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塑剂ZS-301的合成研究

增塑剂ZS-301的合成研究

一、增塑剂ZS-301的合成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谷若非[1](2020)在《JAK抑制剂类抗风湿药枸橼酸托法替布的合成工艺研究》文中指出枸橼酸托法替布是美国辉瑞公司(Pfizer)近年来研发的一款分子靶点新药,是一种酪氨酸激酶(JAK)家族抑制剂,用于治疗一些中重度的活动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枸橼酸托法替布于2017年03月10日在我国获得上市许可,目前枸橼酸托法替布大约有,有40家左右获得临床批件,15家国内药企在审评审批状态,可见其被大多数药企寄予厚望,且市场前景非常之广阔,本文对其合成工艺进行较为详细的研究颇具意义[2]。论文在分析和对比多条文献报道的枸橼酸托法替布合成路线基础上,综合考虑路线的优缺点,设计了一条适合工业化的路线,我们选择N-((3R,4R)-1-苄基-4-甲基哌啶-3-基)-N-甲基-7-((4-甲基苯基)磺酰基)-7H-吡咯并[2,3-d]嘧啶-4-胺(简称TF-0)为起始原料,经过水解工序、氢化工序、酰化工序、成盐工序等步骤,制得合格的枸橼酸托法替布成品,四步总摩尔收率在60.52%以上,最终成品含量均在99.62%以上。在小试或中试过程中,对各步中间体或成品关键参数进行了详细的实验研究,并对中间体或成品进行1H-NMR、HPLC等结构表征。本文通过工艺条件筛选和工艺放大验证研究,能够稳定生产制备质量稳定可控的枸橼酸托法替布,该路线工序简单,易于操作,成本较低,收率较高,适合于开发成工业化的生产路线。

任丹凤[2](2010)在《纳/微米增强材料增韧环氧胶粘剂研究》文中指出环氧树脂胶粘剂具有收缩率低、尺寸稳定、电性能优良、耐化学介质等优点,对多种材料具有良好的粘接能力。但同时也存在粘接强度不高、脆性大、耐热性差等缺点。本论文针对普通双酚A型环氧和酚醛环氧混合的粘料树脂与胺类固化体系配合使用的室温/中温固化双组分胶粘剂,采用具有不同微观形态的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2,零维)、钛酸钾晶须(PTW,一维)和有机纳米蒙脱土(OMMT,二维)分别对胶粘剂进行改性。探讨了胶粘剂最佳固化工艺条件,并研究了不同增强材料对胶粘剂的粘接性能、粘度和热性能的影响。另外,对三者增韧改性环氧树脂的逾渗理论模型进行了初步探索。研究结果表明:增强材料对环氧胶粘剂的改性效果显着。胶粘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稀释剂含量为15%,DDM+593为固化剂,80℃/4h固化。表面经砂纸打磨并酸洗后,粘接强度明显提高。胶粘剂的适用期与增强材料的种类和用量无关,与施胶的环境温度有关,温度越高,适用期越短。当添加量为2%(wt%)时能有效降低体系的粘度,且表现出一定的触变性能。增强材料的加入能极大提高胶粘剂的耐热性、剪切强度和冲击强度。SEM分析表明三种材料对胶粘剂的增韧机理各不相同。nano-SiO2主要是引发银纹和微裂纹增韧;PTW主要是裂纹偏转、晶须拔出和晶须脱粘增韧;OMMT受冲击时则产生大量不同层次的断裂面使应力分散而增韧。针对三种增强材料改性环氧树脂的冲击性能,建立了逾渗理论模型,证明三者的增韧行为均符合逾渗理论。说明三种增强材料在胶粘剂中起交联点的作用,并在毗邻的聚合物基体中形成了增强区,以致于相互连接贯通形成无限大的逾渗集团,从而达到整体增韧聚合物的效果。用增强材料改性后的环氧胶粘剂综合性能优良,改性工艺简单可行,成本较低,在胶粘剂改性领域有积极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张金菊[3](2004)在《增塑剂ZS-301的合成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棕榈油为原料合成增塑剂ZS-301,对棕榈油品质(以熔点计),氢氧化钠用量,氯化锌用量通过正交试验进行了确定。结果表明最佳条件为:选择熔点为48℃~51℃的棕榈油,氢氧化钠的用量16份,氯化锌用量15份(以棕榈油重量为100份计)。在最佳条件下所制得的10批样品均符合国外Pirelli公司同类产品的指标要求。

