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塔里木盆地南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绿洲,气候,磁学,藻井,机井。
塔里木盆地南缘论文文献综述
吕爽,韩文霞,张涛,韩凤清,卢胜城[1](2019)在《塔里木盆地南缘8.5 ka以来的黄土岩石磁学特征及其磁化率变化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黄土岩石磁学参数是古气候研究中的重要指标,其中磁化率应用最为广泛,并在黄土高原地区取得重大进展,其受控于成壤作用的变化机制也被普遍接受.然而在黄土高原外缘的新疆地区,磁化率的变化机制仍不明确,导致磁化率的古气候意义在该区存在较大争议.本文选取塔里木盆地南缘具有精确年代控制的典型黄土剖面(羊场剖面)开展岩石磁学和高分辨率磁化率研究,利用交叉小波分析方法并结合剖面粒度、矿物及元素特征对该地区磁化率变化机制进行初步探讨.结果显示,羊场剖面的岩石磁学性质主要由粗颗粒软磁性矿物所控制,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顺磁性特征.根据载磁矿物和磁化率变化特征可将剖面进一步划分为两个阶段:阶段Ⅰ(8.5~2.5ka),载磁矿物以亚铁磁性的磁铁矿为主,磁化率值整体较高;阶段Ⅱ(2.5~0.2ka),亚铁磁性矿物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但硬磁性矿物和以黄铁矿为代表的顺磁性矿物相对增多,磁化率值显着降低.相关性研究和交叉小波分析表明:阶段Ⅰ磁化率与粗颗粒组分的变化具有一致性,符合"风速论"模式;阶段Ⅱ磁化率不仅与粗颗粒组分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而且与指示成壤作用强度的频率磁化率百分含量呈现出显着的负相关关系,暗示了阶段Ⅱ的磁化率变化可能受到"风速论"和"还原性成壤"模式的共同影响.本文拓宽了对新疆地区黄土岩石磁学特征及其磁化率变化机制的深入理解,也为利用磁化率恢复新疆及中亚地区全新世以来的古气候变化历史提供了新的线索.(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刘毅[2](2019)在《塔里木盆地南缘绿洲灌区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利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何实现绿洲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一直是绿洲科学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当前新疆绿洲中,90%以上的水资源用于农业灌区。绿洲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很大程度体现于灌区的水资源优化利用。过去几十年中,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压力,绿洲农业灌区面积不断扩张,用于绿洲灌区的地表水及地下水资源量也不断增加,如何合理实现绿洲灌区水资源的优化利用是绿洲水资源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在山地-绿洲-荒漠生态系统中,水资源来源于山区的融冰融雪地表径流,并耗散于绿洲农业灌溉及荒漠。当地表径流不能满足灌区需水时,地下水成为重要补充,因此绿洲灌区水资源优化利用的核心要点是地下水地表水联合利用。尤其在当前绿洲面积不断扩张、种植结构发生变化,以及水资源约束日趋严格(尤其是地下水)的背景下,如何实现地表水-地下水优化利用,是当前新疆尤其是南疆绿洲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也是当地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本论文选取社会经济落后、绿洲水资源管理问题突出的塔里木盆地南缘绿洲为研究区。作为新疆绿洲的重要分布区域,近30年来,其绿洲化进程不断加剧,农田面积不断增加。近10几年来,因南疆良好的光热资源又致使该区域农业种植结构由传统的小麦、棉花及玉米向经济型林果转变,农田面积的扩张加之种植结构的改变,对水资源优化利用提出了迫切的现实需求。具体依托位于塔里木盆地南缘中部和田地区的策勒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选取策勒绿洲为典型研究区,首先分析对策勒绿洲近几十年来绿洲景观格局变化情况,识别当前策勒绿洲种植结构、面积以及布局情况,结合对策勒绿洲主要经济作物红枣、核桃耗水特征的试验监测分析,阐明现有种植结构下绿洲需水情况。