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禾顶囊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禾草,变种,小麦,致病性,草坪,禾本科,牧草。
禾顶囊壳论文文献综述
左广胜,郑彦周,李雪梅,刘常宏[1](2009)在《禾顶囊壳对小麦初生根和次生根的侵染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禾顶囊壳小麦变种是侵染小麦根部引起全蚀病害的致病菌,采用室内盆栽接种方法,研究了全蚀病菌——禾顶囊壳小麦变种对小麦初生根与次生根侵染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小麦初生根易感全蚀病菌,是禾顶囊壳小麦变种的主要侵染部位,而次生根相对抗病,其发病轻重与次生根的生理年龄和小麦品种的抗病性有关,小麦8793-8较76120抗禾顶囊壳小麦变种的侵染。研究结果对认识禾顶囊壳小麦变种的致病机理以及利用抗病品种控制该病的危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09年19期)
石仁才,商鸿生[2](2006)在《禾草对禾顶囊壳玉米变种的抗病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人工接菌方法测定了10种草坪禾草,包括多年生黑麦草、高羊茅、紫羊茅、中华结缕草、硬羊茅、草地早熟禾、加拿大早熟禾、匍匐剪股颖、细弱剪股颖、狗牙根;13种禾本科牧草,包括一年生黑麦草、鸭茅、碱茅、扁穗冰草、沙生冰草、披碱草、老芒麦、杂交小米草、猫尾草、弯叶画眉草、无芒雀麦、百喜草、苏丹草;以及4种禾本科作物,包括燕麦、甜高粱、小麦、玉米对禾顶囊壳玉米变种的抗病性。结果表明,多数供试禾草对其具有免疫能力,多年生黑麦草、一年生黑麦草、草地早熟禾、小麦高度抗侵染;无芒雀麦和玉米具有中等程度的抗侵染能力,但抗侵入能力较差;高粱属的苏丹草和甜高粱中度感病,属于中感作物。多年生黑麦草和草地早熟禾品种间存在着抗病性差异,有免疫品种和高抗品种。(本文来源于《草业学报》期刊2006年05期)
刘亚萍,王美南,井金学,商鸿生,饶旭[3](2005)在《禾顶囊壳4个变种对禾本科牧草的致病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人工接种法测定了禾顶囊壳小麦变种、燕麦变种、玉米变种和禾谷变种对4种禾本科牧草鸭茅、披碱草、苇状羊茅和无芒雀麦的致病性。结果表明,除禾顶囊壳玉米变种Ggm01菌株对披碱草没有致病性外,4个变种对供试的其它牧草都有致病性,且能产生全蚀病的典型症状。其中小麦变种和燕麦变种对供试牧草的致病性强于禾谷变种,玉米变种致病性最弱。各变种的菌株存在着致病性分化。小麦变种Ggt9813菌株对苇状羊茅和披碱草的致病性强于燕麦变种,发病严重度均达到50%以上。目前在我国尚未发现燕麦变种,小麦变种主要出现在北方地区,在牧草上的发生亦不广泛,因此二者具有检疫重要性。(本文来源于《西北植物学报》期刊2005年05期)
黄丽丽,S,THEISON,康振生,H[4](2004)在《利用PCR扩增的核糖体DNAs鉴定禾顶囊壳菌和瓶梗霉(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全蚀病是由禾顶囊壳菌引起的小麦根部病害 ,在全世界范围内普遍发生。用传统的方法鉴别和区分病原菌与非致病菌花费时间长而且有时不准确。本研究利用PCR技术 ,扩增了 15个禾顶囊壳菌和瓶梗霉分离株的核糖体DNAs,并用限制性内切酶DdeI酶切后电泳 ,结果表明 ,该法可有效鉴别禾顶囊壳菌和瓶梗霉这 2个不同的种。(本文来源于《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4年S1期)