衷小琴[4](2005)在《气—液—固三相床一步法合成二甲醚》文中指出本研究论文对二甲醚的性质用途和国内外二甲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详细综述,并从云南省丰富的CO资源出发,指出利用合成气(CO和H2)合成二甲醚最有发展前途。并对合成气(CO和H2)一步法制二甲醚的工艺条件优化及双功能催化剂的考察和选择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包括: (1)利用商业化的甲醇合成催化剂C301、C207、XNC98和自制的铜基催化剂在三相浆态床反应器中对合成甲醇的性能和工艺条件进行考察,选择出在合成工艺条件为压力4.5MPa,温度240℃,转速1500n/min,进气流量0.07L.min-1,CO:H2=1:2(摩尔比)下,得出合成甲醇效果最好的催化剂—国产C301,其CO转化率为68.63%,甲醇的选择性达到91.68%。并对C301在三相床中受温度、压力等工艺条件的影响效果进行了考察。 (2) 在三相床反应器中,利用C301为甲醇合成催化剂,分别以HY、Hβ、HZSM-5、γ-Al2O3为甲醇脱水催化剂,制备出双功能催化剂C301—HY、C301—Hβ、C301—γ—Al2O3、C301—HZSM-5,并考察了四种双功能催化剂一步法合成二甲醚的催化效果,得出以C301—HY为双功能催化剂合成二甲醚的催化效果最好,在280℃、4.0MPa下CO的转化率可达76.61%,二甲醚的选择性及收率分别为68.17%和52.23%。 (3)在三相浆态床中对C301—HY型双功能催化剂制备二甲醚的工艺条件(温度、压力、双功能基比例)进行了优化,得出CO转化率、二甲醚选择性及收率随温度、压力、双功能基比例的变化规律。找出了C301—HY作为双功能催化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280℃、压力4.0MPa、双功能基的比例4:1。 (4)本论文还计算了反应气在不同温度(270~300℃)下的平衡组成、CO的平衡转化率及二甲醚的平衡选择性和平衡收率等热力学数据,并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并通过实验得出了在反应温度为270~300℃下,CO转化率及醇醚收率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曲线,得出280℃、4.0MPa下,反应在100min左右达到平衡。

张金菊[5](2004)在《增塑剂ZS-301的合成研究》文中提出以棕榈油为原料合成增塑剂ZS-301,对棕榈油品质(以熔点计),氢氧化钠用量,氯化锌用量通过正交试验进行了确定。结果表明最佳条件为:选择熔点为48℃~51℃的棕榈油,氢氧化钠的用量16份,氯化锌用量15份(以棕榈油重量为100份计)。在最佳条件下所制得的10批样品均符合国外Pirelli公司同类产品的指标要求。

任占冬[6](2004)在《净化黄磷尾气和合成气一步法制二甲醚》文中研究指明黄磷尾气是黄磷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其直接排放对空气造成极大的污染。黄磷尾气中含有大量的CO及一些有害杂质,其中CO是碳一化工的基本原料。如何除去尾气中的有害杂质,得到高纯度的CO,生产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是黄磷尾气综合利用的基本方向。利用CO合成气一步法制二甲醚就是一条很好的线路。 二甲醚是一种用途较广的化工产品。可以用作制冷剂,气雾剂、发泡剂等,还可用作民用清洁燃料和汽车燃料。另外二甲醚还有好多化学应用,如制甲醛、二甲胺、乙酸、乙酸酐等。 本研究论文综述了国内外黄磷尾气的应用和二甲醚的利用现状,全面分析了黄磷尾气净化研究和二甲醚合成研究的国内外进展及研究动态。针对黄磷尾气中有害杂质(PH3、H2S)净化的难题和合成气一步法制二甲醚工艺及双功能催化剂的选择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其主要研究内容的成果有: (1)对黄磷尾气的主要成分和有害杂质进行了分析,建立快速准确的分析黄磷尾气中磷、硫含量的方法。 (2)研究出以活性碳为载体,制备出四种不同型号的JC系列催化剂,并进行了JC系列催化剂对PH3、H2S净化能力、寿命等的研究。通过优化催化剂和净化工艺,获得优秀的JC-4型催化剂。该催化剂能完全净化除去黄磷尾气中PH3、H2S等杂质,使其含量在1ppm以下。 制备的JC~4型催化剂性能优良、稳定,其吸附容量大约为300 m3/kg。另外,还研究了尾气中氧含量对JC—4型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在小试试验中,JC—4型催化剂寿命长达195小时;并可以再生,新的再生方法可靠,再生后的催化剂基本达到新鲜催化剂的净化效果。应用JC—4型催化剂到处理50m3/h黄磷尾气中试实验中,得到了较佳的中试效果。中试连续72小时,PH3、H2S等杂质的含量始终在1ppm以下 (3)通过三相浆态床中,对三种甲醇合成催化剂(C301、C207、XNC98)性能和工艺条件的考察,选择出在合成工艺条件为压力3.0MPa、温度240℃、转速1500n/min、进气流量0.07L.min-1、CO:H2=1:2(摩尔比)下,合成甲醇效果最好的催化剂----国产C301。其CO转化率为63.68%,甲醇的选择性达到91.68昆明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另外,还对C301在三相床中受温度,压力等工艺条件的影响效果进行了考察。 (4)在三相浆态床中,利用C301为甲醇合成催化剂,分别以Hp、HY、ZSM一5为甲醇脱水催化剂,制备出双功能催化剂c301一Hp、c301一HY、c301一ZSM一5,并研究了双功能催化剂一步法合成二甲醚的催化效果。 在压力3.OMPa、温度290,C、转速1500可min、进气流量0.07L.min一’、Co:H2=l:2(摩尔比)工艺条件下。虽然C301一ZSM一5型双功能催化剂二甲醚的收率最好(42.24%),但其总有机物选择性太低(78.40%),又有甲烷生成(21名1%),产物又比较复杂,不利于后续产品的分离利用。C301一HY型双功能催化剂和C301一Hp型双功能催化剂的催化效果较好,他们二甲醚的收率分别为33.“%、31.81%,总有机物的选择性分别为93.94%、93.99%,适于一步法合成二甲醚。 在三相浆态床中对c301一 Hp型双功能催化剂制备二甲醚的工艺条件(温度、压力)进行了优化,得到CO转化率、二甲醚收率等随温度、压力变化的规律。以及双功能催化剂中甲醇合成催化剂和甲醇脱水催化剂的配比对反应的影响。 (5)论文还通过一步法合成二甲醚的试验研究和理论研究,对合成气一步法制二甲醚的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以及动力学和热力学分析。 总之,本论文对黄磷尾气的净化和合成气一步法制二甲醚的双功能催化剂及工艺两方面内容进行了研究,得到了比较满意的结果。为净化黄磷尾气一步法合成二甲醚的课题做了基础性研究,解决了黄磷尾气综合利用的瓶颈问题和合成气一步法制二甲醚双功能催化剂的合成及工艺选择等关键性问题。

李筱芳[7](2001)在《大坝用高效化学灌浆材料的研制》文中研究指明大坝伸缩缝用化学灌浆材料要求有较好的粘结强度和一定的弹性以及见水后较快的凝胶速度。本文通过对各类化学灌浆材料特性的分析和比较,选择了聚氨酯类灌浆材料作为主攻目标。通过对聚氨酯灌浆材料的两类主材料(即多异氰酸酯和多羟基化合物)的选择试验,确定了以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和聚醚作为聚氨酯灌浆材料的首选原料,研制了两种不同特点的聚氨酯灌浆材料。 非水溶性聚氨酯灌浆材料的研制通过对不同非水溶性聚醚的筛选,选择了TDI与聚醚N301,以-NCO/-OH当量比为4:1合成的预聚体为所研制的非水溶性聚氨酯灌浆材料的主要成分。通过分析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加料方式对预聚体合成的影响,选择了预聚体合成的较佳工艺条件。试验了自制的性能改进剂(GX)对浆液性能的改进作用,选择了预聚体与性能改进剂的较好配比。分析了各助剂的作用原理,探讨了各助剂对浆液性能的影响,选择了各助剂品种及用量。确定了非水溶性聚氨酯灌浆材料的配方。根据参考文献介绍的方法对所研制的浆液性能进行了测定:其粘度为97厘泊;粘结强度为2.52MPa;抗拉强度为6.51MPa;伸长率为117%。抗压强度为5.07MPa。 水溶性聚氨酯灌浆材料的研制通过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委托外单位合成了一种氧化乙烯氧化丙烯共聚醚。选择氧化乙烯氧化丙烯共聚醚(EO/OP=85/15)合成的预聚体为共聚醚型水溶性聚氨酯灌浆材料的主要成分。选择由聚醚N301和聚乙二醇2000所组成的混醚合成的预聚体为混醚型水溶性聚氨酯灌浆材料的主要成分;以共聚醚预聚体合成为例,探讨了聚醚脱水条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预聚体合成的影响,选择了预聚体合成的较佳工艺条件。探讨了各助剂对浆液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共聚醚型水溶性聚氨酯灌浆材料和混醚型水溶性聚氨酯灌浆材料的配方。并对所研制的两类水溶性浆液的性能进行了测定;共聚酸型浆液的粘度为320厘泊;粘结强度为1.73MPa;抗拉强度为2.08MPa;伸长率为203%。混醚型浆液的粘度为122厘泊;粘结强度为1.85MPa;抗拉强度为2.59MPa;伸长率为244% 本文对所研制的聚氨酯灌浆材料进行了室内动水堵漏、混凝土试块人工缝灌浆粘结、混凝土试块人工缝灌浆抗渗等室内模拟应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所研制的聚氨酯灌浆材料能满足现场使用的要求,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二、增塑剂ZS-301的合成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增塑剂ZS-301的合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JAK抑制剂类抗风湿药枸橼酸托法替布的合成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类风湿性关节炎简介
