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义乌市宾王中学吴炜
学习不是简单地接受刺激和反应,而是学生内心的理解和重新加工的过程。从教学角度来来看,学生的学习状况如何,似乎是一个已经解决的问题。因为很多学校教师经常有计划地组织各类试卷考核诊断,开展各类诊断性教研会。于是学生的学习状况便顺理成章地摸清楚了。可有经验的教师觉得如此分析比较草率,至少笔者也有这种感觉。一份试卷,几组数据,固然也承载了不少有用的教学信息,可承载了多少学生自己能理解、领悟和重新加工信息的过程以及学生的喜怒哀乐的情绪活动过程的信息呢?值得商榷。
新课程教学理念也看到了在传统教学观念中存在的教学片面性问题,并试图在教学评价环节中运用多层次的评价手段来解决(如成长性、表现性评价等),使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不再片面,其中评价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整合起来评价。理论上很完美,实际上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情绪和情感瞬间变化,态度与价值观也潜移默化地在学习的动态过程中形成,很难用书面化固定下来。因此,如何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摸清楚,从理论上把握有很大难度,实践中更值得我们继续探讨。
学习是学生内心的理解和重新加工的过程。其中,思维的过程是隐秘藏在心中进行的。要把学生学习状态摸清楚,卷面考核固然可以呈现学生内心的思维加工过程,及少量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但绝不会有在课堂中所呈现出来的那种直接、真实、丰富多彩的学习状态的信息。因此,摸清楚学生的学习状况,卷面考核固然有很大作用,可除卷面外,学生生活中大量的学习信息才是学生最直接、最有力的学习状况的反应信息,一个有教学经验的教师总是非常注意收集这些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帮助教师最快地摸清学生的学习状况。
不论是传统的教育理论,还是现在的新课程教学设计理论,其中都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方面的教学要求。教学大纲中的了解、理解、领会、认识、掌握、应用等各层次的要求体现了这种要求,这些要求实现与否固然可以通过卷面考核来分析鉴定,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状态早已经在教学过程中以各种各样的情绪、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非常自然而又直接、生动、真实地以最快速度呈现出来,通过卷面考核了解学生情况,早已滞后。以“浮力教学”为例,上课前,在教室中放了一桶水,水面上放一个空矿泉水瓶,然后要求人人玩“水中按空瓶子”的小游戏。有的惊奇高兴,有的疑惑思虑,有的迟疑观望,有的好奇玩耍,不一会儿,学生玩得很高兴。课后,学生带着游戏中产生的各种良好的情绪和情感、各种疑惑和好奇等心理状态进入了课堂,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心理效果。学生的学习在各种情绪、情感中开始,也必然在认识、了解、理解、领会、掌握、应用的过程中进行情绪、情感的变迁,这可以从教学过程中看出来:
教师:“大家刚才玩了那个小游戏了吗?”
学生七嘴八舌地回答:“玩了,而且很好玩”。
教师:“空矿泉水瓶按下去了吗?”
学生:“没有。”
教师:“为什么?”
学生:“因为有一股向上的力。”
教师:“好!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股向上的力,我们把它叫浮力!”
此时,好奇疑惑的,开始有所了解领悟,有了一丝得意、满足、欣喜等;快乐兴奋来不及思考的,开始在心里进行加工整理,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等。
所以,学生的情绪、情感活动其实正是学生学习状况的真实反应,也是教师鉴定学生学习效果的最好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