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虫表面抗原论文_马鸣旺,申丽洁,董明治

导读:本文包含了成虫表面抗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成虫,旋毛虫,表面抗原,幼虫,抗原,免疫,硫酸钠。

成虫表面抗原论文文献综述

马鸣旺,申丽洁,董明治[1](2010)在《旋毛虫成虫表面抗原的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大理猪源旋毛虫成虫表面抗原(surface antigen,SA)的蛋白组分,分析其抗原性。方法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旋毛虫成虫SA蛋白成分进行分析,并采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分析其抗原性。结果旋毛虫成虫SA经SDS-PAGE,电泳显示4条主要蛋白条带,分子质量单位分别为50、48、40和34ku;经Western blot检测,上述4个蛋白组分均能被大鼠抗旋毛虫血清识别。结论旋毛虫成虫SA中主要含有50、48、40和34ku等4个蛋白组分,均具有抗原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期刊2010年05期)

马鸣旺,申丽洁,董明治[2](2010)在《旋毛虫成虫与肌幼虫表面抗原的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大理猪源旋毛虫(Trichinela spiralis)成虫与肌幼虫表面抗原(Surface antigen,SA)的蛋白组分差异,并进一步分析其免疫反应性,为分离和筛选出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强的旋毛虫抗原成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成虫和肌幼虫SA蛋白成分进行分析,并进一步采用蛋白印迹(Western-blot)对其免疫反应性分析比较。结果旋毛虫成虫SA显示4条主要蛋白染色条带,分子量分别为50kDa、48kDa、40kDa和34kDa,旋毛虫肌幼虫SA显示10条主要蛋白染色条带,分别为105kDa、99kDa、80kDa、63kDa、55kDa、48kDa、35kDa、28kDa、24kDa和21kDa。;Western-blot检测结果表明,旋毛虫成虫SA出现4条反应条带,其分子量分别为50kDa、48kDa、40kDa和34kDa,旋毛虫肌幼虫SA出现7条反应条带,分子量分别为105kDa、99kDa、80kDa、55kDa、48kDa、35kDa和28kDa,其中48kDa和35kDa显色明显。结论旋毛虫成虫SA与肌幼虫SA都含有分子量为48kDa的蛋白组分,且两种抗原组分均具有较强的免疫反应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热带医学》期刊2010年03期)

王琼[3](2003)在《旋毛虫成虫虫体抗原、排泄分泌抗原和表面抗原保护性免疫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比较旋毛虫成虫虫体抗原、排泄分泌抗原和表面抗原对小鼠产生的免疫保护作用。 方法 收集人工感染大鼠小肠内的旋毛虫成虫,经冻融和超声粉碎制备虫体抗原。采用体外培养的方法从培养液中提取旋毛虫成虫的排泄分泌抗原和表面抗原。分别用叁种抗原各100μg与等量的福氏佐剂充分混合后经腹腔注射免疫小鼠,以佐剂组和未免疫组作对照,每隔7天免疫1次,共免疫3次。末次注射后7天,每只小鼠经口攻击旋毛虫感染期幼虫200条,于感染后7天和30天检查各组肠道成虫数和肌肉幼虫数。同时于攻击感染后30天,用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抗旋毛虫肌幼虫IgG的抗体滴度。攻击感染后的7天和30天,测定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EOS)的绝对值。 结果 1.虫体抗原、排泄分泌抗原、表面抗原和佐剂组的成虫减虫率分别为84.48%、89.98%、85.16%、2.2%;肌肉幼虫减虫率分别为69.82%、78.80%、73.94%、6.98%。2.各免疫组小鼠血清抗体滴度明显升高,虫体抗原组、排泄分泌抗原组和表面抗原组的几何平均倒数滴度(GMRT)分别为3198.89、3674.51、2784.83,分别是未免疫组的6.96、7.99、6.06倍。3.攻击感染后7天,外周血中的嗜酸性粒细胞(EOS)即开始增多,虫体抗原、排泄分泌抗原和表面抗原免疫组小鼠的EOS平均值分别为680/mm~3、695/mm~3、675/mm~3,均高于未免疫组(270/mm~3)(p<0.01)。攻击感染后30天,血液中的EOS数增加更明显。虫体抗原、排泄分泌抗原和表面抗原免疫组小鼠EOS平均值分别为940/mm~3、965/mm~3、910/mm~3,均高于未免疫组(525/mm~3)(p<0.01) 天津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结论旋毛虫成虫虫体抗原、排泄分泌抗原和表面抗原均能诱导宿主产生较强的抗攻击感染的能力,且可激发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成虫的排泄分泌抗原显示出更强的免疫原性。(本文来源于《天津医科大学》期刊2003-05-01)

