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运作策略与机制选择问题

供应链运作策略与机制选择问题

洪定军[1]2016年在《灰色市场环境下供应链运作决策及协调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灰色市场,也称平行进口,是指未获得品牌商授权的机构或个人在某区域销售该品牌商品的“非正式”的销售渠道。现实中,由于不同市场中同类产品的价格差异,一些授权或非授权的机构或个人通过将低价市场中的产品转售至高价市场以牟取利润,这些被转售的产品被称为“灰市产品”,这些参与灰色市场投机的非授权机构被称为“独立灰色市场投机者”,这些参与灰色市场投机套利的授权机构被称为“灰色市场投机者”。现有文献中,假定独立灰色市场投机者进行套利投机的研究均基于单一跨国集团公司的角度,而没有从分散化供应链的角度进行研究;假定灰色市场投机者进行套利投机的研究均基于灰市产品流入市场中的授权渠道与非授权渠道是同时决策的角度进行研究。另外,还没有研究考虑同时存在授权分销商和独立灰色市场投机者进行套利投机的情形。因此,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本论文从分散化供应链的角度,考虑了仅独立灰色市场投机者进行套利投机、仅授权分销商进行套利投机以及同时存在这两类灰色市场投机者进行套利投机的叁种情形;构建了灰市产品流入市场中授权分销商与投机者的序贯决策模型;研究了灰色市场环境下供应链节点企业的运作决策,并设计相应的契约机制以协调分散化供应链。基于此,本论文主要关注以下叁个方面:首先,在仅独立灰色市场投机者进行套利投机时,研究了授权渠道分散化决策下的供应链运作决策及相应的协调机制。构建了由一个制造商、两个分别处于不同国家的分销商以及一个独立的灰色市场投机者组成的叁阶段Stackelberg博弈模型。借鉴并拓展现有相关研究,假定制造商在其与分销商的子博弈中处于主导地位,灰市产品流入市场中的授权分销商在其与投机者的子博弈中处于领导地位。运用逆向归纳法求解分别得到制造商的最优批发价格决策、分销商的最优订货决策以及灰市投机者的最优运作决策,并设计契约对分散化供应链进行协调。在此基础上,考虑制造商在其中一个市场直接销售产品的两种部分集中化决策情形。与已有研究不同,本论文在仅独立的灰色市场投机者参与灰市投机时,从分散化供应链的角度进行研究,而非从单个跨国集团公司的角度进行研究。其次,在仅授权分销商进行套利投机时,构建了灰市产品流入市场中的授权分销商与灰市投机者的序贯决策模型,研究分散化供应链的运作决策及协调机制。主要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忽略了灰市产品流入市场中的授权分销商与灰市投机者的市场力量差异),考虑由单个制造商和两个处于不同国家市场的分销商组成的跨国供应链(其中一个分销商直接参与灰色市场投机),构建了灰市产品流入市场中以授权分销商为领导者和以灰市投机者为跟随者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通过采用逆向归纳法进行求解,分别得出制造商、授权分销商以及灰色市场投机者的最优运作策略;并深入研究了采用两部定价机制对分散化供应链进行协调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制造商在灰市产品流入市场中直接销售产品的部分集中化决策情形。与已有研究不同,本论文在仅授权分销商参与灰市投机时,考虑灰市产品流入市场中的授权分销商与投机者是序贯决策,而非是同时决策。最后,在两类投机者参与灰色市场投机时,研究了授权渠道完全分散化决策下的供应链运作决策及协调机制。主要针对现实中存在授权分销商与独立的灰色市场投机者均进行套利投机的现象,构建由单个制造商、两个分别处于不同国家的授权分销商以及独立的灰市投机者组成的叁阶段博弈模型。通过运用逆向归纳法进行求解,分别得出制造商、两个分销商以及独立灰色市场投机者相应的最优运作策略,并研究了分散化供应链的协调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制造商在灰市产品流入市场中直接销售产品的部分集中化决策情形。与已有研究不同,本论文考虑了存在两类投机者均参与灰市投机的情形,而不是考虑要么仅独立的灰市投机者进行投机,要么仅授权分销商进行投机。

