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生物附着论文-兰卉,李红志,王磊,许丽萍,吴晟

防生物附着论文-兰卉,李红志,王磊,许丽萍,吴晟

导读:本文包含了防生物附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防生物附着,紫外线,装置,设计

防生物附着论文文献综述

兰卉,李红志,王磊,许丽萍,吴晟[1](2019)在《基于紫外线的CTD防生物附着装置设计和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洋环境监测工作中大部分仪器设备放置海水里,都会或多或少地受到海洋生物附着的影响。生物附着物的生长速度有时非常快,覆盖海底观测设备及传感器的测量单元,对测量效果产生不利影响,使得观测数据持续漂移、降低数据质量、导致传感器逐渐失效。生物附着还会影响海洋设备的散热、水动力流场,并对机械结构产生腐蚀等。目前诸多防生物附着技术各有弊端,甚至产生环境污染问题。为此设计并组装基于紫外线杀菌原理的CTD防生物附着装置,明确各主要技术参数,应用在渤海夏季近岸海上比测试验,验证其对于大部分的海洋附着物具有良好的杀灭效果,可有效缓解生物附着对电导率传感器的影响,在海洋环境监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海洋科学进展》期刊2019年02期)

高焕,王玉,李光光,陈锦军,阎斌伦[2](2018)在《海水养殖设施防生物附着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十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对水产品,尤其是海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但是由于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的增加,陆地海上池塘养殖面积已经基本达到最大化,甚至出现了逐年递减的现象。为了尽可能增加海洋水产品的供给量,我国科学家提出了"海洋牧场"的概念。如要在自然海区实现人工可控的"牧场化"养殖目的,就必须借助于各种各样的养殖设施。这些养殖设施主要包括:网箱、人工鱼礁、养殖伐架、养殖吊笼以及这些设备的(本文来源于《水产养殖》期刊2018年11期)

吴正伟,周怀阳,吕枫[3](2017)在《海洋观测仪器防生物附着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几乎任何固体构件物放入水中,都会不同程度地发生生物附着现象,这极大地限制了海洋观测设备的长期运行。目前有多种防生物附着方法,但没有一种方法是普遍适用的,其效果受到环境因素及被保护对象本身特点的影响。本文论述了生物附着的形成机制以及环境因素对生物附着程度的影响,并按照主动方式与被动方式的分类,介绍了几种常用防生物附着技术的特点及局限性。最后根据各类防生物附着技术及被保护对象的特点,推荐了典型海洋观测设备各部位的防生物附着策略,为实现海洋观测设备长期运行提供保障。(本文来源于《海洋工程》期刊2017年05期)

高志鹰[4](2013)在《液相脉冲放电效应及管线防生物附着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液相高压脉冲放电技术采用在两个电极之间施加脉冲高压,使两电极在水中形成液相放电,放电过程同时产生强力冲击波、紫外线,各种活性自由基和强电场。前人对液相脉冲放电各种效应的研究均仅限于单方面,液相放电所产生多方面的效应还没有被综合考虑,特别是各种效应如自由基,电场,紫外线辐射,冲击波的相对贡献率,至今未得到详细的研究。本文对液相放电机理及其应用进行了详细研究,主要结论有以下几点:首先,采用针-板液相放电反应器,通过不同材料的小管将放电产生的各种效应进行了分离,深入调查了液相放电的多重效应如冲击波、紫外线,强电场和各种活性自由基的作用效果及其所占比例关系。在实验范围内,距放电点的距离(d)和峰值电压变化对紫外线杀菌所起作用基本没影响。与紫外线不同,随着距离d增加,冲击波对杀菌所起作用降低。实验范围内,峰值电压变化对冲击波杀菌作用比例几乎没有影响。距放电点的距离(d)对电场杀菌有着非常明显的影响。距离放电中心轴越远,电场对杀菌所起作用越小。放电中心轴处,紫外线、冲击波、电场对细菌杀灭所起作用近似值分别为30.8士4.8%、36.1士5.5、12.7士1.8%,由此推算出活性自由基所起作用约为20.4士2.5%。其次,设计了一个4m长管的大型水中放电装置,采用棒-棒式电极,液相中直接放电的形式,利用压力传感器测定冲击波峰值压力大小及其传播特性。冲击波在水下传播速度为1500m/s。电极间距不变,随着电压的升高,冲击波增大。在本实验范围内,经多点实验平均计算出冲击波强度经验公式为Pr=2.56E·e-0.4831r。放电电压保持不变,实验范围内当电极间距从3mm增加到7mm,冲击波峰值压力先升高后降低。峰值电流相同条件下,电极间距越大的冲击波压力值越大。主要是因为电功率对等离子体通道的击穿时间依赖于与峰值电流和通道等效电阻。电极间距增加,等离子通道的等效电阻增加。因此,电流为常量,电极间距增加,等离子体通道电功率增加。脉冲能量与冲击波峰值压力呈线性关系,能量越高,冲击波峰值压力越大。第叁,液相放电能有效利用冲击波作用范围广的特点,以及紫外线和自由基有效扩散,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能量,单次放电即可实现大范围的有效作用。利用液相高压脉冲放电产生的冲击波、紫外线联合作用远距离处理管道内污损生物紫贻贝,并对紫贻贝附着率及死亡率进行了调查,同时对紫贻贝的生物活性进行了监测,探讨了液相高压脉冲放电远距离处理污损生物的可行性。实验表明,提高脉冲峰值电压、增加输出能量、低频长时间、多次处理短时间对紫贻贝的去除均有较好的效果,反之则相反。同时,放电处理可以有效的降低贻贝的生物活性,且各组实验中,紫贻贝体内酶系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与丙二醛(MDA)浓度呈负相关,过氧化氢酶(CAT)活力与过氧化氢(H2O2)浓度呈负相关,SOD趋势与CAT趋势近似。证明了液相高压脉冲放电可快速有效去除附着在远距离管道中的紫贻贝。(本文来源于《大连海事大学》期刊2013-04-01)

