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张强凹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特征,火山岩,油藏,圈闭,碎屑岩,地球化学,物性。
张强凹陷论文文献综述
魏宇[1](2019)在《张强凹陷南部地区沉积、构造特征分析及有利目标优选》一文中研究指出张强凹陷是辽河外围盆地的中生代凹陷,呈近南北向条带状展布,由北到南主要可划分成六个二级构造带,近年来对张强凹陷的勘探开发主要集中在北部地区,人们在北部地区长北断裂背斜构造带上的勘探工作已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主要发现的油层为白垩系下统义县组、九佛堂组和沙海组上、下段四套油组。张强凹陷整个南部地区的勘探程度还较低,从前人研究所得的各种地质资料综合来看,南部地区具有较好的生储盖组合,有形成多种油藏的地质条件,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本次研究针对张强凹陷南部,利用工区的地质、钻井、测井与地震等资料,采用层序地层学研究、沉积相研究、地震资料解释、地震储层预测多种技术方法对张强凹陷南部地区沙海组进行综合评价。首先,通过层序地层学的研究方法,对研究区沙海组进行叁级层序和内部体系域的划分,建立沙海组的层序地层格架;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进行沉积相分析,从单井相出发逐步推进到连井相及平面相分析,分析研究区沉积演化规律,搞清沉积模式;结合建立的层序地层格架和沉积模式,利用研究区的二维地震资料对目标层位沙海组的进行精细构造解释,建立地震地层格架及断裂体系,搞清研究区的构造特征;结合以上研究成果进行测井约束地震资料反演,对沙海组的有利区域的砂体进行储层预测,搞清目标区域砂体的分布特征;最后结合本次研究结果对张强凹陷南部地区沙海组的有利区域进行综合分析,并进行有利目标优选。(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期刊2019-04-01)
杨曦[2](2018)在《张强凹陷油气成藏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张强凹陷近年来取得了较好的勘探开发效果,但石油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对其油气成藏规律的认识,制约了其勘探程度进一步提高。本论文结合张强凹陷资料基础,针对北部和南部地区的地质条件差异进行分区评价,对研究区的油气成藏特征综合开展研究,取得以下成果:对张强凹陷构造格局及演化特征重新认识,认为凹陷受两条近NS向边界断层控制,以散都背斜为界,二、叁级断裂南部以NW和近NS向断裂为主,北部以近NS向和近EW断裂为主,区内圈闭类型多为断块、断鼻。在单井评价基础上,结合地震资料,开展烃源岩特征研究,明确北部章古台洼陷发育沙海组、九上段和九下段叁套烃源岩,推测九下段烃源岩是北部中深层勘探目标主要油气来源;南部七家子洼陷发育沙海组烃源岩,通过开展油源对比研究,认为Ⅰ油组B型生油岩为南部地区主力源岩。进一步深化碎屑岩和火山岩储层评价工作,碎屑岩储层发育于沙海组和九佛堂组,以冲积扇-扇叁角洲-辫状河叁角洲储集体为主,具有近源沉积储层特征,为中孔-低孔、低渗-特低渗储层;火山岩储层主要发育于北部地区九佛堂组下段和义县组,储集空间主要有原生气孔、杏仁体内孔等6种类型,凝灰岩类及爆发相储层物性最好。在综合研究基础上,系统总结成藏主控因素,建立北部和南部地区成藏模式;在北部地区优选出叁个有利圈闭白5块、白2块、白28西块,南部地区强1块南北部和南部的构造圈闭具有较好潜力。本文以张强凹陷油气成藏特征分析为出发点,系统总结区块油气成藏规律,对进一步提高凹陷勘探程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该项目的研究为国内外同类型凹陷的油气成藏特征研究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期刊2018-03-01)