石仁才[5](2003)在《禾顶囊壳对草坪禾草的致病性及关中地区草坪 根(茎)部病害病原菌的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草坪禾草全蚀病是由禾顶囊壳侵染引起的根部病害,欧、美广泛发生的是禾顶囊壳燕麦变种,我国尚未发现该变种。但禾顶囊壳小麦变种在国内部分地区发生较严重,主要危害小麦。近年我国草坪禾草种植急剧增多,所使用的草坪草种与品种主要是由国外引进的,现需要探明禾顶囊壳小麦变种对主要草种和品种的致病性。为此利用人工接菌方法,研究了禾顶囊壳小麦变种(中国菌系)、燕麦变种(芬兰菌系)以及其他变种的致病特点,取得以下主要结果: 1.禾顶囊壳小麦变种(中国菌系)对供试的多年生黑麦草、一年生黑麦草、草地早熟禾、加拿大早熟禾、高羊茅、硬羊茅、细弱剪股颖、匍匐剪股颖、狗牙根都具有致病性。其中对狗牙根属和剪股颖属草坪禾草具有高度致病性,对草地早熟禾、多年生黑麦草的部分品种也具有高度致病性,对高羊茅、硬羊茅、加拿大早熟禾、一年生黑麦草具有中度的致病性。发病植株根状茎、根颈和根茎基部叶鞘变褐色或黑色而腐烂,叶片黄化,植株死亡或瘦弱矮小。小麦变种(中国菌系)对草坪禾草的致病性与后述燕麦变种相当或略高。 2.禾顶囊壳燕麦变种(芬兰菌系)对供试的多年生黑麦草、一年生黑麦草、草地早熟禾、加拿大早熟禾、高羊茅、硬羊茅、细弱剪股颖、匍匐剪股颖、狗芽根都具有致病性。其中对狗牙根属和剪股颖属草坪禾草具有高度致病性,对加拿大早熟禾和多年生黑麦草的部分品种也具有高度致病性,对高羊茅、硬羊茅、草地早熟禾、一年生黑麦草具有中度的致病性。病株根状茎、根颈和根茎基部叶鞘等部位变色腐烂,叶片黄化,植株死亡或瘦弱矮小。 3.研究表明小麦全蚀病菌,即禾顶囊壳小麦变种中国菌系同样可严重侵染草坪禾草,这对我国的草坪业构成严重的潜在威胁。鉴于我国尚未有草坪禾草发生全蚀病的报道,因而要防止小麦全蚀病菌从发病麦田传入草坪。燕麦变种对于当前使用的大多数禾草种与品种具有强致病性,而国内尚未发生该变种,因此要严格进行国外引种检疫。 4.接菌测定了禾顶囊壳已知4个变种,即小麦变种、燕麦变种、禾谷变种与玉米变种对鸭茅、无芒雀麦、扁穗冰草、批碱草和苇状羊茅等禾本科牧草的致病性。结果表明小麦变种和燕麦变种具有中等程度的致病性,禾谷变种致病性弱,根系病变严重度低,株高略有降低,玉米变种也仅有弱致病性。 5.筛选出了一批对全蚀病具有中等以上抗病性程度的草坪禾草种与品种。对小麦变种抗病的有多年生黑麦草的Delaware、PH.D和Lowgrow等品种,高羊茅的Pride和Vegas,草地早熟禾的Alpine、Barlin、Bluemoon和Conni等。对燕麦变种抗病的有多年生黑麦草的Topgun、Delaware、Accent、Taya、Lowgrow和PH.D等品种,高禾顶囊壳对草坪禾学.的致病性及关中地区草坪根(茎)部病害病原菌的鉴定 羊茅的TriPleA、Pride、Mranglerll和Vegas等品种,草地早熟禾的AIPine和Conni 等。这些品种有望在草坪建植中推广使用。6.调查了关中地区草坪根部、根颈部和根茎基部病害的发生情况,共发现和鉴定出9 种病原真菌,即COlletotrichum梦aminieola(Ces.)Wilson,Drechslera夕oae(Baudys) Shoem.、D理chslera dic如oides(Dreehsler)Shoem.、Dreehslera siccans(Dreehsler) Shoem.、D理ehslera andersenii Lam.、山rvularia lunata(W砍ker)Boed、BIPolaris sorokintana(Sace.)Shoem.、Rhizoctonl’a solani Kuhn、尸尸.icularia grisea(Cook) Sacc.等,其中Colletotrichum岁aminicola引起的炭疽病,Rhizoetonta solani引起的 草地褐斑病与 Drechslera andersenii引起的黑麦草网斑病发生严重,没有发现草坪全 蚀病。 本项研究揭示了禾顶囊壳小麦变种以及其他变种对我国所使用的草坪禾草与牧草的致病特点,论证了小麦全蚀病菌对草坪的潜在威胁。这一结果不仅加深了对禾顶囊壳生物学的认识,而且还为禾草全蚀病的检疫、监测和防治提供了基本依据。本研究还鉴选出一批抗病草种和品种,并探明了禾草根部和茎基部病害的种类,这些都有助于开展草坪病害的综合防治。(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03-06-01)
