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作用光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光谱,荧光,相互作用,巴马,曲霉,阿霉素,费米。
作用光谱论文文献综述
郑振泽[1](2018)在《阴离子对城市污水二级出水DOM及其与Cu~(2+)作用光谱特性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叁维荧光分光光度法、PARAFAC分析和紫外分光光度法等,揭示城市污水二级出水DOM的荧光组分和光谱特性等,探究投加阴离子种类和浓度对城市污水二级出水DOM及其与Cu~(2+)作用光谱特性的影响,以探明二级出水DOM的组成特性,及是否存在可以表示有机物含量的光谱参数,并为环境中DOM及其与重金属作用的光谱特性分析提供数据基础。采用EEMs-PARAFAC分析法确定二级出水DOM中至少存在3-4个独立的荧光组分,主要含有低激发波长类色氨酸、高激发波长类色氨酸、紫外类富里酸、可见类富里酸、可见光类腐殖质和紫外类腐殖质。FI、BIX和HIX分别在2.01-2.19、1.02-1.12和1.82-3.27,表明二级出水DOM主要来源于自生微生物的内源、自生源。二级出水DOM的TOC与COD、TCOD与SCOD、UV_(254)与α_(300)、α_(350)与α_(355)有显着相关性。投加SO_4~(2-)和Cl~-对二级出水DOM的荧光(除荧光强度外)和紫外特性影响较小。随投加NO_3~-浓度增大,各荧光强度降低,二级出水DOM及其与Cu~(2+)作用后代表类蛋白质(类色氨酸)物质的荧光峰先后逐渐消失,代表紫外光区类腐殖质荧光峰的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和代表可见光区类腐殖质荧光峰的激发波长发生红移,紫外吸收峰右侧红移。投加NO_3~-浓度与二级出水DOM及其与Cu~(2+)作用后的HIX、UV_(253)/UV_(203)、α_(300)和α_(250)/α_(365)呈较强的正相关性,与BIX呈负相关,对α_(350)和α_(355)影响较小。随投加Cu~(2+)浓度增大,UV_(253)/UV_(203)值、α_(300)和S_(275-295)增大。结果表明,样品中NO_3~-浓度不同时,用荧光参数和紫外参数衡量不同DOM来源及其与金属离子作用性质时将产生一定影响。二级出水DOM中的紫外光类腐殖质、可见光类腐殖质和高激发波长类色氨酸物质与Cu~(2+)作用后的F_0/(F_0-F)与1/[C]的线性关系决定性系数分别为0.8102-0.9976、0.8853-0.9975和0.9378-0.9978,条件稳定常数logK(L/mmol)分别为2.08-2.46、1.84-2.51和2.27-2.57,配位荧光官能团比例分别为19.5%-36.5%、22.5%-33.3%和24.4%-29.2%。(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赵志惠[2](2017)在《过渡金属离子与叁苯甲烷及醌亚胺类染料相互作用光谱及其分析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科学技术及重工业的快速发展,在给人们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伴随而来的是环境的污染。而在排放的工业废水中,金属离子的排放量日益严重,当这些金属离子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人体后,随之而来的是各种疾病的产生,因此对于金属离子的准确、快速的检测成为当下研究的重点。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共振瑞利散射技术(RRS)作为一种新的测试手段逐渐受到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一些无机离子能够与某些大分子化合物结合,形成二元或多元离子缔合物,使得体系的共振瑞利散射强度显着增强,从而可以达到分析检测金属离子的目的。本论文基于金属钼(Ⅵ)分别可以与叁苯甲烷类染料相互作用形成多元离子缔合物,从而利用共振瑞利散射技术,来检测样品中的钼。同时,利用某些叁苯甲烷及醌亚胺类染料较强的荧光性,运用荧光法来检测样品中的铈(Ⅳ),镧(Ⅲ),铜(Ⅱ),具体内容如下所述:(1)绪论部分简要概述了金属离子及其检测的重要性、叁苯甲烷及醌亚胺类染料的结构性质及其在金属离子检测方面的部分应用、共振瑞利散射法的发展史及其应用、荧光分光光度法的特点及应用。(2)建立了两种利用共振瑞利散射法测定金属钼(Ⅵ)的新体系。分别为钼(Ⅵ)-邻苯二酚紫(PV)-结晶紫(CV)体系、钼(Ⅵ)-水杨基荧光酮(SAF)-溴化十六烷基吡啶(CPB)体系。在pH=3.5的邻苯二甲酸氢钾-盐酸缓冲溶液中,聚乙烯醇作为表面活性剂,Mo(Ⅵ)与PV形成带负电的[Mo(PV)]-,进一步与带有正电荷的CV结合形成的离子缔合物具有较强的RRS光谱。