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文化馆的创新及发展探讨

县级文化馆的创新及发展探讨

潘金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文化馆浙江衢州324000中图分类号:G123文献标识码:A

【摘要】本文以开化县文化馆为例,介绍了开化文化馆的概况以及创新发展取得的重要成绩,同时分析了目前开化文化馆存在的难题。创新发展贯穿开化文化建设的始末,开化文化的繁荣和发展给我国其他县级发展文化事业提供宝贵经验和借鉴。

【关键字】开化县文化馆文化建设创新发展

【引言】

开化县地处浙皖赣交界,经济虽不发达,但其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多元的生态文化式我们所熟知的。2010年的根雕艺术文化节就在此举办,引来了众多媒体和旅行社及上千人参观。随着根雕、草龙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繁荣,也必将使开化文化走出国门,引起更多的关注。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织单位,开化文化馆在开化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开化县文化馆与时俱进求发展取得佳绩

1.积极开展群众文化艺术创作、表演和展览活动

多年来,开化县文化馆积极组织全县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创作活动,举办了多次表演和展览活动,包括大型的节日文化,自娱自乐的社区文化,奋发向上的企业文化,有声有色的校园文化,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以及配合中心的特色文化等,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群众的文化生活,满足了人们的精神文明需求,也使开化县的文化事业的发展走上了一个新台阶。

2.大力发展民间民族艺术,合理开发民间民族艺术资源

基于开化县丰富的民间民族艺术特色,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文化馆工作人员合理开发利用民间民族艺术资源,参与民间民族艺术的收集、整理和研究,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并取得优异的成绩。目前,马金的高跷竹马、开化目莲戏、姚家扛灯、苏庄草龙等10多个项目已被列入市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开化根雕和开化草龙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其中开化根雕正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值得一提的是苏庄草龙,目前开化苏庄草龙现已成中秋传统非遗文化的一张名片,2011年草龙已成为第三批拓展国遗。中秋舞稻草龙其实也不是苏庄镇所特有的,在其他乡镇以前也有这样的传统,很多开化人小时候都玩过。它的精髓就在于中秋佳节的时候,人们为了庆祝丰收,希望来年更有好兆头,用丰收过后的稻草编织成龙,在龙身上插上香火,挨家挨户为人们祈福,并获得人家的答谢礼。每到这一晚,大街小巷热闹非凡,到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但这个传统在80、90年代就基本成为农家孩子的游戏了,现在就很少有小孩玩了。在大力开展文化建设的政策下,文化馆和苏庄政府利用和开发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工作人员深入农户,专访制作老艺人,挖掘、整理、编排,使这个古老的民间艺术奇葩焕发出新的活力。

苏庄草龙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品牌,离不开开化文化建设的发展创新精神。文化工作者善于发现民间民族艺术的不同特色,同时开展考察研究,学习先进的编织技术,让草龙的造型更加美观,也更具艺术魅力。另外将香火改用荧光棒,保障了大型活动时的安全,促进了开化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3.深入基层开展培训,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内容

开化文化馆在大力开展文化建设的同时,深入基层开展培训工作,每年举办的各类艺术培训班达30期。基层培训工作的展开围绕着辅导基层文艺骨干、开展群众文艺活动以及群众文化艺术调查研究和编文艺资料的编撰,每年为基层编写文艺节目达20多个,文艺作品也注重贴近群众生活,不仅带动了广大群众的自娱自乐,满足了群众的文化需求,还推动了当地文化事业的发展。

4.发展特色文化,带动经济发展

在文化建设中,文化馆工作者与时俱进,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传媒方式,开办了衢州市文化馆系统的第一个网站,为更多人了解开化提供了现代化的平台。