石仁才,商鸿生,王美南[6](2002)在《禾顶囊壳两个变种对草坪禾草的致病性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人工接种法测定了禾顶囊壳燕麦变种和小麦变种对主要草坪禾草的致病性。供试草种包括多年生黑麦草、一年生黑麦草、草地早熟禾、高羊茅、硬羊茅、细弱剪股颖、匍匐剪股颖和狗牙根等。结果表明 ,两个变种都引起全蚀病的典型症状 ,病株根系、根状茎、根颈和基部叶鞘等部位变褐色或黑色而腐烂 ,叶片黄化 ,植株瘦弱矮小。小麦变种的致病力与燕麦变种相当或略高。供试草种间发病程度明显不同 ,狗牙根、匍匐剪股颖和细弱剪股颖发病最重 ,多年生黑麦草较轻。在我国尚未发现燕麦变种 ,小麦变种发生亦不广泛 ,二者都具有检疫重要性。(本文来源于《草业学报》期刊2002年04期)
王美南[7](2002)在《禾顶囊壳(Gaeumannomyces graminis(Sacc.)v.Arx & Oliver)遗传差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禾顶囊壳是禾本科植物根部重要的寄生菌,可以引起许多禾谷作物,草坪禾草及禾本科牧草的全蚀病,为众多的植物病理学家所关注。禾顶囊壳在我国分布广泛,北方麦区及玉米产区均有该菌的危害,对小麦生产造成严重的威胁。尽管国内在禾顶囊壳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方面开展了一些工作,但是禾顶囊壳的致病性分化,群体遗传差异,变种的分类地位及诊断方法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因此,本文在这些方面对我国的禾顶囊壳进行了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结果。 1、分离了陕西,甘肃,宁夏全蚀病区63个菌株,用1/2PDA培养基和麦杆酵母提取物培养基可以诱导形成子囊壳,测量发现子囊壳,子囊孢子、附着枝、分生孢子均与来自德国和澳大利亚的菌株相似,证实我国小麦全蚀病病原菌为禾顶囊壳小麦变种(Gaeumannomyces graminis var.tritici Walker)。研究发现中国禾顶囊壳群体的子囊孢子尺度有变异,依据其长度可分为叁个组:Ⅰ组子囊孢子长度为67-74μm,Ⅱ组,75-82μm,Ⅲ组,83-89μm。以平板培养基测定了所有菌株的生理特性,所有参试菌株在含7.5%的鲜燕麦汁PDA培养基平板上生长被抑制,生长速度为0.12mm/d,含0.1%L-半胱氨酸的PDA培养平板可以促进禾顶囊壳菌株的生长,生长速率为15.92 mm/d。禾顶囊壳可以生长的温度为5-30℃,生长最适温度为20-25℃。可以生长的pH值为4.0-10.0,最适pH值为6.0-8.0。 2、用菌饼法测试了禾顶囊壳小麦变种对小麦、高粱、水稻、糜子、黑麦、玉米的致病性,结果表明,大部分参试菌株可造成供试谷物根部组织坏死或腐烂,个别菌株也可导致燕麦根皮层的坏死。用51个供试菌株测试对玉米的致病性发现,禾顶囊壳小麦变种在玉米根部的致病性呈连续性变化,由不能致病至强致病,31.3%的小麦变种菌株在玉米上的致病性超过禾顶囊壳玉米变种菌株,这些菌株在不同玉米品种上的严重度有差异,表明禾顶囊壳小麦变种群体在玉米上的致病性有分化。 3、建立了用于禾顶囊壳遗传分析的RAPD最适体系。