在波长位于647nm处的共振瑞利散射强度最大,基于共振瑞利散射强度随着钼(Ⅵ)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建立了测定痕量钼(Ⅵ)的新方法。当钼(Ⅵ)的浓度范围为0.10~0.60μg/mL时,体系的共振瑞利散射强度与钼(Ⅵ)的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1.5×10-4μg/mL。基于钼(Ⅵ)在弱酸性条件下可以与SAF形成红色配合物,且在CPB存在的条件下,分别在波长为486.0nm及594.5nm处形成具有较强共振瑞利散射强度的离子缔合物。且当钼(Ⅵ)浓度范围为0.024~0.088 mg/m L时,体系共振瑞利散射强度与钼(Ⅵ)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在波长为486.0nm与594.5nm处的检测限分别为2.76×10-2μg/mL与3.54×10-2μg/mL。利用以上两种方法,对水样中的钼(Ⅵ)进行测定。此外还对体系的离子干扰情况及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3)建立了两种荧光猝灭法测定痕量铈(Ⅳ)的新体系。分别以罗丹明B(RhB)与罗丹明6G(Rh6G)为荧光探针,铈(Ⅳ)为猝灭剂,建立了两种测定铈(Ⅳ)的反应体系。在H2SO4存在的条件下,罗丹明B与罗丹明6G分别与铈(Ⅳ)结合形成不发荧光的物质,导致体系荧光猝灭。且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罗丹明6G与罗丹明B的荧光强度随着铈(Ⅳ)浓度的增大而减弱,且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罗丹明6G与罗丹明B体系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12~1.08μg/mL和0.40~5.60μg/mL,检测限分别为1.4×10-3μg/mL和4.6×10-3μg/mL。以此对样品进行了分析测定。还考察了共存离子的干扰情况并对猝灭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4)建立了两种催化动力学荧光法测定痕量镧(Ⅲ)的新体系。基于稀土元素镧(Ⅲ)对于溴酸钾氧化藏红T与酚藏花红的反应具有一定的催化作用,由此了建立了两种催化动力学荧光法测定痕量镧(Ⅲ)的新体系。在最佳的实验条件下,随着体系中镧(Ⅲ)离子浓度的增大,溴酸钾氧化藏红T与酚藏花红的反应速率逐渐加快,各反应体系的荧光猝灭程度也逐渐增大。且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各体系的相对荧光强度与镧(Ⅲ)离子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藏红T体系与酚藏花红体系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4~2.0μg/mL,4.0~16μg/mL,检测限分别为3.6×10-3μg/mL,0.334μg/mL。经过对比发现,藏红T体系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因此选择藏红T体系对样品进行分析测定。同时考察了其离子干扰情况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5)建立了两种催化动力学荧光法测定痕量铜(Ⅱ)的新体系。分别为铜(Ⅱ)-溴酸钾-罗丹明B(RhB),铜(Ⅱ)-过氧化氢-番红花红O(SFO)体系。对于铜(Ⅱ)-溴酸钾-罗丹明B(RhB)体系,铜(Ⅱ)对于溴酸钾氧化罗丹明B具有较强的催化作用,且随着铜(Ⅱ)离子浓度增大,体系的反应速率加快,罗丹明B的荧光猝灭程度增大,且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体系的相对荧光强度与铜(Ⅱ)离子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0.20~1.40μg/mL,检测限为2.0×10-5μg/mL。与铜(Ⅱ)-溴酸钾-罗丹明B体系相似,基于已知文献,对实验过程进行重新改进后,测定得到铜(Ⅱ)-过氧化氢-番红花红O体系的线性范围为0.5~12.5ng/mL,检测限为1.62×10-4ng/mL。经过对比,选择灵敏度更高的铜(Ⅱ)-过氧化氢-番红花红O体系进行样品分析,并对体系离子的干扰情况进行测定,结果满意。(本文来源于《兰州交通大学》期刊2017-03-01)
