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魏晋南北朝园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园林,魏晋南北朝,皇家,寺庙,文学,顾恺之,雅俗。
魏晋南北朝园林论文文献综述
孙伯航,佟雪霏[1](2019)在《魏晋南北朝画论中的审美观影响中国园林范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园林确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园林范式还处于初级阶段,魏晋南北朝画论中山水画也逐渐形成独特的绘画风格,并推动山水画论发展以至影响园林范式研究。诗画园一体论,选取画家顾恺之与谢赫的画论观点分析寻找与园林营造关于山石的内在关联,将自然的诗情画意的审美意境运用到中国园林范式。(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9年42期)
练达,曲朝辉[2](2019)在《庄园经济对魏晋南北朝园林的发展与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转折期,伴随着社会的动荡与文化、艺术的交融使庄园经济成为该时期园林发展的经济基础。通过对传统生产力的破除与武装组织的解体,将园林与人文结合,形成以景观与艺术交融的文化载体。(本文来源于《西部皮革》期刊2019年10期)
熊玲玲[3](2018)在《魏晋南北朝士人园林与养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养生观在生活环境中的渗透上古即已有之。《昆仑说》中关于玄圃的营造反射出人们心中对理想人居环境的终极渴望——对于神秘自然的掌控及对于死亡的对抗。随着秦汉以来医学理论与实践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魏晋六朝时期出现了一系列医学与养生着作,养生理论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涌现了大量养生名家。有趣的是,士人园林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繁盛起来,形成了有别于秦汉以来的园林营造方式。本文从魏晋南北朝士人园林切入,采用文献研读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就魏晋南北朝士人园林与这一时期的养生思想关系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历朝历代的中医学养生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医学与养生名篇着作《神农本草经》、《抱朴子》、《养生论》、《养性延命录》等进行仔细研读,对该时期的养生思想特征进行提炼。并以《世说新语》为主要文献对魏晋南北朝士人的养生实践进行梳理。(2)通过对《世说新语》、《先秦汉魏南北朝诗》、《陶渊明集》、《嵇康集校注》、《谢灵运鲍照集》、《魏晋诗赋》、《洛阳珈蓝记》、《中国历代园林图文精选》、《园综》等与魏晋南北朝相关的诗文、园记进行梳理与研读,廓清这个时期养生思想对于士人园林中的发展的影响。分析从两汉时期——魏晋初期——西晋时期——东晋时期——南朝末期各个阶段士人园林的变化,最后得出士人园林的养生特征。并从士人园林的选址、营造风格、植物、动物、建筑等方面对该时期的士人园林养生特征进行总结。(3)选择东晋时期谢灵运始宁墅和陶渊明林园两座园主人贫富差异巨大的典型园林,对其园林营造与养生实践的本质特征进行整体解析,最后对比并总结两座园子养生的表现特征,以期验证该时期士人园林的养生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魏晋初士人追寻精神健康,但是私人园林尚未成型,于是士人只能寄情于大自然;西晋的短暂安定时期士人对精神健康的追寻也暂时却步,潮流又回到了汉代的夸耀攀比;后来东晋的偏安一隅,使得大部分士人有机遇和基础去发展园林,在魏晋六朝发展成熟的形神养生观的影响下,诞生了以陶渊明为代表的以精神养生为主的经典园林。南朝末期,士人园林营造在陶渊明的基础上,变得更加细致化、雅致化、丰富化。魏晋南北朝士人园林养生营造实践特征具体如下:第一,由于士人对于自然理念文化的认可,导致在选址上均倾向于背山依水、气候高爽、土地肥沃、泉水清美、山林深处这样的环境。第二,士人还极力仿写自然,魏晋南北朝的私家园林在营造风格上都偏向于自然,以自然美趣味为欣赏对象,不再是秦汉以来的炫耀权利、地位为建园目的。第叁,植物营造具有多功能复合型,既具备基础的物质药用功能,还具备作为审美妙赏的对象的功能,同时也有比德寄情之功能。药圃、果圃、菜圃、园林植物、自然植物相交织在一起,具有复合型、模糊性、多样性,但是植物突出自然风格,成为妙赏与比德寄情的对象。