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测量终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终端,测量,快中子,参数,电力线,载波,技术。
测量终端论文文献综述
刘志军,曲鸣飞[1](2018)在《基于单片机的工业测量终端设计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工业对控制系统的要求较高,为了满足工业系统对单片机内部构建的存储量要求,为此基于单片机的工业测量终端设计与实践,设计适用于工业测量运作的系统。在单片机工业测量终端硬件设计中安装外部构件满足工业测量温度的要求,保证系统测量温度的精准度。为了扩充内部结构在单片机工业测量终端软件中设置了ROM命令处理程序,若系统出现错误的参数值,系统会自动纠正完成后续的工作。(本文来源于《饮食科学》期刊2018年12期)
刘佳强[2](2018)在《~(126)Cs的高自旋态研究及在束γ谱学实验测量终端的中子防护》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的工作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126)Cs高自旋态的研究,二是对在束γ谱学实验测量终端的中子防护模拟。~(126)Cs高自旋态的研究工作:A~130核区手征双重带是核结构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已系统性地在Cs、La、Pm、Pr、Eu等同位素中观测到多例基于πh_(11/2)?νh_(11/2)组态下的正宇称手征双重带。其中~(134)Pr组态为πh_(11/2)?νh_(11/2)的晕带及其伴带具有很好的能级简并度,因此曾被认为是最好的手征候选核,但D.Tonev等人测量了~(134)Pr双带的寿命,发现双带的形状有很大的差异。J.Timar等人建立了新的正宇称带,并重新指定了~(134)Pr中的手征双重带,而不是之前人们认为的πh_(11/2)?νh_(11/2)的晕带及伴带。~(134)Pr中的这个现象是特例还是该核区奇奇核的普遍现象是值得讨论的,如果是后者,则在该核区内的Cs、La、Pm等同位素中也应该会出现类似的结构,为此我们选取了~(126)Cs进行研究。本工作利用融合蒸发反应~(116)Cd(~(14)N,4n)布居了~(126)Cs高自旋态,基于πh_(11/2)?νh_(11/2)晕带及其伴带,建立了新的正宇称转动带,通多对转动带各能级的激发能、旋称劈裂、电磁跃迁几率的比较,表明本工作新建立的转动带与πh_(11/2)?νh_(11/2)亚晕带有更好的相似性,为此我们重新建议了~(126)Cs中的手征双重带,与~(134)Pr核的解释方式非常相似。在束实验测量终端的中子防护模拟的结果:在在束实验测量过程中,从靶室蒸发出来的快中子会对分布在靶室周围的HPGe探测器造成辐射损伤,导致分辨率下降而不能满足实验要求,常常对实验工作者带来很大的困扰。本工作设计屏蔽方案,在尽量不影响γ射线探测的前提下屏蔽即将进入探测器的中子,以减少探测器受到的辐射损伤。模拟结果可以屏蔽大部分快中子,虽然也会吸收掉部分γ射线,在实验时可以通过适当增加束流的方式进行补偿。(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6-01)
曹昌盛,徐铭,伍守豪[3](2017)在《基于PPG信号的无创血氧饱和度测量终端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家庭和社区医院对便携式监护仪的需求,本文采用TI公司的MSP430F6659和AFE4490芯片方案,设计了基于PPG(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法)信号的无创血氧饱和度测量终端。首先通过分析无创血氧饱和度的测量原理,进行了测量终端的硬件和软件设计,然后采用血氧模拟仪标定曲线,最后实现了血氧饱和度的连续测量和PPG信号的实时显示。对比测试表明本文设计的测量终端与国外领先设备的测量结果的相关性达到97%以上,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电子设计工程》期刊2017年07期)
杨盛亚[4](2016)在《基于FPGA的叁维视觉测量终端系统技术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机器视觉和叁维扫描技术的快速发展,市场对叁维视觉测量设备的技术、性能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在测量速度、精度及设备集成度上,都有较高的要求。针对目前叁维视觉测量设备大多以计算机做为图像处理中心带来的测量效率、集成度低等问题,论文提出和设计了一种基于DLP技术的小型投影模块,并以此构建了以FPGA嵌入式技术替代原有计算机功能的小型叁维测量系统,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一)设计和验证了基于FPGA的叁维视觉测量终端的独立工作性能,采用结构光编码技术,通过对投射器和摄像机的系统标定,实现了被测物体的单面叁维数据模型的重建;(二)针对目前市场上用于叁维测量的商用投影仪体积过大、投射图像畸变以及摄像机采集图像和投影仪投射图像不同步的问题,研究了一种基于DLP技术的投射器,通过多层PCB硬件电路设计、图像处理可编程控制以及同步触发信号输出,实现了投射器体积小型化、图像投放的还原性以及图像投射采集的同步性;(叁)为保证投射器能够脱离计算机进行独立工作,研究和应用了基于FPGA的SD卡驱动技术,通过SPI通讯协议与I2C控制命令相结合,实现了存储在SD卡中图像的投射;(四)为了实现摄像机采集数据和测量结果的显示,研究和应用了基于FPGA的AT070TN83显示模块的驱动技术,实现了叁维视觉测量终端测量过程的实时显示;在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完成了叁维视觉测量终端的软硬件集成,实现了对被测物体的单面叁维重建,并进行了实物测量验证,验证效果良好。(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6-03-01)