胡晓蕾[2]2004年在《供应链运作策略与机制选择问题》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国际市场经济环境的日益发展,为了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如今的企业都向着敏捷华、集成化、并行化的方向发展。随着新的技术的不断出现,产生了新的管理模式及观念,为企业提高效率,增强竞争力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本文从研究供应链的理论入手,介绍了供应链的概念及与其它先进管理模式的区别。根据供应链中核心企业的不同,将其划分为叁种类型:以制造企业为主导的供应链、以零售企业为主导的供应链以及以3PL为主导的物流服务供应链,并分析了供应链的各种适应条件以及构造策略,提出了建立供应链的动力源问题,分析了导致企业之间结成供应链联盟的各种动力因素,主要来源于:企业战略的变化、新技术的出现、市场的压力以及企业自身成长的需要,并从外部驱动和内部驱动两方面来讨论构建供应链的动力机制。接下来将供应链划分为不同的企业过程链,针对每种过程链提出相应的控制策略,根据设计的不同,将控制系统分为叁类:开环系统、闭环系统以及修正反馈系统,并给出了相应的控制机制;最后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具体说明了如何在企业中应用供应链运作的理念。

蓝海燕[3]2014年在《碳约束下企业供应链生产-库存控制策略研究》文中提出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普遍的共识,为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以下简称“碳排放”),各种国际性法规与机制相继推出。其中,限额与交易(cap-and-trade)机制是使用范围最广、减排效果最好的国际性协议,它是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 Emissions Trading Scheme, EU-ETS)的基础,在欧盟实践中预计每年减排2亿吨二氧化碳。同时,限额与交易机制也是《京都议定书》的本质,通过市场与监管政策结合,实现“共同但有区别”的减排责任。碳税是另一种国际性减排手段,相比于限额与交易,碳税的控排方式更加简单,它是按照化石燃料的含碳量或碳排放量征收的一种税,通过价格变化以降低环境污染的负外部性。1990年,芬兰最早开征碳税,其将碳税与能源税合并计算。如今,碳税已在欧洲十几个国家推行,并被世界其他国家学习与借鉴。中国为实现其减排承诺,正在积极推进碳交易市场建设,并开始探讨碳税在中国的实践。如今,低碳理念已开始运用于各个领域,供应链碳减排问题已经引起国内外一些学者和企业界的高度关注,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然而,既存文献中对于库存系统碳减排的研究数量相当有限,对于多级库存减排问题的研究更是微少。因此,研究碳约束机制下企业供应链生产-库存问题,成为具有挑战性和现实性的课题,并具有较强的理论指导意义与应用参考价值。本文基于总量干预和价格干预两个视角,选择了具有代表性且最普遍运用的两种碳约束机制——限额与交易机制和碳税机制,对于两种约束机制下企业供应链生产-库存控制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供应链生产-库存系统的碳排放因素进行度量与分析。为了研究供应链生产-库存系统碳排放的影响,首先描述供应链系统的碳排放过程,明确系统碳排放的核算边界与分类方法,给出各级碳排放数量的计算公式,确定两种碳减排约束机制在供应链中的具体形式,这些研究工作为后文生产-库存系统中碳排放度量提供了指导框架。(2)通过单厂商的生产-库存系统,对比限额与交易、碳税两种约束机制的影响。具体而言,将限额与交易机制和碳税机制应用到单厂商单产品的生产-库存系统,通过生产数量、订货数量及厂商总成本的变化,考察两种约束机制对厂商决策的影响,并对比两种碳约束机制的政策效果。(3)研究了限额与交易机制下多级供应链生产-库存控制问题。将限额与交易机制应用于多级多产品多成员的生产-库存系统中,系统采用分散与集中两种决策方式,通过生产数量与订货数量的联合优化以满足碳排放监管,利润分配与补偿机制能有效促进供应链成员的协调,得出限额与交易机制下多级生产-库存控制方法与管理见解。(4)研究了碳税机制下多级供应链生产-库存控制问题。对于碳税采用两种形式:统一碳税与级差碳税,应用于多级供应链生产-库存系统中,考虑成员竞争能力与策略选择,比较两种碳税形式下生产-库存系统决策及碳排放水平变化,以及两种碳税形式的政策影响。