第四,动物景观以自然翔集为主,同时突出表现了对动物神韵的欣赏。第五,建筑采用零散式布局,建筑物少而简朴,不尚华丽,建筑与景观的巧妙结合,普遍追求凭树构堂,萧然自致的氛围,并且出现了精舍、僧房、经台等新的园林建筑类型。第六,园居活动丰富多样,从躬耕种植散步到丝竹书画再到品德的陶冶,都构成了园主人园林整体面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所有的景观要素中,植物所占比重最为突出,而动物的影响最为微弱。植物的养生功能从其基础的物质性到其精神性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植物与环境、植物与建筑、植物与动物的关系中,植物是影响其他要素的重要对象。本研究从养生学的角度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士人园林进行系统的研究,丰富和完善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士人园林理论研究的内容和维度,同时为现代景观设计中养生景观营造提供了重要参考,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8-06-01)
王力坚[4](2018)在《魏晋南北朝皇家园林与文学结缘之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魏晋南北朝皇家园林与文学结缘者,各具代表性地显示了叁个现象:一是反映纵向的历史进程。西园宴游形成的群体性创作传统,对魏晋南北朝历代皇家园林的游娱赋诗活动产生深远影响。玄武苑(湖)与北园则通过文学作品,呈现了掩映于贯穿魏晋南北朝历史光影的故事。二是反映横向的南北分治。北方华林园的功能多用于供帝王宴游享受,与文学甚少交集;南方华林园的宴游则与文学交集密切。叁是反映文学风格的分野。上林苑诗赋既有皇家奢华富丽的表现,亦表现出与文坛风尚同步的唯美倾向;其重笔渲染后宫脂粉气者,华艳风貌直逼风靡一时的南朝宫体文学。皇家园林与文学结缘的关键的因素为文士化。(本文来源于《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王力坚[5](2017)在《魏晋南北朝的寺庙兴建与园林表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魏晋南北朝寺庙园林虽然起步较晚,但凭借着宗教传播及帝王推崇的助力,舍宅为寺方式的普遍化,得以迅速发展。中土早期的寺庙,尚有仿造原始佛教"天竺旧状"建筑的表现;到了两晋南北朝,随着佛教兴盛发展并趋向中土化,佛寺在大量兴造的过程中,寺庙形制亦迅速趋向中土化——园林化。即寺庙园林化的现象益见普遍,寺庙园林迅速蔚为大观,而且还越来越呈现出与山水自然环境紧密结合的趋势。魏晋南北朝寺庙应用功能的开放性,造园思想的多元化,致使寺庙园林形制的多样化,以及对当世社会与后世历史的影响,都超越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而取得后来居上的地位。(本文来源于《华夏文化论坛》期刊2017年02期)
王力坚[6](2017)在《魏晋南北朝以雅化俗观与皇家园林文学》一文中研究指出皇族与文士,君王与臣僚同游共宴为魏晋南北朝皇家园林文化的常态,应制奉和等群体性的皇家园林文学创作蔚然成风。与此同时,来自"小传统"俗文化的尚俗风气浸淫本属"大传统"雅文化的皇家园林文学创作,大传统文化系统强大的消解能力及主导功能,有效地将俗文化消纳于雅文化之中——即以雅化俗。以雅化俗的关键转换机制,便是魏晋南北朝社会及文坛的唯美追求。从人类学大小传统理论来看,魏晋南北朝雅文化与俗文化二者关系反映在皇家园林文学创作的表现形态上,表现为虽然后者对前者影响至深,却仍是以前者为主导,是前者对后者的主动接受、改造、革新、再创,力图用雅的形态表现俗的内容。(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学观念的背景与特质——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四十五辑)》期刊2017-12-01)
王力坚[7](2017)在《魏晋南北朝皇家园林的演变及其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秦汉大一统的历史时期,皇家园林呈现相对稳定的发展势态;魏晋南北朝长期的动乱分裂局势及其对社会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则致成皇家园林的发展呈现颇为明显的动态演变的特征。大一统基础的削弱,导致皇家园林由帝国象征趋落于现实生活,转向相对适度,乃至收敛平实的表现。政治、经济及文化中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江南优势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为皇家园林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并导引了皇家园林新的发展势态。南方造园工艺及南方园林风格,亦对北方皇家园林产生相当程度的影响。帝王皇族的文士化则促使皇家园林的功能,由彰显帝王意识张扬王朝气象转向君臣禊宴畅逸游娱;皇家园林的生活方式,也显示出由奢华享乐向游娱赋诗的转化。(本文来源于《长江学术》期刊2017年04期)
