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氮钾养分论文_宋彬,孙茹茹,梁宏旭,胡玥,彭湃

导读:本文包含了土壤氮钾养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养分,土壤,速效,水稻,苹果园,黄土高原,氮素。

土壤氮钾养分论文文献综述

宋彬,孙茹茹,梁宏旭,胡玥,彭湃[1](2019)在《添加木质素和生物炭对土壤氮、磷养分及水分损失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添加木质素和生物炭对土壤氮、磷养分及水分损失的影响,降低土壤改良剂使用成本,增加造纸黑液中木质素的利用途径,促进木质素在土壤改良中的应用。试验选取生物炭改良剂与木质素作为对比,通过土柱淋溶和静态吸收法,研究不同添加量(质量分数为0,1%,2%,4%)的木质素和生物炭对土壤氮磷养分、水分、脲酶活性以及pH的影响。土壤中添加木质素和生物炭均能减缓pH变化程度;抑制土壤脲酶的活性,且在添加氮肥后的1~20天抑制效果明显,其抑制效果与添加量呈正相关。添加量为1%,2%,4%的木质素和生物炭与对照组相比,铵态氮挥发量分别显着减少8.29%,14.29%,14.86%和3.79%,11.65%,15.26%;全氮淋溶量分别显着减少32.37%,37.70%,42.49%和25.43%,30.70%,39.54%;全磷淋溶量分别显着减少23.68%,40.48%,48.12%和6.97%,22.88%,35.30%;水分淋溶量分别显着减少7.71%,15.82%,9.29%和9.91%,15.00%,16.06%。在本试验中,木质素、生物炭质量分数分别为2%和4%时对降低土壤氮、磷养分和水分损失的效果最佳。因此,可以说明木质素和生物炭在水肥保持上的效果相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生物炭改良剂在土壤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王磊,蒙春玲,覃建勋,韦雪姬,卢小霞[2](2019)在《桂西北地区土壤氮磷钾有机质分布特征及养分等级评价——以凤山县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凤山县为例,研究桂西北地区表层土壤中氮、磷、钾元素含量及有机质含量、pH值的分布情况与地球化学特征,计算单元素养分等级及养分综合等级,综合讨论地质背景、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样品pH值以强酸性—酸性为主;土壤氮元素比较丰富,有机质相对丰富,磷元素比较缺乏,钾元素相对缺乏;土壤养分地球化学综合等级绝大部分为3等(中等),面积占评价总面积的72. 08%。不同地质背景、土壤类型及土地利用类型中,土壤养分呈现明显的差异性:氮元素含量与有机碳含量表现为叁迭系>二迭系>石炭系、红壤>其他土壤>水稻土、林地>其他地类>水田>旱地;磷元素含量与pH值各统计值表现为石炭系>二迭系>叁迭系、其他土壤>水稻土>红壤;钾元素中石炭系的各统计值普遍高于二迭系、叁迭系,其他土壤>红壤>水稻土、林地>旱地>水田。(本文来源于《农业与技术》期刊2019年17期)

隆斌庆,陈灿,黄璜,王忍,周晶[3](2019)在《“稻+鱼+再生稻”模式对稻田土壤氮、磷、钾养分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设置头季稻+鱼(或泥鳅)+再生稻的栽培模式,水稻品种选用黄华占和Y两优800,分析两种模式下土壤中全量氮、磷、钾含量与速效氮、磷、钾含量表现,结果表明:(1)稻鱼模式和稻鳅模式可增加土壤中全效养分含量,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在整个生育期内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其中以稻鱼处理效果更明显,总体高于对照田。头季稻与再生季两个生育季内全氮、全磷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全钾含量则在再生季略有下降;(2)稻鱼模式和稻鳅模式提高了土壤中速效养分含量,孕穗期、灌浆期、成熟期含量比分蘖期时有所提升,稻鱼模式下土壤速效养分含量整体表现要高于稻鳅模式。两个水稻品种再生季的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变化规律性不明显,但整体维持在相对稳定水平。(本文来源于《国际(长沙)农田生态种养发展论坛论文集》期刊2019-09-06)

