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联非线性论文-赵振民,李粤

级联非线性论文-赵振民,李粤

导读:本文包含了级联非线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逆变器,非线性负载,级联,峰值电流

级联非线性论文文献综述

赵振民,李粤[1](2019)在《非线性负载下级联逆变器输入电流不对称的抑制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非线性负载下级联逆变器直流侧输入电流不对称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控制策略。采用小信号建模法建立电压单环和电流峰值双闭环控制策略下的数学模型,利用Matlab绘制两种控制策略下数学模型的波特图,分析两种控制策略下的频域特性。结果表明:改进控制策略使系统的相位裕度增加了2倍,避免传统控制方式下谐振峰值的出现,使非线性负载下直流侧输入电流峰值减小了50%,抑制了输入电流不对称。该研究验证了改进控制策略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李艾民,孟德远,路波,李庆阳[2](2019)在《基于扩展干扰观测器的单杆气缸非线性级联控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对单杆气缸活塞运动轨迹的精确控制,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扩展干扰观测器的非线性级联控制方法,利用扩展干扰观测器估计干扰与未知模型参数信息,通过非线性鲁棒控制律抑制参数与干扰估计误差、未建模动态的影响。该级联控制器由内环压力控制回路和外环位置回路两部分组成,分别采用滑模控制理论进行设计,利用Lyapunov理论证明了闭环系统的稳定性。试验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能获得良好的轨迹跟踪控制性能,对干扰和系统参数变化具有较强的性能鲁棒性。(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期刊2019年06期)

