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林风气论文-侯冬

士林风气论文-侯冬

导读:本文包含了士林风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阮元,幕府雅集,宗宋诗风,经世思想

士林风气论文文献综述

侯冬[1](2018)在《阮元幕府与嘉道之际士林风气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阮元幕府是嘉道之际影响最大的学人幕府,汇聚了众多乾嘉时期及道光初期着名的学者与诗文作家,其幕府雅集对嘉道之际士林风气变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阮元幕府的诗文唱和与其本人的诗学取向,对道咸年间宗宋诗风的勃兴起到了先导作用;另一方面,其幕府对于清代学术由乾嘉考据向经世致用的转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来源于《甘肃社会科学》期刊2018年04期)

张玉山[2](2011)在《边疆史地学与“士林风气”的近代转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鸦片战争前后,随着边疆史地学研究的兴盛"士林风气"出现了显着的变化并具有近代化特征。在边疆史地学研究中,学者们的研究动机、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学术视野同先前知识分子相比呈现出明显的不同,而且边疆史地研究形成热潮并成为一种士林风尚。这种现象对当时和后世的知识分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士林风气"向近代转型的强大推动力量。(本文来源于《求索》期刊2011年08期)

陈海燕[3](2011)在《蔡邕“金商门之祸”本事以及汉末士林风气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东汉名士蔡邕于汉灵帝光和元年因上封事而入狱,后流徙朔方,这场"金商门之祸"是蔡邕政治生涯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不仅改变了他既定的生活轨道和人生历程,同时也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以后的人生态度和命运走向,是研究蔡邕生平、思想乃至汉末政治、社会的一个重点,然而历来众说纷纭。对史料系统分析的结果表明,"金商门之祸"不仅仅是蔡邕与权宦矛盾激化的结果,也暴露出了士大夫群体内部的矛盾,然而,其真正根源则在于蔡邕家族与泰山党魁羊陟等人的密切关系。(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4期)

汪永华[4](2011)在《论唐传奇中的士林风气》一文中研究指出唐传奇是唐代文人有意识的艺术创作。在其有意为之的作品中,作家的主体意识和人格精神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他们以切身经历和感受,或耳闻目睹为素材,描绘出唐代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唐传奇中生命的源流,才情的进发和欲望的激荡,都承载着唐代文人对爱情、生活、社会乃至对宇宙人生的独特思考。本文从唐传奇婚恋小说的题材出发,探讨作品中流露出的文人士大夫心态。(本文来源于《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11年02期)

赵厚均[5](2010)在《便到古贤须有我,独开生面肯依人——评《士林交游与风气变迁——19世纪宣南的文人群体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士林交游与风气变迁》一书着重研究19世纪北京宣南的文人群体,在两个方面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研究理论与方法的审慎选择及深入思考,既注重对新理论、新方法的运用,又切合古典文学的实际,让传统文论中的"诗可以群"焕发生机;资料丰赡,考订精审,新见纷呈,对方志、笔记、别集等资料充分征引,史料翔实,注重述证与辨证的结合,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本文来源于《北京社会科学》期刊2010年03期)

王日根,江涛[6](2009)在《清代安徽士人健讼与社会风气——徐士林《守皖谳词》的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徐士林守皖期间审理了大量案件,其中有不少属于士人健讼方面的案件,显示出安徽地方虽然教育发达,但因为士人往往无法缘秀才资格而升格,遂沦为地方社会的健讼者。他们凭借自己掌握了一些知识,勾结官府,为非作歹,欺压百姓,制造了许多毒化社会风气的事端。徐士林本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为政理念,秉公处理了一批这样的案件,使社会正气得以弘扬,刁讼之风得以抑制。他本着从宽原则,最大限度地挽救了一批士子。有时采用罚款的形式,将所罚款项用于修葺学堂、寺观,力求教化世人。对士子的处理时常公布于州县学,亦是要起到警戒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期刊2009年02期)

严雄飞[7](2009)在《清代教育方针及士林风气对民间教育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清代封建王朝统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就是"孝治天下",将忠孝作为士子修身养性的首要内容,将忠孝之精神贯注于科举之中,并大力旌表忠孝之士,以此达到化民成俗的作用和天下大治的目标。因此清代很注重通过学校教育灌输忠孝等儒家正学及其统治思想,学校也就成了其执行教化的御用工具。(本文来源于《湖北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03期)

夏晓虹[8](2008)在《北京研究的新视角——《士林交游与风气变迁:19世纪宣南的文人群体研究》序》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在的户籍登记中,已将籍贯与出生地分离,所以,我也名正言顺地成了道地北京人。除去"文革"中间的插队七年,我的日常生活一直与北京息息相关。如此长久的人生经验,并不意味着我对北京的都市文化享有更多的发言权。有时,狭隘的个人阅历反而会一叶障目,使"熟视"变成"无睹",并不明了表象下面的深厚意蕴。(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期刊2008年12期)

郭学信[9](2008)在《商业文化的发展与宋代士林风气》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宋代商业经济和由此崛起的商业文化的直接影响下,宋代士林风气发生了一种明显的变化,即从"君子谋道不谋食"的主流意识形态中,衍生出对世俗人生的关注和体验:重商拜金,崇尚奢华,蓄养歌妓成风,"士志于道"的高雅人生信仰已部分地被世俗享乐人生所替代。宋代文人士大夫生存样态的变化,折射出商业文化对"人欲"肯定和张扬的价值观,已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着文人士大夫的心态和行为。(本文来源于《齐鲁学刊》期刊2008年04期)

段庸生[10](2007)在《宋代士林风气与词之近情》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考察了宋词作为"一代之文学"实际得益于宋代城市经济发达后自上而下的耽乐、冶游乃至猎艳风气,分析了宋词作为一种文体为什么适宜于在这种文化背景下生存与发展,以及由此所决定的题材内容和带来的风格特征。指出宋词并非一如传统诗学"穷而后工",从其实际文化背景及那个时代的文人精神本质看,宋词的精神内涵中具有"反文学"现象。(本文来源于《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期刊2007-10-01)

士林风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鸦片战争前后,随着边疆史地学研究的兴盛"士林风气"出现了显着的变化并具有近代化特征。在边疆史地学研究中,学者们的研究动机、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学术视野同先前知识分子相比呈现出明显的不同,而且边疆史地研究形成热潮并成为一种士林风尚。这种现象对当时和后世的知识分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士林风气"向近代转型的强大推动力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士林风气论文参考文献

[1].侯冬.阮元幕府与嘉道之际士林风气变迁[J].甘肃社会科学.2018

[2].张玉山.边疆史地学与“士林风气”的近代转型[J].求索.2011

[3].陈海燕.蔡邕“金商门之祸”本事以及汉末士林风气探析[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4].汪永华.论唐传奇中的士林风气[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

[5].赵厚均.便到古贤须有我,独开生面肯依人——评《士林交游与风气变迁——19世纪宣南的文人群体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10

[6].王日根,江涛.清代安徽士人健讼与社会风气——徐士林《守皖谳词》的解读[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9

[7].严雄飞.清代教育方针及士林风气对民间教育的影响[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09

[8].夏晓虹.北京研究的新视角——《士林交游与风气变迁:19世纪宣南的文人群体研究》序[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2008

[9].郭学信.商业文化的发展与宋代士林风气[J].齐鲁学刊.2008

[10].段庸生.宋代士林风气与词之近情[C].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2007

标签:;  ;  ;  ;  

士林风气论文-侯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