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二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清水混凝土是混凝土材料中最高级的表达形式,它显示的是一种最本质的美感,体现的是“素面朝天”的品位。清水混凝土具有朴实无华、自然沉稳的外观韵味,与生俱来的厚重与清雅是一些现代建筑材料无法效仿和媲美的。材料本身所拥有的柔软感、刚硬感、温暖感、冷漠感不仅对人的感官及精神产生影响,而且可以表达出建筑情感。因此建筑师们认为,这是一种高贵的朴素,看似简单,其实比金碧辉煌更具艺术效果。
1.建筑清水混凝土施工中的模板工程
1.1模板支撑架搭设完成后,按要求进行梁底、板底的木枋铺设。木枋铺设完成后,对梁板木枋标高进行调整,对于跨度大于4m的梁,按跨度的1~3%起拱。
1.2在墙柱竖向钢筋验收合格后,进行墙柱模板安装;在模板安装前对钢筋的垫块间距进行检查,垫块间距600×600,从构件边缘开始设置。
1.3在墙体模板安装前,对螺杆孔位置进行检查;当发现螺杆无法穿过墙体时,要求钢筋工对钢筋位置进行调整。
1.4墙柱模板采用现场拼装,拼装按排版设计进行,按模板编号进行拼装,禁止现场下料锯裁模板。
1.5墙模板拼装时,先进行模板上下拼接,在模板边口用木枋进行固定,木枋位于模板竖缝中央位置;一列纵向拼板完成后,接着拼下一列纵向模板,后拼装与先拼装模板拼接严密后进行定位,同时在后拼装的竖向边口上加设木枋,木枋位于模板竖缝中央位置;模板拼接时,第一列第一块板与第二列第一块模要放在同一水平平面上,可采取在楼面上铺设一块模板的方法处理,确保水平接缝成一线。墙体模板拼接,当墙体一端有阴角时,从阴角开始拼装,阴角模板拼装见阴角节点处理图。墙体模板一面拼装好后,穿上螺杆和塑料套管,在进行另一面模板拼装;墙两面模板拼装完成后,对模板进行标高定位和竖向定位;定位完成后进行墙面整体背枋并进行固定;固定完成后,对墙体的垂直度,平整度,墙体位置进行校正和调整;墙体模板调整校正完成后,加斜向顶撑进行固定。
1.6柱模板按排版图进行拼装,拼装完成后对模板下口进行标高定位和竖向位置定位;柱模下口距结构地面标高+20㎜;模板定位后,进行固定;柱模固定完成后,对柱模的垂直度、平整度、构件位置进行校正和调整;调整校正完成后,加斜向顶撑进行固定。
1.7梁板钢筋绑扎完成后,开始安装梁侧模(当梁宽≤500㎜时,可在梁钢筋绑扎前安装一面梁侧模),梁侧模按排版图进行拼装。对于梁高≥700㎜的梁,按要求加设对拉螺杆,在梁侧模拼装过程中,加设对拉螺杆和套管;梁侧模拼装完成后,进行加固;梁侧模加固完成后,对梁侧模的垂直度、平整度、拼接、起拱度进行完面检查,不满足质量要求的进行调整。
2.建筑清水混凝土施工中的钢筋工程
2.1钢筋加工
各种钢筋下料及成型的第一件产品必须自检无误后方成批生产,外形尺寸较复杂的应由配料工长和质检员检查认可后方可继续生产。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全长的净尺寸允许偏差为-10mm、+4mm,箍筋(拉勾)内净尺寸允许偏差-3mm、+2mm。
2.2钢筋绑扎
2.2.1钢筋按设计保护层厚度绑扎塑料垫块,间距600×600,呈梅花形布置;
2.2.2墙体水平筋绑扎时多绑两道定位筋,高出板面300mm,以防止墙体插筋移位;在墙筋绑扎完毕后,校正洞口节点的主筋位置以保证保护层的厚度。
2.2.3柱、梁筋绑扎
①扎丝多余部分向内弯折,以免因外露造成锈斑;绑扎柱箍筋绑扎时在主筋上口多绑两道定位筋,箍筋面应与主筋垂直绑扎,主筋与箍筋转角一定要绑扎到位,柱箍筋端头的平直部分混凝土面保持平行,要注意柱子别出现扭位现象,如发现可将部分箍筋拆除,重新绑扎,注意柱子接头位置要尽量避开箍筋,柱筋的垫块绑在箍筋上。
②垫块,墙、柱、梁竖向钢筋采用塑料垫块,梁、板底部钢筋采用混凝土垫块,垫块垫在下层底筋的钢筋交叉点处,特别是墙柱、梁等结构四角应根据需要加设垫块。工人根据设计保护层厚度的要求领取垫块,严禁不同厚度的垫块混用。