    1.2 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现状及常用药物
        1.2.1 非甾体抗炎药
        1.2.2 糖皮质激素
        1.2.3 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
        1.2.4 生物制剂
    1.3 国内外研究报道情况
    1.4 产品特点
        1.4.1 药理学研究
        1.4.2 药代动力学方面的特点
        1.4.3 药物间相互影响
        1.4.4 毒性及不良反应的特点
        1.4.5 制剂的剂型特点
    1.5 国内外相关知识产权等情况
    1.6 综合分析
第二章 合成工艺路线的确定
    2.1 枸橼酸托法替布的简介
    2.2 枸橼酸托法替布的专利合成路线研究
    2.3 枸橼酸托法替布合成路线的确定
        2.3.1 起始物料的确定
        2.3.2 合成路线的确定
        2.3.3 研究内容及其意义
第三章 小试工艺研究
    3.1 实验材料、仪器及分析方法
        3.1.1 主要实验物料
        3.1.2 主要实验仪器或设备
        3.1.3 主要分析方法
    3.2 小试工艺研究
        3.2.1 起始物料研究
        3.2.2 TF-1的制备...枸橼酸托法替布中间体1
        3.2.3 TF-2的制备..枸橼酸托法替布中间体2
        3.2.4 TF-3的制备...枸橼酸托法替布中间体3
        3.2.5 TF-4的制备...枸橼酸托法替布成品
    3.3 枸橼酸托法替布的晶型研究
第四章 中试工艺研究
    4.1 实验材料、仪器
        4.1.1 主要实验设备
        4.1.2 主要实验物料
    4.2 TF-1的制备-枸橼酸托法替布中间体1
        4.2.1 工艺流程图
        4.2.2 操作过程
        4.2.3 数据结果
        4.2.4 问题及解决措施
    4.3 TF-2的制备-枸橼酸托法替布中间体2
        4.3.1 工艺流程图
        4.3.2 操作过程
        4.3.3 数据结果
        4.3.4 问题及解决措施
    4.4 TF-3的制备-枸橼酸托法替布中间体3
        4.4.1 工艺流程图
        4.4.2 操作过程
        4.4.3 数据结果
        4.4.4 问题及解决措施
    4.5 TF-4的制备-枸橼酸托法替布成品
        4.5.1 工艺流程图
        4.5.2 操作过程
        4.5.3 数据结果
        4.5.4 问题及解决措施
    4.6 中试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图

(2)纳/微米增强材料增韧环氧胶粘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环氧胶粘剂的发展概况
        1.2.1 国外环氧胶粘剂的发展
        1.2.2 我国环氧胶粘剂的发展
    1.3 环氧胶粘剂的特点
    1.4 环氧胶粘剂组成
        1.4.1 环氧树脂
        1.4.2 固化剂
        1.4.3 促进剂
        1.4.4 增塑剂与增韧剂
        1.4.5 填充剂和增强剂
        1.4.6 稀释剂
        1.4.7 其他助剂
    1.5 环氧胶粘剂的分类
    1.6 环氧胶粘剂的主要性能指标
        1.6.1 粘度
        1.6.2 力学性能
        1.6.3 耐热性和热稳定性
        1.6.4 其他性能指标
    1.7 环氧胶粘剂的增韧改性
        1.7.1 增韧机理
        1.7.2 增韧改性方法
    1.8 本文的研究意义
第2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原料
    2.2 仪器及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环氧胶粘剂的制备
        2.3.2 CTBN改性环氧树脂的制备
        2.3.3 固化剂用量的计算
        2.3.4 固化剂的制备
        2.3.5 被粘物表面处理
        2.3.6 纳米材料的分散
    2.4 分析方法