田康振[3](2016)在《界面弱相互作用光谱表征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依赖于不同组装体结构之间的变化,而分子间弱相互作用是调控这些过程的关键和驱动力。但是由于与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等)不同,分子间弱相互作用的作用能仅仅为化学键能的百分之一左右。这就使得测量分子间弱相互作用变得很困难。在本文研究中,我们发展了一套表征界面分子间弱相互作用的新方法:用表界面敏感的和频振动光谱精确获得二阶费米共振,然后通过解析费米共振获得分子间弱相互作用的信息。我们利用此方法研究了磷脂组装体的若干界面弱相互作用问题。我们研究了磷脂烃基链长度以及分子间距离对于界面相互作用的影响,探究了盐离子的特异性效应(Hofmeister)的动力学以及盐离子如何影响和调控分子间弱相互作用,我们还以DMPG为模型分子,阐明了磷脂分子在自组装相变过程中的结构和动力学。给出了在过渡相变中的分子间弱相互作用的变化过程,说明了磷脂的尾部在过渡相变出现烃基链局部堆积而头部并不同步的现象。此外,我们还研究了磷脂囊泡解组装过程中的结构和动力学,探究了磷脂烃基链长度以及尺寸对于磷脂囊泡解组装动力学的影响和调控。本论文主要内容包括七章:第一章介绍界面分子间弱相互作用的科学问题。介绍研究体系磷脂组装体和盐离子的重要性以及研究状况,并简要介绍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及内容。第二章介绍界面分子间弱相互作用测量的理论基础,包括和频振动光谱、费米共振以及分子间弱相互作用的计算方法。第叁章介绍利用我们发展的测定界面弱相互作用的方法来研究磷脂烃基链长度以及分子间距离对于界面相互作用的影响。进一步确定我们发展方法的可行性。第四章介绍自组装体系中的盐离子的特异性效应(Hofmeister)的动力学以及盐离子如何影响和调控界面分子间弱相互作用。通过Hofmeister系列盐离子与磷脂分子DLPC的作用,我们发现Hofmeister效应不能单单考虑范德华相互作用,静电相互作用和水合相互作用在其中也发挥着重要调控作用。我们在分子水平上阐明了盐离子对于界面分子间弱相互作用的调控。第五章介绍以硫氰酸根模型研究盐离子与不同磷脂分子Langmuir膜的作用方式。研究发现盐离子与电中性膜作用与磷脂分子之间的距离密切相关,存在着发生作用的阈值距离。探究了界面分子间弱相互作用对这一过程的调控,发现电中性磷脂膜和带正电荷的磷脂膜与盐离子作用方式完全不同,并且是由多种因素来调控的。第六章介绍利用我们发展的界面分子间弱相互作用方法来研究磷脂单层膜组装过程中的结构和动力学。我们探究了磷脂分子烃基链长度对于磷脂相变过程的影响和调控。此外,我们以DMPG为模型分子,综合利用膜压等温曲线、布鲁斯特角显微镜和表征分子间弱相互作用的方法研究了磷脂分子自组装相变过程中的结构和动力学。给出了在过渡相变中的动力学过程,阐明了磷脂的尾部在过渡相变出现烃基链局部堆积而头部并不同步的现象。第七章介绍利用探测界面分子间弱相互作用方法来研究磷脂囊泡解组装过程中的结构和动力学。我们介绍了磷脂囊泡的制作方法,探究了磷脂烃基链长度以及囊泡尺寸对于解组装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烃基链较长的磷脂分子DSPC和DMPC在室温下不会发生自发解组装。而DLPC可以在水溶液中自发解组装,并且其尺寸越小,解组装速率越快。(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6-05-01)
梁晶,胡卢丰,林观样,金辉[4](2014)在《顺铂对阿霉素与人血清白蛋白结合的相互作用光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顺铂对阿霉素与人血清白蛋白结合的相互作用。方法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不同浓度顺铂对阿霉素与人血清白蛋白结合的相互作用。结果顺铂与阿霉素对人血清白蛋白都有猝灭作用。顺铂对白蛋白的猝灭方式为动态猝灭,而阿霉素对白蛋白的猝灭方式为静态猝灭。结论温度为17℃和37℃时,阿霉素与白蛋白的结合常数分别为2.13×104,2.76×104 L·mol-1,2者的结合位点数为1。当加入不同浓度的顺铂后,阿霉素与白蛋白的结合常数有所变化,而结合位点数仍然为1。(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期刊2014年07期)
范毅超[5](2014)在《光毒性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关于光毒性作用光谱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光分为可见光段和不可见光段两大类,其中可见光是指波长在380nm~780nm之间的光谱,若小于或超出此波长范围,即称为不可见光。无论是可见光还是不可见光,波长越短,能量越强,光化学性作用越大,危害性就越大;波长越长,能量越小,光热性作用越大,危害性相对就小(如图1)。图1光的分类眼球前段的光吸收能力非常重要,因为它决定了到达视网膜上的光的强度。太阳光从大气层外到达人视网膜的过程中,紫外线当中的C型短波紫外线(本文来源于《中国眼镜科技杂志》期刊2014年03期)
