿气阴两虚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前瞻性的随机对照观察,探讨其临床疗效及对免疫等理化指标的影响,以进一步验证闫老师的学术经验在临床的有效性、创新性。结果1.闫老师的学术经验总结:闫老师临床经验丰富,曾经作为第一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拜师刘韵远先生,传承刘韵远先生的学术思想,故刘老学术思想对其影响深远。例如对于外感性疾病,尤其是小儿咳喘以及痰饮病的治疗,受刘韵远先生教诲,多以仲景之法治之,予经方加减化裁,特色鲜明,疗效显着。同时对于内伤杂病,尤其是脾胃病的治疗,则受王鹏飞老先生的影响较多。而王老多以民间验方辨治脾胃病,闫老师汲取王老经验方的精髓,治疗小儿脾系疾病,卓有成效。总之,闫老师揣摩历代前辈医家的学术观点,博采众长,兼收并蓄,汲取各家之长,形成自己的学术思想。在临诊时,她重视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注重当代小儿的体质特征,审因论治,以八纲辨证、脏腑辨证为核心,强调四诊合参,尤重小儿望诊,传承刘韵远先生独创小儿舌诊观察法,并予以继承发扬。强调首先辨病,在辨病的基础上进行辨证施治,以免贻误病情。谨守病机,辨证用药以扶正祛邪为总则,虚实兼顾、标本兼治。无论是对脾系疾病的治疗,还是对于其他外感或内伤杂病的治疗,扶助正气方面无不强调以顾护脾胃为中心,兼顾他脏。强调祛邪为治疗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注重内外之邪兼顾,尤重食积、湿热、痰饮和血瘀之邪。将仲景经方与时方相结合,灵活应用,用药清轻严谨,善于应用药对。体现在治疗小儿脾系疾病时,扶正健脾以平补脾胃,醒脾助运;肝脾同治,调畅气机以解气机壅塞;活用消导以祛食积之邪,补泻兼施;对于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小儿,注意祛除湿热之邪,攻伐有度;久病注重祛除瘀邪。在治疗小儿肺系疾病时,外感咳嗽初起,祛除外邪为要,避免清泻太过;急性咳喘祛除痰阻重在治肺调气,慢性咳喘重在扶正培土生金,对于小儿反复咳喘之证,扶正祛邪各有偏重,分期而治,标本兼顾,以促康复,防止反复。本文还总结了闫老师治疗对于小儿多种疾病的治疗经验,如慢性咳嗽、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厌食、胃痛(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便秘、滞颐、舔疮、胎黄、腺样体肥大、霰粒肿、麦粒肿等疾病临床经验总结和验案分析。多年来,闫老师努力学习现代医学的诊疗技术,在中西医结合的研究上不断尝试,收获颇丰。自1989年在全国率先开展小儿胃镜检测工作,迄今已进行数千例小儿胃镜的检测。以胃镜检查为基础在探索小儿胃肠黏膜的微观辨证和中医证候的宏观辨证的相关性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观察胃镜下微观病理变化的客观检测指标,探讨脾胃病舌脉宏观辨证和与胃镜下黏膜改变微观辨证的有机结合,提高对小儿脾系疾病的认识,开拓创新,拓宽中西医结合的新思路。同时,临床与科研、教学并重,传承与创新发展并重,以使儿科事业后继有人。2.闫老师诊治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研究:本文重点探讨了闫老师在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诊治经验。闫老师认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是在气阴两虚的基础上虚实夹杂之证,虚、瘀、湿热共同为患。其治疗周期长,应分期辨治,早期以祛湿解毒、活血化瘀为主,随着病程的延长,随着气阴耗伤,虚证逐渐显现,患儿气阴两虚、阴虚内热的症状逐渐显现加重。故后期易出现以阴虚、气虚为主的症状,且仍有挟瘀挟湿之象,应以养阴益气,健脾固精、清利化瘀通络为主。要根据患儿不同时期的主要矛盾辨证用药,审因辨证,以中医对于疾病序贯治疗的思维,将扶正祛邪、标本同治的原则贯穿于治疗的始终。在进行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迁延期证候分析时,选择116例病程大于1月以上的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分为气阴两虚型、湿热瘀阻型和阴虚内热型三型进行证候分型观察。应用IBM SPSS STATISTICS 21.0软件,采用多组非参数检验方法进行数据统计计算及分析。结果显示,116例患儿中,以气阴两虚型最多,72例,占62.07%;湿热瘀阻型33例占28.4%;阴虚内热型11例,占9.48%。并进一步进行理化指标的检测。结果提示患儿血尿与蛋白尿程度与证候分型有一定关联,三型患儿均存在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以及凝血纤溶系统紊乱,T细胞亚类、凝血指标D-二聚体的升高可能与临床证候分型有一定相关性,其他如免疫球蛋白测定、补体的测定等提示与证侯分型关系不大,但因样本数量有限,还有待于进一步扩大样本以验证。鉴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迁延期的患儿,以气阴两虚证患儿较多,且既往研究相对少见的现状,本研究进一步在气阴两虚证的患儿中纳入了66例患儿(选择轻度血尿蛋白尿型,未加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应用闫老师拟定的养阴清瘀汤,与西药福辛普利钠和双嘧达莫对照,随机分组,进行前瞻性研究,疗程8周,每4周监测血常规、尿常规,复查肝肾功以及心电图,24小时尿蛋白定量,凝血五项,补体C3、免疫球蛋白IgA,T细胞亚类等指标,记录中医证候表现及半定量积分,观察中医证候、临床疗效和理化指标的改变情况。根据数据情况,分别采用卡方检验、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进行计算。