其次,基于策勒河多年径流特征,分析策勒绿洲地下水资源量的安全阈值,在建立水文模型模拟分析地下水安全阈值的基础上,判别多情景下策勒绿洲地下水资源可利用的最大地下水开采量。再次,将灌区水资源优化转变为对策勒绿洲可开采的地下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模拟,以灌溉水井开采地下水灌溉农田灌区,通过对策勒绿洲现有机井数量及分布特征分析,建立以开采成本最小的目标方程,构建优化模型并分析基于现状的最优井位数量及空间布局。最后,建立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利用的优化配置研究,通过不同的灌水模式,建立优化配置模型分析不同情景下地表水地下水联合配水方案,提出不同情景模拟下的水资源联合利用的方案以及建议。研究初步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在1970-1990年、1990-2000年和2000-2013年期间,策勒绿洲灌区面积变化显着,其年变化率分别为-0.3%、1.6%和3.7%。2013年农田面积从1970年的91.10km~2增加到162.66 km~2,增加了78.5%。灌区扩张极大地影响了绿洲景观的稳定性和生态可持续性。(2)当前策勒绿洲的红枣、核桃和石榴种植面积分别占整个绿洲农田面积的59.4%、23%和5.7%,其灌溉水量占总用水量的比例对应为68%、17.7%和5.8%,叁种作物占策勒绿洲总面积的88.1%,其耗水量占总水资源量的91.5%。这一结果显示,策勒绿洲种植结构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由几十年前的粮食作物已基本转变为经济作物。而红枣已经成为策勒绿洲最大面积的经济作物。对红枣和核桃开展了耗水实验测定,结果显示红枣的蒸腾耗水量约为342.7m~3/亩,其中在6-8月蒸腾耗水占总生长季内的58%以上;而核桃的蒸腾耗水量约为87.23m~3/亩,其中在6-8月蒸腾耗水占总生长季内的60%以上。(3)策勒绿洲允许地下水开采量约为0.9242×10~8m~3/年。地下水可开采量用开采系数法计算,基于不同年份的水量补给不同(丰水年、平水年、枯水年)开采系数综合取值分别为1.2、0.7、0.55,则地下水可开采量分别为1.2015×10~8m~3/年、0.647×10~8m~3/年、0.5083×10~8m~3/年。目前,策勒绿洲灌区地下水开采量约为0.6×10~8m~3/年,因此,策勒绿洲地下水资源开采趋于饱和状态。(4)在对当前绿洲灌区分布的244眼机电井的空间优化过程中,每个灌溉井的最大灌溉半径设定为1500 m之后,其优化结果显示策勒绿洲机井数量减少了近四分之叁,并且在综合考虑各种费用后获得了最少的抽水灌溉成本。再次对机井抽水速率再次优化后,机井的抽水速率最大减少了87m~3/h,从217 m~3/h降至130 m~3/h。同时,理论抽水速率从平均209 m~3/h降低到实际抽水速率170 m~3/h,所有优化的机井抽水速率平均降低39.02 m~3/h。为干旱地区地下水灌溉机井的优化布局提供了一种方法,它可以为地方政府提供管理建议。此外,可以有效指导当地居民对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同时,对地下水的可持续开发利用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5)在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利用研究中,对当前灌区进行分组,在考虑仅利用地表水的情况下,6、7、8月的轮灌组都为5组,但是由于每个支渠分区的引水时长都比较长,时间差异值也比较大,因此6、7、8月分别的总引水时长比较长,并且各个轮灌组持续引水时间差异值也比较大。根据对策勒绿洲多年水资源量分析,可以继续增加33.51km~2红枣和20.82 km~2核桃的种植。建议向策勒绿洲南部的东西方向扩张。(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19-06-01)
孟福利,赵圣亭[3](2019)在《从表征到内里——塔里木盆地南缘乡村传统民居藻井的价值与典型艺术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新疆石窟藻井与塔里木盆地南缘的传统民居藻井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典型藻井艺术的个案特征解析,探讨二者的关联性,来追寻古丝路科技、艺术交流中的印迹,辩证地讨论其过程中的互鉴与包容。(本文来源于《美术大观》期刊2019年05期)