上述提出的两种碳约束机制下供应链生产-库存控制的理论与方法可应用于企业碳减排实践中,有助于提升低碳环境下企业管理决策水平,使碳排放约束下的供应链运营更高效,对于推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高卉杰[4]2016年在《需求不确定下物流服务供应链整合运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物流服务需求逐渐呈现出反应快速化、功能集成化、组织网络化、经营市场化等特点,为有效满足顾客的不确定性需求,物流服务企业开始逐渐对闲散、重复的物流资源进行整合,通过加强不同类型企业之间的横纵向合作,逐步建立物流资源节约型和物流服务一体化的新型管理模式。本文首先根据物流服务提供商的功能特点,将物流服务提供商分为功能提供商和集成商两大类,以功能提供商和集成商组成的物流服务供应链系统为研究对象,运用资源基础理论、能力外购理论和契约理论,从物流服务能力数量的角度,深入研究物流服务供应链整体和各成员之间的整合运作机制,以促进物流服务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物流服务提供商的运营效率。主要沿着从纵向到横向、从整体(物流服务供应链)到部分(链上成员:下游集成商和上游功能提供商)的思路展开研究,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研究了需求不确定性下采取批发价格契约和信用支付时物流服务供应链的纵向运作决策。针对由单一功能提供商、单一集成商和顾客组成的物流服务供应链系统,当物流服务能力存在缺货损失和残值盈余时,建立了批发价格契约下功能提供商和集成商的决策模型,并研究了缺货损失在物流服务供应链中的转移效应。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含有信用支付期限的物流服务供应链决策模型,并设计了基于收益共享、机会主义损失共担的协调机制,有效实现了物流服务供应链的协调。(2)研究了需求依赖价格且考虑时间的物流服务供应链纵向运作决策。当集成商在销售周期内物流服务能力的零售价格可以改变时,建立了需求依赖价格且考虑时间的物流服务供应链模型,对集成商拥有单次采购机会和两次采购机会的采购模式进行了讨论,分别设计了两种采购模式下的四种决策策略。对于功能提供商来说,有补偿和批发价格折扣策略较优,且单阶段采购模式下的收益优于两阶段采购模式下的收益;对于集成商来说,无补偿和批发价格折扣下的策略较优,且两阶段采购模式下的收益优于单阶段采购模式下的收益。(3)考虑能力预留的集成商之间的横向合作决策研究。对于下游集成商,在能力共享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需求依赖价格下考虑能力预留的横向合作模型。结果表明:集成商之间采用能力预留合作模式优于仅采用能力共享模式;在能力预留模式下,主导者集成商往往会降低在功能提供商处的物流服务能力采购数量,以较低的价格在跟随者集成商处预留一定数量的服务能力,而跟随者集成商会增加在功能提供商处的物流服务能力采购数量,以较高的价格出售给主导者集成商;能力预留合作模式还能够增加功能提供商的销售量和收益,实现物流服务供应链的整体优化。(4)区域间不同运输类型功能提供商的联合运作决策研究。对于上游功能提供商来说,以不同运输类型的功能提供商为研究背景,以一家规模较大的公路物流服务功能提供商、一家规模较小的公路物流服务功能提供商和一家铁路运输为主的物流服务功能提供商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引入Logit效用函数表示不确定性需求,分别建立了叁者在不同合作情形下的决策模型,并对顾客盈余、社会福利和相关参数的敏感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任意功能提供商之间的合作均优于独立决策;从功能提供商的角度来说,大型公路功能提供商与铁路功能提供商之间的合作为最优决策;从顾客和社会的角度来说,大型公路功能提供商和小型公路功能提供商之间的合作为最优决策。市场规模效应系数、效用系数和市场需求系数的变化并不会影响功能提供商、顾客和社会的最优决策行为,合作成员收益、顾客盈余和社会福利是规模效应的凹函数,且叁者不仅随效用系数的增加而增加,还随市场需求系数的增加而增加。(5)从正式控制的角度,研究物流服务提供商整合运作的关系治理和机会主义。采用实证分析法,基于124份物流服务提供商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潜调节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关系治理与正式控制在治理物流服务提供商之间机会主义行为时各自及其交互作用,以及机会主义行为对整合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信任、承诺、过程控制、结果控制均可以有效遏制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而联合行动对降低机会主义行为没有显着影响,机会主义行为对整合绩效具有显着的负向影响;过程控制弱化了信任、承诺在降低机会主义行为方面的作用,结果控制则强化了信任、承诺、联合行动在降低机会主义行为方面的作用。

