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控释肥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肥料,疏水,生物,木质素,养分,金正,纳米。
控释肥料论文文献综述
[1](2019)在《微纳米级“外衣”让控释肥料“变聪明”》一文中研究指出据报道,科研人员成功仿造荷叶特有的超疏水微纳米级凸起结构,利用磁性自组装方法制备出包覆"空气外衣"的超疏水生物基控释肥料,可使其养分控释期提高1倍左右。近日,山东农业大学土肥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杨越超教授团队的这一成果,刊登在了国际期刊《美国(本文来源于《高科技与产业化》期刊2019年04期)
郑筱敏,刘珠珠,余养民,杨飞[2](2019)在《夏玉米施用缓控释肥料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实现夏玉米高产和简化施肥,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专用缓释肥对夏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金正大玉米专用缓释肥"一炮轰"的施肥方式较农民常规施肥增产效果显着,增产50.2kg/667m~2,增产率8.8%,纯收益增加54.3元/667m~2。(本文来源于《基层农技推广》期刊2019年04期)
王延斌,王静[3](2019)在《微纳米级“外衣”让控释肥料“变聪明”》一文中研究指出科技日报讯 (记者王延斌 通讯员王静)仿造荷叶特有的超疏水微纳米级凸起结构,利用磁性自组装方法制备包覆“空气外衣”的超疏水生物基控释肥料,使其养分控释期提高1倍左右。近日,山东农业大学土肥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杨越超教授团队的这一成果,刊登在了国际期(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19-04-10)
李涛[4](2019)在《木质素基多功能缓控释肥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生长过程中需要矿物质养分,但土壤中的养分仅能满足植物的部分需要。因此,缓控释肥料应运而生,其在维持土壤肥力、提高粮食产量和改善农产品品质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缓控释肥料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作用,延缓肥料养分在土壤中的释放速率,从而达到养分的缓慢或控制释放,并且被植物长效吸收的一类肥料。然而,相比于传统肥料,缓控释肥料的生产成本相对较高。此外,目前制备缓控释肥料的材料多为难以降解的合成高分子。随着缓控释肥料中的养分释放殆尽,这些合成高分子材料残留于土壤中,导致土壤环境的污染。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学位论文制备了一系列可生物降解、价格低廉和环境友好的多功能生物质基缓控释肥料。通过将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的生物质——木质素作为主要原料,利用包膜法、交联法、静电层层自组装和吸附法制备了四种不同形貌和尺寸的木质素基多功能缓控释肥料,并对四种类型的肥料中养分含量、缓控释行为、降解性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评价,具体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将尿素颗粒包埋于木质素、凹凸棒土和磷酸锌铵中作为肥料内核,以醋酸丁酸纤维素和液体石蜡作为内层包膜材料,以木质素接枝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物作为外层包膜材料,制备了一种具有保水和重金属吸附功能的木质素基双层包膜缓释肥料。该肥料的加入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降低土壤中水分的蒸发,提高土壤61.6%的吸水能力和13.1%的保水能力。肥料中的养分具有较好的持续释放效果,氮、磷和锌25天内在土壤中累积释放率分别为70%、46.7%和60.1%。此外,天然高分子木质素的加入不仅可以改善肥料的降解性能,避免土壤的二次污染,还能吸附和固定土壤中91.7%的铅离子,防止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吸收重金属离子。2.将胺化木质素和氧化海藻酸钠作为原料,通过席夫碱反应和铁离子的交联作用制备了一种具有高机械强度的可生物降解肥料,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相比于单纯的海藻酸钠肥料,可生物降解肥料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有利于肥料的运输和储存。使用天然高分子木质素和海藻酸钠作为原料,降低了肥料的生产成本,减轻了土壤环境的污染,改善了肥料的降解性能,30天时降解率达到55.6%。席夫碱键和离子交联作用的引入可使得生物降解肥料中的铁元素具有良好的持续释放效果。3.以微溶性磷酸锌铵作为肥料内核,通过多巴胺的粘附和自聚,制备了聚多巴胺包膜的磷酸锌铵。利用聚电解质木质素磺酸钠和壳聚糖溶液的静电层层自组装特性,制备了一种具有pH响应性的缓控释肥料,对层层自组装过程和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该肥料具有较好的pH响应性释放行为,在不同的酸碱性条件下,氮、磷和锌元素释放速率不同。