        2.4.1 胶粘剂粘度的测定
        2.4.2 钢/钢拉伸剪切强度
        2.4.3 浇铸体冲击强度
        2.4.4 微观形貌分析
        2.4.5 XRD衍射实验
        2.4.6 接触角及表面能测试
        2.4.7 热稳定性测试
        2.4.8 胶粘剂适用期测试
第3章 改性环氧胶粘剂的工艺与性能研究
    3.1 纳米材料的概述
    3.2 不同材料改性胶粘剂性能的比较
    3.3 胶粘剂配方的优化
        3.3.1 稀释剂的选用
        3.3.2 固化剂及固化条件的选择
    3.4 粘接面的表面处理
    3.5 胶粘剂的剪切强度
    3.6 浇铸体的冲击强度
    3.7 胶粘剂的适用期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增强材料对胶粘剂的改性机理分析
    4.1 增强材料的性能表征
        4.1.1 三种增强材料的物理性能比较
        4.1.2 增强材料的表面能测试
        4.1.3 X-ray衍射分析
    4.2 增强材料对胶粘剂粘度的影响
    4.3 不同增强材料含量对胶粘剂的改性机理分析
        4.3.1 nano-SiO_2改性环氧胶粘剂的断面形貌分析
        4.3.2 PTW改性环氧胶粘剂的断面形貌分析
        4.3.3 OMMT改性环氧胶粘剂的断面形貌分析
    4.4 不同增强材料改性环氧胶的增强增韧机理比较
    4.5 增强材料对胶粘剂耐热性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增强材料增韧的力学模型分析
    5.1 逾渗理论的概述
    5.2 脆韧转变的逾渗理论模型
    5.3 逾渗标度定律
    5.4 增强材料/环氧树脂逾渗模型的建立
        5.4.1 nano-SiO_2/EP的逾渗模型
        5.4.2 PTW/EP的逾渗模型
        5.5.3 OMMT/EP的逾渗模型
    5.5 增强材料/环氧树脂逾渗行为分析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气—液—固三相床一步法合成二甲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二甲醚概论
    1.1 二甲醚的物理性质与特性
    1.2 二甲醚的用途
        1.2.1 气雾剂
        1.2.2 制冷剂和发泡剂
        1.2.3 民用燃料
        1.2.4 汽车燃料
        1.2.5 化工原料
    1.3 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
        1.3.1 国外发展状况
        1.3.2 国内发展状况
        1.3.3 我国市场分析
        1.3.4 云南省发展前景
第二章 二甲醚的合成方法及深加工
    2.1 甲醇脱水制二甲醚
        2.1.1 甲醇气相脱水法生产二甲醚
        2.1.2 甲醇液相脱水法生产二甲醚
        2.1.3 甲醇反应精馏法
    2.2 CO_2加氢直接合成二甲醚
    2.3 合成气合成二甲醚
        2.3.1 二步法
        2.3.2 一步法
    2.4 二甲醚的深加工
        2.4.1 甲基化反应
        2.4.1.1 与SO_3反应制硫酸二甲酯
        2.4.1.2 与NH_3反应制二甲胺
        2.4.1.3 与HCI反应制一氯甲烷
        2.4.1.4 与1,2,4-三甲苯反应制均四甲苯
        2.4.1.5 与1-丁烯反应制富支链烯烃
        2.4.2 羰基化反应
        2.4.2.1 与CO反应制乙酸、乙酸酐和乙酸甲酯
        2.4.2.2 与合成气反应制醋酸乙烯
        2.4.3 氧化反应
        2.4.3.1 DME氧化制甲醛
        2.4.3.2 DME氧化羰化法制碳酸二甲酯
        2.4.4 脱水反应
        2.4.5 其他反应
第三章 合成二甲醚的实验方法及分析方法
    3.1 催化剂的制备与选择
    3.2 催化剂的还原活化
    3.3 溶剂的选择
    3.4 三相法反应器的选择
    3.5 原料气来源的选择
    3.6 三相法制二甲醚工艺条件的选择
    3.7 实验流程
    3.8 原料气和有关产物的分析
        3.8.1 纯CO的色谱分析
        3.8.2 甲醇的色谱分析
        3.8.3 蒸馏水的色谱分析
        3.8.4 纯CO_2的色谱分析
