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教室内空气品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大学教室,室内空气品质,现场测量,问卷调查
教室内空气品质论文文献综述
隋学敏,刘琪,李蒙蒙,刘家澳[1](2019)在《采暖季西安市大学教室空气品质现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西安市某大学为研究对象,在供暖季选取大中小叁类典型教室,基于现场测量和问卷调查法,综合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对西安市大学教室内空气品质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上课状态下,各类教室普遍温度偏高,大中教室存在过量供暖现象;各类教室相对湿度普遍偏低;上课状态时各类教室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远超出国家标准的建议值;主观调查表明只有不到40%的同学对上课状态下教室内空气品质现状表示满意;人员密度高、开窗通风频率少是上课状态下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过高的主要原因,通过开启门窗通风的方式可显着降低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且不会降低室内人员的舒适性。自习状态室内空气质量优于上课状态,各项指标均满足国家标准。(本文来源于《节能》期刊2019年06期)
薛永强,宣永梅[2](2018)在《西安某高校美术教室室内空气品质测试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测试了西安某高校水粉、油画以及漆画叁种美术教室在上课和放学后室内TVOC的值以及一间普通教室内的TVOC值,根据测试数据分别计算了美术类师生的终生癌症风险(LCR)值。测试及分析结果表明,叁类美术教室室内TVOC值在上课时都高于标准值,下课后应至少经过8小时再进入教室。美术类师生的LCR值几乎都高于标准值,甚至达到标准值的74倍。建议美术教室应该注意通风,可考虑安装空气净化器。(本文来源于《制冷与空调(四川)》期刊2018年04期)
王哲,杨晓敏,侯东梁[3](2018)在《浅谈绿色植物对教室室内空气品质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教室室内空气品质一直是人们最容易忽视的问题之一,但教室空气品质的好坏却深深地影响着学生们的精神状态与学习热情。通过问卷调查和实验数据相结合的方法,在保证实验科学合理的情况下浅谈绿色植物对教室室内空气品质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洁净与空调技术》期刊2018年02期)
薛永强[4](2018)在《西安某高校教室室内热环境与空气品质实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筑室内环境是人们接触最密切也是最频繁的环境之一,室内热环境与空气品质的问题近几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人们已经认识到研究与改善室内热环境与空气品质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高校教室不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地方,同时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因此研究并改善教室的室内热环境与空气品质,对提高教师和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对高校教室环境的现场测试、对大学生课上以及课后的问卷调查、利用测试数据做理论计算的方法,对西安市某高校教室室内热环境与空气品质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比分析得到西安地区高校教室室内热环境与空气品质存在的主要问题。(1)冬季由于教学楼教室内暖气片年久失修,老化严重,供热不足,导致室内温度较低。冬季室外气候较干燥,教室内暖气的使用降低了室内的相对湿度,同时教室内不具备加湿装备,导致室内相对湿度较低,空气干燥,人体舒适度较差。(2)夏季由于室外温度过高,室内无降温措施,加上教室内人员较多,通风较差,不能及时有效的散热,导致室内温度较高,人体感觉闷热。(3)当冬季室外为雾霾天气时,教室内PM2.5和PM10的最高值(PM2.5为585.3μg/m~3,PM10为837.5μg/m~3)分别达到了规定标准值的7.8倍和5.6倍,室内CO_2最高达到1846.3ppm,超过标准值84.6%,室内空气污染严重。(4)美术类教室中的TVOC的值都高于标准值,尤其是油画教室和漆画教室分别达到标准值的4.7倍和7.5倍,有害气体在教室停留时间较长,在油画和漆画教室上课的学生终身癌症风险值(LCR)分别达到了规定值的2.5倍和3.7倍,尤其对于美术老师,其LCR值最高可达到标准值的74倍,美术类师生的健康存在很大的隐患。(5)传统的粉笔板书教学教室可吸入颗粒物的平均浓度高达409.6μg/m~3,达到重污染级别。当擦黑板时,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为1067.4μg/m~3,达到规定标准值的7.1倍,尤其在擦黑板时,老师所在位置处的可吸入颗粒物浓度高达4250.6μg/m~3,是规定标准值的28.3倍,粉笔教学会导致室内空气品质变差,特别是对教师和前排同学的危害较大。(6)通过灰色评价方法得出:冬季在该实验测试的教学楼中,教学楼教室内空气品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层教学楼教室数量的多少与人员流动量,教室数量较多、人员流动量较大时会将室外吸入尘带入室内,并将室内吸入尘带起,导致教室内空气质量变差。在夏季教室内通风良好的情况下,教学楼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周围的环境情况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室内空气质量。教室距离街道较近、周围车流量较多时,会引起教室内空气质量变差。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建议在教室安装空气净化器与空气加湿器,并翻修教室内供暖设施,增加校园内绿化和水面的面积来初步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以此希望这些改进措施可以给在高校教学楼设计中提供一些可行的用来改善室内热环境与空气品质的建议,并对西安地区高校教室室内热环境与空气品质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本文来源于《西安工程大学》期刊2018-05-31)