李斌连,杨运旭,陈章龙,韩文,朱海波[6](2013)在《螺吡喃光响应的汞、铬、银离子探针及相互作用光谱》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并表征了1-羟乙基-3,3-二甲基-6′,8′-二叔丁基吲哚啉苯并螺吡喃配体1及其衍生物配体2。由于苯并螺吡喃6′,8′-二叔丁基斥电子基团的电子效应,开环体部花菁酚氧负离子上的负电荷难以分散,使其结构不稳定,配体1在紫外光照射下不直接开环,只有在极性较强的甲醇溶剂中受适当金属离子诱导才能形成有色开环体部花菁结构形式。配体1能较好地选择识别Hg2+,Cr3+和Ag+。当其相互作用时,不但紫外可见光谱及荧光光谱有明显"turn-on"变化,而且体系颜色明显地由无色变成黄色,目视识别效果直观明显。其他金属离子的存在对Ag+,Cr3+和Hg2+的识别几乎没有干扰。配体1与Ag+,Cr3+和Hg2+络合的化学计量比均为1∶1,检出限分别是:7.435 8×10-6,6.126 8×10-6,3.452 4×10-6 mol.L-1。通过配体2进一步证明了配体1和金属离子识别的结合模式。即螺吡喃结构中N1位取代侧链上的羟基,和其开环体酚氧负离子相互协调并与金属离子结合。(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3年04期)
李华春,覃明丽,谭克俊[7](2012)在《硅钨酸与盐酸巴马汀相互作用光谱研究及其分析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pH为0.91的HCl-NaOAc缓冲介质中,盐酸巴马汀与硅钨酸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导致共振光散射信号显着增强,最大散射波长为297 nm,增强的散射信号强度与盐酸巴马汀浓度在0.09~3.2μ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盐酸巴马汀的共振光散射分析方法,检测限为9.1 ng/mL.实验考察了pH、离子强度对体系的影响,研究了体系紫外吸收光谱及荧光光谱,讨论了共振光散射增强机理.该方法用于黄藤素片、黄藤素胶囊及血清样品中盐酸巴马汀含量测定,RSD≤4.2%.(本文来源于《化学学报》期刊2012年06期)
李增宁,刘菲,张祥宏,骆彬,康维钧[8](2010)在《赭曲霉毒素A与DNA相互作用光谱法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赭曲霉毒素(ochratoxin)是曲霉菌属和青霉菌属的某些种产生的二级代谢产物,有A、B、C、D 4种化合物,其中毒性最强的是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它在农作物中污染水平高,分布广,与人类健康关系密切。研究表明,OTA不仅具有(本文来源于《中国公共卫生》期刊2010年12期)
高淑琴[9](2010)在《荷移反应偶合介质作用光谱法测定烟碱和叁聚氰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第1章引言部分介绍了某些消费品、食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引起的不良事件,简述了烟碱和叁聚氰胺的检测意义和检测方法研究进展。同时对荷移反应及分析应用进行了介绍。然后重点综述了二阶数据构建方法学和处理二阶数据的化学计量学算法的研究进展。另外还对本文提出的检测烟碱和叁聚氰胺的新方法进行了概述。第2章介绍了荷移反应偶合聚乙烯醇增敏作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烟碱的新方法。烟碱与2,4-二硝基苯酚(2,4-dinitrophenol, DNP)可发生荷移反应生成有色荷移配合物,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 PVA)对烟碱配合物的光吸收有显着增强作用,增敏后烟碱配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40 nm。实验中研究了酸度、试剂等多种因素对测定的影响。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测定烟碱的线性范围为2.0~60.0 mg/L,检出限为0.85 mg/L。用本方法测定烟草中的烟碱含量,回收率为98.3%~105.6%。第3章介绍了荷移反应偶合介质组成渐变作用二阶校正光谱法测定混合物中的烟碱的新方法,这种方法不需复杂的预分离。烟碱可与DNP通过荷移反应形成有色荷移配合物。此烟碱配合物在一系列具有不同水体积分数的乙醇-水二元溶剂中的二阶吸收光谱数据可以表示为两个双线性数据矩阵的加和。建立了双线性模型后,就可以通过二阶校正算法对含有烟碱和其他干扰物的混合物的二阶光谱数据矩阵进行计算,并获得混合物中烟碱的含量,化学计量学算法采用了秩消失因子分析法和平行因子分析法两种算法。该方法用于烟草中烟碱的测定,结果满意。第4章介绍了荷移反应偶合介质组成渐变作用二阶校正光谱法测定食品中的叁聚氰胺的新方法。相似地,叁聚氰胺也可与DNP通过荷移反应形成有色荷移配合物。该荷移配合物在一系列具有不同水体积分数的甲醇-水二元溶剂中的吸收光谱可构建成二阶光谱数据。从而也可以通过二阶校正算法对含有叁聚氰胺和其他干扰物的食物样品的二阶光谱数据矩阵进行计算,并求得食物样品中的叁聚氰胺的含量,采用的二阶校正算法也分别是秩消失因子分析法和平行因子分析法。该方法简便可靠。应用该方法对奶粉中的叁聚氰胺进行了检测,结果满意。(本文来源于《南华大学》期刊2010-05-01)