③楼层上层结构墙柱预留钢筋在离下层楼板面300mm位置加设定位钢筋,以保证预留钢筋的位置准确。
④每个钢筋交叉点均应绑扎,绑扎钢丝不得少于两圈,扎丝必须全部朝向构件内侧,严禁外露。
⑤饰面清水砼对拉螺栓与钢筋发生冲突时,适当调整钢筋位置,避让对拉螺栓。
3.建筑清水混凝土施工中的混凝土工程:
3.1混凝土采用泵送为主的入料方式,辅以塔吊吊运。清水混凝土和普通商品混凝土之间的浇注顺序为先浇注清水混凝土,再进行普通混凝土的浇注工作。
3.2梁与柱之间的混凝土等级不同时,采取不同的施工方法。
3.3墙与柱的混凝土标号不同时,在墙柱交接处设置钢丝网片。
3.4要达到清水砼效果,对振捣要求较高,即不能漏振,也不能过振。砼浇筑过程中的振捣各个施工部位时责任到人,细化到墙柱的具体的某个部位(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分区)。
3.5墙的砼采用分层斜坡浇筑,首层厚度为400mm,以上每层浇筑高度为500mm,浇筑层高偏差应控制±50mm之内。每层振捣密实后再覆盖新一层砼,上下层浇筑间隔时间不得超过1.5小时,但上层浇砼应在下层砼初凝前进行浇筑。砼泵车砼出口处尽可能采用软管或溜槽配合下料,以控制砼自由下落高度和缓解泵送时的冲击力,防止砼出现离析。柱子必须分层浇筑,同样首层厚度为400mm,以上每层浇筑高度为500mm。
3.6柱、墙的砼均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振捣厚度不得大于振捣棒的长度。砼的振捣采用随浇随振捣,振捣棒垂直插入砼,振动棒移动间距不大于400mm,振捣时间15--30秒,紧插慢拔,但还应视砼表面不再明显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准,插入到下层尚未初凝的砼中约50~100mm,以使上下层互相结合;操作时要做到快插慢拔,如插入速度慢会先将表面砼振捣密实,导致与下部砼发生分层离析现象,如拔出速度过快,砼来不及填补而在振捣器抽出的位置形成空洞;振捣器的插点要均匀排列;用振捣器振捣时应避免碰振钢筋、模板、吊环及预埋件;在分层浇筑砼过程中,浇筑首层砼时注意不要将振捣器插到已经浇筑并初凝的砼上。
3.7当浇筑过程中出现泌水现象时,如不严重,不应把水直接排走,以免带走水泥浆,可采用海绵吸水后进行二次振捣或二次抹光;如泌水现象严重时,应做好施工过程中的排水工作,并应及时与施工现场的砼工长进行汇报,并进行处理。
3.8墙、柱砼浇注过程中,根据分层高度,必须专人在模板外侧用橡胶槌均匀敲击模板来驱赶模板表面处的砼气泡,方法为每层砼内侧振捣的同时外侧进行敲击,第二层振捣的同时也在外侧进行敲击,除了下料时间歇,这样逐层向上敲击模板直到浇注振捣完毕。
3.9浇筑过程中其他注意事项,本工程清水砼墙和柱砼强度不同,浇筑时必须先浇筑强度等级高(柱)的砼,后浇筑强度等级低的砼(必须在强度等级高的砼初凝前浇筑)。砼浇筑过程中应派专人或看护模板,发现模板有变形、位移时立即停止浇筑,并在已浇筑的砼凝结前修整好。砼浇筑完毕后凝固前,及时对钢筋和模板上的砼进行清理,砼初凝前对于移位的钢筋及预埋件,要及时校准其位置。门洞口两侧下料时应避免两侧下料高度不均匀造成门洞口模板位移。
参考文献: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50204-2002);
[3]《建筑工程大模板技术规程》(JGJ74-2003);
[4]《建筑工程清水混凝土施工规程》(DB11/T464-2007);
[5]《清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169-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