        3.8.5 二甲醚的色谱分析
    3.9 原料气和产物的气相色谱校正因子
        3.9.1 校正方法及校正因子的选定
        3.9.2 CO的校正
        3.9.3 CO_2的校正
        3.9.4 甲醇的校正
        3.9.5 水的校正
    3.10 数据处理方法
第四章 三相床合成气直接制二甲醚的实验结果与讨论
    4.1 合成过程中反应与反应耦合效应
    4.2 浆态体系的反应与传热耦合效应
    4.3 浆态床中甲醇合成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4.4 甲醇合成催化剂对合成二甲醚反应的影响
    4.5 脱水催化剂对合成二甲醚反应的促进作用
    4.6 二甲醚合成工艺的优化
        4.6.1 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4.6.2 体系压力对反应的影响
        4.6.3 催化剂的双功能基比例(C301:HY)的影响
第五章 合成二甲醚的催化作用机理及热力学平衡分析
    5.1 化学平衡的计算
        5.1.1 热力学基础数据
        5.1.2 反应热与温度的关系
        5.1.3 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
        5.1.4 平衡转化率的计算
    5.2 体系中各平衡参数的计算
    5.3 CO转化率及醇醚收率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5.4 催化剂作用机理分析
        5.4.1 甲醉合成催化剂的催化作用机理分析
        5.4.2 甲醉脱水催化剂的催化作用机理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进一步研究的工作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6)净化黄磷尾气和合成气一步法制二甲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黄磷尾气的净化及应用
    1.1 黄磷尾气的产生
    1.2 CO的基本性质和毒性
    1.3 黄磷尾气利用途经的探讨
        1.3.1 用作燃料
        1.3.1.1 直接利用
        1.3.1.2 利用净化尾气作能源
        1.3.2 用作一碳化工原料合成多种化工产品
        1.3.2.1 合成甲酸钠
        1.3.2.2 合成甲醇
        1.3.2.3 合成甲酸甲酯
        1.3.2.4 合成碳酸二甲酯
        1.3.2.5 合成二甲醚
        1.3.2.6 合成二甲基甲酰胺
        1.3.2.7 合成碳酰氯
    1.4 黄磷尾气的净化研究进展
        1.4.1 水洗碱洗法
        1.4.2 变温变压吸附法
        1.4.3 催化氧化法
第二章 二甲醚的应用和合成方法
    2.1 二甲醚的物性
    2.2 二甲醚的用途
        2.2.1 气雾剂
        2.2.2 制冷剂与发泡剂
        2.2.3 民用洁净燃料
        2.2.4 汽车燃料
        2.2.5 化学应用
        2.2.5.0 DME氧化制甲醛
        2.2.5.1 甲基化反应生成硫酸二甲酯
        2.2.5.2 甲基化反应生成二甲胺
        2.2.5.3 甲基化反应生成一氯甲烷
        2.2.5.4 甲基化反应生成均四甲苯
        2.2.5.5 甲基化反应生成富支链烯烃
        2.2.5.6 羰基化反应制乙酸、乙酸酐和乙酸甲酯
        2.2.5.7 羰基化反应制醋酸乙烯
        2.2.5.8 脱水反应制烯烃
        2.2.5.9 制备陶瓷材料
    2.3 国内外研究发展状况及市场分析
        2.3.1 国外发展状况
        2.3.2 国内研究发展状况
        2.3.3 国内外市场分析
        2.3.4 利用净化尾气发展一碳化工前景
    2.4 二甲醚的合成研究综述
        2.4.1 甲醇脱水制二甲醚
        2.4.1.1 液相甲醇脱水法生产二甲醚
        2.4.1.2 气相甲醇脱水法生产二甲醚
        2.4.2 合成气直接合成二甲醚
        2.4.2.1 两相法
        2.4.2.2 三相法
        2.4.3 CO_2加氢直接合成二甲醚
第三章 黄磷尾气的净化和机理探讨
    3.1 催化氧化反应净化原理
    3.2 吸附理论