隆斌庆,陈灿,黄璜,王忍,周晶[4](2019)在《“稻+鱼+再生稻”模式对稻田土壤氮、磷、钾养分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设置头季稻+鱼(或泥鳅)+再生稻的栽培模式,水稻品种选用黄华占和Y两优800,分析两种模式下土壤中全量氮、磷、钾含量与速效氮、磷、钾含量表现,结果表明:(1)稻鱼模式和稻鳅模式可增加土壤中全效养分含量,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在整个生育期内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其中以稻鱼处理效果更明显,总体高于对照田。头季稻与再生季两个生育季内全氮、全磷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全钾含量则在再生季略有下降;(2)稻鱼模式和稻鳅模式提高了土壤中速效养分含量,孕穗期、灌浆期、成熟期含量比分蘖期时有所提升,稻鱼模式下土壤速效养分含量整体表现要高于稻鳅模式。两个水稻品种再生季的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变化规律性不明显,但整体维持在相对稳定水平。(本文来源于《作物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李春林,陈敏旺,王寅,李玉玺,张星宇[5](2019)在《吉林省农田耕层土壤速效磷、钾养分的时空变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2005~2013年间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样品,明确吉林省农田耕层土壤速效磷、钾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结合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探讨不同地区和土类农田土壤速效磷、钾养分的时间变化趋势。目前,吉林省农田耕层土壤速效磷含量平均为25.4 mg·kg-1(1.6~84.2 mg·kg-1),速效钾含量平均为123.6 mg·kg-1(24~299 mg·kg-1),均属中等变异。空间分布上,吉林省农田土壤速效磷自东向西逐渐下降,白山地区的靖宇县最高而白城地区的大安市最低,速效钾自北向南逐渐下降,长春地区的农安县最高而通化地区的集安市最低。不同土类间速效磷、钾含量差异显着,前者以白浆土最高而黑钙土最低,后者以黑土最高而水稻土最低。30年间,吉林省农田耕层土壤速效磷含量在省域及地区尺度上均呈显着上升趋势,土壤速效钾含量在地区间增减趋势不同,省域尺度上总体略有下降。土类方面,除黑土和暗棕壤略有下降外,大多数土类速效磷含量均明显提高,速效钾含量以风沙土、黑钙土增幅较高而暗棕壤、草甸土显着下降。基于以上结果,吉林省区域作物养分管理策略与技术需进行相应调整以优化养分资源投入,建议适当下调磷肥用量或改进磷肥品种以减少土壤磷素累积,土壤钾素亏缺地区应合理补充钾肥并积极推广秸秆还田技术。(本文来源于《中国土壤与肥料》期刊2019年04期)