韩啸[5]2014年在《农产品供应链封闭化运行模式及绩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以食品安全为背景,农业龙头企业主导实施的供应链为研究对象,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农业龙头企业主导实施的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的封闭策略、运行模式的构建、实施意愿、影响因素及供应链绩效等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如下:第一,构建了影响农业龙头企业主导实施农产品封闭供应链运作模式的意愿模型,并实证分析出影响其实施意愿的因素。借助计划行为理论、交易费用经济学理论等理论,构建了一个关于影响农业龙头企业实施农产品封闭供应链运作模式的影响模型,利用调研数据,利用Logistic模型对调研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实证验证了影响封闭供应链运作模式的实施意愿的因素。第二,提出了农业龙头企业主导实施农产品封闭供应链运作模式的基于多级质量检测的农产品供应链封闭化运行策略、基于信号传递博弈理论的市场准入封闭化运行策略、基于质量信息可追溯系统的封闭化运行策略的研究和基于农产品物流封闭运作封闭化运行策略四种封闭策略,并构建博弈数学模型分析论证了每种封闭策略对质量安全管控的封闭作用,提出并分析论证了农业龙头企业如何有效整合与协调封闭化运行策略于供应链运作模式中的对策。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封闭供应链理论。第叁,基于BSC的评价模型,构建了农业龙头企业主导实施的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并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了封闭供应链运行策略对供应链绩效的影响作用。基于BSC评价模型,考虑农业龙头企业的龙头特性和封闭供应链运行特征,创新构建扩展型包括财务、供应链运作、客户、供应链创新、社会责任及质量安全管控在内的六维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一个封闭化运行策略对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绩效影响的结构方程模型,利用调研获得的数据,实证验证了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的四种封闭化运行策略对封闭供应链绩效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作用。

陈雯[6]2012年在《基于策略消费者行为的供应链运作与协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策略消费者在预见到未来产品价格上涨或下跌时,会相应有抢购囤积或持币观望的行为,这在现实中很常见,但传统的供应链建模只关注需求总量,没有从策略消费者行为的角度考虑需求。本学位论文拟在深入了解策略消费者行为和厂商营销策略的互动关系的基础上,将策略消费者的选择行为引入到需求建模中,同时区分消费者的类型,分析策略消费者行为对厂商定价、质量和库存决策的影响,进一步将决策扩展至二级供应链,研究能使整个供应链绩效水平更优的信息共享方式和契约协调方式。论文分析了策略消费者所占比例对厂商决策的影响,当消费者对产品的评价为随机变量时,分别在价格外生和内生、折扣内生条件下,比较不限量两阶段动态定价、限量两阶段动态定价和天天平价叁种策略的适用范围:当价格外生时,仅当对产品评价高的消费者数量较多且策略消费者所占比例适中时,限量策略较好;当价格内生时,若策略消费者比例较大,薄利多销的天天平价策略能吸引消费者尽早购买,若策略消费者比例较小,采取不限量动态定价能获取更多短视消费者的剩余。当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对产品的评价均为随机变量时,比较限量策略与承诺价格不变策略发现:限量可以吸引策略消费者尽早购买,承诺产品价格不变可以完全打消策略消费者等待的念头;当策略消费者所占比例较低时,宜采取限量策略,当策略消费者所占比例较高时,价格承诺更有助于厂商提高利润。在厂商价格和库存决策的基础上,增加质量决策,将产品质量设计和快速反应策略结合起来,探讨面对策略消费者时,两种策略应如何配合以使厂商利润最大化。从消费者类型和库存策略两个角度将运作策略分为四种类型,分析各种策略下的质量、价格和库存决策:当面对策略消费者时,质量设计和快速反应的价值比面对短视消费者要大得多;如果市场上是短视消费者,快速反应策略应与较高的产品质量相配合,如果市场上是策略消费者,快速反应策略应与较低的产品质量相配合。在分析了厂商的定价、库存和质量决策基础上,论文进一步将决策拓展到二级供应链。当产品质量外生时,引入策略消费者等待的耐心程度,将数量承诺下的利润作为供应链协调的标杆,比较零售商管理库存的批发价格契约和供应商管理库存的收益共享契约两种情况下的风险分担和利润分配情况。研究表明,当考虑策略消费者行为时,消费者越耐心等待,厂商利润越低;数量承诺可以提高供应链整体利润,但是承诺常常不可信;分散供应链下的零售商管理库存的批发价格契约和供应商管理库存的收益共享契约都能实现数量承诺下的供应链总利润,但是不同的契约对库存风险分担和利润分配的影响不同,如果不承担库存风险的一方具有更多的市场势力,有利于供应链绩效的提高。当产品质量作为内生变量,由供应商决定时,分散供应链下的产品质量与供应链上下游的议价能力相关,供应商议价能力越强,产品质量越高;当供应商完全掌握制定批发价格的权利时,策略消费者的行为加剧了供应商和零售商之间利润分配的不公,供应商能获得更大比例的利润。

