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环境监测中心广东省广州市510000
摘要:几十年来,在国家和沿海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的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监测体系逐步完善,监测能力显著提高,监测内容不断丰富,为海洋生态环境综合管理积累了海量的基础数据并提供了决策支撑。文章主要分析海洋环境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海洋;环境;监测
引言
我国海岸线漫长,海洋资源丰富。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一直都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内容。为了将我国发展成为世界海洋强国,党和政府不断加大对沿海经济区的发展建设工作,积极鼓励合理开发沿海城市海洋资源,同时对海洋环境的保护和检测工作也十分重视。但是,我国的海洋环境监测工作较其他发达国家而言起步较晚,虽然在长期的发展中,我国的海洋监测工作在监测内容、技术手段以及科学预报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总体技术水平依然相对滞后。基于近些年海洋环境污染严重、灾害频发的现状,本文就目前我国海洋环境及检测工作形势,分析了国内海洋环境检测工作的现状及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就如何提高我国海洋环境检测工作的成效提出了相关建议。
1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现状
随着海洋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目前我国海洋环境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一方面是海洋污染严重,每年由江河入海和陆地排污口直接排入大海内的总污染物高达5000万t,其中包括大量的重金属有害物质、有机污染物及环境分泌干扰物等,导致我国海洋生态系统严重失衡,海洋资源日渐衰退减少。另一方面,由于海洋资源受到不科学,不合理的过度开发造成了滨海湿地、红树林、珊瑚礁面积逐年减少,海洋溢油和危化品的泄漏问题频发也使我国海洋环境遭到了严重污染。目前,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迅速,海洋环境监测服务需求不断提升,经济结构的调整使得第二产业也逐渐向沿海地区靠拢,海洋的开发力度进一步增大,使得经济对海洋的依赖程度也有所提升,这无疑给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及环境监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海洋环境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发达国家已经通过技术创新对海洋监测领域和范围进行了深度拓展,大大提高了人们对海洋问题的认知。我国海洋环境评价技术同样发展迅速,但在海洋环境监测高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方面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2海洋环境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2.1涉海部门统筹协调机制有待完善
海洋环境监测网络混乱,各个部门权责交叉问题严重,缺乏有效沟通和协调机制,造成环境监测工作机构设置、任务实施和网络布局出现重复,力量布局和资源配置不合理,海洋保护工作无法统一协调。此外,各部门海洋环境保护信息不共享、不交流,使得获得的信息不系统、不全面,甚至存在相互矛盾的环境信息,严重损害了涉海部门的公信力,制约了相关部门的发展。再者,缺乏统一的应急响应机制。面对严重的海洋突发事件,各部门只顾单独行动,而不是合理分工共同解决问题,使得工作十分低效。
2.2海洋环境监测评价责任制落实不足
存在极个别海洋环境检测政府部门责任制度不够完善,没有充分发挥好行政机构在保护海洋环境中的重要职责。相关涉海部门没有形成系统的分级管理机制和完善的考核体系,考核机制漏项、缺项情况严重,无法满足正常的监测管理需求。灾害和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急机制响应滞后。
2.3监测网络体系仍有待完善
基层监测机构人员缺乏,结构不合理,尤其是技术岗位上的专业人才极为匮乏,这严重的影响了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的完成效率和质量。除了人员短缺,监测机构的硬件能力也十分薄弱,大型紧密的分析仪器数量少、分布不均,大多集中在省、市级单位,基层单位几乎没有先进设备的使用,很难开展正常的海洋监测工作。
3海洋环境监测工作成效的有效策略
3.1加强各部门统筹协调
为了加强各部门的统筹协调,海洋局应发挥海洋委员会的统筹协调作用,加强地方政府和海洋相关部门的联动机制,分工负责、相互配合共同负责入海水流和陆地排污口污染物的入海排放管理。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定期安排各部门进行信息通报交流会,由同一平台统一发布海洋环境信息。当发生海洋突发事件后,由海洋委员会统一协调安排,高效率进行应急响应工作。
3.2深化海洋环境监测评价
对于海洋环境监测评价工作,国家和地方政府应适当增加经费投入。为了丰富我国海洋环境的监测内容,负责海洋管理的各级行政部门应逐步完善海洋环境监测工作方案,建立相应的环境保护考核制度和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逐步完善评价技术、标准和方法体系,加强海洋环境监测评价体系的构建工作。
3.3积极应对海洋环境突发事件
国家海洋局颁布的方案中明确指出监测中心在海洋环境保护工作主要承担海洋环境的保护、执行和监测管理方面的技术支持,以及发生海洋突发事件和海洋灾害后对事后的亏损进行科学合理的监测和评估。以日本福岛核泄漏、“8.12”天津港爆炸等突发事件为例,相关部门要成立专项处理小组,对突发事件进行分类处理,积极参与事件全程的指导监测工作,实时跟踪事故动态,收集类似事件的的处理案例、技术文件,并在事故后开展长期的评价工作。在海洋环境评估方面,应拓展监测领域深入开展海洋变化的调查等,对于灾害和事故的监测也要拓展中心监测领域,为海洋监测技术和相关策略研究提供参考意见。
3.4加强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为了推动我国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国家海洋局及其他涉海部门应客观总结自身的发展现状及未来海洋监测工作的发展需求,派相关专业人员到国外学习交流,对海洋环境保护、环境监测评价、相关管理制度及技术进行深入学习,系统掌握全球海洋评估工作的具体运行情况,并深入了解海洋管理履行技术的支持工作,加强全球海洋事务的参与度,在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学习先进的海洋环境监测技术和评价制度,同时提升我国在海洋管理领域的国际地位。
4未来我国海洋监测技术研究及发展
基于可持续发展下的海洋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开发,在全新的社会生活中会获得更高的关注度,特别是近海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监测。在沿海部分C—G00S框架和“全球海洋观测系统”(GOOS)下,加强近海环境调查、监测,建设我国近海海洋立体监测系统,促进资源、环境、人口的协调发展,并提升数据产品服务和处理能力,支持海洋强国的建设,均是21世纪我国海洋监测技术发展基础思路。海洋强国的重要标志便是海洋监测技术水平,且国际市场贸易和竞争的重要内容,便是海洋监测高技术产品。数字化、高时效、多平台、高技术和集成度、长时间序列是现代海洋监测技术发展方向。我国有强烈的对海洋高技术产品的市场空间和需求的追求,所以需实现跟踪和超越相结合,利用良好的国内外市场和现代化科学技术,加速成果向产品的转化,并加强创新海洋监测高技术,推进中国海洋监测技术的发展。
结语
海洋环境监测技术在全球海洋观测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以上各项海洋环境监测技术的普及应用,其功能作用将得到充分发挥,有效地保护了海洋环境。海洋环境监测工作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然而在海洋环境监测机制、监测范围、监测内容、监测能力、监测技术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制约了中国海洋环境监测水平的提升。结合中国海洋环境监测实际情况,对中国海洋环境监测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监测机制、监测内容、监测能力等方面提出建议和对策,以期为中国的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和进步提供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朱光文.海洋监测技术的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J].气象水文海洋仪器,1997(2):1-14.
[2]尹秀丽,薛钦昭,秦伟.生物传感技术在海洋监测中的应用[J].海洋科学,2011,35(8):113-118.
[3]李启虎.海洋监测技术主要成果及发展趋势[J].科学中国人,2001(4):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