许善洋,石培宏,薛治国,张凯[4](2019)在《塔里木盆地南缘风速变化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趋势分析、相关分析、Morlet小波函数和M-K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位于塔里木盆地南缘的8个气象站点平均风速的变化趋势、变化周期、突变情况和变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961-2013年间塔里木盆地南缘各气象站点的平均风速为1.61~2.50m·s~(-1),风速的年际差异较小;各站点的风速递减速率为0.01~0.29m·s~(-1)·(10a)~(-1),存在明显差异,平均速率和西北地区整体变化速率一致,但仍具有区域特殊性,不同于西北地区整体变化过程和北疆的变化过程;各研究点风速变化波动周期在4a、15~18a较为一致,但在其他研究中发现的8~10a的波动周期在本研究区不同研究点之间差异较大;喀什、民丰平均风速突变时间为1974年,皮山、和田为1973年,且末、于田分别为1984年和1981年,莎车、若羌没有突变点,说明突变情况差异较大.(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期刊2019年01期)
张振国[5](2018)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南缘地区近现代气候变化及环境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全球升温的背景下,极端灾害性气候事件不断频发,全球变化成为世界研究的热点。为了更好地理解气候环境变化过程,本文选取塔里木盆地南缘地区进行研究,主要利用红柳沙包沉积纹层中的气候环境代用指标重建了研究区域近现代气候序列,综合了所有指标重建结果,并结合现代器测气象数据,分析塔里木盆地南缘地区的气候变化特征;再结合卫星遥感影像,进一步探讨塔南地区环境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其机制。首先,根据策勒、民丰、若羌气象站1960~2011年器测气象数据和红柳沙包沉积纹层中的沙物质粒度、孢粉、落叶中的阳离子、碳同位素、氧同位素等气候代用指标重建的过去400年的气候变化趋势。结合中国气象局气象数据中心数据,及自建气象自动观测站获得的实时数据,分析了塔里木盆地南缘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在西风带的控制下,降水增多,最低气温变化显着上升,风沙作用有所减弱。温度变化拐点出现在1996年左右,而降水变化的拐点出现在20世纪的80年代。其次,通过分析1990年(±3年)、2000年(±2年)、2010年(±1年)、2015年(±1年)遥感影像,发现塔南地区高山带(海拔5000m以上)夏季冰川面积呈微弱的扩张趋势。中山带(海拔2000~5000m)植被长势趋好,植被覆盖面积明显扩大。高山带冰川和中山带植被受人类影响较小,变化趋势反映了气候环境向暖湿方向发展。山前平原带受人类社会活动影响显着,绿洲的面积在扩大的同时,绿洲发展显示出以水源为中心的放射性扩张趋势。再次,通过对实时、日、月、年、代等不同尺度的各种气象要素、气象要素与浅层土壤湿度、气象要素与红柳沙包气候环境代用指标的相关分析,发现太阳辐射是气温日、月变化的驱动因素,人类活动导致的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是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气温升高又驱动山前泉水溢出带植被可以获得更多的可利用水,促进环境变化。而在沙漠内部、人类活动控制的绿洲地区,气温是植被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水是环境变化的区位决定性因素,而气温是环境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本文首次以塔里木南缘地区为整体研究对象,从区域尺度综合分析了冰川、中山植被、山前绿洲的变化特征,发现生态环境经历了由恶化到改善的转变过程;同时又整合了红柳沙包沉积纹层中的沙物质粒度、有机物、阳离子、碳同位素、氧同位素及孢粉等重建结果,揭示了区域增温的全球变化响应机制;而后又通过分析自建气象观测站的实时高频观测数据,发现浅层土壤湿度与的大气温度的高度相关性,证明了气温是区域水资源条件改善的驱动因素;最后依据水资源、环境要素、气候要素、人类活动等四个方面不同尺度数据的相关分析,证实了人类活动是全球变暖的根本原因,发现了升温带来区域性增湿,进而改善生态环境的响应机制。(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18-12-15)