柏庆国[7]2016年在《碳排放政策下易变质产品供应链的优化与协调研究》文中提出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多种碳排放政策被各国政府用来控制和缓解碳排放,这些政策的实施改变了企业和供应链的经营目标和决策环境。另一方面,由于具有容易发生损耗的物理属性,以生鲜品为代表的易变质类产品给碳排放政策下的供应链运营带来了新的挑战。基于此,本论文以易变质产品为主要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凸优化、博弈论、契约理论和数值分析,研究了碳税政策下具有多种分销渠道的联合定价和库存模型以及二级供应链在不同碳排放政策下的协调优化模型。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基于生鲜电商的实际运营情况,构建了零售商在碳税政策下通过多渠道销售易变质产品的联合库存和定价模型。运用凸优化的理论与方法分析了模型最优策略的相关性质并设计有效算法求得了零售商在有限计划期内的最优联合库存和定价格策略。结合应用算例分析了碳税政策对零售商的利润和碳排放的影响。然后,将单个企业的情形拓展到二级供应链系统,研究了碳排放政策对二级易变质产品供应链整体优化与分散决策的影响。一方面,构建了碳限额与交易政策和碳税政策下二级易变质产品供应链的整体库存优化模型。在传统库存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零售商自身仓库容量有限、销售价格具有时变特征和制造商生产过程会产生碳排放等实际现象。从系统的角度求解了供应链的最优库存策略并比较了两种碳排放政策对供应链整体优化策略的影响。另一方面,基于碳限额与交易政策下二级易变质产品的供应链博弈模型,分析了制造商和零售商的最优决策。考虑到制造商减排技术水平、零售商销售价格、促销服务水平和当前库存水平对市场需求的影响,定量描述了市场需求函数。进一步求解了以制造商为主导者的供应链博弈模型的均衡解并分析了碳限额与交易政策对制造商和零售商最优决策的影响。最后,考虑到二级供应链系统成员之间的博弈行为,基于契约机制的设计研究了碳排放政策下二级易变质产品供应链的协调问题。一方面,分析了系统运行在有限计划期内的二级易变质产品供应链在碳税政策下的协调优化策略。对供应链运营模式为生产推动(Push)市场需求的情形,首先比较了系统在集中式决策和分散式决策下的利润值并得出了利润比值的下界。然后,利用收益共享契约和两部收费契约协调供应链并得出了系统在各契约下实现双赢的必要条件。最后通过算例分析比较了供应链在两种契约下的利润值和碳排放量。另一方面,基于系统运行在无限计划期内的二级易变质产品供应链模型,分析了运营模式为市场需求拉动(Pull)生产的系统在碳限额与交易政策下的协调策略。通过比较供应链在集中式和分散式决策下的利润值得出了二者比值的上界。利用收益共享契约协调供应链并得出了系统实现双赢的充分必要条件。最后结合数值算例分析了碳限额与交易政策对供应链协调的影响。

