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湛若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安南,徽州,本体论,使臣,爱国,左传,甘泉。
湛若水论文文献综述
刘红卫[1](2019)在《湛若水儒学体系构架及其思想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体论和工夫论构成了湛若水儒学的基本框架。湛若水在人与自然"一本"的基础上贯通了心体与道体,以道体的中正、自然特征诠释心体的中正、自然理念,形成了儒学本体论体系。湛若水以"随处体认天理"为体认路径,以"勿忘勿助"为体证工夫,形成了儒学工夫论体系。道体作为客观的存在,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以道体印证心体,在此基础上实现心无内外,是湛若水儒学区别于王阳明及阳明后学的重要特征。湛若水及其后学的思想对明朝中后期儒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以道体印证心体、兼顾心体与道体的儒学架构,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阳明后学中的易简派对心体阐释的偏颇;"随处体认天理"的体认路径与"勿忘勿助"的体证工夫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阳明后学中的易简派对儒学易简性的过度诠释。(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王传龙[2](2019)在《王阳明“到底是空”之说辨析——兼论王阳明与湛若水、方献夫的学术分歧》一文中研究指出王阳明晚年在将"致良知"作为最终话头之前,曾提出过"到底是空"之说,并认为这是学问之极致。由于此说具有明显的侫佛特性,湛若水、方献夫两人均不能接受此说,与王阳明寄信反复争论。但阳明本人拒绝收回此说,并因此与湛若水产生了重大的学术分歧,直到阳明去世也并未弥合。究其原因,"吾性自足"是阳明学的基石,但这种具足性却只能通过"到底是空"来实现,因为只有空性才能具足万法。阳明坚持此论,因为这才是阳明学的最终归宿,但阳明学派之动荡分裂也因此种下了前因。(本文来源于《甘肃理论学刊》期刊2019年04期)
卞利[3](2019)在《湛若水在徽州的讲学活动及其与祁门谢氏家族的交往——以新发现的祁门谢氏家族与湛若水交往文书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程朱阙里"的徽州籍学者对朱熹理学信之弥笃,传承其衣钵者代代相承,并形成了"新安理学"的地域学术流派。但自明代中叶以降,随着徽商的经营成功,程朱理学对徽州社会的影响渐趋衰落,王阳明和湛若水心学则异军突起,阳明弟子和甘泉学派之创始人湛若水纷纷来到徽州讲学,一批徽州本地学者开始抛弃程朱理学,转而追随王阳明或其弟子以及湛若水等,致力于心学的习学与传播,祁门王源和谢村谢氏家族即是其中之佼佼者。考察新发现的祁门谢氏家族与湛若水交往的文书,可以发现:在徽州官府极力维护程朱理学思想的同时,王、湛心学却在民间得到广泛传播,并日益深入人心。(本文来源于《广东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魏蔚,李士金[4](2019)在《李士金中国文化课堂教学改革生态述论——湛若水“随处体认天理”获得陈献章的赞许》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学术批评引入课堂,以批评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为例,有学术价值;二、课堂教学改革生态实录,保持学生文字原貌,具体形象生动,为学界研究中国高等教育现状和历史、学生学习心理等提供真实史料;叁、以传承圣贤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高等教育之本质目的。(本文来源于《青春岁月》期刊2019年05期)
王子初[5](2019)在《明中叶心学《左传》研究中的二趋向——以季本、湛若水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明中叶心学在《左传》研究上有季本、湛若水代表的两种倾向,季本发展了王守仁直觉解经的观点,将《春秋》看做孔子脱离旧史的独创,以自己设定的孔子直书标准去取左氏其事其义;湛若水将《春秋》看做旧史的标题,继承《左传》史学义例的部分而排斥其引申字例的部分,在叙事上呈现左氏叙事和义理为本并重的二元倾向。二人以《左传》解经的不同路径是其心学观点的反映。心学在《左传》解经上的分歧体现出,以史解经既是《春秋左传》学发展的方向,同时其自身也需要义理以外的科学方法的更新。(本文来源于《白城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Z1期)
艾云[6](2019)在《湛湛若水(随笔)》一文中研究指出那是明代,距今至少也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仅仅是在广州,就有天关书院、小禺书院、白云书院、上塘书院、蒲涧书院等。遍布广东的,还有西樵的大科书院、增城的明诚书院、南香山的莲洞书院、新塘的读岗书院和甘泉书院,这还不包括在广东以外地方所建的书院。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些书院均由一个人所捐建,这个人就是广州新塘人氏湛若水。这个人,(本文来源于《作品》期刊2019年01期)
