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萍[1]2003年在《哈尔滨市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战略研究》文中认为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自然资源,是一种不可替代的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因素之一,同时又是战略性经济资源,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哈尔滨市作为我省省会城市,是全省的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自然环境和水资源条件相对较好,但因人口密集、工业发达,用水需求过度集中,人均拥有的可利用淡水资源量却很少,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水资源短缺一直困扰着哈尔滨市,水资源不足和水污染日益加重已成为我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约因素。目前,就哈尔滨市城市水资源的状况而言,从供水现状上看,属于工程性缺水;从生活用水的水质上看,属水质污染性缺水。本研究在翔实的基本资料的基础上,遵循可持续发展、现代水利等理论,贯彻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新战略,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按照兴利除害原则、开源节流治污并重等原则,紧密结合哈尔滨市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水量水质不匹配、水污染严重、地下水超采等特点,通过对哈尔滨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与评价,对哈尔滨市需水、供水预测及供需平衡研究,客观公正地分析和评价哈尔滨市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哈尔滨市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战略问题,提出哈尔滨市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与保护的模式及对策,强调了水资源节约与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从而不断促进哈尔滨市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刘百仓, 马军, 余海艳, 黄社华[2]2007年在《哈尔滨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其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提出介绍了哈尔滨市水资源分布的特点和开发利用的现状,指出了水资源的短缺逐渐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现有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够科学合理,且水资源的污染控制措施不够完善,在此基础上提出实施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以及具体实施方式。
刘百仓, 马军, 余海艳, 黄社华[3]2007年在《哈尔滨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其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提出介绍了哈尔滨市水资源分布的特点和开发利用的现状,指出了水资源的短缺逐渐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现有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够科学合理,且水资源的污染控制措施不够完善,在此基础上提出实施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以及具体实施方式。
陈震冰[4]2008年在《松花江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经济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当前,由于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使得全社会对水的需求增加,水资源的供需矛盾问题严重,水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松花江流域水资源频频出现问题,其已严重影响到流域内生态环境和各种生物的生存环境。研究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本论文就松花江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环境经济的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探讨可持续发展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对松花江流域水资源、环境、社会和经济状况的系统、详细的调查,提出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原则及思路,综合分析流域社会发展的协调性,明确流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目标。(2)通过对流域水资源现状的分析,指出流域水资源存在的问题包括:水污染严重、水环境压力大、生态问题、时空分布不均、水权分配机制不完善、缺乏有效的补偿和激励机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参与机制、应付突发事件能力不足。并对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进行了经济分析。进而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法。(3)根据对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存在的问题进行经济分析,并结合水权、水市场、水价的前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我们认识到解决松花江流域的问题必须从这叁方面下手。(4)运用层次分析、博弈论等方法在研究松花江流域水权、水价、水市场环境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建立流域水资源准市场是实现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最佳方案。并提出了流域水权分配的实现途径,及如何建立“准市场”。(5)提出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综合策略。强调综合开发地下水和地表水资源、建立流域“准市场”、建立节水型社会。并对政府应如何实现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出政策性建议。本文的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经济分析理论和方法,在对松花江流域水资源水权、水价、水市场进行评价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建立流域“准市场”是实现松花江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最佳方案,且为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决策依据。最后,对所取得的成果进行扼要总结,并提出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尹鹏[5]2011年在《哈尔滨市水资源发展态势及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文中认为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传统的开发模式已经造成了水资源日益贫乏和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社会安定和威胁人类生存,水资源可持续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论文立足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采用现代数据处理方法和手段,对哈尔滨市水资源多时间尺度特征、水资源未来发展趋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进行深入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从水资源多时间尺度、水资源发展态势以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等叁个方面系统分析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在水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内涵、哈尔滨市水资源现状、开发利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未来水资源供需状况进行分析。