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芮仝晓荣新疆昌吉洲人民医院心内四病区831100
【摘要】急性心肌梗死在内科中属于危重疾病,具有发病快、进展快的特点,患者易产生酸碱失衡现象,特别是在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中。临床经大量研究证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短期预后在极大程度上受到酸碱失衡影响,且酸碱失衡各项指标均可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对其病情予以科学判断,及时予以针对性治疗,提升诊治准确性与有效性。本文现详细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与酸碱失衡关系。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酸碱失衡;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15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4-377-01
心血管疾病病情变化快且复杂度高,易诱发其他并发症,特别是在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等合并症患者中酸碱平衡失调与血气改变极易出现。在急性心血管疾病中急性心肌梗死属于常见疾病,由于机体酸碱失衡且内环境紊乱,发展速度快,对治疗效果影响较大。其中最典型的是心梗心源性休克。经过大量研究后得知[1-2],对于早期心血管疾病患者对其酸碱失衡变化予以监测可对疾病进展、疗效及预后进行评估预测。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时会在利尿剂作用下出现电解质紊乱,诱发低CL-与K+血症,严重者会诱发代谢性碱中毒;而急性心肌梗死还会导致再灌注损伤,释放大量活性物质比如氧化自由基、乳酸等,对血电解质与酸碱平衡调节产生影响,甚至引发呼吸性酸中毒或者阴离子间隙代谢性酸中毒。由于急性心肌梗死与酸碱失衡关系密切,本文查阅大量资料后现研究如下。
1酸碱失衡对心血管系统造成的影响酸碱失衡会在极大程度上影响心血管系统,具体有以下影响机制:①机体酸中毒后会提升细胞外H+浓度,促使细胞膜上质H+-K+泵活性得以反应性增加,促进细胞内外K+与H+交换,K+外流而H+内流,增强肾小管上皮细胞H+分泌并提升细胞外K+浓度,对K+排出速度进行抑制,进而诱发高钾血症,即血钾浓度处于5至7mmol/L范围内。机体出现高钾血症后会对心肌兴奋性产生影响,心肌细胞在降低时表现出传导性、自律性以及收缩性,亦会诱发房颤、室性心动过速、房扑等心律失常,若高钾血症严重还会导致心脏停搏,可致死。
②机体酸中毒不仅会影响心肌细胞,还会导致心肌细胞与外周血管对儿茶酚胺反应能力,导致儿茶酚胺生物活性下降,对血管进行扩张,导致有效血容量与心血量降低,致使病情恶化,严重者还会出现休克现象,因此AG(阴离子间隙)、SIG(强离子间隙)等在心肌梗死诊治过程中被作为主要检测指标。
2AGAG即患者接受血清检测后其阳离子总数减去阴离子总数的差值。在代谢性酸碱中毒中通常将AG作为主要诊断指标,正常范围为10至14mmol/L,若超过16mmol/L则判定为酸中毒。AG可对类型不一的酸中毒予以判别,若AG上升则多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AG值处于正常范围则多为高血氯性酸中毒,AG值下降则多伴随低蛋白血症。外国学者在其研究中发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73例中出现阴离子间隙增高现象的有90例,其中有阴离子间隙在12mmol/L以上患者,即代谢性酸中毒,而这类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高于未出现代谢性酸中毒患者。将心源性休克影响因素除外后阴离子间隙性酸中毒患者死亡率达28%,而患者有正常阴离子间隙死亡率仅7%。这说明对机体酸碱平衡予以检测时可将阴离子间隙作为主要指标,亦可对急性心肌梗死短期死亡率进行预测。也有学者[3]提出可将阴离子间隙作为酸中毒敏感指标,与pH值不同,患者出现心脏泵血功能衰竭后会明显提升离子间隙水平,这说明有低灌注损伤的可能性,可作为预测指标判定患者预后。
3SIGSIG又被称为未测阴离子,作为新型指标可对体内酸碱失衡予以反映,起初主要在肾脏功能状态中被使用。SIG具有出现时间早且灵敏度高的特点,若患者病情恶化SIG水平也会上升。外国学者分析63例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患者的血液后得知,病发后12h患者SIG就会出现较大改变,此时会明显提升乳酸含量,而AG差异不明显,这提示相较于AG而言,SIG可对机体酸碱平衡变化予以更好反映,可提升疾病诊治的准确性。SIG主要原理为电中性与质量守恒,在计算时主要使用Stewart-Figge法,对乳酸根、未测阴离子以及低清蛋白血症的干扰影响予以校正。SIG密切关联于其他会对酸碱平衡产生影响的因素,比如清蛋白、AG、磷酸盐、pH值以及K+等,上述无论哪个指标出现改变都会影响SIG值。
4乳酸血清中乳酸水平的提升受到糖酵解、炎症、低灌注以及细胞缺氧等因素的影响。细胞酸中毒可将乳酸作为直接指标,对机体酸中毒现象予以判断。经临床研究证实[4],若心肌梗死患者乳酸水平上升提示病情恶化,也代表预后不良,需观察患者血流动力学是否存在障碍。
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中可将乳酸作为独立预测指标。
5碱剩余碱剩余正常范围为0±2.3mmol/L,即在标准条件下对全血标本使用碱或酸滴定后其pH值在7.4时对酸碱的需求量,可对代谢因素予以反映。碱剩余密切关联于低灌注,有学者将其作为判定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的独立因子。
结语总而言之,当前在心血管疾病中逐渐采用血液检查方式对机体生物学状态予以反映,而上述指标均密切关联于AG,因此在诊治过程中需细致,避免人工误差影响效果。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体内酸碱失衡予以检测判定时AG属于使用率最高的指标,初步诊疗可对患者酸碱状态予以有效反映。潜在HCO特别适用于高AG代谢性酸中毒患者。SIG则为新型指标,不会被肾性或者呼吸性酸中毒或碱中毒影响,结果稳定性高。因此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过程中需注重上述指标,结合患者病情对其酸碱平衡状态予以准确判别,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1]郭俊玲.急性心肌梗死与酸碱失衡关系的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1,32(5):721-723[2]孙广昊(综述),宋杰(审校).酸碱失衡与急性心血管疾病关系研究进展[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4,(3):29-31[3]王善花,罗常有,戴磊等.强离子隙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J].医学临床研究,2014,(5):903-904,907[4]郭俊玲.酸碱失衡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D].哈尔滨医科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