赵灿灿[8]2012年在《面向主体行为的供应链运作过程建模及仿真研究》文中认为供应链运作过程通常是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顾客通过一系列自主行为和交互行为过程构成的价值增值过程。供应链协调的意义就在于通过对供应链成员的自主行为和交互行为过程进行协调,以提高供应链的柔性和服务水平,同时达到供应链整体利益优化。为此,本文针对供应链运作过程的特点,充分考虑供应链成员在供应链运作过程中的行为主动性、自治性及协作性等特征,对面向主体行为的供应链运作过程建模及仿真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全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首先,通过分析供应链运作过程的特点,基于CAS(ComplexAdaptive System)理论和多主体系统MAS(Multi-agent system)的建模原理,提出了面向主体行为的供应链运作过程建模方法,建立了包括供应链成员主体分模型、订单分模型、运输工具分模型、供应链信息分模型在内的供应链集成模型。为了对供应链成员主体行为进行描述,以INTERRUP混合主体模型为基础,从反应层、规划层和协作层分别建立了各级成员主体的行为规则,接着利用分层有色随机Petri网对各级成员主体的执行行为和交互行为过程进行了分析和建模。在上述建模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供应链成员主体的主要行为协议进行了描述,为后续仿真系统构建奠定了基础。其次,研究了面向主体行为的供应链协调策略。将供应链协调问题划分为供应链运作协调问题和供应链利益协调问题,其中,供应链运作协调问题主要是针对供应链成员主体的自主行为和交互行为过程进行协调,主要包括:动态订单任务选择、调货伙伴选择与冲突消解以及运输工具选择与冲突消解。分别从这叁个方面建立了基于多主体协商-决策的动态协调框架,并对相应的协商策略和决策策略进行了算法设计。供应链利益协调解决的是供应链利益的优化及分配问题,此类问题的核心则是供应链的定价协调问题。本文通过定价协商的方式,提出了基于成员独立定价的量折扣协调定价方法。最后,基于供应链协调行为策略的分析研究,分别从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对供应链的绩效评价进行了指标设计,建立了面向供应链协同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各项指标进行了算法描述。再次,进行了面向主体行为的供应链运作过程动态仿真系统的开发。以提出的面向主体行为的供应链集成模型为基础,建立了供应链运作过程的多主体系统,并采用Visual C++编程语言开发了一个以成员主体为核心的供应链运作过程建模及仿真实验平台MA-SCOPS(Member Agent-oriented Supply Chain OperationProcess Simulation System)。该仿真系统采用由供应链成员主体行为驱动的动态仿真原理,实现了对供应链运作过程中各级成员主体、订单任务、运输工具、及供应链信息的状态变化及交互作用的动态模拟,并支持基于供应链协同的绩效评价指标的供应链协调行为过程分析。通过某一具体的供应链运作过程的仿真实例验证了该仿真平台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最后,基于面向主体行为的供应链运作过程仿真平台对供应链协调行为策略进行了仿真优化研究。对供应链运作协调行为策略,包括:动态订单任务选择、调货伙伴选择与冲突消解和运输工具选择与冲突消解策略,以及供应链利益协调中定价协调行为策略分别进行了仿真实验设计及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面向主体行为的供应链运作过程建模及仿真方法可以为供应链协同的预测优化以及绩效的改善提供一条有效的途径。