崔振[6](2019)在《江苏泰州市稻-麦轮作体系土壤氮磷钾养分平衡状况》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文旨在评价泰州市稻麦轮作耕地养分平衡情况,为推进耕地质量提升、减轻农业面源污染提供理论依据,对今后耕地质量建设与保护工作提出对策和建议。【方法】以江苏省耕地质量监测数据库中2012—2017年泰州市20个省级耕地质量监测点的肥料投入和作物产量数据为基础,根据不同作物产量与养分吸收的关系测算出各监测点养分投入和吸收数据,并据此计算养分平衡率,利用SPSS软件对不同农区、不同年度的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市近年来氮肥投入总量基本稳定,磷肥、钾肥投入逐年上升,2017年增加显着。不同农区、不同年度的作物产量间没有显着性差异,年均产量为小麦籽粒4705.5 kg/hm~2,小麦茎杆5220.3 kg/hm~2,水稻籽粒7049.2 kg/hm~2,水稻茎杆7511.5 kg/hm~2。全市耕地土壤氮肥、磷肥盈余,钾肥亏损。氮肥年均盈余率为117.53%,磷肥年均盈余率为24.19%,钾肥年均亏缺率为-49.04%。土壤氮肥盈余率较为稳定,年度间变化不显着。磷肥盈余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但没有显着差异。钾肥亏缺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017年钾肥亏缺率为-36.19%,显着低于其他年份。各区土壤养分盈亏情况均为氮、磷盈余,钾亏损。氮肥以里下河区盈余率最高,为139.53%,显着高于高沙土区(106.27%)和沿江区(106.71%)。磷肥盈亏率各区之间没有显着性差异。钾肥以高沙土区亏缺率最低,为-40.96%,显着低于里下河区(-57.73%)和沿江区(-48.19%)。【结论】泰州市近年来肥料投入整体符合"减氮控磷、补施钾肥"的原则,有效保证了当地作物的稳定高产,但各农区土壤养分盈亏状况不同,氮磷钾养分盈亏变化趋势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应根据各区具体盈余及变化,调整氮磷钾施肥量。(本文来源于《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秦宇坤,李鹏程,郑苍松,孙淼,刘帅[7](2019)在《施氮量对低肥力棉田土壤氮素及棉花养分吸收利用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黄河流域低肥力棉田施氮量对棉花产量、养分吸收利用率、土壤速效氮及脲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中棉所79为材料,设置6个施氮量处理(0、90、180、270、360、450 kg·hm~(-2),分别以N0、N90、N180、N270、N360、N450表示),于2016和2017年进行连续两年大田试验。测定棉花产量、干物质质量、氮磷钾积累量、氮肥利用率、0―100 cm土层铵态氮及硝态氮含量、0―100 cm土层脲酶活性等指标。【结果】(1)与N0相比,除2016年N90处理外,其余施氮处理均显着提高籽棉产量。两年N360处理显着提高了棉花单株成铃数,籽棉产量与其它施氮处理间无显着差异。施氮对棉花衣分无显着影响。(2)与N0相比,施氮显着提高棉花干物质积累量。施氮90~360 kg·hm~(-2),棉花氮、磷、钾积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N450处理氮、磷、钾积累量较N360处理下降。随着施氮量增加,棉花氮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降低;当施氮量超过360 kg·hm~(-2),氮生理利用率开始降低,但各处理间差异不显着。(3)除N90处理外,其余各处理41―80 cm土层NO3--N含量较N0显着提高;N270、N360、N450处理41―80 cm土层NO_3~--N含量显着高于N0、N90和N180处理;施氮对土壤NH_4~+-N含量无显着影响。(4)施氮0~360 kg·hm~(-2),土壤脲酶活性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强;超过360 kg·hm~(-2),土壤脲酶活性下降。【结论】氮肥经济最佳施氮量为277.0 kg·hm~(-2)。当施氮量超过360 kg·hm~(-2)时,棉花养分积累量降低,土壤NO3--N含量升高,土壤脲酶活性受到抑制,氮肥利用率降低,棉花增产效果不明显。(本文来源于《棉花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孔祥俊[8](2019)在《黄土高原苹果园养分投入及土壤氮素累积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黄土高原作为我国苹果两大优势主产区之一,苹果产业发展时间较长,成为当地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由于果农在施肥过程中不合理施肥现象十分严重,不仅浪费了肥料资源,而且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了影响,限制了黄土高原苹果产业的绿色健康发展。本研究通过实地调查采样和资料收集相结合的办法,分析了黄土高原苹果园养分投入、平衡和土壤养分状况变化历史,土壤剖面NO_3~--N区域累积特征及其与果园氮投入的关系,旨在揭示苹果产业发展中不合理的肥料投入带来的环境效应,为黄土高原苹果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如下:(1)通过对黄土高原陕西苹果主产区588个果园施肥和灌水进行实地调查,结合相关文献,分析44个主产县14129个果园养分投入,结果表明:黄土高原不同地区苹果果园养分投入差异大,氮、磷、钾肥平均施用量分别为:N:876±325 kg/hm~2,P_2O_5:565±255 kg/hm~2,K_2O:594±321 kg/hm~2,投入量超过推荐量。化肥投入从1990-2018年呈现增长趋势,氮、磷、钾肥平均投入量2015-2018年较1990-1995年分别增长了135.17%、107.23%、311.97%。(2)分析采集陕西苹果主产区100个果园土壤样品及文献数据,结果表明:分布于黄土高原地区68个县区50804个果园的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1.60 g/kg,全氮平均含量为0.76 g/kg,土壤碱解氮、速效磷以及速效钾平均含量分别为63.53、38.08、259.11mg/kg。