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后民族分离主义与美国的干涉

冷战后民族分离主义与美国的干涉

吕建文[1]2008年在《冷战后世界民族主义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民族主义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是当今国际关系理论一个重要方面。冷战后,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然而民族主义的再次兴起成为国际社会的新特点,对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研究冷战后的世界民族主义问题,有助于世界各民族、各国家深刻认识民族问题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制定正确的民族政策,处理好民族关系;有助于我国正确认识世界形势,妥善解决国际争端,努力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也有利于我国借鉴国际经验,处理好本国的民族关系,维护国家的稳定和安全。国内外学者已从不同的侧面对民族主义问题进行了广泛研究,提出了各种观点,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国际形势的现状,论述了民族和民族主义的含义,探究了冷战后民族主义的表现、特点、兴起原因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本文主要从四个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分析了民族和民族主义的含义,民族主义的历史发展和特点。根据国内外学者、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以及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和民族主义的基本观点,笔者认为民族主义是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长期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的对本民族文化、传统、利益等的认同,是一种强烈的意识形态化的民族情感,是一种以民族感情、民族意识为基础的思想和运动。民族主义主要有四个特征:民族主义具有历史性和综合性;民族主义具有政治利益、经济利益、文化利益叁个方面的追求;民族主义具有双重作用;民族主义具有复杂性。民族主义起源于中世纪末期和近代早期的欧洲,民族国家建立后近代民族主义形成。20世纪以来,民族主义扩展到了世界的其他地区,并经历了叁次浪潮。第二部分分析了冷战后世界民族主义的表现和特点。与冷战前的民族主义相比,冷战后的世界民族主义主要表现为民族分离主义、泛民族主义、宗教民族主义、种族主义和部族主义等。这些民族主义给国际社会带来的比较多的后果是国家分裂、民族仇视、种族屠杀和社会动乱,破坏了国家统一和国际秩序,加剧了地区或国家内部的动荡,阻碍了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延缓了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进程。冷战后的世界民族主义呈现出如下特点:不仅仅局限在一国范围之内,而是波及全球范围;具有全面性的内容,包括政治民族主义、经济民族主义、文化民族主义等;层次更加多样,不仅包括多民族国家内部的民族主义,而且包括发达民族国家与不发达民族国家之间的民族主义以及相邻民族国家间的民族主义;发展趋势更加复杂,呈现出聚合和离散两种并行的趋势。第叁部分分析了冷战后民族主义兴起的原因。冷战后世界民族主义浪潮的兴起有着复杂的国际国内背景,往往是由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原因相互交织造成的。首先,冷战格局的瓦解促使了冷战后民族主义的勃兴;其次,在一些多民族国家,存在着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政策的失误,使得民族矛盾激化,从而导致了民族分离运动的兴起;再次,冷战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激化了民族矛盾,包括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多民族国家内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再次,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为了谋求各自的政治和经济利益,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对相关地区的民族事务强加干涉,致使民族冲突愈演愈烈,成为冷战后民族主义兴起的重要原因。第四部分分析了冷战后民族主义对国际关系的影响。首先,冷战后民族主义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是它促使国际行为主体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以及国际战略力量的重新配置;其次,冷战后民族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影响,是它引发和加剧了各种矛盾和冲突,造成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动荡不安,并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再次,冷战后民族主义对现存国际关系准则包括国家主权原则、不干涉内战原则等提出挑战。另一方面,冷战后民族主义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它冲击了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其聚合趋势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发展。最后,总结本文主要观点,提出应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加强各民族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国际社会的和平、稳定和发展。

