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减排理论论文-徐志伟

污染减排理论论文-徐志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污染减排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工业经济,环境规制,污染减排

污染减排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徐志伟[1](2016)在《工业经济发展、环境规制强度与污染减排效果——基于“先污染,后治理”发展模式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构建了"先污染,后治理"发展模式的理论模型,并以2001-2013年中国30个省区工业产出数据为样本,研究了工业经济发展、环境规制强度和污染物减排效果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工业污染物排放对于产出增长具有刺激作用,同时产出增长又会引起环境规制强度的增加,从而证明了中国工业存在"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但由于环境规制投资依然不足,规制效率相对偏低,治理的整体效果仍不尽如人意。分阶段看,"先污染,后治理"发展模式在过去十余年没有发生本质变化,但2008年后环境规制的污染减排效果已经开始显现。分地区看,中国几乎所有地区都处于"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中,而环境规制的效果仅在东部地区较为显着。(本文来源于《财经研究》期刊2016年03期)

苏岳锋,程红红,郁亚娟,孙秀秀,包丽颖[2](2015)在《基于集对分析理论的污染减排预警评价模型及改进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在"十二五"期间继续推行减排政策,目标污染物在原有COD和SO2基础上新增NH3—N和NOx.为促进减排监督管理顺利进行,督促各省市减排目标的完成,深入分析各地区社会经济和工业运行等因素对减排目标实施的影响,首先建立了基于社会、经济、能源、环境复合系统的减排预警指标体系;随后运用集对分析理论和方法,对各地区4大污染物在"十二五"末期的减排形势进行了预测评价及预警分析;此外,鉴于新疆、西藏等地区的污染排放与其它省份存在一定差异的实际情况,对评价模型进行了改进应用;最后,运用GIS软件将减排预警评价结果进行地图图形展示,以便于污染物减排监督管理工作的开展.(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毛程丝,蒲志仲,吴杰,裴潇[3](2013)在《汽车污染减排方法效果的理论与政策实践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汽车排污是区域性污染和全球性温室效应的重要因素,我国由于汽车污染减排政策不合理致使空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文章对税收、数量控制和技术控制等不同方法汽车污染减排效果进行理论分析,然后对中国与其他国家、中外城市控制汽车排污政策实践的效果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以燃油税为主,以其他税费、技术控制、公共交通补贴为辅的汽车排污综合性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会计之友》期刊2013年32期)

李悦宁[4](2011)在《多中心治理理论视角下的污染减排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污染减排是我国关于发展方式、经济制度转变和环境保护观念的一次深刻的变革,对于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大胆挑战,也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环保领域的全新实践。实施污染减排要以邓小平理论和“叁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污染减排可看作经济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的突破,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方式,确保实现污染减排在“十一五”甚至是“十二五”的约束性指标,推动我国经济快速稳定的发展。对于污染减排的具体实施主要是污染治理设施的建设,淘汰落后产能,加强运行的监管,更要加大对污染减排工程的投入,以及污染减排科技项目的攻克,最主要的是作为污染减排主要责任主体政府的政策落实与相应法律法规的制定。众所周知,沈阳市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之一,沈阳市主导产业具有明显的新型工业化特征,高污染、高消耗的产业虽然在近些年基本消除,但是要想彻底消除还需要一定的时间。针对这一问题,根据专家意见及沈阳市多年的减排经验,主要采取以下措施,空气质量达标是可能的。主要措施包括:坚决实施重点污染企业搬迁;规划建设大型热电供热企业;拆除10-20吨/时以下分散供热锅炉等。2010年沈阳市政府工作安排中,要求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控制在6.6万吨和10.5万吨以内,推进排污集中控制,加快沈化、东药等高排放企业整体搬迁改进,淘汰沈阳热电、金山热电小发电机组,继续实行35吨以上燃煤锅炉脱硫工作。沈阳市正进入复合性环境污染的新阶段,未来5到15年仍将持续;旧的污染减排问题还没有解决,新的问题又不断产生,呈现出显着地复合性。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资源保障、人口数量与环境质量矛盾日益突出,如果还沿用传统的治理模式,环境必然不堪重负。“十一五”期间大部分减排工程已经建成,“十二五”主要污染物减排空间将逐渐减少,难度就会逐渐增大,需要对于污染减排投入更大的关注。本文共分为五部分内容。第一部分,论文的选题依据、选题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国内外研究理论综述,并提出本文的创新点和具体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对于污染减排、主要污染物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概念分析,阐述奥斯特罗姆的多中心治理理论的内涵及应用,构建论文的理论框架。第叁部分,通过沈阳市污染减排现状的阐述,提出现存的问题。第四部分,针对提出的问题,找出沈阳市污染减排问题的原因。第五部分,从政府、公众、市场叁个主体出发分别找出污染减排的有效对策。对于今后污染减排治理工作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1-05-01)