王刚,郝丹[5](2015)在《基于ATT7022的电能多参数测量终端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电气设备配电终端电能参数计量问题,本文采用智能芯片ATT7022作为计量芯片,其测量准确、接口简单、易于实现,较好地解决了多参数电能计量问题。本文详细论述了测量原理、硬件设计、软件校表与程序流程等问题,并详细阐述了实际软硬件设计与应用方面的技术细节。本项设计不失为一项良好的解决方案,对工程实践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期刊2015年06期)
衣传宝,徐卫中,谢涌,沈小军[6](2014)在《基于Zigbee的新型直流泄漏电流测量终端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有变电站直流系统直流泄漏电流测量传感器需要现场布线,灵活性差等问题,研制了基于CC2530 IEEE 802.15.4/ZigBee片上资源的新型直流泄漏电流测量终端,并进行了测量精度和通信可靠性测试。其中电流传感模块基于霍尔磁平衡的穿芯式小电流传感器实现,主控单元模块基于CC2530实现测量信号的数字化、传输以及电源管理等功能。测试结果表明,研制的测量终端量程为0~20 m A,能有效分辨50μA的电流,室内环境有效通信距离可达50 m。(本文来源于《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期刊2014年23期)
黄旭,王子欧,季爱明,陈如冰[7](2014)在《电池供电的多通道温湿度测量终端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适应大空间范围内温湿度实时采集与控制需求,基于嵌入式技术和无线传感网络技术设计了多通道温湿度测量系统。采用低功耗控制技术,在低功耗处理器MSP430F2618、CC2530和外围硬件电路构成的硬件平台上,利用操作系统抽象层(OSAL)多任务资源分配机制,开发了具有友好人机交互界面和多种工作模式的应用软件。系统提供9路铂电阻传感器和3路温湿度传感器,经实际测试,温度测量精度优于±0.1℃,湿度测量精度优于±1.5%,在1分钟测量1次的情况下可持续工作72小时。(本文来源于《信息技术》期刊2014年11期)
和涛[8](2013)在《时间频率远程校准系统测量终端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保持协调世界时UTC(NTSC),与UTC的偏差保持在±30ns内。同时,国家授时中心也致力于各种高精度时间传递技术的研究,尽可能的将所保持的高精度时间应用到国民生产、经济建设和相关的科研领域中。GPS多通道共视时间传递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观测中两站间单颗卫星的星历误差,并完全消除星钟误差,实现的时间传递精度优于5ns,但是传统共视观测方法每个周期内存在3分钟的不观测时间,无法实现本地参考时间与GPST时差的连续比对。基于国家授时中心保持的UTC(NTSC)和GPS共视时间传递方法,提出了时间频率连续比对的方法并研制了时间频率远程校准系统,用于完成时间频率的远程校准及向UTC(NTSC)高精度溯源。论文讨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于UTC(NTSC)的时间频率远程校准及溯源方法根据时间频率连续比对方法,系统测量终端可实现对远程用户本地参考时间和GPS系统时间(GPST)时差的连续监测,去除了传统GPS共视时间传递方法中每个观测周期内的不观测时间。通过系统可实现远程用户时间频率的校准和溯源。在数据传输方面,远程数据传输网络实现了近实时的共视比对。此外,论文还分析了远程用户通过时间频率远程校准系统向UTC(NTSC)溯源的过程。2、系统测量终端的设计与实现根据时间频率连续比对方法,设计和实现了时间频率远程校准系统的测量终端,可用于完成本地参考时间与GPST时差的连续监测以及与系统分析中心的数据通信功能。测量终端的硬件设备实现了一体化的集成;开发完成的测量终端软件可完成预期的各种功能,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3、系统测量不确定度评估根据系统零基线比对与长基线比对的实验结果,对系统的时间测量不确定度和频率测量不确定度进行了评估。系统时间测量的A类不确定度优于2ns,B类不确定度优于6.5ns,扩展不确定度优于13ns(2σ);频率测量的扩展不确定度优于1×10-13()。(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授时中心)》期刊2013-05-01)