同时,值得开化文化工作者骄傲的是开化的根雕艺术和根雕产业,已经成为衢州区域特色文化和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衢州重点扶持的文化产业之一。2010年9月的根雕艺术文化节在开化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根雕艺术大师们精湛娴熟的技艺和大气磅礴的佳作,而且进一步打响“世界根雕看中国,中国根雕在开化”的区域旅游品牌,充分展示“钱江源头,根雕佛国,生态开化”的良好形象,为推进开化地区文化、旅游和经济的而和谐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开化的文化工作者还会继续推进中国根艺美术高峰论坛暨根雕产业发展论坛、根雕产品暨生态旅游产品展销会、生态旅游推介会等活动的开展,努力打造魅力开化,和谐开化。

二.开化县文化馆求发展存在难题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开化县文化馆在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的同时面临着一些难题,主要有基础设施不能满足文化发展的矛盾、人才紧缺和经费不足,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开化县的文化建设。

1.文化馆基础设施与文化发展的矛盾

群众的文化活动涉及范围广,诸如展览、讲座、排练、活动、阅读、科普、交流等,但目前的馆舍建于1998年,建筑面积为1960㎡,占地面积为326㎡,馆内最大空间是三楼的综艺厅,面积为只有260㎡,只能容纳100人左右。五楼舞蹈练功房为80㎡。一、二、三层内空高度为4m,四层以上不足3m。也就是说目前的馆舍能够提供的活动范围严重受到限制,三楼的综艺厅面积太小,小型文艺演出都无法进行,只能用于排小节目,遇到排大合唱时就非常拥挤。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水平和精神文化水平的提高,对文化活动场所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人们需要设施功能齐全、环境舒适宽敞的的场所来提高文化生活的质量。而按国家有关要求及我省建设文化强省的远大目标,目前开化县文化馆的建设还有很大的差距。

2.人才紧缺

随着文化的发展,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完善了很多文化设施设备。但目前文化馆内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参次不齐,群文专业人才紧缺。为了适应文化建设的发展和群众的需求,还需加大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工作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另外,目前全馆定编名额为17+7(华埠文化辅导站)共24人,而文化馆实际上班的只有13人,已不能满足文化馆建设和发展的需求,希望能予以政策上的适当照顾,来解决目前体制对文化馆建设造成的限制。

3.经费不足

经费不足的问题也严重制约了文化事业的建设。目前,文化馆正常开展的业余文艺团队有5支,分别是:声乐表演队伍、舞蹈表演队伍、戏剧表演队伍、茶艺表演队伍和群众摄影队伍。这些团队都是我县开展大型文化活动的主力军,是我县本土文艺作品得以展现和传播的中坚力量。近几年,在我们“请进来,走出去”的方针指导下,经过专业的辅导和培训,这些团队的艺术表演水平和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圆满完成了多场大型演出任务,受到县委领导和群众的一直好评。据不完全统计,这些团队平时的培训、交流、排练等一系列活动每年需要的费用在20万元左右,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存在着严重的经费不足问题。

另外,文化馆的文艺创作也存在着经费不足的情况。从2007年开始县财政每年安排了3万元的创作专项资金,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文艺创作最基本的费用,但相对作品的产量和质量上来看,还是远远不够的。整个创作过程从采风到写作,从加工到成型,然后到制作,都需要具有经费来支撑,经费的不足已经制约了文艺创作工作的开展。

三.开化县文化馆的经验总结:创新发展是主题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世界闻名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开化县文化馆在本县的文化建设事业上,面对困难积极创新求发展,积极挖掘特色文化资源,搭建良好的文化交流、文化展示、文化发展平台,同时与时俱进,继续发挥生态优势,推进文化与旅游事业发展,不仅满足了群众的文化需求,还推动当时文化和经济的发展。其“创新求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的主题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也为当地带来了更多的契机,值得其他文化馆发展借鉴。

【参考文献】

[1].开化文化馆,http://www.khwhg.com/,2012.6

[2].张阳.增强品牌意识,提升文化馆形象魅力.东方企业文化[J].2010.12

标签:;  ;  ;  

县级文化馆的创新及发展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