结果显示,中药治疗组的中医证候改善情况明显优于西药治疗对照组。中药组治疗4周总有效率91.18%,8周总有效率97.06%;西药组4周总有效率71.88%,8周总有效率87.5%,说明在改善气阴两虚、挟瘀挟湿的症状上,中药具有较大优势。对于轻度蛋白尿(<25mg/(kg·d))的治疗,单纯的中药治疗和单纯的西药治疗均较为有效,且疗效差别不大。在对血尿的治疗上,中药治疗更具有优势。在免疫相关指标和补体的改善上,对治疗4周和8周后的相关检测数值分别进行组间比较提示,两组治疗均可以有效改善患儿免疫功能和补体系统紊乱状态,中药治疗组降低IgA值、提高T辅助细胞CD4+值、以及升高补体C3值的作用较西药更为显着。同时,在第一个4周的疗程中,中药组降低D-二聚体值的作用较西药观察组更为显着;提示中药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调节机体的凝血机制,改善纤溶系统。结论本文全面总结了闫慧敏老师的学术经验,并运用闫老师的学术经验,以中药养阴益气清热活血化瘀之法,扶正祛邪,治疗气阴两虚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可以有效缓解中医证候,降低血尿、蛋白尿,调节免疫,改善凝血机制。
黄小乐[5](2014)在《小儿慢性咳嗽的中医证候与咳嗽发作时辰关系的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咳嗽是小儿最常见多发的症状,而咳嗽久治不愈,则容易形成慢性咳嗽。小儿的慢性咳嗽,病因多种多样,要明确诊断比较难,而且咳嗽日久对于患儿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也使给家长感到担心与困扰。近代研究表明,小儿慢性咳嗽诊断较难明确,西医往往无法对因治疗,而对症处理则需反复长时间用药,治疗效果却不理想,或病情有所好转却易反复。一些医家采用中医辨证论治小儿慢性咳嗽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但其中医辨证分型以及理法方药往往是医家经验之谈,认识不一致,无统一规范。而古人认为人体气血脏腑经络中的流注变化,具有潮水涨落一样的时间节律,并与十二时辰密切相关,可随着时辰的不同而各有其盛衰变化。临床观察发现小儿慢性咳嗽发作或加重,有一定的时间规律。研究目的:本课题在前期研究及诊疗标准的基础上,临床收集小儿慢性咳嗽病例209例,对小儿慢性咳嗽的中医证型分布及咳嗽发作的时辰关系进行系统研究,为小儿慢性咳嗽的辨证分型客观化、统一化以及中医辨证论治小儿慢性咳嗽提供参考依据,临床上将小儿慢性咳嗽的证型与咳嗽发作时辰规律结合起来也有助于对其辨证分型,处方用药,判断其转归预后。研究方法:收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门诊的小儿慢性咳嗽患儿209例,记录其一般资料,主要症状以及次要症状,重点记录其咳嗽发作或加重的时辰,由研究者根据中医四诊合参,初步判断其中医证型,再由导师吉训超主任医师再次确定其辨证分型,最后经过统计分析进一步讨论小儿慢性咳嗽的中医证型与其咳嗽发作或加重的时辰的内在联系。研究结论:小儿慢性咳嗽多咳有定时;小儿慢性咳嗽夜间咳嗽多于白天咳嗽;小儿慢性咳嗽中辨证属于痰热壅肺证及痰湿蕴肺证的咳嗽发作或加重时辰多在上半日;辨证属阴虚肺热证的咳嗽发作或加重时辰多在下半日;辨证属肺脾气虚证的咳嗽发作或加重时辰多在前半夜,而前半夜咳嗽发作或加重的也多为肺脾气虚证;辨证属肝火犯肺证的咳嗽发作或加重时辰多在后半夜,后半夜咳嗽发作或加重的也多为肝火犯肺证。
李园白[6](2010)在《中医医案文献特殊性评价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以往利用信息学方法研究中医药数据时主要是发现共性规律,但中医医案文献的主要贡献却恰恰在其所具有的特殊性方面,因而需要建立一套不同于以往的信息学方法来评价中医数据。医案传千载而不衰,古今文献中关于医案的分析方法和分析角度纷繁多样,然而当研究者需要获取医案中某些特殊的辨证及处方情况时,还存在一定困难。故本研究以哮喘医案为范例,利用现有的信息相似度比较技术,提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中医医案特殊性评价方法,为测度医案的辨证和处方的特殊性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七个部分:第一部分需求调查: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医案阅读参考价值调查表》)进行小规模调查。调查对象为三级甲等医院初、中、高级临床医师,共收回86份有效问卷,经统计分析后认为:医案特殊性评价研究受到临床医师的肯定,并认为“辨证”和“处方”这两点较适于作为医案特殊性的评价点。第二部分确定研究对象:在本研究中,研究对象分为被评价对象和参照对象,被评价对象是被评价的主体,而参照对象是凸显被评价对象特殊性的参照物。通过调查425种中医疾病文献发表量,分析不同疾病诊治复杂程度等因素后,最终确定哮喘作为被评价病种;同时比较分析了期刊医案、专着医案等不同载体的医案特点,发现期刊医案最具有特殊性这一特色,故最终确定以发表于期刊的中草药治疗哮喘有效医案为被评价对象,并制定了筛选细则,共筛选文献1347篇,时间限定为20年(1988年至2007年)。参照对象需要具有“普遍性”特征,故选择公认度较高、研究病例数较大、流传较久的哮喘诊疗文献信息作为参照对象。经调研确定参照对象信息来源为:中国方剂数据库(涉及书籍240种)、10例以上哮喘临床研究文献(涉及文献1293篇)、书籍中记载哮喘的相关知识(涉及书籍44种)。第三部分确定评价具体目标:遵循评价目标有意义及有可比性的原则,并根据调查结果,最终确定“中药处方的特殊性”及“辨证特殊性”作为评价具体目标。第四部分遴选评价指标:本研究以筛选有效信息为目标,故中药处方特殊性评价指标确定为:中药名称、中药剂量、中药功效、证候的特殊性评价指标确定为证素及基本证候。第五部分评价指标的预处理:由于评价指标之间的(量纲)度量单位及变化幅度不同,需要进行标准化处理,例如:中药的常用剂量不同。