杨珍洪[3](2019)在《非线性波导中级联SHG/SPDC的理论及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来,量子通信受到了高度的重视,而纠缠光子对作为通信的载体已经引发了大量的研究,通过自发参量下转换(SPDC)或者级联SHG/SPDC等非线性效应可以实现量子纠缠光子对的产生,并且已有大量国内外实验室对其进行了研究。本文从量子理论出发,基于薛定谔绘景下SPDC过程理论研究与更加精确的模型设定,推导出了级联SHG/SPDC过程的波函数和转换效率,并且将仿真结果与实验结论进行了对比,最终得到该过程纠缠光子对的波函数和转换效率公式。本文首先从理论分析了二次谐波(SHG)、SPDC和级联SHG/SPDC过程的产生光子条件和相关波函数,得到了必要的理论基础,级联SHG/SPDC过程可以改善SPDC过程所带来的不便,由于通过SHG可以将泵浦光进行倍频,转换成SPDC所需的相位匹配条件下的泵浦光频率,这样可以实现入射部分和出射部分使用同等光频率的器件。但是这个过程需要重新进行更加精确的分析,因为SHG的转换和SPDC的转换是同时在任意地方都会发生的,而传统的分析结论只是将非线性波导当成一个整体进行了分析,因此本文需要重新建立波导模型进行精确分析。基于SPDC过程波函数的量子理论模型,得到了级联SHG/SPDC过程的波函数和其光谱分布图。通过建立n段细分数学模型,逐步对非线性波导进行分段,并得出每种情况下的波函数,最后假设n趋于无穷大时,通过连续积分函数得到了在非线性波导出射处的该过程波函数,然后基于理论结果进行仿真与国外学者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图像基本吻合,进而说明了通过数学模型得到的级联SHG/SPDC波函数是正确的。最后,基于SPDC过程转换效率的量子理论模型,得到了级联SHG/SPDC过程的转换效率,将理论中的级联SHG/SPDC过程转换效率结合到非线性波导中,获得非线性波导中级联SHG/SPDC的转换效率,再利用同样的分段模型,验证非线性波导中级联SHG/SPDC的转换效率并得出了AlGaAs光波导在该过程的转换效率。本论文得到了在一般情况下非线性波导的转换效率函数,这对以后的纠缠光子对实验有着指导性作用。通过建立的数学模型得到了更加精确的波函数和转换效率为设计集成化、高光子产生效率、高纠缠度的偏振纠缠态光源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李鑫[4](2018)在《PWM调制器的非线性对DC-DC变换器及其级联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与改善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脉宽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器具有自然采样特性、边带效应和混迭效应等非线性特性,对DC-DC变换器的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而由PWM DC-DC变换器构成的级联系统,不仅面临单个变换器自身的稳定性问题,还面临各变换器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引起的整个系统的不稳定问题。平均模型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开关变换器的数学模型,然而它是一种线性模型,无法揭示PWM调制器的非线性所导致的不稳定问题。本文通过建立更加准确的变换器的数学模型,研究PWM调制器的非线性对DC-DC变换器和级联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并提出改善稳定性的方法。根据载波的形式,PWM主要有前沿调制和后沿调制两种方式。由于PWM是一个自然采样的过程,其采样时刻发生在调制信号与载波交截的时刻。为了准确反映不同PWM调制方式对DC-DC变换器的影响,本文将采样时刻点选取在调制信号与锯齿载波的交截时刻,对DC-DC变换器进行了离散建模。进一步地,本文采用帕德近似方法将离散模型由z域转换至s域,并利用DC-DC变换器的低通滤波特性,对其进行了近似,得到了能够准确到一半开关频率的Buck、Boost和Buck-Boost变换器的近似离散模型。利用该模型分析了Buck、Boost和Buck-Boost变换器在不同PWM调制方式的特性,指出:Buck变换器的特性与调制方式无关,而Boost和Buck-Boost变换器采用前沿调制时比后沿调制可以获得更高的相位裕度,具有更好的稳定性。考虑到商用PWM控制芯片一般采用后沿调制,本文提出了调制信号零阶保持法,可以利用后沿PWM控制芯片等效地实现前沿调制方式的效果。最后,在实验室搭建了Buck、Boost、Buck-Boost变换器原理样机,验证了所提出的近似离散模型的正确性以及所提出控制方法的有效性。针对PWM调制器的边带效应和混迭效应,本文提出了考虑所有边带频率的PWM调制器的扩展频率小信号模型,在分析闭环工作时PWM调制器中所有边带频率带来的混迭效应的基础上,提出了DC-DC变换器的扩展频率小信号模型,并推导了其环路增益表达式。进一步地,本文分析了“大纹波”条件下PWM调制器的增益,指出其幅值并非常数,而与调节器有关,并推导了两者的定量关系。在DC-DC变换器的扩展频率小信号模型中,补偿后的环路增益并不等于补偿前的环路增益与调节器的乘积,对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扩展频率小信号模型的调节器设计方法。分析了离散模型和扩展频率小信号模型之间的关系,证明两种模型在判断变换器稳定性方面是等价的。最后,在实验室搭建了Buck、Boost和Buck-Boost变换器的原理样机,并用网络分析仪测量了变换器的环路增益,验证了扩展频率小信号模型的准确性。在级联系统中,源变换器和负载变换器的开关纹波在母线端口处会产生相互作用。利用本文所提出的扩展频率小信号模型分析发现,由于PWM调制器的非线性,该开关纹波相互作用(Switching Ripple Interaction,SRI)将会改变源变换器的PWM调制器的增益,进而改变源变换器的截止频率和相位裕度。因此,即使源变换器单独工作是稳定的,但由于SRI的影响,其不一定稳定。为此,本文提出了自适应调制信号零阶保持法,该方法根据源变换器占空比的变化而自适应的调节零阶保持器的采样时刻,有效解决了SRI所导致的级联不稳定问题。最后,在实验室搭建了由两个Buck变换器构成的级联系统原理样机,实验结果验证了SRI对级联系统稳定性影响的分析的正确性以及自适应调制信号零阶保持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8-12-01)

韩润兵,赵翔,闫丽萍,刘强,周海京[5](2018)在《含场线耦合的非线性级联传输线网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非线性级联传输线网络中的电磁环境效应问题,提出一种含场线耦合的非线性级联传输线网络分析方法。在传统场线耦合Taylor模型的基础上,将含场线耦合的传输线等效为有源二端口网络,采用基于频域黑箱模型的大信号S参数表征非线性组件,利用插值和迭代技术结合ABCD矩阵求解端口响应,以分析外场辐照对非线性级联传输线网络工作状态的影响。以若干算例求解其受扰响应,验证了该分析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采用该方法可以对外部电磁干扰下级联传输线网络的非线性响应行为进行预测。(本文来源于《无线电工程》期刊2018年09期)