        3.2.1 吸附穿透曲线
        3.2.2 吸附量
        3.2.3 净化效率曲线
    3.3 实验装置与气体质量分析
        3.3.1 实验设备
        3.3.2 实验流程
        3.3.3 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3.3.4 分析方法
        3.3.4.1 PH_3、H_2S的检测
        3.3.4.2 黄磷尾气的成分分析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3.4.1 JC系列催化剂对磷的净化效率
        3.4.1.1 JC-1催化剂对PH_3的净化效率
        3.4.1.2 JC-2催化剂对PH_3的净化效率
        3.4.1.3 JC-3催化剂对PH_3的净化效率
        3.4.1.4 JC-4催化剂对PH_3的净化效率
        3.4.2 JC催化剂对尾气中H_2S的净化效率
        3.4.2.1 JC-1催化剂对尾气中H_2S的净化
        3.4.2.2 JC-2催化剂对尾气中H_2S的净化
        3.4.2.3 JC-3、JC-4催化剂对尾气中H_2S的净化
        3.4.3 JC-4型催化剂性能及工艺优化
        3.4.3.1 JC-4催化剂处理黄磷尾气的负荷
        3.4.3.2 JC-4催化剂的吸附容量
        3.4.3.3 氧对PH_3、H_2S氧化脱除的影响
    3.5 催化剂的再生
        3.5.1 再生方法
        3.5.2 再生原理
        3.5.3 再生效果的考察
    3.6 中试应用结果
第四章 合成气一步法制二甲醚研究
    4.1 实验原料
        4.1.1 实验用气体
        4.1.2 实验用化学试剂
        4.1.3 研究用催化剂等
    4.2 实验仪器设备
        4.2.1 高压合成反应釜
        4.2.2 原料气混合预热器
        4.2.3 气体质量流量控制器
        4.2.4 数字控制仪
        4.2.5 过程控制及产品分析仪器
        4.2.6 电子天平
    4.3 分析方法的建立
        4.3.1 分析条件
        4.3.2 反应原料气和有关产物的出峰时间和顺序的鉴定
        4.3.3 原料气和产物的气相色谱校正因子
        4.3.3.1 校正方法及校正因子的选定
        4.3.3.2 CO的校正
        4.3.3.3 CO_2的校正
        4.3.3.4 甲醇的校正
        4.3.3.5 甲酸甲酯的校正
    4.4 实验流程
    4.5 双功能催化剂的制备与还原
        4.5.1 催化剂的制备
        4.5.2 催化剂的还原活化
    4.6 甲醇合成催化剂在三相床中的性能
        4.6.1 甲醇合成催化剂性能的考察
        4.6.2 合成甲醇数据处理方法
        4.6.2.1 合成甲醇的反应方程式
        4.6.2.2 校正后CO、甲醇、CO_2的质量百分含量
        4.6.2.3 数据处理
        4.6.3 甲醇合成催化剂的选择
        4.6.4 C301甲醇合成催化剂反应工艺条件优化
        4.6.4.1 温度的影响
        4.6.4.2 压力的影响
    4.7 二甲醚合成催化剂的优化与工艺考察
        4.7.1 三种脱水催化剂的色谱分析
        4.7.1.1 C301-Hβ催化体系
        4.7.1.2 C301-HY
        4.7.1.3 C301-ZSM-5
        4.7.2 数据处理方法
        4.7.2.1 二甲醚一步合成可能存在化学反应分析
        4.7.2.2 产品气的校正
        4.7.2.3 CO转化率的计算(以ZSM-5为例)
        4.7.2.4 选择性的计算
        4.7.3 二甲醚双功能催化剂的选择
        4.7.3.1 CO转化率的比较
        4.7.3.2 二甲醚选择性和收率的比较
        4.7.4 二甲醚合成工艺的优化
        4.7.4.1 温度的影响
        4.7.4.2 压力的影响
        4.7.4.3 催化剂的双功能基比例影响
第五章 催化剂作用机理和热力学分析
    5.1 催化剂作用机理的分析
        5.1.1 甲醇合成催化作用机理的分析
        5.1.2 甲醇脱水制备二甲醚作用机理的分析
    5.2 一步法合成二甲醚的热力学分析
