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劳动力市场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劳动力,程度,土地,部门,养老金,日本人,养老保险。
劳动力市场化论文文献综述
孙文凯[1](2019)在《持续推进劳动力市场化进程》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创造了经济发展的世界奇迹。中国经济改革的主要特征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城镇劳动力市场的建立与完善,极大地释放了中国劳动力的生产力,为经济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口红利”的(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09-04)
胡宗万[2](2018)在《市场化的收入分配制度 牵引劳动力流动》一文中研究指出劳动力流动作为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其中收入分配政策及相应的工资收入分配水平起到重要牵引作用。改革开放40年,我国劳动力流动呈现出由农村向城镇、由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由第一产业为主向二叁产业、由国有企业为主向多种所有制企业流动的鲜明特征。市场化取向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进了劳动力的大流动改革开放的40年,也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工(本文来源于《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期刊2018年12期)
熊辉[3](2018)在《中国OFDI的国内就业影响效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中国“走出去”战略在党的十七大会议被颁布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迅速。在2015年和2016年,中国连续两年成为净对外投资输出国。未来,中国在外国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时,其投资量会继续保持较高的上涨趋势。中国通过在外国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来带动中国的经济发展,这主要体现在对外直接投资对国际贸易、国内就业等方面的影响。然而,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其中劳动力所占比例较高,存在较大的就业问题。那么,中国在外国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国内的就业是否会产生影响?是会促进国内就业还是抑制国内就业呢?另外,各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不同,中国作为一个转型国家,在研究中国OFDI对国内就业的影响效应时,制度因素的动态性和差异性尤为作用,其中劳动力市场化在所有制度因素中对转型经济产生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因此,本文的主要研究点是:(1)中国在异国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时,对国内就业产生什么影响?(2)各区域劳动力市场化程度不同时,各区域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就业又会产生什么影响?本文从要素供给角度来看,OFDI会对要素投入和技术产生作用,进而影响母国的产出和就业。并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模型,利用我国29个省2005年~2015年的面板数据进行SYS-GMM回归分析,研究了中国OFDI对国内就业影响的整体效应与区域差异,可得出以下结论:从全国来看,中国在外国进行OFDI时,会增加国内的就业人数。尽管在短期,OFDI会降低国内就业人数;但是在长期,OFDI对母国就业影响产生的正效果作用巨大,会提升国内就业水平。这进一步也说明,OFDI能够通过提升人力资本,促进技术研发与技术逆向溢出,优化产业结构和加快劳动力市场进程等途径作用于全要素生产率,使资源有效配置,在短期,部分劳动力可能被资本和技术所替代;在长期,产出扩大和结构调整是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配置的改善提升所引起的,OFDI的积极作用大于OFDI的消极作用,促进了就业。从局部来看,各区域劳动力市场化程度不同时,各区域进行OFDI时,对母国就业影响产生的效果不同。劳动力市场化程度高的区域,OFDI会对国内就业影响产生积极的正效应:在短期,OFDI对就业影响为负效应;在长期,OFDI对就业影响表现为正效应。而劳动力市场化程度低的区域,在短期,OFDI对就业影响不显着,在长期OFDI对就业效应基本也不产生影响。这说明中国在异国OFDI对国内就业影响与劳动力市场化程度有着重要的关联。(本文来源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期刊2018-05-21)
王波[4](2016)在《劳动力市场中的社会资本与市场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社会资本主义市场的变化关系来说,市场化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资本一种有益的非市场力量,或者是一种市场力量的另外一种方式。在本文中,主要是针对劳动力市场过程中社会资本以及市场化做出全面分析研究,并且在这个基础之上提出下文内容,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给与同行业工作的人员提供一定的价值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外企业家》期刊2016年27期)
钱依婷[5](2016)在《土地流转市场化对农村劳动力农内创业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叁农”问题存在已久,制约着我国农村建设和发展。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发展关系着整个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是解决“叁农”问题的突破口之一。然而农村土地流转市场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中农村剩余劳动力如何转移最为突出。以往的研究大都考虑了依靠农外就业,即进城务工来解决,但“叁农”问题的核心还在于农本身,还是得立足于农村、农民、农业。本文从农民农内创业角度出发,分析土地流转市场化相关要素以及农内创业的其他因素,旨在了解土地流转市场化对农村劳动力农内创业的影响程度。本文以江西省587份农村调查问卷为数据基础,以“二元经济结构理论”、“人口转移理论”和“决策行为理论”作为理论依据,分别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理论研究法和实证分析法对农内创业要素进行分析。本文的内容和结论如下:1、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市场化程度综合分值计算模型,测算获得江西省15个县市的土地流转市场化程度,结果显示江西省平均市场化程度较低,说明江西省的土地流转市场化处于不完善市场化阶段的转型期。2、运用二元Logit模型,分析土地流转市场化对农村劳动力农内创业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农地流转市场化程度越高,农内创业发生率越高;农户的文化程度越高,家庭承包土地面积越多,同村同姓人数越多,越有可能进行农内创业。