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新时代纪实摄影分析探究

当前新时代纪实摄影分析探究

吕梁日报社033000

摘要:互联网时代纪实摄影体现出多样性存在。纪实摄影所采取的技术更加多样化、观念更加多元化、形成了大众参与的格局。纪实摄影多样性存在导致了伦理道德冲突可能性、盈利模式仍然堪忧、制作质量参差不齐。本文提出未来我国网络视频时代纪实摄影应该演绎中国伦理文化价值,采取大数据运营延伸产业链。

关键词:互联网;视频;纪实;摄影;

纪实摄影以记录真实生活为目的,摄影素材来源于现实生活,对生活进行如实反映的摄影方式。因此,纪实摄影能够用来保存和记录历史,见证社会真实生活形态。网络纪实摄影通过多媒体与互动性的网络进行发行,具有与观众互动、图像有力辅助记录文字材料、多元思想和信息融合、观看者同时也是创作者、多种渠道共享、多重视觉和交互方式、实时播放等特点。网络媒体技术以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向纪实摄影领域挺进。各种网络传播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让纪实摄影传播进入多样化发展阶段。

一、互联网时代纪实摄影的多样性现状

1、技术多样性

VR、3D、数据挖掘、高清技术、8K技术等数字化技术手段给纪实摄影受众带来了全新的视听盛宴。从2015年开始,新媒体纪录片以井喷态势出现,新技术的应用给纪实摄影带来了新的视觉体验。新华社各个下属机构通过相互联合而创作的VR形式纪录片《制胜!中国海军陆战队》,冲破了观众的视觉期待,受到广泛好评。纪录片拍摄中广泛使用高清24P和8K超高清摄像机,避免传统胶片制作流程,可以直接将成片转换成数字电影,大大缩短了制作周期、降低制作成本。

2、观念多样性

纪录片有多种用途,有些出于历史事件的记述、有些出于用户原创用途、有些则出于商业用途。由于纪录片的用途不一,表达的思想也多种多样。在所传播的主题和思想方面不再以宏观的大事件作为纪录片的主要题材,从语言表现来讲,纪录片不再以普通话以及大人物的采访作为准则,而是逐渐的由书面语转向口语及方言的真实记录。由于纪录片观念多样性也出现了同一纪录片在不同受众间不同的反响。比如《我在故宫修文物》没有收到央视频道的高收视率,却在90后主体用户的B站成为网红。

3、大众参与性

1)生产主体和形式多样性

由于新媒体背景下纪实摄影爱好者可以参与到网络视频的拍摄中,使得网络视频的生产主体和拍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比如《浮生一日》是YouTube网站集合全球192个国家与地区的网民参与拍摄的一天生活情境。共收到世界各地8万多段影片,时长超过4500小时。在此基础上,导演通过剪辑和处理形成了最终纪录片。

2)消费终端多样性

纪实影片的传播途径早已经突破了电视的范畴,电脑、手机和平板等终端已经成为主流。中国网民总量7.31亿,新媒体纪录片在2016年全网点击量超过49亿次,年轻网民贡献网络纪录片点击量的近七成,使用手机的年轻网民比例达到92%,使用电视的比例仅仅为13%.移动互联网终端设备已经成为纪录片消费的主流,它集合了自主选择、参与互动、随时方便的优势。

3)传播平台多样性

2009年,搜狐视频成为网络视频的第一位探路者,在全国举办了影响盛大的网络纪录片盛典。爱奇艺紧随其后,于2010年开展纪录片新媒体发展论坛。中央电视台网络频道凭借强大的媒体资源不断寻求网络纪实频道引领之路。除了大型网络纪实频道和平台,许多中小型网络纪实平台以及自媒体平台使得纪录片的个人爱好者与团队可以参与作品的制作和传播。自媒体平台的出现和创新推动了网络纪实视频的发展。比如,腾讯、新浪、乐视、凤凰网、今日头条等许多互联网新闻平台不断出现,形成了自媒体为主要力量的网络视频传播模式,比如2016年,腾讯天天快报80%网络视频来源于自媒体账号。