刘云飞,王文全[6](2018)在《塔里木盆地南缘荒漠绿洲交错带蒸散发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选取塔里木盆地南缘和田地区策勒绿洲外围荒漠交错带为典型研究区,基于涡度相关仪器观测数据和气象数据,分析荒漠交错带下垫面植物生长季的蒸散特征及其对降水因素的响应,通过PT-Fi模型对下垫面的蒸散发组分加以区别分析。结果表明,观测区中,在研究时段内总蒸散量为276.44 mm,土壤蒸散所占比例为47.4%,植被蒸腾所占比例为52.6%。(本文来源于《浙江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11期)
郑伟,郑新倩,刘娅楠,马凯[7](2018)在《塔里木盆地南缘风动力环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风动力是沙尘天气发生并产生大量沙尘气溶胶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是评估某个区域风沙活动强度和沙尘气溶胶潜在释放能力的依据。文章以和田地区为研究区,利用和田市、皮山县、墨玉县、洛浦县、策勒县、于田县及民丰县气象台站观测的1991-2011年的小时风速风向资料,计算了研究区各观测站点的风动力,并分析了其时空变化特征。初步结论如下:(1)研究区年平均风速小于2.0m/s,呈现东西两侧大,中间小的空间分布特征;风速月变化呈现单峰分布态势,风速的高值出现在5-8月份;研究区起沙风风向主要集中在偏W方向,其中以SSW、SW、WSW、W、WNW、NW六个方位为主,合计占到全部起沙风风向的89.9%。(2)研究区输沙势高值中心东侧的民丰县,年均输沙势达173.1VU,合成输沙势为153.2VU,最小值出现在洛浦站,年均输沙势仅有3.2VU,合成输沙势为2.2VU;研究区各站月平均输沙势的高值区也集中在5-8月;输沙势的年际变化呈现较大的波动性,2001年达到最高值,为102.8VU;研究区合成输沙方向主要集中在ENE方向。(本文来源于《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王海娟,马红娜,姜海波[8](2018)在《秸秆覆盖对塔里木盆地南缘绿洲农田土壤水盐运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室内土柱模拟的方式,设置5个处理,即无秸秆覆盖的对照(CK)、表层覆盖玉米秸秆(T_1)、土表下40 cm处玉米秸秆(T_2)、土表与土表下40 cm处秸秆量比为1:1(T_3)、土表与土表下40 cm处秸秆量之比为2∶1(T_4),研究秸秆覆盖对盐碱土的改良效应及机制,以期为盐碱地改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的秸秆覆盖模式均能降低土壤水分的累积蒸发量,T_4处理在45 d内土壤水分累积蒸发量比CK低,并且土壤水分抑蒸率最大;相同土层夏季含水率最低,冬季含水率最高,从土壤剖面来看,CK、T_1、T_2、T_3含水率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增加,相同土层含水率基本表现为T_3>T_2>T_1>CK,说明秸秆覆盖对土壤含水率的垂直分布产生了明显的影响;秸秆处理均在不同程度上抑制了土壤返盐,其中T_4处理返盐率最小;相同土层夏季盐分最高,冬季盐分最低;从土壤剖面来看,盐分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相同土层盐分基本表现为T_4<T_3<T_2<T_1<CK,秸秆覆盖能产生盐分表聚;土壤水分累积蒸发量与土壤累积含盐量存在极显着正相关关系,这种相关性在夏季最大。综合分析可知,秸秆覆盖对土壤水分蒸发和土壤返盐的抑制效果较好,并且在不同秸秆双层覆盖的处理中,T_4处理的控盐保水效果最好,是一种较好的改良盐碱土的方法。(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17期)
徐立帅,郑伟,郑新倩,贺鹏,刘立文[9](2018)在《塔里木盆地南缘策勒绿洲荒漠大气降尘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查明绿洲及周围荒漠区不同下垫面对大气降尘的影响,观测了塔里木盆地南缘策勒绿洲外部的戈壁、绿洲-沙漠过渡带,绿洲内部农田和县城的大气降尘,分析了降尘量和粒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戈壁、过渡带、农田和县城4种下垫面年降尘量分别为554.23、761.75、1867.46g·m~(-2)和2 688.14 g·m~(-2),不同季节4种下垫面降尘量呈非线性关系,县城降尘量是农田的1.47倍,与其他下垫面差异随季节波动较大;夏季和秋季4种下垫面降尘众数粒径均为79.62μm,冬季和春季农田和县城众数粒径下降至70.96μm,戈壁冬季众数粒径增大到89.34μm,但4种下垫面降尘平均粒径、分选性、偏态和峰态无明显规律性;戈壁降尘呈明显的双峰分布,农田和县城双峰分布不明显;冬季和春季农田和县城降尘粒度分布曲线的峰值小于戈壁和过渡带,夏季和秋季4种下垫面峰值变化无规律。从降尘量和粒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可以推测,植被盖度和小气候的季节变化导致不同下垫面降尘量呈非线性关系,粗糙下垫面的机械阻挡作用主要促进了小于50μm的粉尘沉降,小气候效应主要促进了20~100μm的粉尘沉降,研究结果还需更多野外实验进行验证。(本文来源于《沙漠与绿洲气象》期刊2018年04期)