故本研究对中药名称、中药剂量、处方功效、证候名称四个方面的指标信息进行了预处理,即规范化处理:①中药名称规范处理:采用词典排序、正异名顺序标注建立标准表的方法处理中药名称,原文的中药名称被规范修动的比例为20%左右,处理后的规范数据占总数据的95%左右。②中药剂量规范处理:在以往指标标准化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本研究的中药剂量规范化公式,对中药剂量进行处理,消除了中药之间不同常用剂量范围所造成的计算误差。③中药功效预处理:根据中药功效、剂量信息,提出了功效信息处理方式,形成处方的功效信息集合。④证候指标预处理:运用从简单到复杂多层次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对证候指标进行预处理,共提取“病位”、“病性”、“病位-病性”等证候单元565个。第六部分评价模型的确定:本研究的评价模型使用相似度模型来计算特殊性。根据两个主要评价目标即“中药处方特殊性评价”和“证候特殊性评价”的不同特性,分别使用了不同的相似度模型进行计算。其中中药处方的特殊性评价模型采用了三层分析法:一层为处方药物组成相似度、二层为处方组成剂量相似度、三层处方功效相似度。其中一层处方药物组成相似度:通过比较Jaccard算法和Dice算法两种集合相似度计算方法,认为对于被比较双方的相似部分与非相似部分应设置相同权重,故最终选择Jaccard相似系数作为计算处方药物组成相似度方法。二层处方组成剂量相似度:通过比较“相关系数比较法”和“夹角余弦比较法”这两种矢量相似度计算方法,认为“夹角余弦比较法”的计算结果取值范围、取值趋向等方面特点比较适合组成剂量相似度比较,故最终选择“夹角余弦比较法”进行处方组成剂量的比较。三层处方功效相似度:处方功效被评价信息与处方组成剂量信息类似,故同样选择“夹角余弦比较法”计算处方功效相似度。而证候相似度的计算模型,与处方信息不同,是文本信息比较,故选择欧式距离相异度计算模型、空间向量模型、本体中概念相似度计算模型三种方法进行比较研究,认为欧式距离相异度方法敏感度较好、操作性较强,故选择欧式距离相异度方法计算进行证候相似度计算。第七部分评价结果计算:本研究按照评价指标采集、指标预处理、评价模型计算一系列步骤,进行哮喘医案被评价对象及参照对象的相似度比较,并制订出结果划分规则,筛选出有特殊性意义的被评价对象。被评价的中药处方信息共2779个,通过计算得出结论:①“全特殊处方信息”为0个,即被评价对象中没有处方组成、剂量、功效三方面信息均为特殊的处方信息。②“部分特殊处方信息”中:“特殊处方药物组成信息”557个、“特殊处方组成剂量信息”16个,“特殊处方功效信息”0个。此类信息是从组成、剂量、功效三个角度分别独立分析,其中特殊处方药物组成及特殊处方组成剂量,均有部分阳性结果,而特殊处方功效信息方面并没有阳性结果。③“一般处方信息”为375个,即有375个处方信息基本没有新意,与普通成熟的处方信息基本雷同。另外除了上述三类处方结果外,还存在一些其他处方信息,本研究认为无意义故未予分类。证候信息共1506个,其中特殊证候为0,部分特殊证候为258个,常见证候为1248个。第八部分辅助软件开发:本研究开发了三个软件以辅助课题的评价工作,主要用于处理本研究中计算量大、手工难以处理、易出错的几个环节,提高计算的效率和准确率。其中“中药规范系统”辅助中药名称、剂量、功效标准表的建立,“正异名修正系统”可以辅助中药名称等规范工作,“方剂相似识别系统”可以进行相关方剂相似度的计算。小结:本研究的创新性贡献在于利用信息学分析方法从特殊性角度分析医案,包括从处方药物组成、处方组成剂量、处方功效、证候四方面进行医案特殊性研究,以期帮助临床医师探求医案中特殊辨证和用药的信息。从研究结果分析,医案在辨证方面特殊性不高,大多数医案的辨证信息都在以往成熟文献中提及过;而在方剂特殊性方面具有阳性结果,其组成和剂量都筛选出一些较特异的处方,这些特异性用药信息可以为临床治疗方案开拓思路,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新视角。本研究在特殊性评价方法学上进行了探索研究,创造性地提出了特定的评价指标处理方法、处方多层次相似计算方式及证候单元相似度的计算思路,最终确定了较为合理的相似度度量方法,并提出了特殊性计算结果的分类规则,在中医药处方和辨证信息相似性研究方面,提供了有意义的方法学上的探索和实践应用范例。
张永丽,张俊臻[7](2020)在《中西药合用治疗小儿鼻后滴漏综合征致慢性咳嗽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中西药合用治疗小儿鼻后滴漏综合征致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10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1例,两组均用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鼻气雾剂治疗,治疗组加用通窍止咳汤加减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2.2%、对照组76.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药合用治疗小儿鼻后滴漏综合征致慢性咳嗽临床疗效较好。