余忠稳[2]2004年在《冷战后民族分离主义与美国的干涉》文中认为冷战后的世界,国际体系处于转换之中,美国力争建立全球单极霸权;民族问题尤其是民族分离主义有所抬头,成为世界很多国家稳定的现实或潜在威胁。美国的国家实力和国家战略,以及美国长久以来的干涉主义历史,决定了美国对冷战后民族分离主义活动的干涉行为。 美国的干涉政策破坏了现有的国际关系行为准则,违背国际法中的国家主权原则,干涉了相关国家的内政。国家主权原则在冷战后的世界面临新的危机,其中以美国为首的霸权干涉是引发主权危机的重要原因。“人权高于主权”的干涉借口,实际上是一个具有双重标准的工具。美国对民族分离主义的干涉还造成多民族国家的不稳定。民族分离主义问题有很深厚的历史背景,错综复杂,远不是靠干涉政策就能解决的。美国对民族分离活动的干涉是一种工具性的利用,是为自己的全球战略服务。美国的干涉可能会进一步挑起潜在的民族分离。 发展中的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也面临着民族分离势力的危害。其中,“东突”恐怖组织和“藏独”势力不可小视,都带有深深的民族分离的烙印。分析美国对世界各国民族分离主义势力的支持和干涉行为,将会有益于中国处理潜在民族分离势力的威胁。

花永兰[3]2005年在《当代世界民族主义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论文以国内外既有的丰富研究成果、相关学科的理论观点和学术素材为基础,聚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特别是上世纪末冷战结束前后以来的世界民族主义风起云涌、潮起潮落的多端变化,力求对其展开缜密梳理和辩证分析,并试图通过这种创新分析,提供一种更深入研究世界民族主义问题的切入视角和思考框架,从而较为全面地揭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民族主义不断变化的本质特征及其发展规律,得出更为科学的结论。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研究当代世界民族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把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结合起来。结合历史和变化了的世界现实正确界定民族主义,并在此基础上展开相关讨论。民族主义既是世界性又是历史性问题,涉及多种学科,本文运用多种学科的研究手段,将一国之内的民族问题与民族国家相互之间的矛盾冲突结合起来研究,并坚持宏观分析与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本文包括具有相互联系的导论、正文和结束语叁个部分。正文共分六章。 导论部分指出了民族主义的重新崛起使研究该问题成为当前迫切的要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同时也回顾了国内外学术理论界就此问题所展开的历时经久的一系列重大研究及其所存在的得失,为搭建本文的写作框架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准备和分析依据。 第一章:民族主义概说。着重讨论民族与民族主义概念、民族主义类型和历史分期,既为该研究提供逻辑起点,又拨开历史尘埃,全方位但却简要地再现了民族主义自产生以来的历史发展脉络,以便挖掘出各种类型的民族主义在其长期发展中的内在联系。虽然民族主义随历史的发展不断出现新的变化,但当代民族主义总能在历史中找到自己的影子。结合20世纪末世界民族主义浪潮发生和发展的现状,本文努力突破诠释民族主义概念的传统理论模式,摈弃以阶级分析取代民族分析的教条主义,对民族主义作了如下界定,即民族主义是指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建立于民族共同体基础之上的维护和扩大本民族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的思想观念、理论思潮和实践活动,以促进本民族的生存、独立和发展。 第二章:20世纪末世界民族主义浪潮的兴起。本章总结概括了冷战结束前后以来世界民族主义浪潮中的主要表现形式和重要的基本特征。这些形式中有的直接表现为冷战结束前后兴起的民族主义的新景观,如大规模、突发性的民族分离主义运动,有的则属于原有民族主义问题的重新泛起和强化,如宗教民族主义、种族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回潮等。民族主义在新的世界历史舞台上得到了充分且全面的展现。 第叁章:20世纪末世界民族主义兴起的原因。主要分析了冷战结束前后世界民族主义兴起的国际背景、国内现实及其理论渊源等因素,不仅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不仅有理论上的原因,也有实践中的原因,不仅有国内因素,也有国际因素,共

