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禽传染性支气管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支气管炎,传染性,病毒,疫苗,受体,杆状,香薷。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论文文献综述
刘芳[1](2019)在《一例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的诊疗与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冠状病毒属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呼吸道疾病,主要病变以鸡的日龄不同而变化,对养殖业危害极大~([1])。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节多发。各种年龄的鸡均可感染,但以40日龄以内的鸡最易发生。该病在养鸡场中比较常见,严重危害养鸡业的发展。近期,笔者诊治了一例40日龄雏鸡已免疫过1次仍发生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并引起死亡的病例,现将该病的诊疗情况(本文来源于《家禽科学》期刊2019年12期)
李杨,方守国[2](2019)在《香薷乙醇提取物对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增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香薷(Elsholtzia ciliata (Thunb.)Hyland.)乙醇提取物对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增殖的影响,采用3种处理方式(先加入香薷乙醇提取物后接种病毒、先接种病毒后加入香薷乙醇提取物、香薷乙醇提取物与病毒混合感作后加入)检测香薷乙醇提取物的体外抗病毒效果以及对所感染H1299细胞内抗病毒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3种处理方式均能对IBV在细胞内的增殖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香薷乙醇提取物与病毒混合感作后对IBV的抑制效果最显着,且随着药物处理时间的增加,对IBV的抑制效果越明显。同时,与对照组相比,使用香薷乙醇提取物处理感染IBV的细胞后,细胞内抗病毒基因SOCS3、OASL、STAT1的表达量均有提升。结果表明香薷乙醇提取物能通过调控干扰素途径,增强抗病毒免疫反应,从而抑制病毒的增殖。(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11期)
林成海[3](2019)在《一例疑似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处治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鸡患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疾病的表现为肾脏肿大、尿酸盐沉积,幼鸡感染可以引起死亡[1]。本病若在育雏时期管理不当,如育雏温度低于目标温度、早晚温差过大或者鸡群养殖密度大等均可诱发本病。1养殖情况某饲养户养了5 000只铁脚麻鸡,进鸡苗第叁天鸡开始出现轻微呼吸症状、精神不振、采食减少、白色水样下痢,第四天时波及大群,个别鸡看见鸡肛门周围被粪便污染。第五天时开始出现零星死亡,开始诊断为雏鸡沙门氏菌感染,随后用拜耳公司的拜诺欣1 000(本文来源于《广西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06期)
袁园,张愉,张丽华,范文胜,韦天超[4](2019)在《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E蛋白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产物抗原性的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GX-YL5毒株为模板,PCR扩增其E基因并克隆至融合有His标签的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FastBac~(TM)/HBM-TOPO,构建重组转移载体pFastBac~(TM)/HBM-TOPO-E,转化DH10Bac~(TM)感受态,经同源重组后转染Sf9细胞,并应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和Western blot进行鉴定。IFA结果表明融合了E蛋白的表达产物可被抗His标签的鼠单克隆抗体识别,在感染的细胞膜表面呈现强的黄绿色荧光;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融合了E蛋白的表达产物既可被抗His标签的鼠单克隆抗体识别,也可被GX-YL5株的多抗血清特异性识别,且二者的目的条带大小均为16 ku。说明本研究已成功在Sf9细胞中表达了E蛋白,且表达产物抗原性良好,为进一步探讨IBV E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和构建病毒样颗粒提供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畜牧与兽医》期刊2019年11期)
孟宏任,张拥军[5](2019)在《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一文中研究指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冠状病毒属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1种急性、高度接触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各个日龄的鸡均可感染。因病毒血清型不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在临床上可分为肾型、呼吸道型、腺胃型,其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各不相同,临床特征以呼吸困难、咳嗽、排白色水样稀粪较为常见。当发生致病性大肠杆菌混合感染时常引起较大的经济(本文来源于《贵州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05期)
徐怀英,刘星丽,秦春芝,王友令,亓丽红[6](2019)在《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受体及其纤突蛋白受体结合域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一种由冠状病毒科γ属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有多个临床致病型。位于冠状病毒囊膜上的纤突蛋白(S)是病毒组织嗜性和致病性的主要决定因素,S1蛋白上受体结合域(RBD)与宿主细胞受体的结合是病毒感染的第一步,α和β属多种冠状病毒纤突蛋白(S)与宿主受体相互作用机制已研究得比较清楚,目前IBV受体及受体结合域是研究的热点。论文就近几年来IBV S蛋白的受体结合域、受体多样性、S1蛋白变异对RBD的影响及S2蛋白对IBV细胞嗜性的影响等方面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揭示其致病机制,研制更有效的疫苗、抗病毒药物及诊断制剂等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动物医学进展》期刊2019年10期)
赵辉[7](2019)在《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防控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对于经营多年的养殖场而言,已经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了。虽然大家从进雏开始就免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但是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发病还是越来越严重,这种严重性主要体现在临床上分离出的变异毒株越来越多,且毒株变异的频率更快,养殖场的防控难度加大。根据临床多年的经验发现,鸡(本文来源于《北方牧业》期刊2019年19期)