薛永强,宣永梅[5](2017)在《西安某高校教室室内热环境与空气品质测试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供暖季节测试了西安某高校在不同的室外空气质量情况下上课和自习教室内的温度、相对湿度和PM10、PM2.5、CO_2等指标的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室外空气质量对室内的热环境影响不大,但对室内PM10、PM2.5和CO_2浓度影响非常大。建议在雾霾天气上课时可适当在课间开门进行通风来减少室内CO_2浓度并且有条件的话可在教室安装空气净化器。(本文来源于《洁净与空调技术》期刊2017年04期)
王利勇[6](2015)在《青岛某高校教室内空气品质调查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近30年来的研究重点也逐渐转移到室内空气品质。在高校中,大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和接触到的最频繁最密切的外环境也就是教室。一般教室的每天平均使用时间为6-8小时,因而研究教室内的空气品质,改善教室内的空气质量,对保护师生身体健康和提高学习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青岛市某高校某一教学楼为研究对象,根据冬夏季教学楼开放时间,采集了6种不同类型教室内空气环境测试和学生主观调查数据,测试的3个时间段为8:00-12:00,14:00-18:00,19:00-22:00。本文根据教室内的空气环境特点,选择温度、相对湿度、风速、CO2浓度、甲醛浓度、噪声、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等物理量作为测试的代表参数。主观调查则依据国际通用的主观评价调查表格,对室内人员的空气不接受率以及不舒适症状进行调查。本文在主客观实测调查的基础上,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不同教室的空气品质进行等级评价划分并计算教室内空气实测参数与室内人员的主观感受率之间的灰色关联度,最终得出对室内人员的感受率影响最大的客观参数,并且在研究过程中得出以下结论。⑴六个教室的冬夏季的3个时段内,除了甲醛浓度在推荐的标准值范围内,其余实测参数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⑵主观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夏季男生的室内空气不接受率和不舒适症状出现率普遍高于女生,而冬季女生的空气不接受率和不舒适症状出现率一般会高于男生,进入教室大于1h人员的室内空气不接受率和不舒适症状出现率大于进入教室小于1h的出现率。⑶采用灰色关联方法对冬夏季不同教室的室内空气品质评价,按教室内的空气品质对教室进行排序,从优到劣的排列顺序为:小型自习室、小型阶梯教室、大型阶梯教室、中型阶梯教室、大型自习室、微机室,并且通过比较关联程度的大小可知夏季的室内空气品质优于冬季的室内空气品质。⑷根据实主客观调查结果,得出冬季对室内人员感受率影响最大且最需要改善的客观参数为二氧化碳浓度、相对湿度、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噪声;夏季对室内人员感受率影响最大且最需要改善的客观参数为相对湿度、温度、风速、噪声。(本文来源于《青岛理工大学》期刊2015-12-01)
廖梅[7](2014)在《高校教室空气品质与飞沫传播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筑室内环境是人类接触最为频繁、最为密切的外环境之一,现代人约有90%的时间在室内度过,室内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不言而喻,此外,它对人的工作及学习效率也有重要影响。教室作为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场合,其室内空气品质更应重点关注。为全面了解夏热冬冷地区高校教室内空气品质现状,本文将采用现场检测、问卷调查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室内空气品质进行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南京市某高校教室内的CO2、温度、湿度进行现场连续监测。并辅以问卷调查,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客观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对不同季节、不同的教室状态室内各种污染物浓度的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研究同一教室不同的室内人员密度、通风状态、季节变化与室内污染物浓度之间的关系;结合夏热冬冷地区的气候特点,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利用FLuENT软件对典型教室内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比较上课教室和考试教室内流场的区别,并比较改变教室通风方式对室内温度场、速度场和污染物浓度场的影响。结果显示:客观数据检测与主观问卷调查结果吻合,夏热冬冷地区高校教室内空气品质存在较大问题,且室内空气品质的好坏将影响学生情绪及其学习效率。对于上课教室,深秋(11月)、冬季(12月)和初春(3月)季节室内CO2浓度超标最为严重,最高可达5199ppm,在门窗紧闭情况下,教室内CO2浓度增长率与教室面积成反比。增加室内新风量和控制教室上课人数是解决自然通风教室内空气品质的关键。数值模拟结果显示,相对于上课教室,考试教室的温度场、速度场和CO:浓度场分布较均匀,增加教室门窗的开启数量有利于室内CO2浓度的扩散,但相应的影响室内热舒适性。高校教室人员密集,冬春季节呼吸道疾病极易在学校蔓延。论文将利用FLUENT软件对自然通风教室内人体呼出的10μm、50μm、100μm、120μm飞沫液滴进行数值模拟。(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4-04-10)
