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景观整治规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农村人居环境,村容村貌,和谐家园,景观整治
景观整治规划论文文献综述
董淼,王玉卓,郭晨[1](2019)在《南阳市红泥湾镇彦章村景观整治规划》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叁年行动计划,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种举措,稳步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治理。红泥湾镇彦章村以和谐家园和智能空间为出发点,通过生态环境整治,打造和谐的农村生活环境和高效智能的农村生产模式,为后续农村的发展和建设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现代园艺》期刊2019年19期)
韩博,金晓斌,沈春竹,项晓敏,曹帅[2](2019)在《基于景观生态评价与最小阻力模型的江南水乡土地整治规划》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统一工程建设形式和刚性工程建设标准为引导,以规整化和硬质化为目标,以高强度工程建设为手段的传统土地整治,虽在稳定耕地数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下亟待转型。江南水乡作为现代化进程与传统农业冲突最为剧烈的地区,通过生态型土地整治实现生态改善、景观提升的需求更为迫切。该研究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指导,按照"景观格局评价-土地整治功能分区-廊道格局优化-斑块基质优化"的总体思路,基于空间聚类算法及最小阻力模型等GIS方法,选取典型项目提出了生态型土地整治规划方案。通过规划实施可在保证农业设施得到改善前提下新增人工湿地面积1.24hm2,水系廊道连通度和环通度分别提升55.43%和454.95%,实现项目区景观生态安全指数提升35.56%。该研究可为丰富土地整治规划方法,探索土地整治生态转型路径提供参考与借鉴。(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高峰[3](2019)在《襄樊大道景观综合整治规划关键点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城市规划的组成部分中,城市道路就像是连接城市各部分之间的血管,起到一个总体的连接作用。同时作为一扇对外交流的窗口,城市道路的景观也是对于城市印象的重要媒介,能够影响一个城市的外部形象。本文结合襄樊大道景观整治规划的经验,对于在城市道路景观规划中的设计要点进行了分析,希望给相关景观规划人员以借鉴和参考。(本文来源于《建材与装饰》期刊2019年01期)
沈辉树[4](2018)在《风景旅游小镇景观风貌整治规划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拥有着独特自然景观资源和浓厚地域文化资源的小城镇成为人们休闲旅游度假的首选地,也因此导致各地风景旅游小镇出现诸多矛盾与问题,如当地景观风貌特色缺失、地方文化被涵化、各地小城镇景观雷同的现象。找寻风景旅游小镇的景观风貌整治保护方法,并能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对于风景旅游小镇的文化传承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基于对国内外风景旅游小镇理论研究动态与优秀案例的整理研究,同时结合多学科的理论知识,探讨风景旅游小镇景观风貌整治规划的理论与实践方法。总结出风景旅游小镇景观风貌要素的基本构成、规划基本原则、具体规划流程和控制引导内容,并提出小城镇景观风貌整治参与提升策略,丰富风景旅游小镇的景观风貌整治规划内容。通过对罗店镇现状景观风貌资源的现场调查,并进行准确深入的分析评价与优劣势总结,确定风景旅游小镇的景观风貌整治规划目标、定位、空间布局等内容。针对罗店镇景观风貌的问题,探讨罗店镇的景观风貌整治规划方法,构建罗店镇的景观风貌格局,对城镇各景观风貌要素展开控制引导,并且针对罗店镇提出景观引导、生态教育、营建模式等一系列的参与策略,制定出一套实现罗店镇景观风貌保护与利用的整治规划方案,塑造长久的地域文化景观风貌,对于罗店镇集镇与村庄的自然保护、经济转型、景观风貌提升都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浙江农林大学》期刊2018-12-23)
刘金月[5](2018)在《杭州市“景中村”景观整治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乡村建设,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切实解决“叁农”问题。于是乡村整治在全国范围如火如荼的开展,继而乡村旅游成为乡村产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景中村”是风景名胜区内的村庄。杭州作为国家级旅游城市,旅游产业为整个城市支柱产业,城市及乡村旅游较为发达。在乡村整治方面,一直紧随政策步伐,特别是西湖风景名胜区“景中村”的建设,成为全国美丽乡村建设典范。风景名胜区与“景中村”一脉相承,相得益彰,一方面风景名胜区的建设为“景中村”提供优质景观资源,另一方面,“景中村”承载着风景名胜区的历史人文,丰富了西湖风景名胜区文化内涵。