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土地适宜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土地生态适宜性,最小累计阻力模型,反规划,土地利用
土地适宜性论文文献综述
付野,艾东,王数,方一舒[1](2019)在《基于反规划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以昆明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确定昆明市空间布局,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ArcGIS的空间分析方法,对昆明市全域的土地生态适宜性进行评价分区。结果表明:1)昆明市生态保护核心区面积为7 032.11 km~2,占全区面积的34.75%,为基本农田保护区和生态红线保护区,对保证粮食安全、维护生物多样性及水源涵养具有重要作用;2)昆明市生态保护涵养区面积为4 444.31 km~2,占全市面积的21.15%,集中分布在北部的东川区、寻甸县、禄劝县以及富民县;3)生产生态扩展区面积为7 711.87 km~2,占全市面积的36.70%,主要分布在建设开发区外围,包括禄劝县西南部,富民县东北部和西南部,寻甸县西南部,东川区东部,石林县东南部,晋宁县,西山区等地;4)建设开发核心区面积为1 554.98 km~2,占全市面积的7.40%,集中分布在昆明市的都市核心区。(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陈蕾,郭熙[2](2019)在《基于GIS和NFM的江西省土地茶叶种植适宜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考虑区域自然气候、地理环境以及茶叶生长规律的基础上,选择立地条件、土壤条件、理化性状、土壤管理等4个方面的11个因子作为评价指标,运用生态位适宜度模型,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对江西省土地茶叶种植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江西省生境条件整体较好,茶叶的种植以高度适宜和较适宜两级为主,分别占到44.72%和38.23%,主要分布在一些位于水域周围的低海拔山脉以及缓坡丘陵处;而不适宜区和勉强适宜区分布区域较少,分别约占16.94%和0.11%,主要分布在海拔较高、土质较差、土层营养含量较低处。(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22期)
骆振华[3](2019)在《农业地质地球化学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的地质与地球化学特征与其生长的农作物息息相关,它决定了农作物的长势、品质等指标,因此开展特定区域的土壤地质背景调查和土壤地球化学调查,对于发展特色农业、选择优质农产品种类和加快绿色农业的发展有积极的意义,该工作可以为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化工设计通讯》期刊2019年10期)
毕瑜菲[4](2019)在《基于GIS的城市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及其空间分布——以广州市增城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日趋激烈,建设用地的粗放型增长和不合理开发引发了生态失调或环境质量下降等城市问题。因此,综合分析城市土地的生态适宜性对于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土地资源高效利用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广州市增城区为例,采用统计数据、遥感数据和规划数据,在梳理生态适宜性评价的既有研究的基础上,选取了水土流失、地质灾害、自然保护区(含森林公园)、河流湖泊、基本农田和土地利用等评价因子,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法,分析增城区的生态适宜性及其空间分布状况。结果表明:(1)增城区整体生态适宜性适中,不适宜、较不适宜、较适宜和适宜的土地分别占全域面积的19.92%、16.24%、35.28%和28.56%。同时不适宜建设区域主要分布于河流湖泊周边,此外北部生态区和中部山谷也有集中分布;较不适宜建设区域主要集中分布于山体向平原过渡的地带;较适宜建设区域则主要集中在北部平原和丘陵地带,其余地区为适宜建设区域。(2)空间分布的基本规律为:北部和中部区域由山谷向平原逐渐增强,南部和西部区域的主要沿河流湖泊向外围增强。最后为推动增城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建设提出发展策略。(本文来源于《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8城市生态规划)》期刊2019-10-19)
李强,王卫红,韩丹,唐明杰[5](2019)在《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尾矿库沉积滩面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适宜性评价方法的选取是尾矿库土地复垦研究的主要内容。粒子群算法具有计算速度快,学习性、自主性、自适应性强等特点,利用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尾矿库沉积滩面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方法,在满足协商结果收敛的情况下,评价者的权重在此算法的调节下,自适应寻得最满意的各个指标的权重,应用此算法对岔路口钼铅锌多金属矿尾矿库的沉积滩面进行了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得到的适应指数分别为:耕地0.347 4,林地0.913 2,草地0.817 0。评价结果符合《大兴安岭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适宜复垦为林地或草地,考虑到尾矿库的原土地利用类型为林地,最后确定应复垦为林地。(本文来源于《化工矿物与加工》期刊2019年09期)
袁媛[6](2019)在《南通城市土地抗震适宜性评价及区划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南通市城市建设进入快车道,提高城市的防灾减灾能力将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对南通市城市土地进行抗震适宜性评价和区划意义重大。文章利用GIS的空间数据插值功能,将南通城市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进行量化。利用matlab数据分析得到各评价指标权重,通过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得到该区域地震灾害概率,实现量化评价城市土地抗震适宜性的目的。(本文来源于《价值工程》期刊2019年25期)