卫志颖[8](2020)在《运脾固本汤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缓解期(脾肾亏虚型)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运脾固本汤对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缓解期(脾肾亏虚型)的治疗效果,作出客观评价,并研究其是否能够预防咳嗽变异性哮喘发作,改善肺功能。方法:本研究将咳嗽变异性哮喘缓解期(脾肾亏虚型)的患儿60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口服运脾固本汤治疗,对照组吸入辅舒酮治疗,治疗2个疗程(4个周为一个疗程),观察6个月,对两组患儿的中医证候积分、肺功能(峰流速)、治疗后发作情况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客观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经过6个月的观察随访,在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发作情况及总有效率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任何临床过敏现象及不良反应,而且心肌酶、肝肾功检查均未见异常。结论:运脾固本汤对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缓解期(脾肾亏虚型)的患儿治疗疗效显着,可有效改善患儿中医证候及肺功能(峰流速)情况,减少患儿发作次数,尤其在中医证候、减少疾病发作上明显优于辅舒酮治疗组。
郭琛琛[9](2020)在《清及清以前咳嗽中医外治法研究及导师治疗咳嗽思路探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清及清以前咳嗽中医外治法文献搜集、整理,以总结分析取穴、用药规律,为当今临床科研提供借鉴。方法:以《中华医典》为检索源,将检索文献进行整理,建立数据库分析,并结合导师治疗咳嗽临床经验,探析治疗咳嗽思路。结果:涉及医籍201部,条文2826条,外治法19种,穴位处方1962个,药物外治处方862个,推拿功法处方57个。其中腧穴146个,以膀胱经、肺经为主,多位于胸腹部,特定穴以五输穴为主,高频腧穴有肺俞、天突、膻中、列缺、太渊;常用配伍为肺俞→天突、天突+肺俞→膻中。外治药物341味,共涉及化痰止咳平喘药、补虚药等,药性多温,药味多苦,常用药有苦杏仁、款冬花、川贝母、甘草、雄黄;配伍多为苦杏仁→川贝母、川贝母+苦杏仁→甘草。结论:清及清以前中医外治法治疗咳嗽方法众多,用穴、用药规范有效,为临床和科研提供新思路。
刘燕玲[10](2020)在《热敏灸联合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选取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热敏灸联合小儿推拿疗法与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配合口服孟鲁司特钠咀嚼片进行疗效对比,观察两组的咳嗽主要症状、中医症状及体征等,客观评价热敏灸联合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为治疗此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1月就诊于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热敏灸科/中医儿科住院部,确诊为咳嗽变异性哮喘且符合纳入标准的65例患儿,其中剔除5例,最终参与试验全过程的有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予热敏灸联合小儿推拿疗法,对照组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口服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30d,分别观察两组在治疗第15天、第30天的咳嗽、咳痰症状、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观察有无不良反应,治疗结束1月后随访,观察其有无复发及副作用。在试验过程中对发生的不良事件作详细记录。最后采用软件SPSS25.0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咳嗽症状组内比较两组受试者在治疗前、治疗第15d、第30d组内比较,在治疗15d,日间、夜间咳嗽,咳痰症状积分试验组有较明显的改善(P<0.01),对照组对日间咳嗽有较明显改善(p<0.05),夜间咳嗽,咳痰症状积分无明显改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d两组对咳嗽,咳痰症状积分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症状积分组内比较试验组在咳嗽、咳痰情况及中医证候鼻塞流涕、喷嚏、胸闷气促、咽痒、汗出、纳差、手足不温及大便情况等症状较治疗前均具有明显的改善,差异具有显着性(P<0.01)。对照组在改善咳嗽、咳痰症状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显着性。(P<0.01)。但在中医症状喷嚏、自汗盗汗、纳差及大便情况等方面改善不明显,差异不具有显着性(P>0.05)。3.两组疗效组间对比两组对咳嗽、咳痰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但试验组较对照组疗效更显着(P<0.01)。从两组总有效率分析,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67%较对照组86.67%差异显着(p<0.05)。4.两组复发率对比试验组复发率为13.33%较对照组36.67%低,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不良事件:试验期间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1.热敏灸联合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能够更有效的缓解临床咳嗽、咳痰症状;改善咳嗽患儿日常中医伴随症状,如鼻塞流涕、喷嚏、咽痒、自汗盗汗、纳差、精神疲乏、四肢不温等,有助于患儿体质的改善;2.