        5.2.1 温度对甲醇合成和二甲醚合成反应中CO转华率的分析
        5.2.2 温度对甲醇合成和二甲醚合成反应中的选择性分析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7)大坝用高效化学灌浆材料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概论
    1 化学灌浆材料的发展历史
    2 各类化学灌浆材料
        1.2.1 水玻璃类化学灌浆材料
        1.2.2 木质素类化学灌浆材料
        1.2.3 丙烯酰胺类化学灌浆材料
        1.2.4 环氧树脂类化学灌浆材料
        1.2.5 甲基丙烯酸甲酯类化学灌浆材料
        1.2.6 脲醛树脂类化学灌浆材料
        1.2.7 丙烯酸盐类化学灌浆材料
        1.2.8 聚氨酯化学灌浆材料
    3 小结
第二章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内容及原料选择初步试验
    1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内容
    2 坝体伸缩缝的渗漏及化学灌浆材料的要求
    3 坝体伸缩缝用灌浆材料的选择
        2.3.1 现有材料分析
        2.3.2 聚氨酯灌浆材料的固结原理、特性及应用
        2.3.3 本课题的主攻方向
    4 聚氨酯灌浆材料原料路线的选择试验
        2.4.1 选择试验的方法
        2.4.2 多异氰酸酯筛选试验
        2.4.3 多元醇的筛选试验
第三章 坝体伸缩缝用的非水溶性聚氨酯化学灌浆材料的研制
    1 聚氨酯预聚体的合成
        3.1.1 基本原理
        3.1.2 试验原料、装置及测试
        3.1.3 结果与讨论
    2 配方试验
        3.2.1 测试指标及方法
        3.2.2 配方试验及测试结果
    3 小结
第四章 坝体伸缩缝用水溶性聚氨酯化学灌浆材料的研制
    1 水溶性聚氨酯预聚体的合成
        4.1.1 实验原料、装置及测试分析
        4.1.2 预聚体合成操作方法
    2 预聚体制备试验结果与讨论
        4.2.1 共聚醚脱水条件的影响
        4.2.2 反应温度的影响
        4.2.3 反应时间的影响
        4.2.4 制备的预聚体品种
    3 配方试验的测试指标、方法及预聚体的选择
        4.3.1 测试指标及方法
        4.3.2 预聚体选择试验
    4 共聚醚预聚体配方试验及性能测定
        4.4.1 共聚醚中氧化乙烯(EO),氧化丙烯(PO)比例对共聚醚水溶性的影响
        4.4.2 催化剂的选择
        4.4.3 稀释剂的选择
        4.4.4 所研制的共聚醚型水溶性聚氨酯化学灌浆材料的性能研究
    5 混醚预聚体配方试验及性能测定
        4.5.1 混醚预聚体的选择
        4.5.2 混醚预聚体催化剂的选择
        4.5.3 稀释剂选择
        4.5.4 混醚型水溶性浆液配方及性能
    6 小结
第五章 室内模拟试验
    1 室内动水堵漏试验
    2 混凝土试块人工缝灌浆粘结试验
    3 混凝土试块人工缝灌浆抗渗试验
    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四、增塑剂ZS-301的合成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JAK抑制剂类抗风湿药枸橼酸托法替布的合成工艺研究[D]. 谷若非. 兰州大学, 2020(01)
  • [2]纳/微米增强材料增韧环氧胶粘剂研究[D]. 任丹凤. 湖南大学, 2010(03)
  • [3]增塑剂ZS-301的合成研究[J]. 张金菊.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4(12)
  • [4]气—液—固三相床一步法合成二甲醚[D]. 衷小琴. 昆明理工大学, 2005(08)
  • [5]增塑剂ZS-301的合成研究[A]. 张金菊. 山西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4
  • [6]净化黄磷尾气和合成气一步法制二甲醚[D]. 任占冬. 昆明理工大学, 2004(04)
  • [7]大坝用高效化学灌浆材料的研制[D]. 李筱芳. 湖南大学, 2001(01)

标签:;  ;  ;  ;  ;  

增塑剂ZS-301的合成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