张代杰,彭琴[7](2019)在《基于Map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了解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础上,通过Map GIS采集、贮存、管理、分析、输出等功能,系统地描述了其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应用的方法和步骤,并进行了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展望,为土地适宜性评价提供参考和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高新科技》期刊2019年17期)
杨辉[8](2019)在《基于极限条件法的土地适宜性评价—以某矿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对因采矿相关活动造成损毁的土地进行了复垦,运用极限条件法对项目区进行了土地适宜性评价,为土地复垦的方向提供指导性意见。以徐州某矿区为例,运用极限条件法,参考评价结果以及当地政府规划、村民意见和矿区发展意见提出了适合当地复垦的方向,确定最终复垦方向为耕地。(本文来源于《绿色科技》期刊2019年16期)
朱俊[9](2019)在《综合指数法在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是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土地复垦方案的重要环节。在实际的土地复垦中取得良好的复垦效果需要能够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本文介绍了几种常用的评价方法及其适用条件;选取某露天开采矿山,根据其实际情况,阐述了如何正确选择评价因子,并着重介绍综合质量指数法,包括该法评价单元的划分、适宜性等级的评定等关键技术内容。在土地复垦中,想要得到地质环境的保护和保证良好的评价结果以及能够保证土地复垦方案的科学准确性,如何挑选适合的适宜性评价方法是关键。通过分享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过程中总结的经验,期望加深专业技术人员对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体系和技术方法的理解与运用,达到提高方案编制水平的目的。(本文来源于《资源节约与环保》期刊2019年08期)
朱大威,朱方林[10](2019)在《基于GIS的江苏省蔬菜种植土地适宜性评价及其空间异质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江苏省各区域蔬菜种植土地适宜性,分析其空间异质性,为优化省域范围蔬菜种植布局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在建立蔬菜种植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层次分析法,采用多因子加权迭加法评价江苏省蔬菜种植土地适宜性,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全局、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及热点分析。【结果】江苏省各区域蔬菜种植土地适宜性评分高值区集中在太湖农区、里下河农区的部分地区,评分低值区主要分布在徐淮农区、沿海农区及沿江农区的部分地区。高度适宜、适宜、勉强适宜、不适宜等级的地块分别占地块面积的9.79%、56.07%、32.00%、2.13%。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江苏省蔬菜种植土地适宜性相似的地区趋于空间集聚;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将聚类区域分为3类不同区域。热点分析表明,适宜种植蔬菜的热点区域分布在里下河农区和太湖农区部分地区,不适宜种植蔬菜的冷点区域分布在徐淮农区和沿海农区的部分地区。【建议】应进一步提升蔬菜种植决策的科技含量,加强农业区划研究及蔬菜产业经济研究的深度与广度。(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土地适宜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考虑区域自然气候、地理环境以及茶叶生长规律的基础上,选择立地条件、土壤条件、理化性状、土壤管理等4个方面的11个因子作为评价指标,运用生态位适宜度模型,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对江西省土地茶叶种植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江西省生境条件整体较好,茶叶的种植以高度适宜和较适宜两级为主,分别占到44.72%和38.23%,主要分布在一些位于水域周围的低海拔山脉以及缓坡丘陵处;而不适宜区和勉强适宜区分布区域较少,分别约占16.94%和0.11%,主要分布在海拔较高、土质较差、土层营养含量较低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土地适宜性论文参考文献
[1].付野,艾东,王数,方一舒.基于反规划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以昆明市为例[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9
[2].陈蕾,郭熙.基于GIS和NFM的江西省土地茶叶种植适宜性评价[J].湖北农业科学.2019
[3].骆振华.农业地质地球化学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J].化工设计通讯.2019
[4].毕瑜菲.基于GIS的城市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及其空间分布——以广州市增城区为例[C].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8城市生态规划).2019
[5].李强,王卫红,韩丹,唐明杰.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尾矿库沉积滩面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J].化工矿物与加工.2019
[6].袁媛.南通城市土地抗震适宜性评价及区划方法研究[J].价值工程.2019
[7].张代杰,彭琴.基于Map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J].中国高新科技.2019
[8].杨辉.基于极限条件法的土地适宜性评价—以某矿区为例[J].绿色科技.2019
[9].朱俊.综合指数法在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
[10].朱大威,朱方林.基于GIS的江苏省蔬菜种植土地适宜性评价及其空间异质性分析[J].南方农业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