热敏灸联合小儿推拿属于纯中医外治疗法,安全有效,无毒副反应,操作简便易行,患儿及家属依从性、配合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二、中西药联用治疗小儿慢性咳嗽56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西药联用治疗小儿慢性咳嗽56例(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Meta分析的含半夏的代表性祛痰剂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半夏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综述二 含半夏的祛痰剂的临床应用现状及含半夏的代表性祛痰剂介绍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含半夏的代表性祛痰剂临床不良反应/事件Meta分析 |
一、二陈汤加减方临床不良反应/事件的Meta分析 |
1. 资料与方法 |
2. 文献纳入及其基本特征 |
3. 二陈汤加减方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不良反应/事件Meta分析 |
4. 二陈汤加减方治疗其他疾病不良反应/事件Meta分析 |
5. 二陈汤加减方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情况统计分析 |
6. 讨论 |
二、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临床不良反应/事件的Meta分析 |
1. 资料与方法 |
2. 文献纳入及其基本特征 |
3.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治疗高血压不良反应/事件Meta分析 |
4.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治疗眩晕的不良反应/事件Meta分析 |
5.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治疗头痛不良反应/事件Meta分析 |
6.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治疗脑梗塞、脑卒中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分析 |
7.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情况统计分析 |
8. 讨论 |
三、温胆汤加减方临床不良反应/事件的Meta分析 |
1. 资料与方法 |
2. 文献纳入及其基本特征 |
3. 温胆汤加减方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不良反应/事件Meta分析 |
4. 温胆汤加减方治疗失眠不良反应/事件Meta分析 |
5. 温胆汤加减方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不良反应/事件Meta分析 |
6. 温胆汤加减方治疗精神类疾病不良反应/事件Meta分析 |
7. 温胆汤加减方治疗其他疾病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分析 |
8. 温胆汤加减方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情况统计分析 |
9. 讨论 |
四、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温胆汤方临床不良反应/事件的Meta分析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儿童慢性咳嗽的中西医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病机 |
1.1 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
1.2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
2 治疗进展 |
2.1 中医药治疗 |
2.2 现代医学疗法 |
2.3 中西药联用 |
2.4 综合疗法 |
3 结语与展望 |
(3)变应性咳嗽中医病证特点的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西医对变应性咳嗽的研究 |
1 定义及流行病学研究 |
2 病因及发病机制 |
3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
4 治疗 |
5 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中医对变应性咳嗽的研究 |
1 源流 |
2 病因病机 |
3 辨证论治 |
4 总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变应性咳嗽中医病证特点的文献研究 |
1. 文献的纳入与排除标准 |
1.1 纳入标准 |
1.2 排除标准 |
2. 文献的检索与筛选方法 |
2.1 检索对象及主题词 |
2.2 文献筛选方法 |
2.3 文献信息提取 |
3. 纳入研究筛选结果 |
3.1 发表时间及期刊类型 |
3.2 干预措施 |
3.3 样本量及诊断标准 |
4. 证候分型及治法 |
4.1 中医证候 |
4.2 治法治则 |
5. 咳嗽缓解疗效 |
6. 安全性及脱落与失访 |
7. 讨论 |
7.1 文献特征 |
7.2 证候分型及治法 |
7.3 存在的问题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闫慧敏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养阴清瘀汤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闫慧敏老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 |