陆洁,段西凌,李福民,林新渝,陈学军[10](2010)在《多形性日光疹108例紫外线作用光谱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多形性日光疹(PMLE)的紫外线作用光谱。方法对108例PMLE患者进行UVA-MED,UVB-MED测定,同时与117例银屑病患者进行对照。结果PMLE患者的UVA-MED测定值(89.31)明显低于银屑病患者(134.87)(P<0.01);PMLE患者的UVA-MED测定值明显高于UVB-MED测定值(107.35)(P<0.01)。结论本组多形性日光疹患者紫外线作用光谱中,UVA占有重要位置;另外,PMLE的作用光谱有待于更大样本量的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期刊2010年03期)
作用光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科学技术及重工业的快速发展,在给人们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伴随而来的是环境的污染。而在排放的工业废水中,金属离子的排放量日益严重,当这些金属离子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人体后,随之而来的是各种疾病的产生,因此对于金属离子的准确、快速的检测成为当下研究的重点。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共振瑞利散射技术(RRS)作为一种新的测试手段逐渐受到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一些无机离子能够与某些大分子化合物结合,形成二元或多元离子缔合物,使得体系的共振瑞利散射强度显着增强,从而可以达到分析检测金属离子的目的。本论文基于金属钼(Ⅵ)分别可以与叁苯甲烷类染料相互作用形成多元离子缔合物,从而利用共振瑞利散射技术,来检测样品中的钼。同时,利用某些叁苯甲烷及醌亚胺类染料较强的荧光性,运用荧光法来检测样品中的铈(Ⅳ),镧(Ⅲ),铜(Ⅱ),具体内容如下所述:(1)绪论部分简要概述了金属离子及其检测的重要性、叁苯甲烷及醌亚胺类染料的结构性质及其在金属离子检测方面的部分应用、共振瑞利散射法的发展史及其应用、荧光分光光度法的特点及应用。(2)建立了两种利用共振瑞利散射法测定金属钼(Ⅵ)的新体系。分别为钼(Ⅵ)-邻苯二酚紫(PV)-结晶紫(CV)体系、钼(Ⅵ)-水杨基荧光酮(SAF)-溴化十六烷基吡啶(CPB)体系。在pH=3.5的邻苯二甲酸氢钾-盐酸缓冲溶液中,聚乙烯醇作为表面活性剂,Mo(Ⅵ)与PV形成带负电的[Mo(PV)]-,进一步与带有正电荷的CV结合形成的离子缔合物具有较强的RRS光谱。在波长位于647nm处的共振瑞利散射强度最大,基于共振瑞利散射强度随着钼(Ⅵ)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建立了测定痕量钼(Ⅵ)的新方法。当钼(Ⅵ)的浓度范围为0.10~0.60μg/mL时,体系的共振瑞利散射强度与钼(Ⅵ)的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1.5×10-4μg/mL。基于钼(Ⅵ)在弱酸性条件下可以与SAF形成红色配合物,且在CPB存在的条件下,分别在波长为486.0nm及594.5nm处形成具有较强共振瑞利散射强度的离子缔合物。且当钼(Ⅵ)浓度范围为0.024~0.088 mg/m L时,体系共振瑞利散射强度与钼(Ⅵ)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在波长为486.0nm与594.5nm处的检测限分别为2.76×10-2μg/mL与3.54×10-2μg/mL。利用以上两种方法,对水样中的钼(Ⅵ)进行测定。此外还对体系的离子干扰情况及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3)建立了两种荧光猝灭法测定痕量铈(Ⅳ)的新体系。分别以罗丹明B(RhB)与罗丹明6G(Rh6G)为荧光探针,铈(Ⅳ)为猝灭剂,建立了两种测定铈(Ⅳ)的反应体系。在H2SO4存在的条件下,罗丹明B与罗丹明6G分别与铈(Ⅳ)结合形成不发荧光的物质,导致体系荧光猝灭。