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联合孕三烯酮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辅助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米非司酮联合孕三烯酮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辅助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刘慧荣

(内蒙古包头市达茂旗石宝镇中心卫生院014511)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的米非司酮联合孕三烯酮用药治疗方法,观察治疗效果,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首先选取8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并根据她们的临床数据,将其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保证组间具有充分的可比性。观察组的患者在在手术治疗后,进一步采用米非司酮与孕三烯酮进行治疗,对对照组患者在其手术后,仅采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术后不同方式的用药治疗,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呈现出明显的差异,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治疗过程当中两组患者的用药不良反应基本相当,无明显差异。结论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对患者采用米非司酮联合孕三烯酮进行辅助治疗,能够取得比单用米非司酮更好的治疗效果,且不会加重患者的不良反应,值得加强临床推广与实践。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术后米非司酮联合孕三烯酮

【中图分类号】R711.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9-0060-02

子宫内膜异位症对患者的生理与心理都具有非常不良的影响,会极大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在该病的治疗上,主要以手术为主,但由于在手术治疗下,病灶难以彻底清除,术后的复发率较高,所以在手术后还要对患者进行用药辅助治疗。作者所在医院通过对2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患者采用米非司酮联合孕三烯酮进行辅助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做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在本研究当中,一共收集了80例临床研究对象,他们均为作者所在医院从2013年1月到2013年12月以来,所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所有患者根据《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中的诊断标准确诊,最小年龄26岁,最大年龄44岁,平均29.5±2.4岁,所有患者均为已婚,且有生育史,主要的临床表现有肛门坠胀、下腹痛、月经失调、痛经、性交痛。根据所有患者的各项数据,将她们等份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确保两组患者之间具有充分的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首先接受相应的手术治疗,包括输卵管单侧或双侧内膜样囊肿切除术、盆腔内膜异位灶切除术、盆腔粘连松解术以及卵巢内膜样囊肿剥出或切除术。对于术中完全保留子宫的患者,在其术后第1次月经的第2天开始用药,对于术中子宫全切或次切的患者,在术后的第7天,便可以开始进行用药辅助治疗,给药方法如下。

1.2.1观察组患者给药方法

对观察组患者给予米非司酮与孕三烯酮进行治疗,米非司酮每天服药1次,每次用量12.5mg,孕三烯酮每周服用2次即可,每次用量2.5mg,两个月后停止孕三烯酮联用,仅服用米非司酮,用法用量不变,总疗程6个月。

1.2.2对照组患者给药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其米非司酮进行治疗,用法用量为每天1次,每次12.5mg,总疗程6个月。

1.3治疗观察

在治疗过程当中,患者每月进行一次全面的复诊,要注意观察患者在用药期间所出现的不良反应,例如是否出现了潮热、情绪改变、疲乏无力、恶心、呕吐、低血压以及经期异常流血等情况,同时还要注意患者的相关临床症状是否得到了有效的改善,有无肝功能方面的异常。尤其要注意观察患者子宫后壁下段、宫骸韧带、直肠子宫陷凹等部位结节及附件包块有无复发。

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主要依照以下标准:患者肛门坠胀、下腹痛、月经失调、痛经、性交痛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月经规则,月经量正常,盆腔肿块完全消失,为治愈;患者的临床症状可见改善,盆腔肿块完全消失,为有效;未达以上标准者,为无效。治疗的总有效率为治愈率加有效率。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术后不同方式的用药治疗,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呈现出明显的差异,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治疗过程当中两组患者的用药不良反应基本相当,无明显差异,具体的数据分析对比参见表1。

表1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对比

n治愈有效总有效率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

观察组40192097.5%1127.5%

对照组40122285%1025%

X2///4.86/0.16

P///<0.05/>0.05

3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的孕龄妇女妇科疾病,该病一是发病率较高,而是病情较为特殊,不仅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影响,更会给患者的心理带来巨大的压力,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幅度降低。从当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医学界对该病的病因还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但是根据现有的临床资料,可以推测该病的发生于发展是多源性的,较为统一的看法是与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体腔上皮化生、子宫内膜种植、淋巴与静脉播散等因素相关。

米非司酮是一种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的较为常见药物,对孕激素有拮抗作用,它能够对患者的内膜产生影响,降低或是直接阻断其对于孕激素的反应,抑制患者排卵,诱发黄体溶解干扰子宫内膜的完整性,从而起到治疗作用;孕三烯酮又是一种能够抑制促性腺激素、抗孕激素的药物。进入患者的机体后,它能够提高患者体内的游离睾酮,削弱患者的卵巢分泌功能,直接抑制子宫内膜细胞受体,发挥抗孕激素和抗雌激素作用,导致异位内膜萎缩,甚至坏死吸收。

在本文的研究过程当中,对观察组的4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患者采用了米非司酮联合孕三烯酮进行治疗,其疗效比对照组40例患者单独采用米非司酮进行术后辅助治疗疗效更加,但治疗过程当中两组的不良反应情况基本一致。这证明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对患者采用米非司酮联合孕三烯酮进行辅助治疗,能够取得比单用米非司酮更好的治疗效果,且不会加重患者的不良反应,值得加强临床推广与实践。

参考文献

[1]吕芸,何涛,王建树.米非司酮与孕三烯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21):147-148.

[2]姚晓红.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观察[J].中华实用诊断及治疗杂志,2012,26(05):513-514.

[3]罗芳.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联合孕三烯酮与米非司酮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01):154-155.

标签:;  ;  ;  

米非司酮联合孕三烯酮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辅助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