张成付[4]2010年在《从自决到自治:冷战后世界民族分离主义》文中研究指明冷战结束之后,人们并未得到渴望已久的和平。究其缘由,民族分离主义是引起世界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之一。今天,从加拿大到英国,从苏丹到印尼,世界上有几十个国家存在着民族分离主义运动。民族分离主义和恐怖主义的合流,加剧了世界的动荡。为什么民族分离主义运动如此猖獗?这和民族主义理论有关。自从人类产生国家以来,国家的统治者就一直寻求其合法性的来源,从而实现其利益。于是,在东西方的历史上,不约而同的有了君权神授的思想。在欧洲,由于教权和王权的不断斗争,使得西方君权神授的思想基础受到了削弱。资产阶级以民族理论对抗君权神授思想。资产阶级提出“民族自决、民族平等”等口号,最终欧美确立了民族国家。经过资产阶级的革命和宣扬,“民族自决”和“一族一国论”成为每个民族试图建立民族国家的思想渊源。本文着重分析了民族分离主义运动与民族自决之间的关系,指出民族自决思想的时代局限性;从国际法的角度论证了多民族国家内的少数民族并非是自决的主体,以暴力和恐怖主义等为手段的分离运动也是违法国际法的;总结各国的经验和教训,自治是解决民族分离问题的有效方式之一。第一章主要论述了民族分离主义的相关问题。首先,民族、民族主义、对分离主义概念的探讨。学术界对民族的定义从来没有统一,民族一词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族群则是从文化意义上进行定义的;其次,分析了民族分离主义兴起的原因、特点和影响。第二章主要论述了民族自决理论的发展和演变。首先,分析了列宁和威尔逊的民族自决思想;其次,分析了民族自决与二战后的民族解放运动。在民族自决思想的影响下,广大的亚非拉地区人民掀起了影响深远的反帝反殖运动。与此同时,联合国及一些国际机构通过了一系列的决议、宣言等支持第叁世界的民族自决;再次,民族自决的时代局限性。随着殖民体系的解体,民族自决的破坏力也显现出来了。新独立国家的不同族群也寻求分离,西方国家的人民打出民族自决的旗帜。东西方国家不约而同的重新审视民族自决理论,不再认为每个民族(族群)都有独立建国的权力。冷战后,民族分离主义分子也常常打着自由、民主、人权的幌子,吸引注意和寻求外援,这也说明民族自决理论风光不再。第叁章主要论述了国际法上的自决权。首先分析了自决权是国际法的一项原则。自决权的内涵不断发展,不仅包括政治权利也包括经济、社会、文化权利,但是不包括分离权;其次,分析了国际法上自决权的主体。指出国际法上自决权的主体是殖民地人民、作为整体的人民或民族,而非一国之内的族群、少数人或土着人等;最后,分析了实现自决权的手段和方式。在殖民解放运动时期,通过战争或武装斗争的方式是得到国际法肯定的。暴力和恐怖主义方式在当今是不符合国际法精神的。采取公民投票的和平方式要符合国际法,要在联合国等国际机构的监督之下,同时也要符合国内法的相关规定。总之,民族分离主义运动以分离国家为目的,以暴力和恐怖主义为手段是不符合国际法精神的。第四章主要论述了从自决到自治是民族分离主义问题的解决方式。首先分析自治和自决的相关问题,从自决到自治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其次,通过西班牙、印度尼西亚和中国的案例,说明自治解决民族问题的有效方式。通过自治可以缓和民族之间的矛盾,促进民族和谐。反之,可能会增加民族隔阂,激化民族矛盾;最后,通过案例分析自治的价值。历史上一些国家因为取消自治,引起国家的分裂,如埃塞俄比亚、南联盟等。因此,自治虽然并非能彻底解决一切民族分离问题,但是自治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缓和民族矛盾,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民族政策。

张友国[5]2005年在《后冷战时期民族分离主义研究》文中指出本文重点论述后冷战时期民族分离主义的理论源流、产生原因、主要内涵、分离手段、时代特点以及影响与危害。其中“主要内涵”和“时代特点”是对民族分离主义研究的新发展。本文的主要观点是后冷战时代的民族分离主义是由于多民族国家内非主体族裔对于本民族国家建构的追求而形成的,它的理论、策略、目标以及为了达到分离目标而采取的手段对所在国的社会稳定与国家统一都是非常有害的。所有民族分离的理想与现实都是冲突的。它在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都对国家安全和统一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和现实的威胁。对中国而言,也是如此。在对民族分离主义的系统化、逻辑化、理论化研究基础上形成的这一理论分析框架,在本研究领域中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一定的拓展之处。这是对以往民族分离主义研究领域欠缺系统和深度的一个突破,也是对政治思想史研究领域的拓展。这一研究对于解决中国当前所面临的民族分裂主义危险,创建族群和睦相处的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孟舒[6]2011年在《第叁次民族主义浪潮与冷战后国际政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民族主义自产生以来一直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社会政治力量之一,深刻地影响着国际政治。在20世纪,全球先后经历了叁次民族主义浪潮。其中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横扫全球的第叁次民族主义浪潮,则以其范围之广、程度之激烈、表现形式之多样而着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第叁次民族主义浪潮汹涌而至,强烈震荡着变动中的国际政治体系和转换中的国际政治格局,深刻影响着国际政治的发展变化,因而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本文试图从第叁次民族主义浪潮兴起的原因、表现形式、特点、变化趋势等着手,分析第叁次民族主义浪潮对冷战后国际政治的影响,进而展望第叁次民族主义浪潮对未来国际政治的影响趋势。有关第叁次民族主义浪潮对冷战后国际政治影响的深入探讨,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当今纷繁复杂的国际政治现象;通过有关第叁次民族主义浪潮对未来国际政治的影响分析,我们可以较为准确把握未来国际关系的基本走向。

