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翅膀

让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翅膀

江苏省如皋市东陈镇东陈小学卢雪芹

教学模式”的基本策略。在低年级教学中,我们就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主,树立从“学”出发,为“学”服务的观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落实这一精神,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更“真”更“实”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学法指导,铺设自主学习之路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遵循“以教导学”的原则,在课堂中,关键不是教知识,而是教思想、教方法。陶行知先生也教导我们:“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可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金钥匙,是学生自主探究发展的关键。针对低年级这一特殊阶段,可从以下方面培养。

1.带领学生学会阅读

数学阅读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解题能力、自学能力等思维品质上有较高的教育价值,是学生必备的重要素质之一。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就要注重培养学生喜爱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刚开始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去大声地读,不认识的字作提示,并且关注阅读能力差的学生,多鼓励他们开口朗读。在阅读中,还要指导学生联系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思想方法边读边思考,尤其对重点、难点内容要字斟句酌,理解例题的算理、思路,形成自己的见解。

2.指导学生质疑问难

质疑问难是探究学习的一种好方式,也是伟大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贯的治学思想。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比如学习“十几减6、5、4、3、2”的计算方法,就可以引导学生质疑是不是可以用类似“十几减9”的方法来解决,从而实现自主建构新知。在小组交流中,当听到有不同的想法时,引导学生质疑到底谁说的有道理,方法最简单,这样往往能使交流更有效。老师如给予适当的点拨,学生便能自获其知,自增其能。

3.教会学生准确表达

在活动单设计时,经常会有类似这样的句子:“观察上表,你有什么发现?”“你是怎么算的?在小组里交流。”“把你的想法和计算方法与同桌让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翅膀交流。”教学中,教师要想让学生回答这些问题,除了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讨论外,还要让学生学会组织语言。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也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在低年级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说”的训练显得尤为重要。如教“方向与位置”知识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这些知识在日常生活与生产中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训练学生看图叙述图意,复述题意,分析数量关系。计算教学时,可以要求学生说明算理。教师要倾听学生的叙述,随时纠正错误,使他们逐渐地学会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

二、创设情境,搭建自主发展之桥

学习和思考与情境是相互紧密联系的,在“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下,我们尤其应创设多元化的活动情境,才能激发学生感受、感悟、享受学习。

1.创设“操作”情境

心理学研究认为:“智慧出于手指尖。”因此,在教学当中,我们就应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各种动手操作的情境。

如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在教学例题30-8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1)先用小棒摆一摆,思考:3个十里面怎样去掉8个一?(2)根据你的操作,和同桌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在直观感受的基础上,学生说出了需要把30分成20和10,计算10减8。接着把20和10减8的差2合起来。动手摆一摆,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在例题2:33-8教学时,学生就能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出不同的算法。

动手操作诱发了计算思路,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并通过语言将操作过程内化为思维,产生了多样化的计算方法,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激发了探索知识的强烈欲望。

2.创设“讨论”情境

教师创设学生讨论的情境。能达到由不知到知,由知少到知多,由发展学生的认知水平到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分析推理能力。使学生在交流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如:在教学《十几减9》时,我让学生先独立操作、自主探究,怎样从13个桃中拿掉9个桃,要求他们边用小棒操作边轻声讲述拿桃的过程,接着再让学生进行组内交流。在展示时,学生说出了很多方法,有的学生一个一个地减;有的先从一盒10个桃中拿掉9个,再把盒内剩下的1个和盒外3个合起来;有的先拿去了盒外的3个,再拿去盒内的6个;有的想9加4等于13。通过共同探究,学生了解了多种算法,我对这些算式一一加以了肯定。随后,我让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了两题,通过对学生所选算法的统计,得出大多数小朋友用做减想加的算法,从而达到了算法多样化与算法最优化的结合。同学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培养了学生之间互相合作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发展了创新思维。

3.巧设“练习”情境

练习不仅仅是学生巩固新授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利用练习这一载体,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如在教学减法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34+()=4()、53-()=4(),让同学们填写()。在全班交流时,我让大家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生1:在加法算式中,我认为第一个方框里填7,第2个方框填1。生2:在加法算式中,我认为第一个方框里填6,第2个方框填0。有些学生好似掌握了方法,纷纷举手。生3:第一个方框里填2,第2个方框填6。

话还没说完,马上有学生站起来。生4:不行,34+2=36,不是46。不能只看个位,还要注意十位。“哦”学生们恍然大悟,有一个学生很激动的站起来说:“老师,我知道了,加数34加上()变成了四十几,说明4加()满了十,第一个()里可以是6、7、8、9。”在这位学生的启发之下,学生很快就有序得到第2题的所有答案,从而进一步巩固了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促进了自主发展。

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让“自主学习”走进课堂,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时代的要求。让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翅膀,才能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标签:;  ;  ;  

让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翅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