盆栽玉米实验表明,pH响应性缓控释肥料可以提高肥料中养分的利用率,促进玉米生长和发育。4.以木质素作为生物质原料,通过胺化改性、铁离子的螯合作用和负载四氧化叁铁纳米颗粒后制备了一种磁性木质素基纳米吸附颗粒,并对其结构和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磁性木质素基纳米吸附颗粒对废水中的H_2PO_4~-具有较高的吸附容量和去除率,且吸附速率较快,可以在15分钟内达到吸附平衡。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热力学符合Temkin等温吸附模型。将回收的富含H_2PO_4~-的纳米吸附颗粒再利用,作为一种磁性吸附型纳米缓释复合肥料。该复合肥料具有较好的持续释放性能,铁和磷元素在30天后的释放率分别达到67.2%和69.1%。此外,磁性吸附型纳米缓释复合肥料具有优异的磁性回收、再生和循环使用性能。吸附-回收-再生循序6次后,磁性木质素基纳米吸附颗粒的回收率和去除率保持在83%和62%以上,这不仅可以降低肥料制备成本,还可以防止土壤受到二次污染,提高养分的利用率。(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9-04-01)
张校[5](2019)在《环境友好型缓控释肥料的制备及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缓控释肥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改善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因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分别以二聚脂肪酸和木屑为原料合成两种环境友好型缓控释肥。二聚酸基包膜控释肥不仅具有良好的控释效果,而且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木屑基保水缓释肥不仅可以吸水保水,还可以改善土壤的结构,延缓肥料的释放。1.采用二聚脂肪酸合成了聚氨酯包膜材料,并采用转鼓法包膜工艺对尿素颗粒进行包膜。先将二聚脂肪酸与聚乙二醇-400(PEG-400)按一定比例进行反应,合成二聚酸基聚酯多元醇,然后与聚亚甲基聚亚苯基异氰酸酯(PM-200)反应生成聚氨酯包膜材料(PU)。为进一步改善其控释效果,引入聚醚多元醇对其改性,形成改性聚氨酯包膜材料(MPU)。并将PU和MPU两种材料分别对尿素进行包膜,最终获得聚氨酯包膜控释肥(PUF)和改性聚氨酯包膜控释肥(MPUF)。利用FTIR、SEM、NMR和TGA等对两种包膜材料进行了结构和性能分析。结果表明与PU相比,MPU的表面更加细腻,光滑,横截面微孔少,而PU表面粗糙,横截面有大量微孔;MPU的热稳定性提高了70°C(T_(20%)),水接触角增加了11°,吸水率和孔隙率分别降低了72%和26%,养分释放期增加了67天。因此,MPUF具有更好的控释效果,应用前景广阔。2.采用木屑合成了木屑基保水缓释肥。先将木屑进行预处理,去掉里面的木质素,然后与一定比例的丙烯酸、丙烯酰胺、尿素在70°C氮气条件下进行接枝反应,最终得到木屑基保水缓释肥(SC-g-PAA/PAM/Urea)。研究了SC-g-PAA/PAM/Urea的养分缓释能力,并通过FTIR、SEM、TGA、EDS等方法对保水缓释肥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分析。此外,对SC-g-PAA/PAM/Urea的吸水保水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在静水中500 min时累积养分释放80%,说明该肥料具有缓释效果。SC-g-PAA/PAM/Urea微观结构显示,该肥料表面粗糙,可吸收大量水分。此外,SC-g-PAA/PAM/Urea具有优异的吸水保水功能,加入2 g保水肥水分挥发的时间可延长18天。在0.01 mol/L NaCl溶液中的吸水最多,为108 g/g;在pH为7的溶液中吸水率最大,为231 g/g。研究表明,该保水肥具有保水缓释功能,在农业生产中有广阔的前景。(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9-03-27)
贾聪[6](2019)在《生物基树脂包膜控释肥料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包膜控释肥料,存在包膜材料价格高、降解周期长,对石化资源依赖性强等问题,在有机聚合物包膜材料中尤为显着,严重影响了包膜控释肥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研制价格低廉、易降解、控释效果好的包膜材料是目前包膜控释肥领域的研究热点。而利用生物质材料开发生物基树脂包膜控释肥料是研究环境友好型包膜材料的一条崭新途径。本文采用价格低廉、来源广泛、易生物降解的材料如糖二酸、生活垃圾剩饭菜为原料,开发出2种成本低、易降解且耐水性优异的生物基树脂包膜材料,并通过转鼓工艺制备得到表面光滑、结构致密且控释效果较好的新型包膜控释肥料。1.采用互穿网络聚合物(IPN)作为包膜材料,开发出一种新型控释肥料。首先由糖二酸制备的生物基聚酰胺(PA)与环氧树脂(EP)通过网络互穿合成IPN。然后将IPN包膜液喷洒于尿素颗粒的表面上,固化后可获得IPN包膜控释肥料(IPNCU)。利用FTIR、~1H-NMR、SEM等手段表征了IPN的化学结构和微观形貌特征。研究了具有不同PA/EP质量比的IPN的性质,并与EP涂覆的肥料(EPCU)进行了比较。此外,还详细研究了IPNCUs在水和土壤中的养分释放行为及其机理。结果表明,与EPCU相比,含5%PA的IPNCU的养分释放期增加了41天,表面水接触角增加了23.98°,显着减缓IPNCU的养分释放速率。这项研究表明,具有优异控释性能的环境友好型IPNCU特别适合在园艺和农业应用。2.利用生活垃圾剩饭菜为原料制备了生物基多元醇,然后与多异氰酸酯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的生物基聚氨酯,并作为包膜材料用于包膜尿素肥料(CRFs)。通过FTIR、EDX和XPS等高分子分析手段对生物基聚氨酯包膜尿素的结构和表面元素组成和分布进行了分析与表征。采用SEM观察了生物基聚氨酯包膜尿素的微观形貌。此外,还研究了生物基聚氨酯包膜尿素在水中的养分释放行为。结果表明,FPUs包膜材料具有更致密的结构和更优异的养分控释能力。研究结果发现,使用剩饭菜作为环境友好型CRFs的包膜材料具有很大的潜力,有望在农业和园艺领域里得到广泛应用。(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9-03-27)
