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初春季节推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淮河,初春,突变,季节,水分,年代,区域。
初春季节推进论文文献综述
赵瑞霞,张宏,吴国雄,李伟平,石爱丽[1](2013)在《中国东部初春水分循环季节推进的年代际突变》一文中研究指出春季是大气环流由冬季向夏季转型的关键时期,春季水分循环状况对于农作物播种和生长至关重要.本研究发现,初春季节推进中,中国东部地区的水分收支存在显着的年代际突变现象.利用实测降水资料、ECMWF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Mantua等人提出和计算的太平洋振荡指数,着重研究了此突变现象的空间分布状况,关键区域降水和水汽辐合的年代际变化特征,以及与之对应的东亚水分循环和亚洲-西太平洋环流系统的变化特征.分析关键突变区淮河区域周围(111°~120°E,31°~36°N)的水分收支表明,3~4月水分收支的增量在1978年后突变性减少.1977年前,4月与3月相比,南边界水汽通量大幅增加,与之相应,区域水汽辐合和降水也大幅增加,4月是该地区春季水分收支增长最快的月份;但1978年后,4月与3月相比水分收支没有增加反而减少.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在3~4月的初春季节推进中,1978年后高空东亚大槽的减弱年代际突变性变慢,中国西部及其以西高压脊的加强则显着变快,低空闭合副高西部的增强北进幅度及阿留申低压西南侧低压槽的减弱幅度显着减小,亚洲大陆高压减弱过程明显变慢,高压系统后部的增压过程则明显加快.高低空配合,导致了1978年后东亚3~4月水汽输送向北推进的年代际突变性减弱,以及中国东部的中南部地区3~4月水分收支增量的年代际突变性减少.(本文来源于《创新驱动发展 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S6短期气候预测理论、方法与技术》期刊2013-10-22)
赵瑞霞,张宏,吴国雄,李伟平,石爱丽[2](2012)在《中国东部初春水分循环季节推进过程的年代际突变》一文中研究指出春季是大气环流由冬季向夏季转型的关键时期,春季水分循环状况对于农业播种和农作物初期生长至关重要.本研究发现,初春季节推进中,中国东部地区的水分收支存在显着的年代际突变现象.利用实测降水资料、ECMWF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Mantua等人提出和计算的太平洋振荡指数,着重研究了此突变现象的空间分布状况,关键区域降水和水汽辐合的年代际变化特征,以及与之对应的东亚水分循环和亚洲-西太平洋环流系统的变化特征.分析关键突变区淮河区域周围(111°~120°E,31°~36°N)的水分收支表明,3~4月水分收支的增量在1978年后突变性减少.1977年前,4月与3月相比,南边界水汽通量大幅增加,ERA和NRA中平均增量分别为1.52和1.88 mm d,与之相应,区域水汽辐合和降水也大幅增加,ERA和NRA水汽辐合增量为1.11和1.22mmd~(-1),实测和ERA降水增量为1.08和1.05 mm d~(-1),4月是该地区春季水分收支增长最快的月份;但1978年后,4月与3月相比水分收支没有增加反而减少,ERA和NRA中3~4月南边界的水汽输入增量分别为-0.03和0.01 1nm d,区域水汽辐合增量为-0.91和-0.53 mm d~(-1),实测和ERA降水增量为-0.08和-0.15 mm d~(-1).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在3~4月的初春季节推进中,1978年后高空东亚大槽的减弱年代际突变性变慢,中国西部及其以西高压脊的加强则显着变快,低空闭合副高西部的增强北进幅度及阿留申低压西南侧低压槽的减弱幅度显着减小,亚洲大陆高压减弱过程明显变慢,高压系统后部的增压过程则明显加快.高低空配合,导致了1978年后东亚3~4月水汽输送向北推进的年代际突变性减弱,以及中国东部的中南部地区3~4月水分收支增量的年代际突变性减少.(本文来源于《2012北京气象学会中青年优秀论文评选论文集》期刊2012-06-21)