说明农地流转市场化、农户文化程度、家庭承包土地面积、同姓人数等相关因素与农内创业发生率呈正相关。综上所述,解决“叁农”问题不仅要关注农外创业,也要关注农内创业。政策的制定可以围绕土地流转市场化,提高农户文化程度,加强创业宣传等方面来展开。(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孙明贵[6](2016)在《日本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化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本经济具有高度对外依赖性的特点,因此,日本企业在推进国际化经营方面可谓不遗余力,但由于日本企业文化的特点和管理内部化的问题,在企业经营彻底的开放性方面缩手缩脚。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日本企业开始检讨过度内部化和封闭性的弊端,并推进企业市场化运营的机制模式,在一些国际性企业内部出现了劳动力市场化的趋势。一、日本企业高管聘任趋向市场化2014年,多家日本知名企业从公司外部聘任社长、董事和CEO等高级职务,由此掀(本文来源于《中国劳动》期刊2016年09期)
郝雨霏,张顺[7](2016)在《劳动力就业市场化、人力资本与人职匹配》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升人职匹配是提高劳动力市场效率的重要途径,为了研究在我国市场化进程中影响人职匹配的因素其作用是如何变化的,文章通过建构多层次随机系数模型,考察了不同市场化程度下人职匹配的信息传递机制及其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完善的市场中,学历及人际网络搜寻方式都可以发送或传递人力资本质量信号,从而提高人职匹配程度;但随着就业市场化程度的增加,作为正式的信号机制,学历的作用保持恒定,而作为补充性的信号传递机制,搜寻方式的作用显着下降。(本文来源于《人口与经济》期刊2016年02期)
程瑶,后小仙,张松林[8](2015)在《市场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劳动收入占比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市场化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劳动收入占比水平不断下降,这种下降本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然而已经完成市场化和城市化的发达经济体经验表明,初次分配中劳动收入占比不可能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但是如果由于诸如户籍制度、基础养老保险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使得本可市场化却未市场化,本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却未实现转移的"被动市场化"及"被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得以长期化,造成市场化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进程的扭曲、延滞,从而使得劳动收入占比下降的局面被扭曲为长期化。基于此,具体的政策措施需要围绕消除"被动市场化"及"被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来展开。(本文来源于《学习与实践》期刊2015年10期)
曾福斌[9](2015)在《推进养老保险改革亟需劳动力要素市场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口老龄化的压力,促成了相关各方对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共识。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目的,除应对人口老龄化外,还应着眼于促进劳动力要素市场化,建立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实现劳动力的高效快捷流动,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激发市场活力,从而促进经济创新发展,提高居民生活(本文来源于《证券时报》期刊2015-05-29)
赵然[10](2015)在《市场化进程中我国城镇劳动力的健康梯度——基于不同劳动力部门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2011年的截面数据,将个体社会经济地位与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置于市场化进程之中,考察了我国城镇劳动力在不同所有制部门间健康梯度的差异。研究发现,我国城镇劳动力存在明显的健康梯度,个体健康状况受其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较高的个体健康状况更好,但教育水平对健康状况的影响还存在非线性效应,大致呈倒"U"型;同时,不同劳动力部门的健康梯度也存在差异,在非国有部门,社会经济地位能够强有力的预测劳动力的健康状况,而国有部门劳动力的健康梯度却不明显,显示出市场化水平对健康梯度的调节效应。(本文来源于《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2期)
劳动力市场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劳动力流动作为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其中收入分配政策及相应的工资收入分配水平起到重要牵引作用。改革开放40年,我国劳动力流动呈现出由农村向城镇、由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由第一产业为主向二叁产业、由国有企业为主向多种所有制企业流动的鲜明特征。市场化取向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进了劳动力的大流动改革开放的40年,也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劳动力市场化论文参考文献
[1].孙文凯.持续推进劳动力市场化进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2].胡宗万.市场化的收入分配制度牵引劳动力流动[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8
[3].熊辉.中国OFDI的国内就业影响效应分析[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8
[4].王波.劳动力市场中的社会资本与市场化[J].中外企业家.2016
[5].钱依婷.土地流转市场化对农村劳动力农内创业的影响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6
[6].孙明贵.日本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化趋势[J].中国劳动.2016
[7].郝雨霏,张顺.劳动力就业市场化、人力资本与人职匹配[J].人口与经济.2016
[8].程瑶,后小仙,张松林.市场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劳动收入占比演变[J].学习与实践.2015
[9].曾福斌.推进养老保险改革亟需劳动力要素市场化[N].证券时报.2015
[10].赵然.市场化进程中我国城镇劳动力的健康梯度——基于不同劳动力部门的考察[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