王力坚[8](2017)在《魏晋南北朝寺庙园林文学的文体学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魏晋南北朝寺庙园林文学在"游观-赋作"的模式、悟道与审美交集的"禅行教化"功能、多样景观的描写以展现借景艺术的魅力等方面,有不容忽视的成就表现。魏晋南北朝寺庙园林文学的文体外在要素当为寺庙园林及佛理玄思,两者是互为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前者可视为后者的对象化显像,后者则借助前者得以更充分且形象地彰显;其文体内在要素的空灵禅意及清丽风貌,则对应寺庙园林及佛理玄思而产生,亦使寺庙园林及佛理玄思得以从哲学∕园艺学(植物学、地理学)范畴转入文学∕美学范畴,从而构成独特的审美规范。作为一种具有丰富内涵的文体形态,魏晋南北朝寺庙园林文学更加彰显了其在文学史上承前启后的地位与意义。(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5期)
周霞,李险峰[9](2017)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皇家园林空间的公共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共性并不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空间的主要属性,但这一属性却贯穿其发展始终。在园林发展转折时期的魏晋南北朝,公共性在皇家园林空间中逐渐凸显,主要表现在公共性活动的增多。园林空间公共性的发展演变,带动了空间要素及形式的变革。对隋、唐,乃至宋、元、明、清的皇家园林空间公共性的发展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来源于《古建园林技术》期刊2017年03期)
段文强,田大方[10](2016)在《论魏晋南北朝玄佛思想对士人园林审美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魏晋玄佛思想与魏晋士人园林审美的关系,从山水美学的构建、审美主体的能动性、审美客体的独立性、玄佛哲学命题等方面,探讨了魏晋南北朝玄佛交融对士人园林审美的影响,为园林美学的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6年10期)
魏晋南北朝园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转折期,伴随着社会的动荡与文化、艺术的交融使庄园经济成为该时期园林发展的经济基础。通过对传统生产力的破除与武装组织的解体,将园林与人文结合,形成以景观与艺术交融的文化载体。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魏晋南北朝园林论文参考文献
[1].孙伯航,佟雪霏.魏晋南北朝画论中的审美观影响中国园林范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
[2].练达,曲朝辉.庄园经济对魏晋南北朝园林的发展与影响[J].西部皮革.2019
[3].熊玲玲.魏晋南北朝士人园林与养生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
[4].王力坚.魏晋南北朝皇家园林与文学结缘之现象[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
[5].王力坚.魏晋南北朝的寺庙兴建与园林表现[J].华夏文化论坛.2017
[6].王力坚.魏晋南北朝以雅化俗观与皇家园林文学[C].中国文学观念的背景与特质——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四十五辑).2017
[7].王力坚.魏晋南北朝皇家园林的演变及其表征[J].长江学术.2017
[8].王力坚.魏晋南北朝寺庙园林文学的文体学思考[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
[9].周霞,李险峰.魏晋南北朝时期皇家园林空间的公共性[J].古建园林技术.2017
[10].段文强,田大方.论魏晋南北朝玄佛思想对士人园林审美的影响[J].山西建筑.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