马建堂[5](2007)在《环境外部成本内部化的理论分析——污染减排的理论框架及政策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面临的环境压力持续加大。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新阶段,做好污染减排工作,必须创新体制机制,在充分运用必要的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的同时,更加注重运用经济杠杆调控社会环境行为,提高企业直接外排的成本和降低企业内部治理的成本,促使环境外部成本内部化,达到污染减排的目的。(本文来源于《青海环境》期刊2007年03期)

王优优[6](2007)在《电能质量污染减排理论及其监测网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能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对电能质量指标进行监测和综合评估,是保障各级电力用户正常用电秩序和监督管理的前提。提高电能质量作为重要的电力市场辅助服务内容,不仅是电力系统生产运行的技术问题,而且涉及到社会公正和资源配置等经济问题。电能质量污染减排理论为电能质量问题得到高效、合理的解决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基于电磁环境经济学和外部不经济性理论,本文总结了电能质量污染减排理论的基本问题;提出了市场体系结构和功能的基本设想;针对电磁污染管制问题,分析比较了不同的排放权初始分配形式,探讨了电磁污染总量计算方法,提出了排放权的同步拍卖方法,进行了博弈策略分析,并建立了基于期权理论的排放权再交易模型,系统地探讨了排放权交易的全部流程,实现对电磁环境损害的补偿及利用环境资源的价值回报;在实现电能质量服务市场化运作中,提出了基于双向拍卖模式的博弈模型,针对质量服务交易问题,建立了基于双向拍卖方式的博弈模型,分析了迭加保险费的定价方式,并提出了基于事故赔偿的监管机制,揭示出电能质量对于配电系统的真实价值,从而指导供电方做出正确的电能质量投资决策。基于对电能质量监测技术的研究,本文介绍了基于WebGIS技术的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网络的设计方案及软硬件组成。监测单元硬件方案是以DSP为核心器件,完成数据采集、分析、处理及通信等功能;用户程序在DSP/BIOS的调度下按任务、中断的优先级排队等待执行。WEB单元集信息发布、GIS技术、空间数据库技术为一体,便于查询及决策分析。(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07-04-20)

李大勇,张学才[7](2006)在《论粤港大气污染联合减排的可能性及其理论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课题研究粤港两地大气污染联合减排的可能性、必要性,探讨联合减排可能遇到的障碍,论证如何建立联合减排机制;为粤港两地实现《珠江叁角洲地区空气质素管理计划》和《珠江叁角洲火力发电厂排污交易实验计划》提出对策,对于联合减排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来源于《理论月刊》期刊2006年04期)

污染减排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我国在"十二五"期间继续推行减排政策,目标污染物在原有COD和SO2基础上新增NH3—N和NOx.为促进减排监督管理顺利进行,督促各省市减排目标的完成,深入分析各地区社会经济和工业运行等因素对减排目标实施的影响,首先建立了基于社会、经济、能源、环境复合系统的减排预警指标体系;随后运用集对分析理论和方法,对各地区4大污染物在"十二五"末期的减排形势进行了预测评价及预警分析;此外,鉴于新疆、西藏等地区的污染排放与其它省份存在一定差异的实际情况,对评价模型进行了改进应用;最后,运用GIS软件将减排预警评价结果进行地图图形展示,以便于污染物减排监督管理工作的开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污染减排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徐志伟.工业经济发展、环境规制强度与污染减排效果——基于“先污染,后治理”发展模式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J].财经研究.2016

[2].苏岳锋,程红红,郁亚娟,孙秀秀,包丽颖.基于集对分析理论的污染减排预警评价模型及改进应用[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5

[3].毛程丝,蒲志仲,吴杰,裴潇.汽车污染减排方法效果的理论与政策实践分析[J].会计之友.2013

[4].李悦宁.多中心治理理论视角下的污染减排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1

[5].马建堂.环境外部成本内部化的理论分析——污染减排的理论框架及政策建议[J].青海环境.2007

[6].王优优.电能质量污染减排理论及其监测网络研究[D].湖南大学.2007

[7].李大勇,张学才.论粤港大气污染联合减排的可能性及其理论意义[J].理论月刊.2006

标签:;  ;  ;  

污染减排理论论文-徐志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