魏光辉,姜振盈[10](2018)在《基于日尺度的非冰期水面蒸发影响因素对比分析——以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及塔里木盆地北缘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水面蒸发主要影响因素的判断,对于干旱区水资源的规划与利用有重要意义.根据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的石河子气象站及塔里木盆地北缘的尉犁县气象站2017年4月至9月资料,采用关联分析法对研究区非冰期日水面蒸发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区,日照时数与温度二因素是影响水面蒸发的主要因素;在塔里木盆地北缘地区,温度与风速二因素是影响水面蒸发的主要因素;温度对水面蒸发的影响较为稳定.研究结果可为干旱区水资源规划与利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塔里木盆地南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如何实现绿洲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一直是绿洲科学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当前新疆绿洲中,90%以上的水资源用于农业灌区。绿洲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很大程度体现于灌区的水资源优化利用。过去几十年中,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压力,绿洲农业灌区面积不断扩张,用于绿洲灌区的地表水及地下水资源量也不断增加,如何合理实现绿洲灌区水资源的优化利用是绿洲水资源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在山地-绿洲-荒漠生态系统中,水资源来源于山区的融冰融雪地表径流,并耗散于绿洲农业灌溉及荒漠。当地表径流不能满足灌区需水时,地下水成为重要补充,因此绿洲灌区水资源优化利用的核心要点是地下水地表水联合利用。尤其在当前绿洲面积不断扩张、种植结构发生变化,以及水资源约束日趋严格(尤其是地下水)的背景下,如何实现地表水-地下水优化利用,是当前新疆尤其是南疆绿洲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也是当地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本论文选取社会经济落后、绿洲水资源管理问题突出的塔里木盆地南缘绿洲为研究区。作为新疆绿洲的重要分布区域,近30年来,其绿洲化进程不断加剧,农田面积不断增加。近10几年来,因南疆良好的光热资源又致使该区域农业种植结构由传统的小麦、棉花及玉米向经济型林果转变,农田面积的扩张加之种植结构的改变,对水资源优化利用提出了迫切的现实需求。具体依托位于塔里木盆地南缘中部和田地区的策勒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选取策勒绿洲为典型研究区,首先分析对策勒绿洲近几十年来绿洲景观格局变化情况,识别当前策勒绿洲种植结构、面积以及布局情况,结合对策勒绿洲主要经济作物红枣、核桃耗水特征的试验监测分析,阐明现有种植结构下绿洲需水情况。其次,基于策勒河多年径流特征,分析策勒绿洲地下水资源量的安全阈值,在建立水文模型模拟分析地下水安全阈值的基础上,判别多情景下策勒绿洲地下水资源可利用的最大地下水开采量。再次,将灌区水资源优化转变为对策勒绿洲可开采的地下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模拟,以灌溉水井开采地下水灌溉农田灌区,通过对策勒绿洲现有机井数量及分布特征分析,建立以开采成本最小的目标方程,构建优化模型并分析基于现状的最优井位数量及空间布局。最后,建立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利用的优化配置研究,通过不同的灌水模式,建立优化配置模型分析不同情景下地表水地下水联合配水方案,提出不同情景模拟下的水资源联合利用的方案以及建议。研究初步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在1970-1990年、1990-2000年和2000-2013年期间,策勒绿洲灌区面积变化显着,其年变化率分别为-0.3%、1.6%和3.7%。