夏光辉[7]2010年在《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研究》文中指出民族主义既是天使,民族主义又是恶魔。民族主义这个奇特的混合体,在冷战后的时代风云变换中,正日益变得活跃起来。它就像一股浓浓的血液沸腾在人们的精神世界里,自觉不自觉地影响着世界并改变着世界。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是对近现代中国民族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民族主义话语与当下历史情景的耦合。它不仅是一种当代中国人现时代的心理状态、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而且还是一种社会实践与运动。它作为一把双刃剑,具有积极与消极的双重作用,已经深深地影响到了中国自身以及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对当代中国民族主义进行全面的理论探讨不仅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其本质的认识,而且更有助于我们对其进行理性的引导与构建。本文以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为指导,在国内外已有的民族主义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当代民族主义的国内外历史资源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剖析;对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兴起的原因、类型、特点与作用等内容进行了归纳与拓展,对当前中国的叁种民族主义类型的表现进行了专门的剖析,并通过对我国当代民族主义所存在问题的透析,提出了当代中国民族主义问题的解决途径。全文包括导论、正文七章和结束语。第一章对民族主义的含义、历史发展、类型以及作用等理论问题进行了回顾与分析,并提出了把握民族主义含义的两条主线,探讨了民族主义类型界定的几个标准问题。第二章对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的理论进行了集中概述。从我国当代的实际出发,依次对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的表现、兴起的原因、含义、特征、类型和作用进行了归纳与拓展。其中重点分析了国家民族主义兴起的原因及其特征。第叁章对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的类型之一即国家民族主义现实表现及影响进行了探讨。本章选取了国家民族主义的主要活跃领域即对外交往领域为视角,选取了美国与日本两个表现最活跃的国家为突破口,对国家民族主义在中美、中日交往关系中的影响给予了分析。第四章对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的类型之一即民族分离主义进行了深刻剖析。本章首先对民族分离主义的一般理论进行了阐述,并给出了评价;接着对民族分离主义的一个文本即“疆独”的历史轨迹、思想根源、实质、危害与特征进行了完整的阐述,对另一个文本“藏独”则给出了历史评价、现状及其大致走向的解析。第五章对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的类型之一汉民族主义进行了理论的归纳与探析。本章分为两节,第一节主要分析了汉民族主义的含义以及兴起的原因,第二节则探析了汉民族主义的主要诉求,并以此为基础给出了看待与评价汉民族主义的原则。第六章主要分析了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所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七章则是在前六章分析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当代中国民族主义在媒体、教育、认同、价值观以及经济、制度、意识、干部队伍和立法等综合治理方面的解决途径。结束语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对当代中国民族主义进行了前景展望。

梁军[8]2008年在《冷战结束后民族分离主义研究》文中认为冷战结束后,原来为两极体制所掩盖的诸多矛盾日渐显露。民族宗教冲突加剧,民族分离主义逐渐成为当代民族主义浪潮的主流。民族主义是国际社会中最为普遍而又最难了解的现象,而民族分离主义更是当代世界重要的政治危险源之一。科索沃问题是冷战结束后时期最为典型的民族分离主义事件之一,本文力争从宏观的角度,借鉴政治、社会、民族、历史、宗教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客观分析,认真归纳,通过对科索沃民族分离问题的背景、原因、表现形式、特征、影响及其前景基础的剖析,折射出冷战后的民族分离主义的一般规律,为正确处理国内、国际民族问题提供理论上的参考。在本文的论述过程中我将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问题。