在一定程度上,“景中村”整治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整个西湖风景名胜区甚至是杭州市的旅游业发展。该论文通过对“景中村”的相关理论研究,并从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景中村”中选取满觉陇村、九溪村、龙井村、茅家埠、法云古村、杨梅岭村六个“景中村”作样本,对各村的景观、人文、产业等要素进行实地调查,结合游客、村民对景观需求的调查问卷,总结西湖风景名胜区“景中村”综合整治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在理论研究和实地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对成熟风景区“景中村”的景观整治的相关原则与方法,并以此为依据,对杭州市灵山景区内的湖埠村进行景观整治。在进行理论与调查的研究中,主要得出以下结论:杭州市“景中村”景观整治出现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景观持续度低、村民主动性差等。在对“景中村”的景观整治要以人为本,在征求村民、游客的意愿与意见的基础上,与上下级做好整治沟通,打造满足村民与游客的居住游览功能以及适宜的人居的环境。同时,“景中村”不同于其他村落,“景中村”在景观整治中一定要符合风景名胜区的风格特点,通过对自然景观、人文历史、产业景观的整治,将“景中村”景观有效的融合在风景区的美景中。最后,在对“景中村”景观整治后,要对“景中村”采用人性化管理,引导社区参与整治维护,注重保护景观生态问题,在拥有景观的同时,更要做好“景中村”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9)
谢国胜,徐德军[6](2018)在《面向乡村景观规划的土地整治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地整治的开展在我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也为有效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创造了条件。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在土地整治中融入乡村景观规划的理论,扩充土地整治的理论及方法体系,为保护耕地、提高农业生产条件、改善乡村景观风貌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本文来源于《科技资讯》期刊2018年14期)
黄雯婷[7](2018)在《韶山市美丽乡村环境景观整治规划策略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乡村历史悠久,发展历程错综复杂,数量大且地域分布广。新时期美丽乡村的建设任务繁重,其规划引领工作尤显迫切而艰巨。近十年,国内众多科研、行政和经济等领域的部门机构已对美丽乡村建设进行了探索研究并形成一定的成果,然而针对湖南省地方的美丽乡村环境景观整治规划设计研究课题仍然量不足、创新度不高,远不能满足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实践需要。韶山因其区位、交通、自然环境、资源、历史文化、社会经济与政策的差异性,其农村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基础设施配套、生态环境、景观风貌等方面表现出独有的地域特色。本文通过实地调研、文献查阅和案例跟踪等方法,分析研究韶山市美丽乡村建设现状,并针对其现状特点和存在主要问题,提出一套适应于韶山市美丽乡村环境景观整治规划的方法。研究主要成果如下:(1)对国内外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相关理论和案例进行研究,总结可借鉴理论与经验,包括原生态景观风貌的保护和利用;农业、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农业、生态和文化产业化与现代化发展;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等。(2)基于对韶山市美丽乡村建设现状的调查分析,总结韶山市美丽乡村规划建设中的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规划的针对性与创新性不足、空间功能与形象契合度不高、文化传承与地域特色不足、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不深四个方面,并探讨问题主要成因是:美丽乡村政策更新快而规划建设相对滞后、经济发展不平衡、村民受教育程度低、历史遗留的资源环境问题、风景区与美丽乡村协调发展的问题等。(3)结合理论与案例研究,立足于韶山市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现实情况,提出韶山市美丽乡村环境景观整治规划应遵循整体性、保护性、地域性、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并归纳出适应于韶山市美丽乡村的规划策略:以规划设计为引领的技术策略、以环境保护为基础的生态策略、以文化传承为特色的工程策略、以产业发展为支撑的经济策略。(4)以韶山市清溪村环境景观整治规划项目实践为例,论证本课题所构建的理论方法的可行性、有效性和普适性。