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中音的教学论文-刘媛媛

女中音的教学论文-刘媛媛

导读:本文包含了女中音的教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校,歌剧咏叹调,教学,女中音声部

女中音的教学论文文献综述

刘媛媛[1](2019)在《高校歌剧咏叹调教学中女中音声部的角色塑造》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歌剧咏叹调的学习中,不同角色需要不同的声部来演唱,教师对学生声部的正确鉴定至关重要。在歌剧女中音角色的塑造中,主要有花腔女中音、抒情女中音、戏剧女中音叁种。在歌剧咏叹调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在自己本来声部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角色的特点加上技巧上的变化,从而找到适合该角色的音色。不同的角色需要不同的声部来演唱,只有运用与之相符合的声部,才能更好地演绎曲目,运用正确的声部演唱适合的声部曲目,是展示歌剧咏叹调内涵的根本所在。(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9年02期)

周天娇[2](2018)在《论高师声乐教学中女中音的训练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女中音的音色具有浑厚、饱满的特征,女中音发声则需要通过有效地训练,实现对气息、跨声部等内容的掌握,而高师声乐教学能够有效结合训练,提升女中音的专业水平。结合高等师范教学活动对女中音的训练展开研究,首先聚焦女中音的特点,其次探讨女中音在发声训练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最后论述女中音在训练过程中应当避开的误区。(本文来源于《林区教学》期刊2018年10期)

陈晓曦[3](2017)在《女中音声部的声乐教学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女中音声部是较为稀缺的声种之一,且是歌剧中非常重要的声部,无论是作为独唱声部还是伴奏声部都是不可或缺的。从女中音声部产生至今,它以其特有的魅力和影响力活跃在各个舞台上。但在我国,由于中国传统审美意识的影响,女中音声部发展较为缓慢,女中音声部的理论研究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其声乐教学体系也在不断健全之中。笔者作为女中音声部研究生,意从客观的角度出发,通过自身的学习、演唱、教学实践,以女中音声乐教学为论点,从两个不同女中音角色特点入手探讨在教学中如何训练女中音声部,并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本文整体结构如下:第一章追溯女中音的起源与发展,对女中音的角色进行分类并梳理其特点。第二章以经典女中音角色“伊莎贝拉”和“达丽拉”为例,分析两个不同角色在女中音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第叁章对女中音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从审美认知的角度对女中音进行教学思考。(本文来源于《西安音乐学院》期刊2017-05-19)

王莉娜[4](2017)在《声乐教学中女中音的训练要点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19世纪的欧洲,女中音歌唱艺术到达巅峰,在声乐中,女中音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很多声乐专家、学者对其产生浓厚兴趣,并进行钻研。但是它学起来比较困难,且训练有难度,女中音应如何发音,如何训练气息以及怎样的演唱风格等都是声乐教师应研究的课题,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把握住它的训练要点极为重要[1]。(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7年03期)

李萌[5](2015)在《论女中音教学中的几点模糊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训练女中音,似乎早有一定的方式方法,但实际上却不尽然,有时对于女中音的不完全的认识,致使出现了一些训练方法上的模糊认识?如何解决呢?(本文来源于《亚太教育》期刊2015年36期)

杨淑琼[6](2012)在《女中音声部教学的基础之我见》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声唱法是一种非常科学的歌唱方法。经过不断的发展,目前美声的唱法已经比较完善。美声唱法之所以动听和它独特的歌唱方法是分不开的。其中声乐就是美声中一种非常关键的歌唱方法。这种科学的发声方法也在不断的进步发展,正在美声中不断的提升它的价值。声乐的训练也对歌唱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自己的一些经验,就女中音声部教学的基础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与大家共同进行交流,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2年24期)

马秋华[7](2012)在《美声唱法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下)——以女中音钟丽燕和男中音吴志峰的声乐教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多年的声乐教学实践中,我始终认为声乐演唱是没有国界的。不论国内还是国外,大家对演唱方法的很多要求和标准都是相通的。其中最具共性的一点就是要掌握科学的发声技术。科学性集中体现在技术训练的方法和手段必须符合人体器官的发声机理。不科学的发声方法会损坏嗓子,听起来也不会悦耳,很难做到美妙而持久地演唱。但归根结底,发声方法只是一种技术、工具。对于声乐艺术而言,任何技术都不是其最终目的,其最终目的应该是运用美好的声音准确而生动地表现音乐作品的内涵。(本文来源于《歌唱艺术》期刊2012年06期)

杨树芝[8](2012)在《谈女中音换声区的演唱及教学——以《啥巴涅拉》的演唱及教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女中音作为有着独特个性的声部,她具有特殊的音质和音色,音域宽广,音色纯厚,柔美,纯净而富于变化。目前,全国各个音乐院校对女中音换声区的阐述大多只是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因此,笔者以《哈巴涅拉》为例,着力于声区过渡的理论技法及其训练技巧的学习与实践,在转换声区中如何做到高、中、低叁个声区自然无痕的过渡等,谈自己的看法和(本文来源于《中小学音乐教育》期刊2012年06期)

柴慧霞[9](2012)在《女中音声乐教学中需注重的几个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女中音歌唱艺术是声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女中音声部的发展、特征、演唱风格、教学问题等的研究,有助于声乐艺术与教学体系的丰富与完善,这已成为近多年来在声乐艺术教育教学领域颇受重视的研究课题。本文通过对女中音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的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对自己以往的声乐学习和教学进行了一次系统的总结和研究。(本文来源于《黄河之声》期刊2012年02期)

王艳[10](2012)在《谈高师声乐教学中女中音的训练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就高等师范教学中女中音的训练问题展开研究,内容包括气息的训练、过度声区的训练、女中音训练中需要避免的误区和女中音嗓音保健,以及在教学中如何解决所出现的问题,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和演唱实践,对这些问题做一个深入、切实的研究。(本文来源于《大舞台》期刊2012年01期)

女中音的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女中音的音色具有浑厚、饱满的特征,女中音发声则需要通过有效地训练,实现对气息、跨声部等内容的掌握,而高师声乐教学能够有效结合训练,提升女中音的专业水平。结合高等师范教学活动对女中音的训练展开研究,首先聚焦女中音的特点,其次探讨女中音在发声训练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最后论述女中音在训练过程中应当避开的误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女中音的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1].刘媛媛.高校歌剧咏叹调教学中女中音声部的角色塑造[J].北方音乐.2019

[2].周天娇.论高师声乐教学中女中音的训练问题[J].林区教学.2018

[3].陈晓曦.女中音声部的声乐教学初探[D].西安音乐学院.2017

[4].王莉娜.声乐教学中女中音的训练要点探讨[J].戏剧之家.2017

[5].李萌.论女中音教学中的几点模糊问题[J].亚太教育.2015

[6].杨淑琼.女中音声部教学的基础之我见[J].大众文艺.2012

[7].马秋华.美声唱法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下)——以女中音钟丽燕和男中音吴志峰的声乐教学为例[J].歌唱艺术.2012

[8].杨树芝.谈女中音换声区的演唱及教学——以《啥巴涅拉》的演唱及教学为例[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2

[9].柴慧霞.女中音声乐教学中需注重的几个问题[J].黄河之声.2012

[10].王艳.谈高师声乐教学中女中音的训练问题[J].大舞台.2012

标签:;  ;  ;  ;  

女中音的教学论文-刘媛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