李润,谢兴武,黄修芬,罗晓玲,付立会[7](2019)在《番茄控释肥、液体肥肥料效应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选用控释肥和快先生液体肥在番茄上开展肥料试验,以期选出两种肥料的最佳组合。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控释肥40 kg/亩、快先生液体肥5 kg/亩单果重最大、糖分含量最高,是提高果实品质最佳施肥组合;施用控释肥80 kg/亩、快先生液体肥5 kg/亩果实数最多、小区产量最高,是果实数和产量方面表现最优的施肥组合。(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通讯》期刊2019年02期)
张俊梅,牛燕冰,李平,张军[8](2019)在《达拉特旗缓控释肥料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开展试验研究缓控释肥料的特性、节本增效方面的实际效率,为今后全面推广缓控释肥料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缓控释肥料的缓控释效果良好,肥效期可满足玉米全生育期的需求;在氮、磷肥总量投入减少的情况下,玉米产量不降低,说明缓控释肥料的利用率明显提高;在一定范围内,缓控释肥料中五氧化二磷含量宜高不宜低,钾的含量不必太高。(本文来源于《乡村科技》期刊2019年04期)
张旭升,薛占奎,王京奇,李维哲[9](2019)在《不同缓/控释肥料对早稻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用量,在早稻上研究了不同缓/控释肥料及其运筹方式对水稻生育特性、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质素缓释肥+追肥能显着提高水稻成穗率,增加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且与常规施肥相比,木质素缓释肥+追肥在每667 m~2纯氮施用量减少23.2%的情况下,水稻每667 m~2产量仍能增加2.8%。该肥料在早稻上应用宜每667 m~2基施40 kg并进行适量追肥。(本文来源于《上海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01期)
姚先荣[10](2019)在《缓/控释肥料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缓/控释肥料是肥料产业的一次新的革命,是低碳经济的新型增值肥料。本文介绍了缓/控释肥料的概念、主要种类和国内外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02期)
控释肥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实现夏玉米高产和简化施肥,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专用缓释肥对夏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金正大玉米专用缓释肥"一炮轰"的施肥方式较农民常规施肥增产效果显着,增产50.2kg/667m~2,增产率8.8%,纯收益增加54.3元/667m~2。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控释肥料论文参考文献
[1]..微纳米级“外衣”让控释肥料“变聪明”[J].高科技与产业化.2019
[2].郑筱敏,刘珠珠,余养民,杨飞.夏玉米施用缓控释肥料效应研究[J].基层农技推广.2019
[3].王延斌,王静.微纳米级“外衣”让控释肥料“变聪明”[N].科技日报.2019
[4].李涛.木质素基多功能缓控释肥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9
[5].张校.环境友好型缓控释肥料的制备及表征[D].山东农业大学.2019
[6].贾聪.生物基树脂包膜控释肥料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9
[7].李润,谢兴武,黄修芬,罗晓玲,付立会.番茄控释肥、液体肥肥料效应试验[J].农业科技通讯.2019
[8].张俊梅,牛燕冰,李平,张军.达拉特旗缓控释肥料试验研究[J].乡村科技.2019
[9].张旭升,薛占奎,王京奇,李维哲.不同缓/控释肥料对早稻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J].上海农业科技.2019
[10].姚先荣.缓/控释肥料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J].现代农业科技.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