且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罗丹明6G与罗丹明B的荧光强度随着铈(Ⅳ)浓度的增大而减弱,且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罗丹明6G与罗丹明B体系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12~1.08μg/mL和0.40~5.60μg/mL,检测限分别为1.4×10-3μg/mL和4.6×10-3μg/mL。以此对样品进行了分析测定。还考察了共存离子的干扰情况并对猝灭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4)建立了两种催化动力学荧光法测定痕量镧(Ⅲ)的新体系。基于稀土元素镧(Ⅲ)对于溴酸钾氧化藏红T与酚藏花红的反应具有一定的催化作用,由此了建立了两种催化动力学荧光法测定痕量镧(Ⅲ)的新体系。在最佳的实验条件下,随着体系中镧(Ⅲ)离子浓度的增大,溴酸钾氧化藏红T与酚藏花红的反应速率逐渐加快,各反应体系的荧光猝灭程度也逐渐增大。且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各体系的相对荧光强度与镧(Ⅲ)离子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藏红T体系与酚藏花红体系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4~2.0μg/mL,4.0~16μg/mL,检测限分别为3.6×10-3μg/mL,0.334μg/mL。经过对比发现,藏红T体系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因此选择藏红T体系对样品进行分析测定。同时考察了其离子干扰情况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5)建立了两种催化动力学荧光法测定痕量铜(Ⅱ)的新体系。分别为铜(Ⅱ)-溴酸钾-罗丹明B(RhB),铜(Ⅱ)-过氧化氢-番红花红O(SFO)体系。对于铜(Ⅱ)-溴酸钾-罗丹明B(RhB)体系,铜(Ⅱ)对于溴酸钾氧化罗丹明B具有较强的催化作用,且随着铜(Ⅱ)离子浓度增大,体系的反应速率加快,罗丹明B的荧光猝灭程度增大,且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体系的相对荧光强度与铜(Ⅱ)离子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0.20~1.40μg/mL,检测限为2.0×10-5μg/mL。与铜(Ⅱ)-溴酸钾-罗丹明B体系相似,基于已知文献,对实验过程进行重新改进后,测定得到铜(Ⅱ)-过氧化氢-番红花红O体系的线性范围为0.5~12.5ng/mL,检测限为1.62×10-4ng/mL。经过对比,选择灵敏度更高的铜(Ⅱ)-过氧化氢-番红花红O体系进行样品分析,并对体系离子的干扰情况进行测定,结果满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作用光谱论文参考文献
[1].郑振泽.阴离子对城市污水二级出水DOM及其与Cu~(2+)作用光谱特性影响[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
[2].赵志惠.过渡金属离子与叁苯甲烷及醌亚胺类染料相互作用光谱及其分析应用[D].兰州交通大学.2017
[3].田康振.界面弱相互作用光谱表征技术的发展与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
[4].梁晶,胡卢丰,林观样,金辉.顺铂对阿霉素与人血清白蛋白结合的相互作用光谱研究[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4
[5].范毅超.光毒性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关于光毒性作用光谱的探讨[J].中国眼镜科技杂志.2014
[6].李斌连,杨运旭,陈章龙,韩文,朱海波.螺吡喃光响应的汞、铬、银离子探针及相互作用光谱[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3
[7].李华春,覃明丽,谭克俊.硅钨酸与盐酸巴马汀相互作用光谱研究及其分析应用[J].化学学报.2012
[8].李增宁,刘菲,张祥宏,骆彬,康维钧.赭曲霉毒素A与DNA相互作用光谱法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0
[9].高淑琴.荷移反应偶合介质作用光谱法测定烟碱和叁聚氰胺[D].南华大学.2010
[10].陆洁,段西凌,李福民,林新渝,陈学军.多形性日光疹108例紫外线作用光谱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