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知识文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知识,文化,文化遗产,中国,圆锥曲线,计量学,物质。
知识文化论文文献综述
本报记者,邢萌[1](2020)在《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委会常务副主任尚堃:“区块链+文化”具有广泛落地场景 知识产权维权服务将具商业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区块链技术与产业的结合中,文化领域被业内普遍看好,也被认为是区块链率先落地的领域之一。区块链在文化产业将发挥怎样的作用,哪些场景具有率先落地的商业价值?带着这些问题,《证券日报》记者专访了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委会常务副主任尚堃。文化行业用户(本文来源于《证券日报》期刊2020-01-03)
陈婉清[2](2019)在《以数学文化为载体渗透高中数学隐性知识——以人教A版高中数学教材选修2-1“椭圆”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的数学高考试题多考查学生对知识深层的本质理解,而非表面的理解与复杂的计算。对数学本质的挖掘成为高水平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必须掌握的要点和必须教授给学生的技能。这部分知识往往是课本中没有具体提及的"隐性知识"。学习数学文化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以"数学文化"为载体渗透高中数学"隐性知识",不仅可以提高课堂的趣味性,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提升数学素养。文章以人教A版高中数学教材选修2-1中"椭圆"的教学为例,以数学文化为载体,讲述高中数学隐性知识。(本文来源于《中学教学参考》期刊2019年36期)
陈冉涌[3](2019)在《想象一种新的知识生产方式——《反戈一击:亚际文化研究读本》读后》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必须多元化我们的阅读及参考框架,才能开展新的可能性,真正困难的工作在于如何自我转化,如何多样化我们认同的场域及参考架构。——陈光兴:《"亚洲"作为方法》"反戈一击"是一个令人叫绝的标题,除了字面上的决然气势,它所提示的"指向(包含过去的)自我的批判"是我觉得最切中亚际文化研究(Inter-Asia Cultural Studies)根本精神的含义。当然,亚际文化研究与普遍意义上的文化研究(Cultuaral Studies)有着自身的独特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图书评论》期刊2019年12期)
宋一晓,范鹏,曹洲涛,王甜[4](2019)在《跨文化情境下文化智力如何为员工带来高绩效:知识共享的中介作用及其边界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基于特质激活理论,通过对韩国境内跨国商贸公司中386位中国籍员工及其主管进行配对调研,探讨了跨文化情境下员工的文化智力是否、如何以及何时对任务绩效产生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文化智力能够显着促进员工的任务绩效;(2)文化智力能够通过促进员工的知识共享行为进而提升员工的任务绩效;(3)员工感知的包容型氛围对文化智力效用的发挥具有促进作用,即员工感知的包容型氛围越强,文化智力通过知识共享行为对任务绩效产生的效用越强,并且,文化智力通过知识共享进而影响员工任务绩效的间接作用只在感知高水平包容型氛围的情境下显着。研究结果揭示了员工文化智力对其任务绩效产生影响的机制及边界,对于组织进行多元化管理具有重要实践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人力资源开发》期刊2019年12期)
杨伦,马楠,王国萍,闵庆文[5](2019)在《农业文化遗产中的传统知识:内涵与基本类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当前国际上有关传统知识研究为基础,提出适用于农业文化遗产的传统知识概念,并系统梳理农业文化遗产地传统知识的基本类型,包括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传统知识、农业文化遗产利用(管理)的传统知识和农业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传统知识3类。在此基础上,按照传统知识所对应的物种资源、自然生境、农户社区和村落区域4类"载体"可进行细分,以期为农业文化遗产地传统知识的发掘、保护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期刊2019年11期)
杨永兵,龚自力[6](2019)在《工作诀窍知识在我国少数民族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中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技艺水平研究的不足导致了我国少数民族技艺类非遗认定标准和名录入选的争议,也不利于其传承人的认定和授艺。技艺形成的逻辑路径是基于传承人行动能力范式下的工作活动中涉及知识的构建。显性化表述的工作诀窍知识是我国少数民族技艺类非遗保护和传承的基础和前提,一方面可以成为当前少数民族技艺类非遗项目评选和传承人认定中的关键性指标和技艺研究的方向,可以为学艺人的培养提供知识来源和文本依据,加快学艺人的成才效率,推进非遗的保护工作;另一方面可以为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提供现实个案。未来我国少数民族技艺类非遗中的工作诀窍知识应该是以非遗传承人的技艺为核心,工作过程为载体,非遗传承人为主体,专家学者为主导进行开发。其实施路径是首先描述传承人的能力,然后找到工作诀窍知识点,进而开发出工作诀窍知识。(本文来源于《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期刊2019年33期)
