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明清小说的反讽叙事

中国明清小说的反讽叙事

吴静[1]2003年在《中国明清小说的反讽叙事》文中认为本文着重探讨中国明清小说的反讽叙事,首先对中西方文论史上的反讽理论的发展进行一番整理和对比,并试图找出两者之间的一些关联,然后分析反讽成为明清小说叙事重要特点的原因。最后重点分析以四大奇书和《红楼梦》为代表的明清长篇小说反讽的技巧和特征,以及这些小说在主题,风格上表现出的反讽特色。 本文可分为两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由西方和中国明清以前的反讽理论的发展这两个小部分组成。西方反讽理论的发展主要分为叁个阶段,反讽分别从一种语言修辞手段发展到一种哲学美学的世界观,后又回归到语言层面,成为语言的一种最基本的原则。中国明清以前的反讽理论没有明确的分期,但是仍有一些代表性的术语如“含蓄”等分别是从修辞、风格、以及哲学思维方式上概括中国文学作品中反讽主要特征的。 第二部分的前半部分主要论述了反讽成为明清长篇小说重要的叙事特征的两个重要原因,一个是长篇小说自身的特征,其中包括长篇小说文体的喜剧风格和现实与虚构的矛盾性。另一个是当时的哲学思潮,即从明代开始,叁种占统治地位的宗教就开始走向融合。后半部分侧重论述以四大奇书和《红楼梦》为代表的明清小说的具体的反讽叙事技巧、包括“双关”、“诗词”等。以及作家在创作时对于笔下的人物的复杂的思想感情和矛盾的思想倾向,最后是小说的喜剧戏谑的风格特色和构成这种喜剧风格的各种修辞技巧。 结语部分简要论述研究明清小说的反讽叙事对于研究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的重要意义。

潘桂林[2]2004年在《读者意识的转型与晚清小说反讽意识的弱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反讽叙事讲究叙述结构的内外矛盾、悖逆并举 ,作者干预的含蓄巧妙、佯装无知 ,和叙述语话的复杂多变多产、多声和鸣 ,其“表里不一”的叙事技巧期待“聪明的读者”发现文本深层的真实意义 ,因此小说创作主体的读者意识是反讽叙事的主体性根源之一。近代中国小说读者意识的转型 ,影响到小说的叙事策略 ,使晚清小说呈现出叙述声音直露、叙事结构平面化、叙述话语单一的特征 ,是其反讽意识弱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傅礼军[3]2018年在《《醒世姻缘传》中的命运反讽——叙事语义学的阐释》文中研究说明论文运用叙事语义学方法对《醒世姻缘传》的文本意义进行分析和阐释。论文从欲望、义务、知识和意图等方面考察女主人公薛素姐的行动,通过分析冲突和事件的起因和后果对人物行动和情节结构的意义进行了阐释。素姐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采取行动,打破了各种社会规范,引起了她与周围人物的冲突,结果在无意之中拆毁了自己的生存保障系统,最终导致了命运的反讽。《醒世姻缘传》通过素姐故事探讨了个人命运与社会制度之间的密切依存关系,表达了一种清醒地看待现实的理性人生观。

鞠伟[4]2005年在《长篇小说《鸟的礼物》叙事策略研究》文中指出殷熙耕是当代韩国着名的女作家之一,她以一部长篇小说《鸟的礼物》形成独特的创作风格,奠定在韩国文坛上的地位。她的作品叙述手法细致,语言戏谑诙谐,叙述视线犀利,叙述形式不落俗套,善于挖掘透视人生。本文旨在考查小说采用的特色叙事策略,进一步感受作家的创作特色,把握小说的叙述主旨。 本文论述主要分为叁个部分,轻松自如的反讽策略中,分析言语反讽与情境反讽的运用及产生的效果,点明反讽形成本小说的一大特色一一语言戏谑诙谐。并蒂双开的成长叙述中,分列两种成长主线与叙述模式,体会水说不落俗套的叙述形式,加深对小说主要人物的理解。深层隐藏的叙述意象里,分析主旨性意象的相关叙述,探讨其深层含义,把握小说的主旨。 目前对于殷熙耕及其作品的学术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着眼于对《鸟的礼物》的叙述策略的探讨,希望能给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启示与参考。

尚继武[5]2008年在《《聊斋志异》反讽叙事修辞简析》文中研究表明反讽是小说艺术中常见的叙事修辞辞格。明清之际以《儒林外史》、《聊斋志异》使用最为广泛。《聊斋志异》中的反讽叙事,机制灵活,方式多样,丰富了文言小说的叙事功能,使蒲松龄寄寓在作品中的"孤愤之情"抒写得更加深沉厚重。