安海龙,刘涛[6](2018)在《未知控制方向的非线性级联系统鲁棒自适应输出反馈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一类具有未知控制方向的非线性级联系统的鲁棒自适应输出反馈问题.通过线性变换将有多个未知控制方向的系统转化为无未知控制方向的系统,并根据线性高增益控制观测器与Nussbaum函数,设计了一种新的鲁棒自适应输出反馈控制器,进一步证明了在该控制器下闭环系统所有信号有界且状态渐进趋于零.进而,通过构造Lyapunov函数,给出了闭环系统渐进稳定的充分条件.最后,利用仿真实例说明了控制算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工程数学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谷明琴,徐景洋[7](2018)在《一种面向自动驾驶汽车的非线性纵向级联控制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稳定控制自动驾驶汽车,本文提出了一种非线性纵向级联控制策略,并混合横向控制方法,以使自动车辆能在多弯道状态下安全行驶。首先将车辆模型抽象为自行车车辆动态模型,设计纵向控制的外循环控制策略,用Lyapunov方法分析该系统的稳定性。然后建立发动机和动力系统的动力学模型,设计面向车辆底层控制的转矩控制器实现车辆的内循环控制策略。最后采用混合横向控制和纵向控制方式,控制车辆在多个弯道路上行驶。在多种弯度路段下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在速度不高于30km/h情况下,该系统能够根据参考路线,依据参考速度安全行驶,达到预期控制车辆的目的。(本文来源于《摩托车技术》期刊2018年05期)

杨萍萍[8](2018)在《非线性负载和容量的网络级联失效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复杂网络研究作为复杂性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近年来受到各学科领域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级联故障多发生在现在社会非常依赖的许多复杂网络系统上,如物流网、电力网、信息网、交通网等。因此复杂网络的抗毁性、脆弱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已成为一个极其重要且富有挑战性的前沿课题。特别地,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社会对各类网络系统的依赖日益加深,这些网络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等一系列严峻问题的出现,其抗毁性问题亟待研究和解决。本文从提高网络鲁棒性的角度出发,主要完成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针对复杂网络上的级联故障问题,考虑了与级联故障的产生和传播息息相关的流的动力学过程,对级联故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理论建模,通过度量网络抵制级联故障鲁棒性的指标,研究级联故障的动力学特性,为给网络制定合理有效的保护策略提供依据。2.研究了在无标度网络和随机网络中分别进行蓄意攻击和随机攻击下的级联传播特性,进而建立更加符合现实的模型。本文提出了一种更加符合现实网络的负载容量非线性模型,在保持总容量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强化重要节点的邻居节点容量的策略来提高网络鲁棒性。3.仿真实验,首先基于最邻近负载重分配策略下对所提出的模型在BA无标度网络和ER随机网络两种网络上分别和其他模型的仿真效果进行比较验证并加以讨论。通过对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然后,基于全局分配的策略,在BA无标度网络和ER随机网络两种网络上分别和其他模型的仿真效果进行比较验证。通过对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期刊2018-03-01)

严燃[9](2017)在《非线性级联切换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与镇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切换系统通常由若干个子系统和一条切换规则组成。子系统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离散的。切换规则用来决定子系统之间的切换方式。切换系统的研究方向很多,其中稳定性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在切换系统稳定性的研究中,会考虑时滞和不确定性等影响因素。本文主要针对一类非线性级联切换系统,研究其稳定性和镇定问题。具体来说,分别研究了非线性级联切换系统的指数稳定性和有限时间稳定性,其中指数稳定性的研究分别考虑连续时间和离散时间情况。主要的研究内容总结如下:首先研究了一类连续非线性级联切换系统的指数稳定性。先从相对简单的级联切换系统入手,给定一些假设条件,然后设计状态反馈控制器,得出一个系统指数稳定的结论,并给予证明。接着把结论推广到系统含有不确定项和时滞的情况,通过不等式变换找到减弱不确定项和时滞影响的条件,同样得出一个系统指数稳定的结论。为了验证结论的正确性,在最后给出实例仿真。其次研究了一类离散非线性级联切换系统的指数稳定性。在切换信号满足一定的平均驻留时间的情况下,给出了离散级联切换系统指数稳定的结论。接着将结果推广到系统含有时滞的情况,同样可以得到系统指数稳定的结论。通过实例仿真,验证结论的正确性。最后研究了一类离散非线性级联切换系统的有限时间稳定。先从一般的线性控制系统的有限时间稳定入手,进一步研究一类非线性级联切换系统的有限时间稳定,其中考虑到时滞情况对系统的影响。为了验证结论的正确性,在最后给出实例仿真。(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17-06-30)