杨明晨[7](2019)在《迷信作为“知识”:江绍原的迷信研究与学科话语的跨文化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近现代以来与科学建构密切相联的是关于破除"迷信"的表述及实践。自晚清以来"迷信"一词在中国经历了概念的译介、思想的论争之后,1920年代开始有知识分子对迷信问题进行学科化的探讨和专业研究。他们试图以一种"知识"的方式介入中国现代反迷信的文化政治,其中尤以江绍原的迷信研究为代表。江绍原通过改写和挪用20世纪前后英美比较宗教学学科话语,确立了对迷信的认知和定义,并且以其学科知识重新结构和发明了中国所谓的迷信"传统"。他的迷信研究不仅关乎到科学思想史、学科史和知识史的建构与勾连,而且其中所涉及到的中西跨文化的话语实践,对于重新反思中国现代的科学启蒙话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文化遗产》期刊2019年06期)
陈春花,尹俊[8](2019)在《组织文化研究的演化路径、知识图谱及研究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与以往关于组织文化研究的定性综述不同,本文首次运用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方法,对7本国际顶级管理学期刊在1983—2018年刊发的518篇组织文化研究文献的引文和主题词进行定量的共引分析,绘制了35年来组织文化研究领域的演化路径和知识图谱。在文献计量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归纳了现有组织文化领域的研究范式,讨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最后,本文讨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并以组织文化基本假设的研究为例,对互联网时代情境下企业"长期主义"基本假设的研究视角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外国经济与管理》期刊2019年11期)
张琪,王东波[9](2019)在《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领域的知识结构与前沿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首先通过对学科与关键词的定量统计对比了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各学科参与度、研究热点的差异,发现与国内研究相比,国外非遗研究中计算机学科参与度非常高。其次,利用CiteSpace中的共被引聚类功能探究了国外非遗研究的知识结构,发现并呈现了国外非遗研究中的10个子研究领域。在此基础上,以基于突现探测的重要进展性文献探测、基于中心性的关键文献探测、文献计量学中的研究前沿理论为线索重点追溯了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以期为国内计算机等更多领域的学者在非遗研究中的进一步参与提供落脚点。最后,通过初始文献集合与扩检文献集合之间的知识流动关系,探究了国外非遗研究的影响范围。(本文来源于《江苏科技信息》期刊2019年32期)
白雅娟[10](2019)在《教科书城市化倾向下教师课程知识选择的文化障碍及应对》一文中研究指出教科书城市化倾向造成教师课程知识选择的文化资源缺憾,对此,教师课程知识选择应发挥教科书作为文化资本输出和生产中介的知识关怀属性;改善教科书城市化倾向对乡村文化话语权的稀释,平衡课程知识的"大传统"与"小传统";让教师知识表达脱离"绝对位置",扩大"相对位置"的视野,从而辅助社会衍生性文化的积累、传承和再生产,防止地方性知识价值的贬低和合法性的丧失。(本文来源于《教育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32期)
知识文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几年的数学高考试题多考查学生对知识深层的本质理解,而非表面的理解与复杂的计算。对数学本质的挖掘成为高水平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必须掌握的要点和必须教授给学生的技能。这部分知识往往是课本中没有具体提及的"隐性知识"。学习数学文化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以"数学文化"为载体渗透高中数学"隐性知识",不仅可以提高课堂的趣味性,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提升数学素养。文章以人教A版高中数学教材选修2-1中"椭圆"的教学为例,以数学文化为载体,讲述高中数学隐性知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知识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1].本报记者,邢萌.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委会常务副主任尚堃:“区块链+文化”具有广泛落地场景知识产权维权服务将具商业价值[N].证券日报.2020
[2].陈婉清.以数学文化为载体渗透高中数学隐性知识——以人教A版高中数学教材选修2-1“椭圆”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19
[3].陈冉涌.想象一种新的知识生产方式——《反戈一击:亚际文化研究读本》读后[J].中国图书评论.2019
[4].宋一晓,范鹏,曹洲涛,王甜.跨文化情境下文化智力如何为员工带来高绩效:知识共享的中介作用及其边界效应[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9
[5].杨伦,马楠,王国萍,闵庆文.农业文化遗产中的传统知识:内涵与基本类型[J].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2019
[6].杨永兵,龚自力.工作诀窍知识在我国少数民族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中的价值[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
[7].杨明晨.迷信作为“知识”:江绍原的迷信研究与学科话语的跨文化实践[J].文化遗产.2019
[8].陈春花,尹俊.组织文化研究的演化路径、知识图谱及研究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9
[9].张琪,王东波.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领域的知识结构与前沿演变[J].江苏科技信息.2019
[10].白雅娟.教科书城市化倾向下教师课程知识选择的文化障碍及应对[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