2013年农田面积从1970年的91.10km~2增加到162.66 km~2,增加了78.5%。灌区扩张极大地影响了绿洲景观的稳定性和生态可持续性。(2)当前策勒绿洲的红枣、核桃和石榴种植面积分别占整个绿洲农田面积的59.4%、23%和5.7%,其灌溉水量占总用水量的比例对应为68%、17.7%和5.8%,叁种作物占策勒绿洲总面积的88.1%,其耗水量占总水资源量的91.5%。这一结果显示,策勒绿洲种植结构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由几十年前的粮食作物已基本转变为经济作物。而红枣已经成为策勒绿洲最大面积的经济作物。对红枣和核桃开展了耗水实验测定,结果显示红枣的蒸腾耗水量约为342.7m~3/亩,其中在6-8月蒸腾耗水占总生长季内的58%以上;而核桃的蒸腾耗水量约为87.23m~3/亩,其中在6-8月蒸腾耗水占总生长季内的60%以上。(3)策勒绿洲允许地下水开采量约为0.9242×10~8m~3/年。地下水可开采量用开采系数法计算,基于不同年份的水量补给不同(丰水年、平水年、枯水年)开采系数综合取值分别为1.2、0.7、0.55,则地下水可开采量分别为1.2015×10~8m~3/年、0.647×10~8m~3/年、0.5083×10~8m~3/年。目前,策勒绿洲灌区地下水开采量约为0.6×10~8m~3/年,因此,策勒绿洲地下水资源开采趋于饱和状态。(4)在对当前绿洲灌区分布的244眼机电井的空间优化过程中,每个灌溉井的最大灌溉半径设定为1500 m之后,其优化结果显示策勒绿洲机井数量减少了近四分之叁,并且在综合考虑各种费用后获得了最少的抽水灌溉成本。再次对机井抽水速率再次优化后,机井的抽水速率最大减少了87m~3/h,从217 m~3/h降至130 m~3/h。同时,理论抽水速率从平均209 m~3/h降低到实际抽水速率170 m~3/h,所有优化的机井抽水速率平均降低39.02 m~3/h。为干旱地区地下水灌溉机井的优化布局提供了一种方法,它可以为地方政府提供管理建议。此外,可以有效指导当地居民对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同时,对地下水的可持续开发利用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5)在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利用研究中,对当前灌区进行分组,在考虑仅利用地表水的情况下,6、7、8月的轮灌组都为5组,但是由于每个支渠分区的引水时长都比较长,时间差异值也比较大,因此6、7、8月分别的总引水时长比较长,并且各个轮灌组持续引水时间差异值也比较大。根据对策勒绿洲多年水资源量分析,可以继续增加33.51km~2红枣和20.82 km~2核桃的种植。建议向策勒绿洲南部的东西方向扩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塔里木盆地南缘论文参考文献
[1].吕爽,韩文霞,张涛,韩凤清,卢胜城.塔里木盆地南缘8.5ka以来的黄土岩石磁学特征及其磁化率变化机制[J].地球物理学报.2019
[2].刘毅.塔里木盆地南缘绿洲灌区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利用研究[D].新疆大学.2019
[3].孟福利,赵圣亭.从表征到内里——塔里木盆地南缘乡村传统民居藻井的价值与典型艺术特征研究[J].美术大观.2019
[4].许善洋,石培宏,薛治国,张凯.塔里木盆地南缘风速变化特征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19
[5].张振国.新疆塔里木盆地南缘地区近现代气候变化及环境响应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8
[6].刘云飞,王文全.塔里木盆地南缘荒漠绿洲交错带蒸散发特征[J].浙江农业科学.2018
[7].郑伟,郑新倩,刘娅楠,马凯.塔里木盆地南缘风动力环境研究[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8].王海娟,马红娜,姜海波.秸秆覆盖对塔里木盆地南缘绿洲农田土壤水盐运移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8
[9].徐立帅,郑伟,郑新倩,贺鹏,刘立文.塔里木盆地南缘策勒绿洲荒漠大气降尘特征[J].沙漠与绿洲气象.2018
[10].魏光辉,姜振盈.基于日尺度的非冰期水面蒸发影响因素对比分析——以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及塔里木盆地北缘为例[J].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