程太霞[9]2004年在《冷战后世界民族主义浪潮对我国民族问题的警示》文中研究表明冷战后世界民族主义浪潮激荡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并相互交织在一起,对国际社会、民族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而为我国研究和解决民族问题提供了有益的警示。 论文除导言和后记外,共分四章。导言简要介绍了探讨冷战后世界民族主义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研究成果和新的见解,使人们对冷战后世界民族主义浪潮及对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警示有个概观的了解。 论文第一章主要对“民族”、“民族主义”等概念进行了探讨。从语言学发展和民族产生的角度来看,“民族”概念不仅具有高度的政治性,而且以地域、经济等客观因素为基础蕴涵了深层的文化因素。“民族主义”是民族共同体的成员在民族意识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对本民族至高无上的忠诚和热爱,是关于民族和民族理论,以及在这种理论指导和影响下的追求、维护本民族生存和发展权益的社会实践和群众运动,并具有多层次性。 第二章主要阐述了冷战后世界民族主义的表现和特点。以前南斯拉夫民族分离主义为例,说明民族分离主义在冷战后蔓延于世界各地并成为世界民族主义在政治领域中表现出来的主流;以泛突厥主义为例,说明泛民族主义在冷战后政治民族主义中凸显出来,构成了冷战后政治民族主义“分”、“聚”相互交织的景象,从而对国际社会带来的不稳定因素;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民族主义在经济领域内既有超国家、超民族间的交往与合作,也有民族国家之间的竞争、摩擦、矛盾和冲突;冷战后文化民族主义在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表现形式不同所产生的影响也不同,出现了“防卫性”的文化民族主义和“殖民性”的文化民族主义。冷战后世界民族主义(第叁次民族主义)与前两次民族主义相比具有新的特点。其主流是民族分离主义,内容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性质具有双重性和范围趋向全球化。 第叁章主要分析了冷战后世界民族主义兴起的原因。文章认为冷战后世界民族主义的兴起是冷战机制终结和国际力量对比发展演化的结果。就苏东地区来说,民族主义的兴起与冷战的终结是彼此互动的,但随着冷战格局的终结,在苏东地区民族主义狂潮的影响下不断向其它国家辐射;而就其内因而言,有关国家民族政策的严重失误给民族主义以可乘之机。苏东社会主义国家把民族矛盾的实质视为阶级矛盾,推行大民族主义,铲除宗教,违背宗教发展规律,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政策。这些都激化了民族矛盾,引发了民族主义。在其他有些国家存在着不承认民族差别,推行民族歧视、民族同化政策等;经济全球化进程一方面抑制了民族国家、国家主权、民族主义的发挥,另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随着民族国家交往的增多,摩擦和冲突也增加,民族主义强化态势也在发展;国内、国际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则是导致许多国家民族主义兴起的重要原因。 第四章的主要内容旨在把世界民族问题与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相结合。通过前面对冷战后世界民族主义的表现、特点以及原因等分析警示我们务必要制定并贯彻落实正确的民族政策,坚决反对大民族主义、地方民族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大力发展民族经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各民族地区共同繁荣;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大力弘扬中华优秀民族文化。总之,振兴中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从而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们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重任。