荆涛[3](2018)在《张强凹陷南部低渗油藏精细描述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张强凹陷是辽河外围盆地的一个中生代凹陷。2006年在凹陷南部针对沙海组下段部成功实施了3口探井,均获得工业油流,打开了勘探新局面。2008年上报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631×104t,含油面积11.3km2。2010年该块采用“同步注水”开发方式投入开发。区块日产油稳定在150吨。近年来,该区面临产能递减快、未开发储量动用难、边部储量难以实现经济有效开发叁方面主要矛盾。在新增探明储量难度加大,开发成本逐年增高,油品性质逐年变差的前提背景下,通过对该区油藏的精细描述和水平井体积压裂模式的探索来实现已探明储量的有效动用,对该块稳产、效益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次论文探究针对以上问题,对张强凹陷南部开展低渗油藏地质体精细描述研究,通过钻井取心资料、岩心化验分析资料、开发动态资料、测井、录井、物探等基础资料的综合应用,对张强凹陷南部低渗油藏的构造、沉积、储层特征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在此基础上对该区低渗油藏进行水平井优化方案设计及滚动勘探方案的优选。通过研究总结以下几点认识:(1)研究区整体构造形态为北高南低的单斜,内部断层较为发育,主要断裂走向为北东向、北西向,内部多条次级小断层使构造更加复杂化。(2)本区沉积类型为扇叁角洲前缘沉积,细化为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坝、席状沙4个微相。水下分流河道主流线方向砂体厚度大,分流河道间、前缘席状砂微相砂体减薄,岩性变细,物性变差。(3)油藏类型为岩性油藏,平面分布范围广和纵向油层厚度大。该区沙海组油藏主要受岩性物性控制,岩性和物性边界控制油藏规模。针对油藏的四性关系,重新分析含油的物性、电性下限,建立油层有效厚度划分标准,重新计算该块储量为630.88万吨。(4)在明确开发方式的基础上,对水平井体积压裂的开发方案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平井应与最大主应力方向保持一定夹角,长度控制在600m左右,部署部位应在油藏中部,这样能最大发挥水平井体积压裂的优势。并采用五点法、直平组合交错排列井网同步注水,保证能够水平井持续稳产,提高了采出程度和经济效益。本文对张强凹陷南部低渗油藏开发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通过对油藏地质地质体进行精细描述、优选开发方式,实现该区块低渗储层有效动用,转变了低渗油藏开发模式,为实现辽河油田外围盆地低渗油藏有效开发提供了技术借鉴。(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期刊2018-03-01)
赵自民,赵璐阳,张平[4](2017)在《张强凹陷QS1井区沙海组储层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利用薄片鉴定、物性分析、压汞试验等测试方法,对张强凹陷QS1井区沙海组储层特征进行了深入剖析及系统评价。结果表明,区内沙海组岩性主要为岩屑长石砂砾岩、岩屑长石砂岩,成分成熟度及结构成熟度均较差;物性主要表现为中-低孔、特低渗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多样,主要以次生孔隙为主;结合孔隙结构特征可初步将区内储层划分为3类,其中中孔、特低渗类储集物性最好,低孔、特低渗类在研究区最为发育。(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期刊2017年23期)
田涯[5](2017)在《张强凹陷七家子洼陷沙海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七家子洼陷是张强凹陷南部地区的生油洼陷,其主要生油层位是沙海组,分为Ⅰ、Ⅱ油组,七家子洼陷沙海组烃源岩主要是暗色泥岩,厚度大、质地纯、分布面积广。有机质类型主要为腐殖–腐泥型、腐泥–腐殖型。通过对烃源岩样品的有机碳、氯仿沥青"A"、总烃、生烃潜量及烃转化率等丰度指标进行分析,表明该区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是品质较好的生油岩,为南部地区的各类圈闭提供了充足的油源。(本文来源于《石油地质与工程》期刊2017年05期)
马静[6](2016)在《张强凹陷北部地区低孔渗储层测井综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油气田勘探开发的逐步推进,各类型的复杂油气藏变成了现今的主要勘探目标,低孔低渗油藏是复杂油气藏的一种,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本次研究的目标区张强凹陷北部地区属于中-低孔隙、低或特低渗储层,断块较多,构造复杂,储层条件较差,非均质性较强。研究区内老井较多,受到当时测井工艺及解释方法的限制,测井项目较少,资料相对较匮乏,流体识别及油水层解释精度不高。针对上述情况,本次研究通过对岩心资料进行分析,结合测井曲线,利用交会图技术及经验公式分别建立了沙海组、九佛堂组及义县组的测井解释模型,并进行了岩性识别及归类,给出了相应的岩性划分标准。