上述论证表明,从规划、环保、文化和产业发展等多维度对美丽乡村环境景观进行整治与营建的策略是科学可行的,既是符合当前韶山市美丽乡村现代生产、生活和生态协调发展需要,也是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李珏[8](2018)在《重塑人性化城市街道空间的规划方法初探——以广州南沙新区进港大道景观风貌升级整治规划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街道的功能从"以机动车为主导的标准化工程道路范式"转向"人性化、多元化的城市生活空间"。本文以南沙新区进港大道整治规划为契机,尝试从长远的视角审视街道的空间与活力重塑。以城市设计的思维统筹考虑景观风貌升级整治,以可持续的理念构建绿色安全的街道,以模块化的断面设计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以手册式的设计导则精细化指导项目实施,为城市街道空间的重塑的规划方法进行了探索。(本文来源于《城市地理》期刊2018年04期)
杨欣,崔雨心,李琰君[9](2018)在《村庄整治中的景观规划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村庄整治过程中的景观规划设计里,既要加入现代的气息体现出新貌,又要兼顾保护好乡村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古迹。充分考虑形式美感,可持续性以及时尚,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弘扬优良传统。在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上满足现代农民的生产生活习惯,避免盲目模仿城市,应该立足于群众的心理,生理需求为出发点,做到以人为本。乡村文化景观规划设计应尊重当地原生的风土人情,对地域认同感以某个载体进行表现,合理应用本土装饰和元素,展现地方文化特色。本文结合乡村整治特点,分别从院落,道路和广场叁个方面探讨了乡村整治中景观规划设计原则,要求及方法。(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8年02期)
章玲玲[10](2018)在《浙江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背景下的景观规划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来说,最终目标应是小城镇整体风貌的提升,而景观规划应是提升城镇形象最直接最根本的技术手段,因此如何运用景观规划设计手段来提升小城镇综合环境的品质,是值得认真研究斟酌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期刊2018年02期)
景观整治规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统一工程建设形式和刚性工程建设标准为引导,以规整化和硬质化为目标,以高强度工程建设为手段的传统土地整治,虽在稳定耕地数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下亟待转型。江南水乡作为现代化进程与传统农业冲突最为剧烈的地区,通过生态型土地整治实现生态改善、景观提升的需求更为迫切。该研究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指导,按照"景观格局评价-土地整治功能分区-廊道格局优化-斑块基质优化"的总体思路,基于空间聚类算法及最小阻力模型等GIS方法,选取典型项目提出了生态型土地整治规划方案。通过规划实施可在保证农业设施得到改善前提下新增人工湿地面积1.24hm2,水系廊道连通度和环通度分别提升55.43%和454.95%,实现项目区景观生态安全指数提升35.56%。该研究可为丰富土地整治规划方法,探索土地整治生态转型路径提供参考与借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景观整治规划论文参考文献
[1].董淼,王玉卓,郭晨.南阳市红泥湾镇彦章村景观整治规划[J].现代园艺.2019
[2].韩博,金晓斌,沈春竹,项晓敏,曹帅.基于景观生态评价与最小阻力模型的江南水乡土地整治规划[J].农业工程学报.2019
[3].高峰.襄樊大道景观综合整治规划关键点探究[J].建材与装饰.2019
[4].沈辉树.风景旅游小镇景观风貌整治规划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8
[5].刘金月.杭州市“景中村”景观整治设计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8
[6].谢国胜,徐德军.面向乡村景观规划的土地整治设计研究[J].科技资讯.2018
[7].黄雯婷.韶山市美丽乡村环境景观整治规划策略与实践[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8
[8].李珏.重塑人性化城市街道空间的规划方法初探——以广州南沙新区进港大道景观风貌升级整治规划为例[J].城市地理.2018
[9].杨欣,崔雨心,李琰君.村庄整治中的景观规划设计[J].大众文艺.2018
[10].章玲玲.浙江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背景下的景观规划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