刘卫容,李明佳,向谈婷,方守国[8](2019)在《黄芩抑制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增殖的作用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黄芩乙醇提取物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体外抑制作用及对IBV感染细胞内抗病毒基因表达的影响,进行以下试验:①以人肺癌H1299细胞为供试细胞,在IBV感染过程中在细胞培养体系中加入一定量的黄芩乙醇提取物,24 h后检测病毒增殖量;②将黄芩乙醇提取物稀释成4个不同浓度,观察不同浓度的提取物对IBV的抑制作用;③用RT-PCR检测黄芩乙醇提取物对IBV感染细胞内抗病毒基因OASL、IFI27、STAT1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黄芩乙醇提取物对IBV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药物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此外,黄芩乙醇提取物可增加IBV感染细胞内抗病毒基因的表达量。(本文来源于《中国家禽》期刊2019年18期)
潘力,吴静,于可响,黄兵,马秀丽[9](2019)在《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山东分离株S1的测序分析及致病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山东某地疑似患肾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的病死鸡的肝、肺、肾脏中分离到1株病毒,经过SPF鸡胚传代接种、血凝试验、鸡胚矮化试验、RT-PCR鉴定及测序分析、动物回归试验,确定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并命名为SD/04/18株。结果显示,经3%胰蛋白酶处理后,病毒分离株有血凝性,未经处理病毒分离株不具有血凝性;鸡胚矮化试验发现该毒株明显抑制胚胎发育;进化树比对发现,该毒株与我国主要流行的QX株同源性最高,S1基因序列相似性为96.4%,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95.3%。分离株用SPF鸡胚连续传3代后接种8日龄SPF雏鸡,复制出了与自然病例相同的临床症状,肺、脾、肾、气管等器官出现典型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在气管环纤毛、肾小管上皮细胞间隙等部位可见抗原聚集。对被感染试验鸡的口腔、泄殖腔排毒进行跟踪检测,直到试验结束,被感染鸡仍有很高的病毒检出率。结果表明,最终确定该毒株为肾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董志华,范文胜,赵长润,张文,陈基明[10](2019)在《2009-2017年广西地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流行病学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2009-2017年从广西地区采集了556份发病鸡群气管、肺脏以及肾脏样本,利用RT-PCR和基因测序等方法分离鉴定出64份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阳性样品,从检出率、发病日龄、季节、地域、症状和病变、与H120疫苗株的同源性等方面进行详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2009-2017年间IBV检出率为11.5%,IBV单一感染检出率为35.9%,IBV混合感染检出率为64.1%,其中IBV与细菌混合感染率高达39.1%;(2)2~4周龄发病鸡群IBV检出率最高;(3)IB的高发阶段是当年的10月份到次年的4月份,具有明显的季节性;(4)广西14个地区中IBV检出率较高的地区分别为南宁市、钦州市、玉林市,检出率分别为14.7%、13.0%和9.9%;(5)IB症状和病变分别以呼吸道症状和肾脏肿大为主;(6)大部分IBV毒株(89.1%,57/64,)S1基因序列与H120疫苗株的相似性很低。本试验通过对广西地区近10年IBV流行病学调查,为今后广西防控IB提供科学依据,对国内其他地区制定有效的IB防控措施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香薷(Elsholtzia ciliata (Thunb.)Hyland.)乙醇提取物对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增殖的影响,采用3种处理方式(先加入香薷乙醇提取物后接种病毒、先接种病毒后加入香薷乙醇提取物、香薷乙醇提取物与病毒混合感作后加入)检测香薷乙醇提取物的体外抗病毒效果以及对所感染H1299细胞内抗病毒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3种处理方式均能对IBV在细胞内的增殖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香薷乙醇提取物与病毒混合感作后对IBV的抑制效果最显着,且随着药物处理时间的增加,对IBV的抑制效果越明显。同时,与对照组相比,使用香薷乙醇提取物处理感染IBV的细胞后,细胞内抗病毒基因SOCS3、OASL、STAT1的表达量均有提升。结果表明香薷乙醇提取物能通过调控干扰素途径,增强抗病毒免疫反应,从而抑制病毒的增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论文参考文献
[1].刘芳.一例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的诊疗与体会[J].家禽科学.2019
[2].李杨,方守国.香薷乙醇提取物对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增殖的影响[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林成海.一例疑似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处治体会[J].广西畜牧兽医.2019
[4].袁园,张愉,张丽华,范文胜,韦天超.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E蛋白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产物抗原性的鉴定[J].畜牧与兽医.2019
[5].孟宏任,张拥军.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J].贵州畜牧兽医.2019
[6].徐怀英,刘星丽,秦春芝,王友令,亓丽红.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受体及其纤突蛋白受体结合域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19
[7].赵辉.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防控措施[J].北方牧业.2019
[8].刘卫容,李明佳,向谈婷,方守国.黄芩抑制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增殖的作用机制研究[J].中国家禽.2019
[9].潘力,吴静,于可响,黄兵,马秀丽.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山东分离株S1的测序分析及致病性[J].中国兽医学报.2019
[10].董志华,范文胜,赵长润,张文,陈基明.2009-2017年广西地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兽医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