俞海宏[9]2011年在《基于服务供应链契约协调机制的农村流通供应链运作优化研究》文中认为农村流通供应链的运作优化问题对于实现农村流通现代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解决我国叁农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研究了服务供应链的激励和协调机制,并基于该机制探讨分析了基于服务产品增加、服务成员增加和第四方物流模式思路的农村流通供应链的运作优化策略,并提出了服务型农村流通供应链的运作模式和改进策略,为农村流通改革提供一种思路。全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界定研究的问题和意义,综述相关理论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完成全文的理论基础研究,界定了农村流通供应链和服务供应链的基本内涵;并着重研究了纯服务供应链和产品服务混合供应链在不同契约环境下的激励机制和协调机制,为后续的研究奠定基础。第叁部分是应用理论研究,即从纯产品角度、服务产品增加、服务成员增加以及第四方物流模式等角度,分析了农村流通供应链的运作优化。第四部分是应用研究,基于上述的理论研究结果,针对当前农村流通现状,提出服务型农村流通供应链的运作模式以及各类服务型农村流通供应链的改进策略。第五部分是总结。文章分析后得到了若干有意义的研究结论,主要有:(1)纯服务供应链的激励机制和协调机制策略。为了实现服务供应链的整体效益最优,需要综合服务提供商向专业服务供应商实施努力激励;在批发价格、回购、收益分享、数量柔性和销售回扣等不同契约下引入激励机制的服务供应链能够实现协调,但是对该服务的需求分布特性有一定要求;协调下成员的利润分配可以通过激励机制的谈判力参数来调整,其范围受到需求分布特性的影响;在引入激励机制的服务供应链中,各种契约实现协调的条件相同,契约具有同一性特征。(2)产品服务混合供应链的激励机制和协调机制策略。现实经济中的供应链往往是既提供产品又提供服务的混合供应链。混合供应链有两类形式,即供应商同体和供应商异体。当产品供应商与服务供应商异体时,最优激励机制为与其在纯服务供应链中的最优激励机制分别是一致的。而供应链的协调条件与纯服务供应链的协调条件不同,原因是综合提供商和整个供应链的利润包括了产品收益部分。当供应商同体时,由于供应商的收益不仅来自于服务供应还来自于产品的提供,所以对供应商的努力激励和协调条件均会产生变化,所以同体情况下最优激励机制与协调条件均与纯服务供应链的不一致。(3)纯产品视角下农村流通供应链的运作优化策略。在传统纯产品的农产品流通供应链运作中,提高供应链利润的策略有:增加农产品或服务产品、提高农产品残值、降低运作成本;提高农户利润的策略有:提高农产品残值、降低农户单位生产成本、让农户拥有定价权。传统农产品供应链在通常的批发价格契约下无法实现协调,在回购契约等其他条件下可以实现协调。在农产品供应链中,一对多模型(不同市场)模式下农户谈判力最大,多对多模式下最小;农资供应链中,一对多和多对多模式下,谈判力较大,而一对一和多对一模式下较小。农村消费品流通策略可以考虑需求集中化策略,包括时间集中策略与空间集中策略两类。(4)基于服务的农村流通供应链的运作优化策略。农村供应链可以通过服务产品增加、服务成员增加和第四方物流服务模式等叁大方式来实现服务转型。在服务产品增加的农产品供应链中,努力成本和谈判力是对绩效改进非常重要的外生参数。在服务成员增加方式下,降低供应链成本的主要思路在于降低农资制造商、农资分销商和服务供应商的运作成本以及努力成本。第四方物流模式带来的主要价值体现在集中决策的优化效应、专业化的优化效应、规模化的优化效应、快速响应的优化效应、激励协调机制的变化,等。(5)服务型农村流通供应链运作模式及改进策略。提出了服务型农村流通供应链运作模式,其主要改进策略包括:服务产品培育创新策略、供应链激励机制策略、供应链协调机制策略、服务成员引入策略、农户谈判力提升策略、契约创新策略、服务产品增加的同体混合和异体混合策略、直销和经销策略、第四方物流运作策略、农村需求的时间空间集中策略,以及基于量化模型得到的各类管理参数控制策略,等。