根据解释模型计算出的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确定了储层的物性及含油性,同时利用测井曲线结合录井及试采资料建立了工区电性解释标准,依据该解释标准主要对沙海组上段、下段及义县组储层进行了二次精细解释,共计完成62口井的评价工作,累计解释层数为181层,累计厚度达960.3m。通过区域井间地层对比,进行了张强凹陷北部地区的油水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九佛堂组地层缺失严重,油层主要发育在构造高部位的义县组及构造低部位的沙海组。根据目前的勘探开发情况,作了研究区内的潜力层分析,对潜力较大的义县组提出5口井试油建议,若试油成功,将至少增加油层厚度376m,将为油田增储上产提供依据和保障。(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期刊2016-02-01)
聂佳妮[7](2016)在《张强凹陷油藏形成特征及勘探目标优选》一文中研究指出张强凹陷是辽河外围盆地众多凹陷中勘探潜力较大、油气资源丰度相对较高的一个中生代凹陷。该凹陷发育沙海组碎屑岩和义县组火山岩二套主要含油层系,存在章古台洼陷和七家子洼陷南北二个生烃洼陷,二个洼陷的地层结构、沉积环境、火山岩分布特征均有所不同,地质条件复杂;区内油藏类型较为丰富,但油气成藏控制因素、成藏规律研究比较薄弱,有利勘探方向一直不很明确,均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次研究以张强凹陷辽河探区为研究范围,针对工区中存在的问题,利用钻井、地震、测试分析等资料,以油气成藏条件研究为基础,分析碎屑岩和火山岩油气成藏控制因素,总结油气成藏规律,优选有利勘探目标区。首先,通过对地层特征进行梳理,其基本特征为:凹陷南部基底时代老、北部基底时代新;南部中生界地层厚、埋藏深,北部地层薄、埋藏浅;南、北地区中生界在岩性、沉积环境上均有差异。其次,对构造格局、断裂展布及圈闭特征进行认识:断裂整体以NE、NW、近NS向为主;一、二级断裂控制凹陷边界和二级构造带分布,叁级断裂控制局部形态和圈闭;发现和落实有利圈闭17个,累计面积约70km2。由储层条件分析可知:近油源、油气运移主要指向、有效的储层和圈闭是碎屑岩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近洼陷、靠近大断裂、局部构造高或火山机构中心相带是火山岩油气成藏最有利地区。扇叁角洲、叁角洲前缘亚相砂体,喷溢相上部亚相气孔杏仁、裂缝发育的安山岩是最有利储集岩相带。粒间孔和裂缝是主要储集空间。构造-岩性油藏为主要油藏类型。发育九佛堂组、沙海组2套暗色泥岩,属于好-较好生油岩,Ⅱ、Ⅲ型干酪根,低成熟-成熟;七家子洼陷生油条件优于章古台洼陷。综合以上分析:沿凹陷东侧NS向断裂带且靠近洼陷地区是碎屑岩油气勘探最有利目标区;紧邻章古台洼陷西侧火山岩构造高区是目前火山岩油气勘探的首选地区。(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期刊2016-01-01)
王欢[8](2014)在《辽河油田张强凹陷南部沙海组成藏规律与圈闭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区构造上处于彰武盆地张强凹陷七家子洼陷东北部。该区构造复杂,由于对构造特征、储层和油气成藏特征等缺乏深入认识,导致本区勘探开发工作进展缓慢。针对研究区存在的这些关键问题,本文作者运用储层预测及油气成藏等相关理论和相干体技术、波阻抗反演技术等地球物理的新技术,对研究区开展钻井取心、试油试采、测井、录井、叁维地震资料等基础数据的分析整理,系统研究了构造、沉积地层、储层和油气成藏特征,取得以下成果和认识:1.以叁维地震资料为依据,井震结合,对研究区地层进行了精细的对比与划分,将本区的目的层沙海组划分为上、下两段。2.在精细地层对比的基础上,运用相干体、时间切片技术对该区构造进行了精细解释。结果表明该区构造形态整体表现为北高南低,东高西低,西陡东缓双断式箕状凹陷,呈近南北向条带状展布,同时发现和落实构造圈闭6个,圈闭面积5.36km2。3.应用Jason储层预测技术对沙海组进行了地震约束反演和储层预测,结果表明张强凹陷南部为储层发育区,处于沉积有利相带。4.通过对该区烃源岩发育特征、生、储、盖组合及油气成藏条件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具有良好的成藏条件。最后,本文对研究区有利圈闭进行了评价,在有利圈闭部署探井2口。(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4-06-01)