尹淑艳[10]2004年在《后冷战时代的中国政治安全》文中研究表明国家的政治安全问题是任何一个国家首要关切的问题,关系着国家的生存和发展。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标志着持续近半个世纪之久的冷战结束了,世界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后冷战时代。伴随着后冷战时代的到来,原有的两极格局解体,世界逐步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这给发展中的中国迅速崛起带来了机遇。面临机遇的同时,中国同样也面临着新的困难和挑战。一方面,国际局势纷繁复杂,局部冲突时有发生,动荡加剧,大国关系频繁调整变化,增加了诸多变数;另一方面,我国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改革过程中面临着这样那样的新的风险,同时随着改革的深入各种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在这样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如何从容应对国际压力,解决好国内问题,保持稳定发展的良好局面,确保国家主权独立、政局稳定、政权巩固,是我国新一届政府必须要面对的紧迫问题。与冷战时代相比较,如今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更为缓和,国内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呈现出令人振奋的发展前景。但长期的和平生活,也使许多人特别是年轻一代的国家政治安全意识逐渐淡化,甚至于当有人提出要重视国家的政治安全问题时,竟被认为这是太“左”的表现,是在需要继续加强与其他国家合作的时代出现的不和谐的音调。对此究竟该怎么认识?我们到底应不应该在和平与发展的年代强调并重视国家的政治安全问题?我国在后冷战时代国家的政治安全到底面临着哪些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带着这些问题,本文试着以世界政治、国际国内互动为视角,以探讨政治安全的基本涵义为逻辑起点,以历史发展过程为基本参照,从不同层次、不同侧面对我国的政治安全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论述,以期构建一个新的政治安全理论体系。首先,从理论上进一步明确界定政治安全的基本涵义及其与主权国家的关系。本文认为,政治安全是主客观的统一,其实质就是国家的政权安全。政权安全是政治安全的内核,主权安全是政治安全的外延,国家作为一个整体是政治安全的主体。其次,沿着历史的发展轨迹,对我国建国初期前叁十年和改革开放后十几年维护政治安全的历史进行简单的回顾,以史为鉴,汲取我国在维护政治安全上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第叁,全面客观地分析我国政治安全的现状和面临的各种问题,既看到维护我国政治安全的有利因素,同时也注意认清和把握我国政治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以防患于未然,有的放矢地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维护国家政治安全,这也是本文的重点和难点。在谈到我国政治安全面临的严峻挑战时,本文重点分析了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的四种危险因素。一是西方敌对势力的“西化”、“分化”图谋。“西化”、“分化”是我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所必然面对的危险,从建国一直到现在,这种压力始终存在,只是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态。二是国际恐怖主义活动的现实和潜在威胁。叁是国际民族分离主义浪潮的冲击。恐怖主义、民族分裂主义是后冷战时代国际上多数国家都面临的威胁因素之一,我国在全球化的国际社会中也不会成为唯一的安全岛。四是不同文化在全球化过程中的交流、冲突。不同文化的交流冲突是几乎所有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的主要问题,我国作为东方文明古国,在文化传统上与西方截然不同,因此文化冲突的可能性、现实性表现得更加突出。最后,在分析了我国政治安全在冷战结束以后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后,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政治安全的特点,本文提出了维护我们国家政治安全的基本思路。政治安全问题涉及到政治学、国际关系学、地缘政治学等多学科的知识,驾驭起来难度甚大。本文在论述的过程中,注重运用多学科交叉的方法,并结合方面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分析我国政治安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此基础上从政治、经济、外交、危机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维护政治安全的策略,力图达到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较为透彻地分析我国政治安全现状,提出符合我国实际的政治安全战略。

参考文献:

[1]. 冷战后世界民族主义研究[D]. 吕建文. 山东师范大学. 2008

[2]. 冷战后民族分离主义与美国的干涉[D]. 余忠稳. 外交学院. 2004

[3]. 当代世界民族主义研究[D]. 花永兰. 中共中央党校. 2005

[4]. 从自决到自治:冷战后世界民族分离主义[D]. 张成付. 中共中央党校. 2010

[5]. 后冷战时期民族分离主义研究[D]. 张友国. 吉林大学. 2005

[6]. 第叁次民族主义浪潮与冷战后国际政治[D]. 孟舒. 黑龙江大学. 2011

[7]. 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研究[D]. 夏光辉. 中共中央党校. 2010

[8]. 冷战结束后民族分离主义研究[D]. 梁军. 新疆大学. 2008

[9]. 冷战后世界民族主义浪潮对我国民族问题的警示[D]. 程太霞. 中央民族大学. 2004

[10]. 后冷战时代的中国政治安全[D]. 尹淑艳. 中共中央党校. 2004

标签:;  ;  ;  ;  ;  ;  ;  ;  ;  ;  ;  ;  ;  ;  ;  ;  

冷战后民族分离主义与美国的干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