赵瑞霞,张宏,吴国雄,李伟平,石爱丽[3](2012)在《中国东部初春水分循环季节推进过程的年代际突变》一文中研究指出春季是大气环流由冬季向夏季转型的关键时期,春季水分循环状况对于农业播种和农作物初期生长至关重要.本研究发现,初春季节推进中,中国东部地区的水分收支存在显着的年代际突变现象.利用实测降水资料、ECMWF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Mantua等人提出和计算的太平洋振荡指数,着重研究了此突变现象的空间分布状况,关键区域降水和水汽辐合的年代际变化特征,以及与之对应的东亚水分循环和亚洲-西太平洋环流系统的变化特征.分析关键突变区淮河区域周围(111°~120°E,31°~36°N)的水分收支表明,3~4月水分收支的增量在1978年后突变性减少.1977年前,4月与3月相比,南边界水汽通量大幅增加,ERA和NRA中平均增量分别为1.52和1.88mmd1,与之相应,区域水汽辐合和降水也大幅增加,ERA和NRA水汽辐合增量为1.11和1.22mmd1,实测和ERA降水增量为1.08和1.05mmd1,4月是该地区春季水分收支增长最快的月份;但1978年后,4月与3月相比水分收支没有增加反而减少,ERA和NRA中3~4月南边界的水汽输入增量分别为0.03和0.01mmd1,区域水汽辐合增量为0.91和0.53mmd1,实测和ERA降水增量为0.08和0.15mmd1.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在3~4月的初春季节推进中,1978年后高空东亚大槽的减弱年代际突变性变慢,中国西部及其以西高压脊的加强则显着变快,低空闭合副高西部的增强北进幅度及阿留申低压西南侧低压槽的减弱幅度显着减小,亚洲大陆高压减弱过程明显变慢,高压系统后部的增压过程则明显加快.高低空配合,导致了1978年后东亚3~4月水汽输送向北推进的年代际突变性减弱,以及中国东部的中南部地区3~4月水分收支增量的年代际突变性减少.(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地球科学》期刊2012年03期)
初春季节推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春季是大气环流由冬季向夏季转型的关键时期,春季水分循环状况对于农业播种和农作物初期生长至关重要.本研究发现,初春季节推进中,中国东部地区的水分收支存在显着的年代际突变现象.利用实测降水资料、ECMWF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Mantua等人提出和计算的太平洋振荡指数,着重研究了此突变现象的空间分布状况,关键区域降水和水汽辐合的年代际变化特征,以及与之对应的东亚水分循环和亚洲-西太平洋环流系统的变化特征.分析关键突变区淮河区域周围(111°~120°E,31°~36°N)的水分收支表明,3~4月水分收支的增量在1978年后突变性减少.1977年前,4月与3月相比,南边界水汽通量大幅增加,ERA和NRA中平均增量分别为1.52和1.88 mm d,与之相应,区域水汽辐合和降水也大幅增加,ERA和NRA水汽辐合增量为1.11和1.22mmd~(-1),实测和ERA降水增量为1.08和1.05 mm d~(-1),4月是该地区春季水分收支增长最快的月份;但1978年后,4月与3月相比水分收支没有增加反而减少,ERA和NRA中3~4月南边界的水汽输入增量分别为-0.03和0.01 1nm d,区域水汽辐合增量为-0.91和-0.53 mm d~(-1),实测和ERA降水增量为-0.08和-0.15 mm d~(-1).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在3~4月的初春季节推进中,1978年后高空东亚大槽的减弱年代际突变性变慢,中国西部及其以西高压脊的加强则显着变快,低空闭合副高西部的增强北进幅度及阿留申低压西南侧低压槽的减弱幅度显着减小,亚洲大陆高压减弱过程明显变慢,高压系统后部的增压过程则明显加快.高低空配合,导致了1978年后东亚3~4月水汽输送向北推进的年代际突变性减弱,以及中国东部的中南部地区3~4月水分收支增量的年代际突变性减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初春季节推进论文参考文献
[1].赵瑞霞,张宏,吴国雄,李伟平,石爱丽.中国东部初春水分循环季节推进的年代际突变[C].创新驱动发展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S6短期气候预测理论、方法与技术.2013
[2].赵瑞霞,张宏,吴国雄,李伟平,石爱丽.中国东部初春水分循环季节推进过程的年代际突变[C].2012北京气象学会中青年优秀论文评选论文集.2012
[3].赵瑞霞,张宏,吴国雄,李伟平,石爱丽.中国东部初春水分循环季节推进过程的年代际突变[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