一、闫慧敏老师的学术渊源 |
(一) 传承刘韵远先生学术思想 |
(二) 汲取王鹏飞先生脾胃病辨治精髓 |
(三) 博采众长 兼收并蓄 形成自己的学术思想 |
(四) 注重创新探索 中西医结合临床与科研并重 |
1. 率先开展小儿胃镜检查 突出小儿脾胃病中医特色诊疗 |
2. 开发痰喘宁合剂 弥补小儿咳嗽用药不足 |
3. 临床与科研并重 拓宽思路 探索疑难病症的中西医结合诊疗 |
(五) 传道授业解惑硕 果累累 |
二、闫慧敏老师学术思想总结 |
(一) 先辨病 其次辨证 谨守病机 |
(二) 四诊合参 尤重小儿望诊 |
(三) 扶正祛邪并重标 本同治 |
1. 扶正祛邪之法概述 |
2. 扶正为治本之法 以脾为核心 兼顾其他脏腑 |
3. 祛邪为关键环节 内外之邪兼顾 |
(四) 用药清轻严谨 善用药对 |
三、闫慧敏老师临床诊疗经验总结 |
(一) 谨守扶正祛邪之则治疗小儿脾系疾病 |
1. 扶正健脾以平补脾胃 醒脾助运 |
2. 肝脾同治 调畅气机以解气机壅塞 |
3. 活用消导以祛食积之邪 消补兼施 |
4. 祛除湿热之邪 攻伐有度 |
5. 久病注重祛除瘀邪 |
(二) 闫老师治疗小儿脾系疾病的临床诊疗经验及验案分析 |
1. 厌食 |
2. 胃痛(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 |
3. 胎黄 |
4. 滞颐 |
5. 便秘 |
(三) 谨守扶正祛邪之则治疗小儿肺系疾病 |
1. 外感咳嗽初起 祛除外邪为要 避免清泻太过 |
2. 急性咳喘祛除痰阻 重在治肺调气 |
3. 慢性咳喘重在扶正 培土生金兼以温肾 |
4. 反复咳喘 扶正祛邪 分期而治 标本兼顾 |
5. 扶正不忘活血逐瘀 阻止咳喘反复发生 |
(四) 闫老师治疗小儿肺系疾病的临床诊疗经验及验案分析 |
1.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
2. 痰湿蕴肺型慢性咳嗽 |
3. 腺样体肥大 |
(五) 闫老师对其他系统疾病的治疗 |
1. 霰粒肿 |
2. 麦粒肿 |
3. 舔疮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养阴清瘀汤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研究 |
英文缩略词表 |
文献综述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中西医研究概况 |
一、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二、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中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前言 |
一、闫慧敏老师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经验及其迁延期证候研究 |
(一) 闫慧敏老师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经验及其迁延期辨证分型依据 |
1. 闫慧敏老师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经验 |
2. 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迁延期辨证分型依据 |
(二) 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迁延期证候研究 |
临床资料 |
诊断标准 |
研究方法 |
结果 |
结论 |
讨论 |
小结 |
(三) 养阴清瘀汤主要方药及立方依据 |
二、养阴清瘀汤治疗气阴两虚型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临床观察 |
临床资料 |
诊断标准 |
研究方法 |
研究结果 |
结论 |
讨论 |
创新点总结 |
小结及心得体会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主要研究成果 |
(5)小儿慢性咳嗽的中医证候与咳嗽发作时辰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西医学对小儿慢性咳嗽的认识 |
1.1.1 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 |
1.1.2 西医对于小儿慢性咳嗽的治疗 |
1.2 中医对小儿慢性咳嗽的认识 |
1.2.1 古代医家对于小儿慢性咳嗽的认识 |
1.2.2 近代医家对于小儿慢性咳嗽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 |
1.2.3 小儿慢性咳嗽的中医辨证论治 |
1.2.4 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慢性咳嗽 |
1.3 中医与时辰关系的认识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2.1 具体研究内容 |
2.2 病例来源 |
2.3 诊断标准 |
2.3.1 西医定义 |
2.3.2 中医诊断标准 |
2.3.3 中医证候标准 |
2.4 纳入标准 |
2.5 排除标准 |
2.6 剔除标准 |
2.7 病情资料收集 |
2.8 研究方法 |
2.9 统计分析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2 小儿慢性咳嗽的中医证型及咳嗽发作或加重时辰的分析 |
3.2.1 患儿咳嗽发作或加重时辰的分布情况 |
3.2.2 患儿咳嗽发作有定时与无定时的分布情况 |
3.2.3 患儿夜间咳嗽与白天咳嗽的分布情况 |
3.2.4 患儿咳嗽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