吴志斌[9](2013)在《EMI成像测井在张强凹陷强1块沉积相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EMI成像测井技术是20世纪末发展起来的新型测井技术。张强地区强1-K2井通过微电阻率扫描成像,以直观成像的方式显示物理参数的变化规律,从而显示地层、储层沉积韵律、物性及非均质性等相关信息。通过对成像信息的提取,综合研究分析,可以反映地层、储层岩性、沉积构造等地质特征,对沉积相划分、储层分布规律的研究很有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期刊2013年17期)
张斌[10](2013)在《松辽盆地南部张强凹陷义县组火山岩储层特征及成藏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松辽盆地南部辽河外围探区的义县组广泛发育中-基性火山岩,并在张强凹陷获得了工业油流。依据岩心观察和薄片分析,可将义县组火山岩归纳为14种岩石类型,安山岩类揭示厚度最大、分布范围最广。火山岩主要发育3类岩相7种亚相,喷溢相约占84%。研究区共发育6类主要的原生、次生储集空间类型,4种主要的孔隙组合方式。岩性、岩相和断裂共同控制了储层的平面分带和纵向展布,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决定了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储集性、渗透性和连通性。物性和油藏资料分析表明,火山碎屑熔岩、气孔杏仁状熔岩和火山通道相(火山颈亚相、隐爆角砾岩亚相)、喷溢相上部亚相是最有利的储集岩性、岩相带。在靠近或紧邻生烃洼陷和靠近大断裂的构造高部位,寻找火山口-近火山口相带、以及火山岩喷发旋回的上部和顶部,火山岩油气成藏几率最大。(本文来源于《石油与天然气地质》期刊2013年04期)
张强凹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张强凹陷近年来取得了较好的勘探开发效果,但石油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对其油气成藏规律的认识,制约了其勘探程度进一步提高。本论文结合张强凹陷资料基础,针对北部和南部地区的地质条件差异进行分区评价,对研究区的油气成藏特征综合开展研究,取得以下成果:对张强凹陷构造格局及演化特征重新认识,认为凹陷受两条近NS向边界断层控制,以散都背斜为界,二、叁级断裂南部以NW和近NS向断裂为主,北部以近NS向和近EW断裂为主,区内圈闭类型多为断块、断鼻。在单井评价基础上,结合地震资料,开展烃源岩特征研究,明确北部章古台洼陷发育沙海组、九上段和九下段叁套烃源岩,推测九下段烃源岩是北部中深层勘探目标主要油气来源;南部七家子洼陷发育沙海组烃源岩,通过开展油源对比研究,认为Ⅰ油组B型生油岩为南部地区主力源岩。进一步深化碎屑岩和火山岩储层评价工作,碎屑岩储层发育于沙海组和九佛堂组,以冲积扇-扇叁角洲-辫状河叁角洲储集体为主,具有近源沉积储层特征,为中孔-低孔、低渗-特低渗储层;火山岩储层主要发育于北部地区九佛堂组下段和义县组,储集空间主要有原生气孔、杏仁体内孔等6种类型,凝灰岩类及爆发相储层物性最好。在综合研究基础上,系统总结成藏主控因素,建立北部和南部地区成藏模式;在北部地区优选出叁个有利圈闭白5块、白2块、白28西块,南部地区强1块南北部和南部的构造圈闭具有较好潜力。本文以张强凹陷油气成藏特征分析为出发点,系统总结区块油气成藏规律,对进一步提高凹陷勘探程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该项目的研究为国内外同类型凹陷的油气成藏特征研究提供借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张强凹陷论文参考文献
[1].魏宇.张强凹陷南部地区沉积、构造特征分析及有利目标优选[D].长江大学.2019
[2].杨曦.张强凹陷油气成藏特征[D].东北石油大学.2018
[3].荆涛.张强凹陷南部低渗油藏精细描述及应用[D].东北石油大学.2018
[4].赵自民,赵璐阳,张平.张强凹陷QS1井区沙海组储层特征[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7
[5].田涯.张强凹陷七家子洼陷沙海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7
[6].马静.张强凹陷北部地区低孔渗储层测井综合评价[D].东北石油大学.2016
[7].聂佳妮.张强凹陷油藏形成特征及勘探目标优选[D].东北石油大学.2016
[8].王欢.辽河油田张强凹陷南部沙海组成藏规律与圈闭评价研究[D].浙江大学.2014
[9].吴志斌.EMI成像测井在张强凹陷强1块沉积相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
[10].张斌.松辽盆地南部张强凹陷义县组火山岩储层特征及成藏规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