尚继武[6]2008年在《《聊斋志异》反讽叙事修辞简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反讽是小说艺术中常见的叙事修辞辞格。明清之际以《儒林外史》、《聊斋志异》使用最为广泛。《聊斋志异》中的反讽叙事,机制灵活、方式多样,丰富了文言小说的叙事功能,使蒲松龄寄寓在作品中的"孤愤之情"抒写得更加深沉厚重。

祝敏青, 林钰婷[7]2018年在《叙事视角下的张漫青语言艺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作为福建女性作家的突出代表,张漫青以其独具魅力的语言实现了对人类灵魂的深刻挖掘,在当代小说文坛占有了一席之地。从叙事修辞视角考察张漫青小说语言艺术,诗意性的叙事话语,黑色幽默构成的反讽叙事深度,叙事话语的变异形态建构,构成了张漫青叙事话语的重要修辞特色。

郭海玉[8]2017年在《《狂人日记》与中国文学叙事传统》文中研究表明《狂人日记》叙事特色的形成主要得益于鲁迅对中国文学叙事艺术养分的汲取。二者间的联系表现在:开端叙事方面,"文言小序"承续了《史记》列传的故事起始叙事传统、《游仙窟》的开端叙述者模式和戚本《红楼梦》第一回的"托言+预叙"结构方式;反讽叙事方面,《狂人日记》在叙述声音、人物描绘、修辞叁方面承续了明清奇书的多种反讽叙事策略;意象叙事方面,"月光""赵家的狗""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书房"意象,对相关传统意象的内涵和叙事功能既有承续,也有创新。对《狂人日记》与中国文学叙事传统关联的厘清,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狂人日记》叙事艺术的民族性特征及其从传统叙事向现代叙事过渡的继往开来的文学史地位。

李德南, 双雪涛[9]2016年在《小说:问题与方法(五) 玩具,匠人,以及通往内宇宙的小径——谈小说的调性与时代性》文中提出李德南:雪涛好,很早就约定要找机会一起聊聊小说方面的话题,很高兴这次能够如愿。我先从读你小说的一些感受谈起吧,因为选定这个话题跟你的小说是有关联的。记得最初读你的作品是在二〇一四年,读的是《无赖》《大师》《安娜》等短篇,最近又陆续读到《平原上的摩西》《跷跷板》《天吾手记》等中篇、短篇和长篇。你的小说辨识度越来越高了,即便把作者的姓名隐去,也能轻易或相对轻易辨认出到底是否是你的

宋剑华[10]2008年在《人的“病愈”与鲁迅的“绝望”——《狂人日记》的反讽叙事与文本释义》文中研究指明《狂人日记》既是鲁迅的代表作,同时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山之作。长期以来,学界基本上是从思想启蒙的切入角度去发掘它反封建的微言大义,这不仅远离了鲁迅本人的创作意图,同时也背离了作品文本的故事情节。《狂人日记》是一部具有警示世人的反讽之作,作者以"自喻"和"他喻"的强烈暗示,告诉了人们这样一个简单道理: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其自身的历史逻辑性,无论是其客观存在优点或者弊端,都是养育中华民族的精神食粮。如果仅仅是心气浮躁或感情用事,不仅无助于文化传统的历史变革,相反却会导致启蒙者的悲剧下场。"狂人"最后"病愈"且去"候补"的结局收束,实际上生动地传达着鲁迅本人对于思想启蒙的"绝望"情绪。

参考文献:

[1]. 中国明清小说的反讽叙事[D]. 吴静. 湖南师范大学. 2003

[2]. 读者意识的转型与晚清小说反讽意识的弱化[J]. 潘桂林. 求索. 2004

[3]. 《醒世姻缘传》中的命运反讽——叙事语义学的阐释[J]. 傅礼军. 东岳论丛. 2018

[4]. 长篇小说《鸟的礼物》叙事策略研究[D]. 鞠伟.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5

[5]. 《聊斋志异》反讽叙事修辞简析[J]. 尚继武. 前沿. 2008

[6]. 《聊斋志异》反讽叙事修辞简析[J]. 尚继武. 蒲松龄研究. 2008

[7]. 叙事视角下的张漫青语言艺术研究[J]. 祝敏青, 林钰婷.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8]. 《狂人日记》与中国文学叙事传统[J]. 郭海玉. 中州学刊. 2017

[9]. 小说:问题与方法(五) 玩具,匠人,以及通往内宇宙的小径——谈小说的调性与时代性[J]. 李德南, 双雪涛. 青年文学. 2016

[10]. 人的“病愈”与鲁迅的“绝望”——《狂人日记》的反讽叙事与文本释义[J]. 宋剑华. 学术月刊. 2008

标签:;  ;  ;  ;  ;  ;  ;  ;  ;  

中国明清小说的反讽叙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