董大圣,刘海丰,张国华,张曙伟,范秀涛[5](2012)在《一种新型海洋环境长期连续监测系统及其防生物附着装置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介绍了一种海洋环境连续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现有的水下监测仪器一般长时间放置在水下,不可避免地会遭受海洋生物附着和损坏,通常3个月到6个月左右需要清理或者更新一次。设计采用新型监测结构,将被测海水抽样到舱内进行相关参数的检测,检测完成后,将海水排回海中,舱内仪器采用消毒液和清水自动冲洗。通过这种方式,避免了海洋生物的附着和污染,检测仪器可以长期可靠地运行,减少了设备的维护次数,在海洋监测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海洋技术》期刊2012年01期)

张环,赵义平,陈莉,王岩[6](2007)在《凝胶化改性尼龙-6渔网的防生物附着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对渔网尼龙-6纤维进行接枝丙烯酸的方法,制备防止海洋污损生物附着的表面凝胶化改性渔网材料。以小球藻、杜氏藻、金藻为实验海藻,研究了叁种海藻在改性材料表面的生物附着性能。结果表明,叁种海藻在聚丙烯酸凝胶改性尼龙-6纤维表面的附着量明显少于普通尼龙-6纤维。改性纤维的接枝率越高,海藻的附着量越小,接枝率16.1%以上时纤维具有优良抗生物附着性能。(本文来源于《海洋环境科学》期刊2007年02期)

陈登美,钱忠敏[7](2002)在《防生物附着网具材料的试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海洋生物对网具的附着情况 ,大力发展海洋水产养殖业 (近海网箱养殖、抗风浪网箱养殖、吊笼养殖、网拦养殖等 ) ,是国家面临海洋渔业资源日渐衰退、相关“渔业协定”相继生效、大量捕捞渔船纷纷歇业转产的情况下制定的重要举措。但由于海洋生物 (藻类及软体动物(本文来源于《渔业现代化》期刊2002年05期)

管绍波[8](1997)在《“扇贝养殖防生物附着”通过技术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1996年12月14日,山东红超水产集团公司研究所承担的青岛海洋与水产技术开发项目“扇贝养殖防生物附着”在胶南市红石崖镇通过技术鉴定。青岛及胶南市科委和渔技站、中科院海洋研究所、青岛海洋大学的张福绥、王如才、曹金祥等专家参加了鉴定。专家组一致认为:该科研(本文来源于《中国水产》期刊1997年02期)

防生物附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几十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对水产品,尤其是海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但是由于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的增加,陆地海上池塘养殖面积已经基本达到最大化,甚至出现了逐年递减的现象。为了尽可能增加海洋水产品的供给量,我国科学家提出了"海洋牧场"的概念。如要在自然海区实现人工可控的"牧场化"养殖目的,就必须借助于各种各样的养殖设施。这些养殖设施主要包括:网箱、人工鱼礁、养殖伐架、养殖吊笼以及这些设备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防生物附着论文参考文献

[1].兰卉,李红志,王磊,许丽萍,吴晟.基于紫外线的CTD防生物附着装置设计和试验[J].海洋科学进展.2019

[2].高焕,王玉,李光光,陈锦军,阎斌伦.海水养殖设施防生物附着方法[J].水产养殖.2018

[3].吴正伟,周怀阳,吕枫.海洋观测仪器防生物附着技术[J].海洋工程.2017

[4].高志鹰.液相脉冲放电效应及管线防生物附着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

[5].董大圣,刘海丰,张国华,张曙伟,范秀涛.一种新型海洋环境长期连续监测系统及其防生物附着装置的设计[J].海洋技术.2012

[6].张环,赵义平,陈莉,王岩.凝胶化改性尼龙-6渔网的防生物附着性能研究[J].海洋环境科学.2007

[7].陈登美,钱忠敏.防生物附着网具材料的试制[J].渔业现代化.2002

[8].管绍波.“扇贝养殖防生物附着”通过技术鉴定[J].中国水产.1997

标签:;  ;  ;  ;  

防生物附着论文-兰卉,李红志,王磊,许丽萍,吴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