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平均含量处于较高水平的比例分别为56.6%、52.3%、56.4%,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处于过量水平的比例分别为20.2%、23.0%。(3)对黄土高原苹果产区养分投入与产量之间相关关系以及不同生态区的土壤养分平衡状况和氮素的深层累积迁移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苹果园产量随着养分投入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果园养分的过量投入与盈余现象十分严重,氮(N)、磷(P_2O_5)、钾(K_2O)养分平均盈余量分别达721±363、551±301、488±412 kg/hm~2,南部产区养分投入和盈余过量现象较北部、中部产区更加严重。氮素的过量投入造成深层土壤剖面氮素累积,由北部向南部,果园土壤剖面硝态氮累积峰逐渐向深层移动,硝态氮累积量逐渐增大,差异显着。不同生态区0-50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平均累积量北部产区为2785 kg/hm~2,中部产区为6128 kg/hm~2,南部产区为13604 kg/hm~2,南部产区0-800 cm土壤剖面硝态氮累积量达到18914 kg/hm~2,硝态氮累积现象十分严重,环境风险值得关注。(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解亚鑫,林明献,许涵,王中清,李意德[9](2019)在《长脐红豆幼苗生长对不同土壤氮磷添加的响应及其对土壤养分的反馈》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热带豆科树种长脐红豆(OrmosiabalansaeDrake)幼苗为研究对象,开展苗期控制试验,共设置了5个添加氮(N, N1—N5)和2个添加磷(P, LP—HP)梯度,观察长脐红豆在不同土壤N、P添加条件下的生长表现及对土壤养分的反馈。测定的植物和土壤响应指标包括:植株地上和地下生长量、叶面积、叶和根的N、P含量、根际和非根际土壤N、P含量等。结果表明:(1)从苗高、总叶面积、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总根长和根表面积这6个指标总体来看,在低磷(LP)条件下,中、高浓度的N添加(N4、N5)对长脐红豆生长有抑制作用;高磷(HP)条件下,高浓度的N添加(仅有N5)对长脐红豆生长有抑制作用;表明长脐红豆的最适生长N浓度会随P添加浓度增加而升高;(2)随着N添加浓度的增加,根和叶的全N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N4处理条件下达到最大;根和叶的全P含量却呈现相反趋势,符合元素稀释效应。叶的N:P>16,且P浓度<1.0 mg·g~(-1),表明长脐红豆生长受P限制;(3)基于氨态氮、硝态氮和有效P这3个肥力指标,长脐红豆苗期非根际土壤肥力>根际土壤肥力,表明豆科树种长脐红豆在其幼苗期共生根瘤尚未明显形成时期,需补充适量N、P养分供给。(本文来源于《生态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赵际翔[10](2019)在《控释钾研制及控释氮钾腐植酸掺混肥对大蒜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下大蒜种植存在施肥量大,养分利用率低,目标产量与养分供应不匹配,劳动成本高等问题。一方面控释肥可以满足作物全生长期对养分的需要,解决中后期作物养分不足的问题,且具有省时省工的优势。另一方面,腐植酸可以促进生长,提高产量,对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具有促进作用。然而控释肥的研究多集中于氮肥,而大蒜对氮和钾的需求均较高,钾肥控释也尤为重要,但钾肥控释存在包膜困难,释放性能差等问题,同时控释肥与腐植酸协同增效解决大蒜后期生长养分供应不足的研究较少。针对钾肥包膜困难与大蒜后期生长养分供应不足的问题,本研究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通过制备3种不同包膜材料(异氰酸酯、异氰酸酯+石蜡、异氰酸酯+石蜡+蓖麻油)的控释钾肥,在60℃和25℃静水浸提下检测和评价钾素释放特性,筛选最优包膜材料;基于最优包膜材料条件下,设置3种包膜质量分数(3.3%、3.5%、3.7%),在60℃和25℃静水浸提下检测和评价钾素释放特性,筛选最佳包膜质量分数,从而优选得到控释钾。二是采用小区试验,设计普通腐植酸肥、控释氮腐植酸掺混肥(控氮比例55.6%)、控释钾腐植酸掺混肥(控钾比例42.1%)、控释氮钾腐植酸掺混肥(控氮比例55.6%,控钾比例42.1%)以及减量16.7%控释氮钾腐植酸掺混肥五个处理,通过研究不同处理对大蒜生长特性、产量、品质以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筛选出适宜大蒜种植的最佳肥料类型及用量,以其为大蒜的高产高效种植提供科学依据与理论支撑,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25℃和60℃静水浸提钾素释放率评价指标下,包膜材料以异氰酸酯+石蜡+蓖麻油的复合材料最优,控释效果以包膜材料的质量分数3.7%的效果较好。优选的控释钾肥在25℃静水初期释放率为5.3%,控释期大于80天,符合控释肥行业标准。其在土埋下的钾素释放率呈“S”型,越冬期前释放量少,释放率慢,在土壤积温<0℃的越冬期钾素基本不释放,越冬期后随地温的上升,钾素释放快累积多,在越冬期后70-80天钾素释放量最大,与大蒜的需钾高峰期相吻合,满足大蒜对钾素的需求,有利于产量的形成与提高。(2)控释肥减少了随雨水淋溶或地表径流导致的养分损失,提高了大蒜后期土壤养分供应,避免了大蒜生长后期因缺钾而产量和品质受到影响。与普通腐植酸肥料相比,施用控释氮、控释钾以及控释氮钾腐植酸掺混肥料均可显着提高大蒜蒜头产量及蒜薹产量,同时可显着提高大蒜素含量,最佳处理为全量控释氮钾腐植酸掺混肥料,在控释氮钾腐植酸掺混肥料减量16.7%下其增产效果优于单一控释氮或控释钾处理。(3)与普通腐植酸肥料相比,施用控释氮、控释钾以及控释氮钾腐植酸掺混肥料均可显着提高大蒜叶片叶绿素含量,同时可提高自花芽鳞芽分化期后各时期的根系活力,控氮控钾腐植酸掺混肥料的作用优于控释氮、控释钾效果。(4)控释钾、控释氮钾腐植酸掺混肥料能显着提高土壤不同形态钾含量,其中速效钾提高了12.85%-13.57%,增加了土壤的钾素供应;控释氮、控释氮钾腐植酸掺混肥显着提高了土壤的碱解氮含量,提高幅度达到49.66%-51.61%;各处理间的土壤有效磷、有机质含量、电导率及pH值间差异不显着。(5)本实验条件下,控释氮钾腐植酸掺混肥料12000kg/ha为提高大蒜产量,改善大蒜品质和提高土壤养分的经济使用量。(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9-03-27)