郭金森[10]2015年在《双渠道供应链渠道销售模式选择与运作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电子商务和物流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选择网上购物,实体销售渠道与网络销售渠道的组合销售模式(Click-and-Mortar)逐渐成为企业进行产品销售的一种新的发展趋势。然而,当实体销售渠道与网络销售渠道同时存在时,由于不同渠道间的产品价格、服务等竞争以及消费者基于产品售前服务搭便车行为的发生,渠道冲突难以避免。因此,研究双渠道供应链中企业的渠道销售模式选择与运作策略,缓和渠道冲突,对于推动双渠道供应链管理理论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对于指导双渠道供应链管理实践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双渠道供应链为研究对象,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营销和运作的角度对双渠道供应链企业的渠道销售模式选择和运作决策进行研究。研究结构一方面在纵向上不断深入:从单层双渠道扩展到双层双渠道;另一方面在横向上不断扩展:从双渠道扩展到混合渠道;在研究内容上也不断深入,不仅考虑了渠道定价,服务竞争,也考虑了搭便车行为,网络邮寄时间等因素对双渠道企业渠道销售模式选择和运作策略的影响。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成果如下:(1)针对单层双渠道零售商,区别于以往对单层双渠道零售商的研究,在不同的渠道博弈结构下,考虑当市场中消费者存在售前服务搭便车行为且搭便车程度不断变化时,双渠道零售商渠道销售模式选择与运作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当零售商双渠道独立运作时,“搭便车”行为削弱了零售商实体渠道提供售前服务的动机,对零售商实体渠道和双渠道总收益产生消极影响;尽管“搭便车”行为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网络渠道需求,但是对网络渠道收益并非始终是有益的;当零售商双渠道一体化运作时,一定市场条件下,零售商可能会采用“体验店+网络渠道销售”模式,即实体渠道为客户提供产品体验,而产品销售则通过网络渠道来完成。此时,随着“搭便车”行为强度的增大,零售商双渠道总收益也不断增加。(2)针对双层双渠道供应链,结合当前企业运作实践背景,研究当市场中消费者存在售前服务搭便车行为时,双渠道制造商分别在“价格不一致”和“价格一致”两种不同的价格模式下,其售前服务成本分摊合同的设计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存在“搭便车”行为,制造商通过双渠道销售产品时,其售前服务成本分摊合同的设计能有效刺激零售商售前服务水平的提高,制造商收益增加。而零售商会出现“反收益的成本分摊”现象,即零售商分摊的售前服务成本比例越小,零售商收益越低;当潜在市场规模相对较小时,制造商将采用“零售商产品体验中心+网络渠道销售”模式分销产品,即零售商转化为了制造商的产品“体验中心”,而制造商的产品仅仅通过自身网络渠道销售;数值例子发现,尽管“价格一致”模式能有效缓和双渠道间价格冲突,对零售商有益,但会损害制造商的收益。(3)考虑供应链中当制造商和零售商同时采用双渠道销售模式,且零售商实体渠道提供部分价值增值服务时,在不同的博弈结构以及价格模式下,研究供应链各主体的渠道运作策略和收益。研究结果表明,当制造商提供网络渠道指导价格且零售商为市场领导者时,零售商实体渠道价格将始终高于制造商网络渠道指导价格;否则,各渠道价格高低依赖于市场参数,尤其是潜在市场规模以及渠道间价格替代效用系数。没有哪种价格模式始终是最优的,在不同的市场条件下,制造商和零售商会偏爱不同的价格模式。数值例子发现,渠道间价格替代效用系数对制造商并非始终是有害的,适度的渠道间价格竞争,会为制造商带来更多的收益。同时,当渠道间价格替代效用系数相对较大时,制造商和零售商都喜欢作为市场跟随者,观察到对手策略后再制定自身策略。否则,制造商和零售商都喜欢作为市场领导者,通过先入市场以及低价策略获取更多需求和收益。(4)基于消费者效用角度,区别于以往的研究,不仅考虑实体和网络渠道定价对消费者效用的影响,进一步融入了实体渠道售前服务水平以及网络渠道邮寄时间长度对消费者效用的影响,并构建消费者效用模型,分别研究在一体化模式以及分散决策模式供应链中,制造商渠道销售模式选择和运作策略以及零售商最优反应策略。研究发现,一体化模式下,制造商是否采用双渠道销售主要受顾客对网络渠道接受程度的影响,但在分散决策模式下,只有当实体渠道运作成本以及售前服务成本因子均较高时,制造商才会采用双渠道销售模式;在分散决策模式下,当制造商采用双渠道销售产品时,制造商网络渠道的引入主要目的并不是销售产品,而是对零售商实体渠道产生威慑,刺激零售商降低零售价格,提高其销售努力水平,从而提高零售商渠道的运作效率,促进供应链各主体以及整个供应链利润增大。上述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双渠道供应链渠道销售模式选择和运作决策理论的内容,而且为实际供应链中双渠道企业的决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灰色市场环境下供应链运作决策及协调机制研究[D]. 洪定军. 电子科技大学. 2016

[2]. 供应链运作策略与机制选择问题[D]. 胡晓蕾. 天津大学. 2004

[3]. 碳约束下企业供应链生产-库存控制策略研究[D]. 蓝海燕. 东北大学. 2014

[4]. 需求不确定下物流服务供应链整合运作研究[D]. 高卉杰. 北京科技大学. 2016

[5]. 农产品供应链封闭化运行模式及绩效研究[D]. 韩啸. 北京科技大学. 2014

[6]. 基于策略消费者行为的供应链运作与协调研究[D]. 陈雯. 华中科技大学. 2012

[7]. 碳排放政策下易变质产品供应链的优化与协调研究[D]. 柏庆国. 华中科技大学. 2016

[8]. 面向主体行为的供应链运作过程建模及仿真研究[D]. 赵灿灿. 重庆大学. 2012

[9]. 基于服务供应链契约协调机制的农村流通供应链运作优化研究[D]. 俞海宏. 浙江大学. 2011

[10]. 双渠道供应链渠道销售模式选择与运作策略研究[D]. 郭金森. 华南理工大学. 2015

标签:;  ;  ;  ;  ;  ;  ;  ;  ;  ;  ;  ;  

供应链运作策略与机制选择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