陈威威[8](2007)在《北方地区高校教室内空气品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筑室内环境是人们接触最频繁、最密切的外环境之一,室内空气品质问题近几年来倍受人们关注,人们已经认识到研究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高校教室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地方,也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学生一天中有近一半的时间在教室内度过,因此研究教室内的空气品质、改善教室内空气环境,对提高教师和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现场测试、问卷调查和数值模拟等方式对哈尔滨市某高校教室内空气品质进行了研究。本文的主要工作包括: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客观测试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对不同室内状态下各种污染物浓度变化规律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比较分析;制定教室内空气品质问卷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得出主观调查结果;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教室内空气品质进行了评价;采用Airpak计算软件对夏季自然通风状态教室内流场进行数值模拟,了解分析室内人员密度、通风窗口数量和位置不同对室内温度、CO_2浓度、空气龄、PMV和PPD等指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采暖季二氧化碳是影响高校教室内空气品质最为重要的指标之一,室内人员密度过大和通风不足是造成二氧化碳浓度偏高的主要因素,并且教室内空气品质的主观调查结果和客观测试的分析结果相一致;评价得出在采暖季和非采暖季,教室的空气质量自习状态优于上课状态;室内人员密度和窗口位置对室内气流分布和CO_2浓度扩散具有较大程度的影响。本文研究成果对了解和改善北方地区教室内空气品质具有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07-01-01)
郑聪,张国强[9](2005)在《长沙市某大学教室内外空气品质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长沙市某大学校园内叁栋教学楼教室内外的空气品质进行了实地测量调查。在室内和室外同时对空气温度(Ta)、相对湿度(RH)、空气流速(V)以及二氧化碳(CO2)、一氧化碳(CO)、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甲醛(HCHO)等的浓度参数进行了测量。实地测量时间为2004年3月和4月两个月。测量结果显示CO2和PM10为典型大学教室中污染最为严重的两项指标:CO2的最高和平均浓度分别高达0.322%和0.1997%,而中国国家标准为0.100%。造成如此严重污染的主要原因是通风不足以及教室内人员密度过大;教室内PM10的最大和平均浓度分别为0.16mg/m3和0.13mg/m3,通过实验分析得出在室内人员密度不是非常大的情况下,室内PM10主要来自室外环境;而人员密度大到一定程度时,室内人员活动与PM10浓度则显示出了一定的正相关性。本文所测的其他污染指标均符合同家标准要求。并且在结论中也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本文来源于《建筑热能通风空调》期刊2005年02期)
郑万兵,张昌[10](2004)在《甲醛与人体解剖教室的空气品质》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标本防腐剂的甲醛,其蒸气对人体解剖教室的空气污染非常严重。本文简要介绍人体解剖教室中甲醛蒸气的危害、浓度限值及监测方法,并着重阐述降低空气中甲醛浓度的措施。(本文来源于《制冷与空调(四川)》期刊2004年01期)
教室内空气品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测试了西安某高校水粉、油画以及漆画叁种美术教室在上课和放学后室内TVOC的值以及一间普通教室内的TVOC值,根据测试数据分别计算了美术类师生的终生癌症风险(LCR)值。测试及分析结果表明,叁类美术教室室内TVOC值在上课时都高于标准值,下课后应至少经过8小时再进入教室。美术类师生的LCR值几乎都高于标准值,甚至达到标准值的74倍。建议美术教室应该注意通风,可考虑安装空气净化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教室内空气品质论文参考文献
[1].隋学敏,刘琪,李蒙蒙,刘家澳.采暖季西安市大学教室空气品质现状分析[J].节能.2019
[2].薛永强,宣永梅.西安某高校美术教室室内空气品质测试及分析[J].制冷与空调(四川).2018
[3].王哲,杨晓敏,侯东梁.浅谈绿色植物对教室室内空气品质的作用[J].洁净与空调技术.2018
[4].薛永强.西安某高校教室室内热环境与空气品质实测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8
[5].薛永强,宣永梅.西安某高校教室室内热环境与空气品质测试及分析[J].洁净与空调技术.2017
[6].王利勇.青岛某高校教室内空气品质调查与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5
[7].廖梅.高校教室空气品质与飞沫传播特性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8].陈威威.北方地区高校教室内空气品质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
[9].郑聪,张国强.长沙市某大学教室内外空气品质调查[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05
[10].郑万兵,张昌.甲醛与人体解剖教室的空气品质[J].制冷与空调(四川).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