对参试的34个顶囊壳菌株用RAPD指纹构建的亲缘关系树与依据形态学及致病性划分的变种单元相一致,禾顶囊壳小麦变种内部存在着较大的遗传差异,来自德国的菌株与中国菌株间亲缘关系较远,表明顶囊壳群体的遗传结构与地理距离存在相关性。在中国菌株内部菌株间的差异与生境无明显的相关性。 4、测定了3个禾顶囊壳玉米变种中国菌株及8个禾顶囊壳小麦变种中国菌株的rDNA序列。21个限制性酶切消化rDNA表明,禾顶囊壳玉米变种与小麦变种间在SmalⅠ位点存在长度多态性。rDNA序列比对结果显示,各变种间有稳定的差别。禾顶囊壳各个变种间可以用 ITS序列区分,禾顶囊壳玉米变种与 P zejcolo和 P radlcfcol。亲缘最近,前者很可能是后者的有性态,禾顶囊壳小麦变种是多型群,中国菌株9802和9735与英国禾顶囊壳小麦变种的黑麦致病性菌株RI亲缘最近。 5、比较禾顶囊壳玉米变种与其它顶囊壳间的ITS序列,发现玉米变种在ITS区有特异性序列组成,据此设计了一条20nt的禾顶囊壳玉米变种专化性引物GgnF,与引物ITS4构成引物对,以基因组DNA和rDNA-PCR扩增产物为模板,均可检测到禾顶囊壳玉米变种的特征性DNA片段,检测灵敏度下限为lgg基因组DNA。将禾顶囊壳玉米变种特征性RAPD标记0叫19-250和禾顶囊壳小麦变种特征性趴叩标记OPm卜900,分离,克隆,测序,构建了禾顶囊壳玉米变种特异引物对CPN253-1/CNP253-2和小麦变种的特异性引物对CPN659-1/CPN659-2,以基因组DNA为模板,CPN253-1/CNP253-2可从禾顶囊壳玉米变种扩增到目标片段22SbP,CPN659-1/CPN659-2可以从禾顶囊壳小麦变种扩增到目标片段473hP,在其它参试禾顶囊壳及相关根部病原菌菌株中无扩增产物,检测灵敏度下限为10pg。3对专化性引物从接种10天的根组织中可以扩增到目标片段,Southern杂交证实了引物在根部检测的特异性。(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02-05-01)
商鸿生,王美南[8](2000)在《禾顶囊壳小麦变种对草坪禾草的致病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人工接种法测定了禾顶囊壳小麦变种中国菌系对草地早熟禾、多年生黑麦草、匍茎剪股颖、高羊茅、硬羊茅和狗牙根等 6种草坪禾草 2 4个品种的致病性。结果表明 ,该菌对供试各草种都能正常致病 ,引起典型全蚀病症状。大多数供试品种的病根率和病根严重度都很高 ,属于感病类型 ,仅匍茎剪股颖的绿宝石品种具有中度抗侵入性和高度抗侵染性 ,高羊茅Shorter品种和硬羊茅参试品种具有中度抗侵染性。由于该菌引起的小麦全蚀病在我国分布广泛 ,可以提供大量菌源侵染草坪禾草 ,从而对草坪构成严重威胁(本文来源于《草业学报》期刊2000年04期)
刘常宏,商鸿生[9](2000)在《禾顶囊壳小麦变种对小麦种子根的侵染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光镜和电镜观察表明 ,禾顶囊壳小麦变种 (Gaeumannomyces graminis var.tritici,小麦全蚀病菌 )对小麦种子根的侵染过程可分为侵入前、侵入表皮层、进入皮层和进入中柱等 4个连续阶段。麦根接菌后在 15℃下培养 ,4 8h后侵入表皮层细胞 ,6 0 h后进入皮层 ,12 0 h后进入中柱。病原菌主要以侵染菌丝直接侵入表皮层 ,表皮细胞间隙和根毛基细胞是主要侵入部位 ,少数由附着枝侵入。菌丝穿透细胞壁有明显的酶解作用特征 ,菌丝先端前方胞壁上还产生电子密物质。皮层细胞是病原菌定殖和发展的主要场所 ,病原菌还能离解胞间层 ,形成胞外空间 ,特别有利于菌丝和菌丝束的扩展。在侵入位点的寄主细胞壁和质膜之间 ,形成多种形状的木质管 ,其数量与侵入菌丝的数目相对应 ,但木质管不能阻止菌丝进入细胞。菌丝进入中柱后 ,可阻塞导管和筛管。小麦细胞发生退行性病变 ,尤以细胞壁膨大崩坏和早期质壁分离最明显 ,细胞间隙还产生性质不明的黄色物质。(本文来源于《植物病理学报》期刊2000年01期)