孟宇[10](2017)在《基于级联切换非线性供应链系统的分析与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研究了在时延不断变化的情况下级联切换非线性系统的控制问题及在供应链中的应用。在实际工业应用中,由于供应网络在供应商和消费者之间材料的传输经常花费很多时间,那么如何充分利用传输时延和消费者的不确定需求建模、分析和设计非线性供应链系统是尤为重要的课题。Backstepping技术是处理非线性系统常用的方法,该方法是将Lyapunov函数的选取与控制器的设计相结合的一种回归设计方法。通过从系统的最低阶次微分方程开始,引入虚拟控制的概念,一步一步设计满足要求的虚拟控制,最终设计出真正的控制律。但是在使用backstepping技术的过程中出现的中间虚拟控制导数会导致计算复杂度增加。因此为了解决系统中的不确定问题及虚拟控制导数,我们可引入自抗扰技术对其加以处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研究了当时变时延存在时,任意切换下的级联切换非线性系统的控制问题,第二部分研究了在不同的库存水平下,将供应链系统建模为非线性系统的控制问题。本文研究工作如下:(1)第一章给出了切换非线性系统、供应链系统的简介以及国内外的研究近况,并介绍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2)第二章研究了在时变时延存在的情况下,对级联切换非线性系统的建模和分析。考虑在实际中一般不可忽略时变时延对整个系统的影响,并建立任意切换下的级联非线性系统。由于系统中所考虑的时延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关于时延的非线性函数是未知的。为了降低系统的复杂度,可将未知非线性函数当作不确定项处理。然后利用扩张状态观测器和非线性跟踪微分器分别估计和跟踪未知非线性函数及在backstepping设计过程中出现的中间虚拟控制导数。基于backstepping技术设计出的实际控制器,使得系统中的状态及部分跟踪信号在闭环系统中收敛到原点的邻域。最后,通过一个数值例子说明本文所设计的方法是有效的。(3)第叁章考虑了在不同库存水平下级联切换非线性供应链系统的控制问题。本文所考虑的供应链系统是含有9)个节点的非线性供应链系统,其中第(4)+1)个工厂的产品传送到第4)(4)=1,2,···,9)-1)个工厂。由于在实际工业生产中可能存在消费者的不确定需求及产品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时间延迟等现象,故在本文的系统模型中我们考虑了更符合实际情况的时变时延。此外,对于不同的库存水平,每个工厂的生产率也不同,并且整个系统是在多个模态下运行,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模糊规则来描述这些模态。考虑到本文中的时延一直是变化的,那么可利用扩张状态观测器来对其进行处理。根据backstepping技术设计出控制器,并证明系统是渐进稳定的。仿真例子进一步证明将该方法应用于非线性供应链系统是有效的。(4)第四章概括总结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7-06-01)

级联非线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实现对单杆气缸活塞运动轨迹的精确控制,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扩展干扰观测器的非线性级联控制方法,利用扩展干扰观测器估计干扰与未知模型参数信息,通过非线性鲁棒控制律抑制参数与干扰估计误差、未建模动态的影响。该级联控制器由内环压力控制回路和外环位置回路两部分组成,分别采用滑模控制理论进行设计,利用Lyapunov理论证明了闭环系统的稳定性。试验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能获得良好的轨迹跟踪控制性能,对干扰和系统参数变化具有较强的性能鲁棒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级联非线性论文参考文献

[1].赵振民,李粤.非线性负载下级联逆变器输入电流不对称的抑制策略[J].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2019

[2].李艾民,孟德远,路波,李庆阳.基于扩展干扰观测器的单杆气缸非线性级联控制(英文)[J].JournalofCentralSouthUniversity.2019

[3].杨珍洪.非线性波导中级联SHG/SPDC的理论及数值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4].李鑫.PWM调制器的非线性对DC-DC变换器及其级联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与改善方法[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

[5].韩润兵,赵翔,闫丽萍,刘强,周海京.含场线耦合的非线性级联传输线网络分析[J].无线电工程.2018

[6].安海龙,刘涛.未知控制方向的非线性级联系统鲁棒自适应输出反馈控制[J].工程数学学报.2018

[7].谷明琴,徐景洋.一种面向自动驾驶汽车的非线性纵向级联控制策略[J].摩托车技术.2018

[8].杨萍萍.非线性负载和容量的网络级联失效模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8

[9].严燃.非线性级联切换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与镇定[D].厦门大学.2017

[10].孟宇.基于级联切换非线性供应链系统的分析与控制[D].山西大学.2017

标签:;  ;  ;  ;  

级联非线性论文-赵振民,李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