窦兰清,孙学勤,史晓红,石磊,朱兴全[4](1995)在《旋毛虫肌幼虫及成虫表面抗原对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将感染旋毛虫肌幼虫的大鼠剖杀,收集3日龄成虫及40日龄以上肌幼虫。将洗净的肌幼虫和成虫于含有0.25%溴化十六烷基叁甲基胺(CTAB)及2%脱氧胆酸钠的PBS中培养2.5小时,离心取上清,经透析、浓缩即为表面抗原。将肌幼虫及成虫表面抗原按不同剂量与等体积弗氏完全佐剂乳化后免疫小白鼠,每次腹腔注射0.2ml,共免疫3次,每次间隔1周。攻击感染后剖检结果表明,肌幼虫及成虫表面抗原均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免疫鼠体内成虫及肌幼虫数均显着少于对照鼠。(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科技》期刊1995年02期)

王永德[5](1984)在《抗曼氏血吸虫成虫的单克隆抗体可识别童虫的表面抗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叙述了用曼氏血吸虫成虫分离的表皮制剂免疫小鼠获得单克隆抗体的方法。这种抗体能杀死童虫并可识别童虫的表面抗原。实验采用曼氏血吸虫波多黎各株和光滑双脐螺。成虫从感染6周的仓鼠门静脉中检获,尾蚴用Ramalho-Pinto法发育为童虫,肺部童虫可从感染1000条尾蚴的CBA/Ca(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期刊1984年06期)

成虫表面抗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比较大理猪源旋毛虫(Trichinela spiralis)成虫与肌幼虫表面抗原(Surface antigen,SA)的蛋白组分差异,并进一步分析其免疫反应性,为分离和筛选出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强的旋毛虫抗原成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成虫和肌幼虫SA蛋白成分进行分析,并进一步采用蛋白印迹(Western-blot)对其免疫反应性分析比较。结果旋毛虫成虫SA显示4条主要蛋白染色条带,分子量分别为50kDa、48kDa、40kDa和34kDa,旋毛虫肌幼虫SA显示10条主要蛋白染色条带,分别为105kDa、99kDa、80kDa、63kDa、55kDa、48kDa、35kDa、28kDa、24kDa和21kDa。;Western-blot检测结果表明,旋毛虫成虫SA出现4条反应条带,其分子量分别为50kDa、48kDa、40kDa和34kDa,旋毛虫肌幼虫SA出现7条反应条带,分子量分别为105kDa、99kDa、80kDa、55kDa、48kDa、35kDa和28kDa,其中48kDa和35kDa显色明显。结论旋毛虫成虫SA与肌幼虫SA都含有分子量为48kDa的蛋白组分,且两种抗原组分均具有较强的免疫反应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成虫表面抗原论文参考文献

[1].马鸣旺,申丽洁,董明治.旋毛虫成虫表面抗原的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0

[2].马鸣旺,申丽洁,董明治.旋毛虫成虫与肌幼虫表面抗原的比较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10

[3].王琼.旋毛虫成虫虫体抗原、排泄分泌抗原和表面抗原保护性免疫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3

[4].窦兰清,孙学勤,史晓红,石磊,朱兴全.旋毛虫肌幼虫及成虫表面抗原对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J].中国兽医科技.1995

[5].王永德.抗曼氏血吸虫成虫的单克隆抗体可识别童虫的表面抗原[J].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1984

论文知识图

1?g成虫表面抗原抗血清与1?g不...旋毛虫成虫SA SDS-PAG电泳分析旋毛虫成虫SA We5tern blot结果感染后5d成虫72h新生幼虫产量融合蛋白的Westernblotting分析

标签:;  ;  ;  ;  ;  ;  ;  

成虫表面抗原论文_马鸣旺,申丽洁,董明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