袁红旭,商鸿生[10](1999)在《紫外线(UV)照射禾顶囊壳生物学效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紫外线照射禾谷顶囊壳(Gaeumannomycesgraminisvar.Tritici)的子囊孢子,孢子存活率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呈指数下降,剂量效应关系式符合S=e-λD(S为存活率;D为照射剂量)。受UV照射后,孢子萌发率也随照射时间增加呈指数下降,处理孢子可产生各种畸形芽管;形态正常的芽管也较对照生长缓慢。研究结果还表明,紫外照射后,病菌出现细胞壁破裂和细胞质外渗现象,这种现象随着照射剂量增加而增加。紫外线处理使一些孢子致病性下降。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延长照射时间可增加弱致病性突变体出现的几率,但过大剂量的辐射则降低了这一几率。照射时间为10~15min,即存活率为015~010时,弱致病突变体出现的几率最大(本文来源于《核农学报》期刊1999年02期)
禾顶囊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人工接菌方法测定了10种草坪禾草,包括多年生黑麦草、高羊茅、紫羊茅、中华结缕草、硬羊茅、草地早熟禾、加拿大早熟禾、匍匐剪股颖、细弱剪股颖、狗牙根;13种禾本科牧草,包括一年生黑麦草、鸭茅、碱茅、扁穗冰草、沙生冰草、披碱草、老芒麦、杂交小米草、猫尾草、弯叶画眉草、无芒雀麦、百喜草、苏丹草;以及4种禾本科作物,包括燕麦、甜高粱、小麦、玉米对禾顶囊壳玉米变种的抗病性。结果表明,多数供试禾草对其具有免疫能力,多年生黑麦草、一年生黑麦草、草地早熟禾、小麦高度抗侵染;无芒雀麦和玉米具有中等程度的抗侵染能力,但抗侵入能力较差;高粱属的苏丹草和甜高粱中度感病,属于中感作物。多年生黑麦草和草地早熟禾品种间存在着抗病性差异,有免疫品种和高抗品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禾顶囊壳论文参考文献
[1].左广胜,郑彦周,李雪梅,刘常宏.禾顶囊壳对小麦初生根和次生根的侵染性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9
[2].石仁才,商鸿生.禾草对禾顶囊壳玉米变种的抗病性研究[J].草业学报.2006
[3].刘亚萍,王美南,井金学,商鸿生,饶旭.禾顶囊壳4个变种对禾本科牧草的致病性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5
[4].黄丽丽,S,THEISON,康振生,H.利用PCR扩增的核糖体DNAs鉴定禾顶囊壳菌和瓶梗霉(英文)[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
[5].石仁才.禾顶囊壳对草坪禾草的致病性及关中地区草坪根(茎)部病害病原菌的鉴定[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
[6].石仁才,商鸿生,王美南.禾顶囊壳两个变种对草坪禾草的致病性比较[J].草业学报.2002
[7].王美南.禾顶囊壳(Gaeumannomycesgraminis(Sacc.)v.Arx&Oliver)遗传差异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
[8].商鸿生,王美南.禾顶囊壳小麦变种对草坪禾草的致病性研究[J].草业学报.2000
[9].刘常宏,商鸿生.禾顶囊壳小麦变种对小麦种子根的侵染过程[J].植物病理学报.2000
[10].袁红旭,商鸿生.紫外线(UV)照射禾顶囊壳生物学效应的研究[J].核农学报.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