土壤氮钾养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凤山县为例,研究桂西北地区表层土壤中氮、磷、钾元素含量及有机质含量、pH值的分布情况与地球化学特征,计算单元素养分等级及养分综合等级,综合讨论地质背景、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样品pH值以强酸性—酸性为主;土壤氮元素比较丰富,有机质相对丰富,磷元素比较缺乏,钾元素相对缺乏;土壤养分地球化学综合等级绝大部分为3等(中等),面积占评价总面积的72. 08%。不同地质背景、土壤类型及土地利用类型中,土壤养分呈现明显的差异性:氮元素含量与有机碳含量表现为叁迭系>二迭系>石炭系、红壤>其他土壤>水稻土、林地>其他地类>水田>旱地;磷元素含量与pH值各统计值表现为石炭系>二迭系>叁迭系、其他土壤>水稻土>红壤;钾元素中石炭系的各统计值普遍高于二迭系、叁迭系,其他土壤>红壤>水稻土、林地>旱地>水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土壤氮钾养分论文参考文献

[1].宋彬,孙茹茹,梁宏旭,胡玥,彭湃.添加木质素和生物炭对土壤氮、磷养分及水分损失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9

[2].王磊,蒙春玲,覃建勋,韦雪姬,卢小霞.桂西北地区土壤氮磷钾有机质分布特征及养分等级评价——以凤山县为例[J].农业与技术.2019

[3].隆斌庆,陈灿,黄璜,王忍,周晶.“稻+鱼+再生稻”模式对稻田土壤氮、磷、钾养分含量的影响[C].国际(长沙)农田生态种养发展论坛论文集.2019

[4].隆斌庆,陈灿,黄璜,王忍,周晶.“稻+鱼+再生稻”模式对稻田土壤氮、磷、钾养分含量的影响[J].作物研究.2019

[5].李春林,陈敏旺,王寅,李玉玺,张星宇.吉林省农田耕层土壤速效磷、钾养分的时空变化特征[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9

[6].崔振.江苏泰州市稻-麦轮作体系土壤氮磷钾养分平衡状况[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9

[7].秦宇坤,李鹏程,郑苍松,孙淼,刘帅.施氮量对低肥力棉田土壤氮素及棉花养分吸收利用影响[J].棉花学报.2019

[8].孔祥俊.黄土高原苹果园养分投入及土壤氮素累积特征[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9].解亚鑫,林明献,许涵,王中清,李意德.长脐红豆幼苗生长对不同土壤氮磷添加的响应及其对土壤养分的反馈[J].生态科学.2019

[10].赵际翔.控释钾研制及控释氮钾腐植酸掺混肥对大蒜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研究区土壤采样点位图耕地信息子系统养分与盐分的垂直变化土壤速效钾含量与马铃薯相对产量的关...土壤碱解氮含量与马铃薯相对产量的关...1 改进的施肥模型的生成过程

标签:;  ;  ;  ;  ;  ;  ;  

土壤氮钾养分论文_宋彬,孙茹茹,梁宏旭,胡玥,彭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