二、互联网时代纪实摄影多样性的影响

1、新技术可能带来伦理冲突

《山村里的幼儿园》是第一部运用VR技术拍摄的纪录片,其在审美、文化和价值方面进行了很好的平衡,然而引发了大众对伦理的质疑。由于新技术的使用使纪录片可以在不进行现实场景拍摄的背景下形成对历史事件的还原或者对于现实的直接创作。在给观众带来感官体验的同时不再以真实的拍摄作为基础,可能会存在由于强调艺术表现而忽视纪录片真实性的现状,真理模式和技术模式共存,容易导致纪录片纪实本质的破坏。虚拟现实可能会存在制作者的臆想、更多的艺术创作,忽视掉真实素材。短时间内虚拟艺术会吸引到更多的受众,受众对影片传达的内容真假难辨。还可能存在为了获取经济利益而不尊重社会事实的伦理性事件发生。

2、纪录性导致盈利模式堪忧

纪录片主要特点是对现实社会价值的传达,但是娱乐性缺乏,观看的受众较少。很多纪录片带有公益性质,如果通过收费的形式吸引受众进行观看会带来纪录片亏损。纪录片的网络传播主要以收取会员费、下载费和广告费的形式实现。然而广告费收入由于受众少得不到体现,下载费和会员会费收取方法不容易吸引到观看者。

3、大众参与带来质量参差不齐

大众参与纪录片的拍摄使得创作主体业余化。虽然大众参与拍摄增加了纪录片传达的思想观念和文化的多元性,但是也存在纪录片内容缺乏提炼、夹杂不健康、拍摄平庸、技术不过关、制作设备简陋而导致画面不清晰、声音模糊等情况,整体降低纪录片质量。

三、网络视频时代纪实摄影多样性发展的路径

1、演绎中国伦理文化价值

中国尊崇“诚、信、礼、义、容、仁、德”等伦理文化,纪录片的拍摄要遵循中国仁德的伦理道德规范。首先,在拍摄过程中需要运用道德标准对技术设计、技术决策、技术应用等环节进行考察,对于虚拟技术的使用更是应该进行审核。纪录片的拍摄应该有相应的主管部门进行从虚拟元素的应用、设计和效果等各个方面来进行伦理审核。其次,纪录片在传播过程中也需要进行道德伦理方面的考核,不以经济手段对受众进行收买。

2、大数据运营延伸产业链

纪录片在拍摄之前需要以大数据手段进行信息的收集,针对于此相类似的纪录片以往的制作投资、使用技术、宣传手段等方面的信息进行收集,通过大数据进行票房预测、投放渠道的选择和制作技术的确认。通过收集纪录片的受众反馈信息对即将要拍摄的纪录片进行改革。另外,需要确立起互联网思维,在纪录片播放之前通过微信、微博、QQ、APP等形式进行向观众的预热。比如《舌尖上的中国》在制作中运用大数据手段在豆瓣、微博网站进行数据和社会热点的收集,运用微信、微博、APP进行广泛的传播,还联合了旅游景点、天猫商城、豆果网等进行产业链的延伸,取得很好效果。

3、PGC+UGC多元协同创作与跨屏互动

PGC(ProfessionallyGeneratedContent)+UGC(UserGeneratedContent)指的是专业内容生成+私人(用户)内容生成。专业的纪录片网站在进行纪录片拍摄时可以通过向用户收集信息,向用户发起信息收集的邀请,让用户向其提供内容信息,后期通过专业的技术制作形成。这种方式可以形成既符合现实又有艺术感的纪录片。在纪录片播放时,需要采取跨屏互动的形式进行,跨屏互动能够增加网络视频的参与度和实体视频的收视率。

参考文献

[1]闫军。新闻纪实摄影的社会价值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7,8(15):186.

标签:;  ;  ;  

当前新时代纪实摄影分析探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