郭兆勇,孔潜阳,岳丽[9](2011)在《浅谈智能流量积算仪和数据测量终端的故障检修》一文中研究指出流量测量仪和数据测量终端的配合使用完全实现了计量数字化和智能化,它不同于普通流量计的计算功能,完全实现了液体输出量的数据直观化,无需二次计算和换算,已在油田开发期间的注水和采油工艺中被广泛应用。但是,由于智能流量积算仪和数据测量终端大多都是相互配合使用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智能功效。因此,为确保注输设备的正常运行,准确掌握液体流量情况,就必须及时维护和排除智能流量积算仪和数据测量终端的故障,这样才能确保智能流量积算仪所显示读数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内江科技》期刊2011年05期)
张超,江贤康,任建文,李泽荣[10](2010)在《基于高级量测体系的用电器分类测量终端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目前智能电网提出的高级量测体系(AMI),运用智能插座来实时采集用电器的电量信息,在满足用户用电需求的前提下,用户可以通过智能量测终端对居室内的各种电器进行调配控制,从而实现了智能用电。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的用电器分类测量终端,给出了系统的解决方案,论证了未来家电实现智能化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电气技术》期刊2010年08期)
测量终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的工作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126)Cs高自旋态的研究,二是对在束γ谱学实验测量终端的中子防护模拟。~(126)Cs高自旋态的研究工作:A~130核区手征双重带是核结构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已系统性地在Cs、La、Pm、Pr、Eu等同位素中观测到多例基于πh_(11/2)?νh_(11/2)组态下的正宇称手征双重带。其中~(134)Pr组态为πh_(11/2)?νh_(11/2)的晕带及其伴带具有很好的能级简并度,因此曾被认为是最好的手征候选核,但D.Tonev等人测量了~(134)Pr双带的寿命,发现双带的形状有很大的差异。J.Timar等人建立了新的正宇称带,并重新指定了~(134)Pr中的手征双重带,而不是之前人们认为的πh_(11/2)?νh_(11/2)的晕带及伴带。~(134)Pr中的这个现象是特例还是该核区奇奇核的普遍现象是值得讨论的,如果是后者,则在该核区内的Cs、La、Pm等同位素中也应该会出现类似的结构,为此我们选取了~(126)Cs进行研究。本工作利用融合蒸发反应~(116)Cd(~(14)N,4n)布居了~(126)Cs高自旋态,基于πh_(11/2)?νh_(11/2)晕带及其伴带,建立了新的正宇称转动带,通多对转动带各能级的激发能、旋称劈裂、电磁跃迁几率的比较,表明本工作新建立的转动带与πh_(11/2)?νh_(11/2)亚晕带有更好的相似性,为此我们重新建议了~(126)Cs中的手征双重带,与~(134)Pr核的解释方式非常相似。在束实验测量终端的中子防护模拟的结果:在在束实验测量过程中,从靶室蒸发出来的快中子会对分布在靶室周围的HPGe探测器造成辐射损伤,导致分辨率下降而不能满足实验要求,常常对实验工作者带来很大的困扰。本工作设计屏蔽方案,在尽量不影响γ射线探测的前提下屏蔽即将进入探测器的中子,以减少探测器受到的辐射损伤。模拟结果可以屏蔽大部分快中子,虽然也会吸收掉部分γ射线,在实验时可以通过适当增加束流的方式进行补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测量终端论文参考文献
[1].刘志军,曲鸣飞.基于单片机的工业测量终端设计与实践[J].饮食科学.2018
[2].刘佳强.~(126)Cs的高自旋态研究及在束γ谱学实验测量终端的中子防护[D].吉林大学.2018
[3].曹昌盛,徐铭,伍守豪.基于PPG信号的无创血氧饱和度测量终端的设计[J].电子设计工程.2017
[4].杨盛亚.基于FPGA的叁维视觉测量终端系统技术研究与应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
[5].王刚,郝丹.基于ATT7022的电能多参数测量终端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5
[6].衣传宝,徐卫中,谢涌,沈小军.基于Zigbee的新型直流泄漏电流测量终端的设计[J].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2014
[7].黄旭,王子欧,季爱明,陈如冰.电池供电的多通道温湿度测量终端设计[J].信息技术.2014
[8].和涛.时间频率远程校准系统测量终端设计与实现[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授时中心).2013
[9].郭兆勇,孔潜阳,岳丽.浅谈智能流量积算仪和数据测量终端的故障检修[J].内江科技.2011
[10].张超,江贤康,任建文,李泽荣.基于高级量测体系的用电器分类测量终端的设计[J].电气技术.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