黄洪海[7](2018)在《湛若水诗词之爱国情怀》一文中研究指出高中语文教学中古典诗词是尤为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古典诗词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对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有所了解,对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大量的古典诗词中,都蕴含着作者丰富的爱国情怀,如何在诗词教学中充分挖掘其爱国情怀,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是高中语文古典诗词教学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如明代哲学家、教育家、书法家湛若水,其诗词中就蕴含着丰富的爱国情怀,本文就以湛若水诗词为例,分析如何挖掘其中的爱国要素,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本文来源于《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期刊2018年12期)
李雪,卓进,王建军[8](2018)在《湛若水的教育活动及教学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明代着名心学教育家湛若水,以95岁高龄,讲学数十年,创办书院近40所,弟子近4000人,推动了明代书院讲学的辉煌,可谓教育史上的一座高峰。湛若水的讲学活动分为叁个时期。他在全面创办书院的同时,还祭祀其师陈白沙,竖起了心学教学思想的旗帜。(本文来源于《高教探索》期刊2018年09期)
张京华[9](2018)在《作诗的使臣——湛若水与安南君臣的酬唱》一文中研究指出明代名儒湛若水出使安南,其间正副使与安南国王作唱和诗八首,安南大臣赋送行诗十首,翰林院同僚等有唱和叁十九首。这些诗歌在安南史籍或记录全文,在明朝文献则隐约不显。此事既关乎个人境遇,亦关乎国情国势,同时也关乎文学源流与文化命运。虽然明朝与安南乃至朝鲜都各自面临着内忧外患,但彼此间的诗文酬唱宏观上仍属于汉字文化圈内的竞技,并且面对着同样的存亡荣辱休戚与共的命运归宿。(本文来源于《外国文学评论》期刊2018年03期)
杨海文[10](2018)在《一篇罕见地高度评价滕文公的孟子学文献——湛若水佚文《吊文公词》考释》一文中研究指出明代岭南思想家湛若水1537年途经滕县写下的《吊文公词》,既是一篇被作者的各种文集失收的佚文,有其自不待言的文献学价值;又是一篇罕见地高度评价滕文公的孟子学文献,在人们几乎不把评价滕文公当作问题意识的孟子解释史中,饱含耐人寻味的思想史价值。(本文来源于《现代哲学》期刊2018年03期)
湛若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王阳明晚年在将"致良知"作为最终话头之前,曾提出过"到底是空"之说,并认为这是学问之极致。由于此说具有明显的侫佛特性,湛若水、方献夫两人均不能接受此说,与王阳明寄信反复争论。但阳明本人拒绝收回此说,并因此与湛若水产生了重大的学术分歧,直到阳明去世也并未弥合。究其原因,"吾性自足"是阳明学的基石,但这种具足性却只能通过"到底是空"来实现,因为只有空性才能具足万法。阳明坚持此论,因为这才是阳明学的最终归宿,但阳明学派之动荡分裂也因此种下了前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湛若水论文参考文献
[1].刘红卫.湛若水儒学体系构架及其思想影响[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2].王传龙.王阳明“到底是空”之说辨析——兼论王阳明与湛若水、方献夫的学术分歧[J].甘肃理论学刊.2019
[3].卞利.湛若水在徽州的讲学活动及其与祁门谢氏家族的交往——以新发现的祁门谢氏家族与湛若水交往文书为中心[J].广东社会科学.2019
[4].魏蔚,李士金.李士金中国文化课堂教学改革生态述论——湛若水“随处体认天理”获得陈献章的赞许[J].青春岁月.2019
[5].王子初.明中叶心学《左传》研究中的二趋向——以季本、湛若水为例[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9
[6].艾云.湛湛若水(随笔)[J].作品.2019
[7].黄洪海.湛若水诗词之爱国情怀[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8
[8].李雪,卓进,王建军.湛若水的教育活动及教学思想研究[J].高教探索.2018
[9].张京华.作诗的使臣——湛若水与安南君臣的酬唱[J].外国文学评论.2018
[10].杨海文.一篇罕见地高度评价滕文公的孟子学文献——湛若水佚文《吊文公词》考释[J].现代哲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