3.2.5 患儿咳嗽不同中医证型在不同咳嗽发作或加重时辰的分布情况 |
3.2.6 患儿前半夜咳嗽发作或加重属肺脾气虚证与属其它证型的分布情况 |
3.2.7 患儿后半夜咳嗽发作或加重属肝火犯肺证与属其它证型的分布情况 |
第四章 讨论 |
4.1 小儿慢性咳嗽的患儿多咳有定时 |
4.2 小儿慢性咳嗽夜间发作多于白天发作 |
4.3 小儿慢性咳嗽中医证型分布情况的分析 |
4.4 小儿慢性咳嗽各个中医证型与咳嗽发作时辰关系的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中医医案文献特殊性评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文献综述 |
前言 |
正文 |
1 评价目的和意义 |
1.1 探索医案特殊性评价方法 |
1.2 筛选出辨证治疗独特的哮喘医案 |
2 技术路线 |
3 需求调查 |
3.1 调查目的 |
3.2 被调查对象 |
3.3 调查方式 |
3.4 调查结果 |
3.5 调查结论 |
4 研究对象 |
4.1 病种及文献来源的确定 |
4.1.1 病种确定 |
4.1.2 被评价对象文献类型 |
4.1.3 参照对象文献来源 |
4.2 被评价对象 |
4.2.1 入选及排除条件 |
4.2.2 被评价对象概况 |
4.3 参照对象 |
4.3.1 入选条件 |
4.3.2 参照对象概况 |
4.4 检索来源及方式 |
4.4.1 公开信息检索来源 |
4.4.2 评价对象检索方式 |
5 评价目标 |
6 评价指标 |
6.1 特殊性指标选择 |
6.1.1 中药处方的特殊性指标 |
6.1.2 证候的特殊性指标 |
6.2 指标预处理 |
6.2.1 中药指标预处理 |
6.2.1.1 中药名称的预处理 |
6.2.1.1.1 中药名称标准表的建立 |
6.2.1.1.2 其他不规范现象处理 |
6.2.1.1.3 规范处理概况 |
6.2.1.2 中药剂量的预处理 |
6.2.1.3 处方功效的预处理 |
6.2.2 证候指标预处理 |
7 评价模型 |
7.1 中药处方相似度评价模型 |
7.1.1 处方药物组成相似度 |
7.1.2 处方组成剂量相似度 |
7.1.3 处方功效相似度 |
7.2 证候相似度评价模型 |
7.2.1 三种评价模型比较 |
7.2.1.1 空间向量模型计算 |
7.2.1.2 本体概念相似度计算 |
7.3 证候相似度评价模型 |
7.3.1 三种评价模型比较 |
7.3.1.1 空间向量模型计算 |
7.3.1.2 本体概念相似度计算 |
7.3.1.3 欧式距离计算 |
7.3.2 证候评价模型选择 |
8 评价结果 |
8.1 评价结果处理 |
8.1.1 中药处方相似度 |
8.1.2 证候相似度 |
8.2 评价结果概况 |
8.2.1 中药处方评价结果 |
8.2.2 证候评价结果 |
9 辅助软件 |
9.1 中药规范系统 |
9.2 正异名修正系统 |
9.3 方剂的相似识别系统 |
结论 |
1 从特殊性角度分析医案 |
2 评价方法学上进行探索 |
3 数据规范上进行探索 |
展望 |
1 方剂的查新工作可以开展 |
2 中药、证侯信息的标准化工作待大力开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医案阅读参考价值调查表 |
附录B 《医案阅读参考价值调查表》统计报告 |
附录C 被评价对象文献名称详表 |
附录D 参照对象书籍详表 |
附录E 中医疾病临床研究数据库来源文献详表 |
附录F 中国方剂数据库方剂来源详表 |
附录G 证候单元详表 |
附录H 处方特殊度结果(部分) |
表H-1 处方组成特殊度前50名 |
表H-2 处方组成剂量特殊度前50名 |
表H-3 处方功效特殊度前50名 |
附录Ⅰ 证候特殊性前50名 |
致谢 |
个人简介 |
(7)中西药合用治疗小儿鼻后滴漏综合征致慢性咳嗽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2 治疗方法 |
3 疗效标准 |
4 治疗结果 |
5 讨论 |
(8)运脾固本汤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缓解期(脾肾亏虚型)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一、临床资料 |
(一) 病例来源 |
(二) 诊断标准 |
(三) 病例选择 |
二、研究方法 |
(一) 分组方法 |
(二) 治疗方法 |
(三) 观察方法 |
(四) 疗效判定标准 |
三、统计方法 |
四、数据分析 |
(一) 治疗前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
(二) 治疗前两组患儿病情比较 |
(三) 治疗后两组患儿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四) 临床疗效比较 |
(五) 安全性评价 |
讨论 |
一、中医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缓解期的认识 |
二、西医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缓解期的认识 |
(一) 病因及发病机制 |
(二) 缓解期治疗 |
三、立题依据 |
四、方药分析 |
(一) 组方分析 |
(二) 单药分析 |
(三) 现代药理 |
五、综合疗效评价 |
(一) 治疗后中医证候分析 |
(二) 治疗后血清免疫球蛋白 |
(三) 治疗后肺功能PEF值 |
(四) 治疗后复发情况 |
(五) 总疗效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从脾肾论治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缓解期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论文着作 |
(9)清及清以前咳嗽中医外治法研究及导师治疗咳嗽思路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清及清以前咳嗽中医外治法研究 |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目的 |
2 文献的选择 |
3 文献的纳入与排除标准 |
3.1 纳入标准 |
3.2 排除标准 |
3.3 剔除标准 |
4 数据的规范化 |
5 数据库的建立 |
6 数据的处理与统计 |
6.1 频次统计 |
6.2 统计分析 |
研究结果与分析 |
1 外治法分类 |
2 穴位处方规律 |
2.1 穴位配伍种类 |
2.2 穴位频次 |
2.3 穴位归经 |
2.4 特定穴属性 |
2.5 五输穴应用 |
2.6 穴位分布 |
2.7 穴位补泻手法 |
2.8 穴位关联规则分析 |
3 药物处方规律 |
3.1 药物处方类型 |
3.2 药物频次 |
3.3 药物类别 |
3.4 药物药性 |
3.5 药物药味 |
3.6 药物归经 |
3.7 药物关联规则分析 |
讨论 |
1 病名源流 |
2 病因病机 |
2.1 脏腑学说 |
2.2 经络学说 |
3 外治法分析 |
4 穴位处方规律分析 |
4.1 穴位频次 |
4.2 穴位配伍 |
4.3 取穴归经 |
4.4 特定穴属性 |
4.5 穴位分布 |
4.6 穴位补泻手法 |
5 药物处方规律分析 |
5.1 药物频次 |
5.2 药物配伍 |
5.3 药物类别 |
5.4 药物性味及归经 |
第二部分 导师治疗咳嗽思路探析 |
1 病因病机 |
2 治疗方法 |
3 典型病案 |
4 讨论 |
结语 |
1 研究结果 |
2 问题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十年来咳嗽中医外治法临床研究概况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发表论文 |
(10)热敏灸联合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引言 |
历史回顾 |
临床研究 |
1 资料 |
1.1 研究目的 |
1.2 研究内容 |
1.3 诊断标准 |
1.4 纳入标准 |
1.5 排除标准 |
1.6 剔除,脱落,终止标准 |
1.7 质量保障 |
1.8 医学伦理 |
2 方法 |
2.1 治疗方案 |
2.2 治疗周期 |
2.3 技术操作 |
2.4 观察指标及方法 |
2.5 疗效判定标准 |
2.6 不良事件及处理 |
2.7 数据管理与统计方法 |
2.8 技术路线 |
3 结果 |
3.1 剔除和脱落情况 |
3.2 基线资料分析 |
3.3 两组受试者咳嗽、咳痰症状治疗前积分比较 |
3.4 两组治疗前中医症状评分比较 |
3.5 组内疗效比较 |
3.6 组间疗效比较 |
3.7 临床有效率比较 |
3.8 远期疗效比较 |
3.9 不良反应情况 |
4 讨论 |
4.1 选题依据 |
4.2 选穴依据 |
4.3 热敏灸联合小儿推拿治疗小儿CVA结果探讨 |
4.4 热敏灸联合小儿推拿治疗CVA的优势探讨 |
5 创新与不足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表1 发表学术论文 |
附表2 |
附表3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临床观察记录表 |
附表4 症状积分量表 |
个人简历 |
四、中西药联用治疗小儿慢性咳嗽56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Meta分析的含半夏的代表性祛痰剂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D]. 李昂.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7)
- [2]儿童慢性咳嗽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 杜春雁. 河北中医, 2017(07)
- [3]变应性咳嗽中医病证特点的文献研究[D]. 朱紫亨.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4]闫慧敏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养阴清瘀汤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研究[D]. 郝静.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5]小儿慢性咳嗽的中医证候与咳嗽发作时辰关系的研究[D]. 黄小乐.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4(01)
- [6]中医医案文献特殊性评价方法研究[D]. 李园白.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0(08)
- [7]中西药合用治疗小儿鼻后滴漏综合征致慢性咳嗽临床观察[J]. 张永丽,张俊臻.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0(11)
- [8]运脾固本汤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缓解期(脾肾亏虚型)的临床研究[D]. 卫志颖.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9]清及清以前咳嗽中医外治法研究及导师治疗咳嗽思路探析[D]. 郭琛琛.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10]热敏灸联合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疗效观察[D]. 刘燕玲.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