(2)首先概括采用小波变换对水资源多时间尺度特征进行分析的意义和步骤,再分别对哈尔滨市1961-2008年的年降水量和主汛期降水量、哈尔滨水文站1989-2008年的年径流量和主汛期径流量进行多时间尺度特征分析,最后利用方差分析确定水资源多时间尺度变化的主周期。(3)通过寻求EMD理论和谐波分析的结合点,提出基于EMD的谐波分析模型,并对哈尔滨市年降水量和主汛期降水量进行动态预测;利用1898-2001年哈尔滨站年径流量和主汛期径流量作为网络的输入,2002-2009年数据进行预留检验,构建哈尔滨站年径流量和主汛期径流量动态预测的BP神经网络模型,通过确定网络结构、输入和输出层样本,对哈尔滨站年径流量的动态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将蚁群算法应用到灰色GM(1,1)模型方程参数的求解中,构建基于蚁群优化的GM(1,1)模型,分析哈尔滨市年平均地下水埋深的变化趋势。(4)采用DPSIR模型对哈尔滨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详细的论述,分别从驱动力指标、压力指标、状态指标、影响指标和响应指标等五个方面对哈尔滨市水资源系统现状进行分析,对各因素的指标范围进行初步确定。在对哈尔滨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框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筛选出哈尔滨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并对指标的含义进行论述和具体数值进行计算。同时,为了检验所建立指标体系的有效性,采用克朗巴赫a系数对所建指标的内部一致性进行检验(5)分别采用基于实数编码加速遗传算法优化的层次分析法和基于粒子群算法优化的投影寻踪模型,确定哈尔滨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中指标层和准则层中各指标的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然后分别取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的50%作为综合权重,评价哈尔滨市2000年至2008年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总体发展趋势,评价驱动力、压力、状态、响应和影响等准则层五大因素对哈尔滨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变化情况。(6)从社会管理、行政管理、经济和产业化管理、社会体制管理等几个方面,提出加强哈尔滨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策略。
李果[6]2006年在《哈尔滨市新型工业化中资源和环境科技有效支持能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资源和环境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物质基础,如何充分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有效解决经济发展中资源和环境的制约问题,成为哈尔滨市现阶段客观现实的必需。论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资源、环境和生态经济学理论,循环经济理论、科技创新理论等为指导,对哈尔滨市新型工业化过程中资源和环境科技有效支持能力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 科技对新型工业化中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支持必须遵循其发展的客观规律。论文首先对资源、环境和科技有效支持能力的内涵进行界定,分析其系统特性。在系统研究资源和环境紧密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新型工业化中经济与资源和环境的辩证关系,而科技成为它们之间协调发展的关键支持手段。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对科技的需求与科技有效支持的供给,达到良好的紧密耦合程度,就会使它们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论文通过分析现阶段哈尔滨市资源和环境的发展现状,根据哈尔滨市走过叁大“零增长”台阶时资源和环境的发展目标,提出相应的科技发展目标,其支持的核心是经济与社会活动对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方式转变。因此,科技有效支持能力体系是以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建设为辅助和提高,主要包括科技对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推动力、科技对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的促进力、科技对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先导力叁个方面。 论文通过系统详实的数据分析,认为哈尔滨市资源的科技需求在于提高水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保障水资源和能源的按质按量供应,开发新水源和新能源,将工业固体废弃物和城市生活垃圾的再资源化。基于个体差异多维标度分析的工业行业的环境结构性污染研究结果表明,环境对科技的需求在于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和低能耗与低排放工业的发展、支持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足迹分析结果表明,生态对科技的需求在于提高生态承载能力水平、优化能源结构和保护生态平衡。 科技有效支持能力的聚力域是若干项技术通过优化聚合形成的有效作用着力重点的集合,它是解决哈尔滨市资源和环境制约“瓶颈”的主要途径。通过运用资源、环境和生态之间物质、能量和信息循环的“流”图分析,论文提出资源领域的科技聚力域在于提高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用水效率,综合防治水体污染,多渠道开发水源;增加清洁高效能源的比重,加强煤炭资
李丽, 任永泰[7]2010年在《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及其应用——以哈尔滨市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针对区域水资源利用的现状及特点,构建影响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基于实数编码的加速遗传算法(RAGA)的投影寻踪分类(PPC)模型,把多维评价指标值转化为一维投影值,获得指标体系最佳投影方向和投影值,从而做出判断.以哈尔滨市为例,对哈尔滨市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进行综合评价,将评价结果与多目标决策的灰色关联投影法的评价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模型在该方面研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高云朝[8]2010年在《哈尔滨市水资源供需预测分析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建设的全方位、大规模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工农业和城镇居民生活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化等问题将越来越突出,水资源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有限的水资源供给量和不断增长的需求量之间己形成尖锐矛盾,这一矛盾在城市发展中显得尤为突出。水是城市生活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和社会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在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各个行业的水资源需求量越来越大,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凸显,水资源问题越来越突出。水已成为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城市供需水矛盾的越愈尖锐,导致缺水现象已越来越普遍,严重影响到城市乃至全社会国民经济的发展及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因此城市水资源已成为当前水资源的核心问题之一,而水资源问题的核心是水的供需关系,解决好这个关系是保证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正常发展和人民生活安定的前提。因此我国近期水资源管理的目标在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维系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做到水资源供需平衡。本文在分析国内外城市水资源管理研究现状基础上,对城市水资源供需分析以系统观念进行深入研究,针对哈尔滨市基本自然、社会基本情况、水资源实际应用情况等,收集整理相关部门数据,对哈市各部门用水定额、人口数量、宏观经济及增长情况进行预测,据此对哈尔滨市2010年与2030年工业、农业、生态环境和日常生活需水进行预测并应用灰色关联系数对其进行供需分析;采用非合作动态博弈模型对哈尔滨市水资源进行动态供需分析;最后从不同行业、政府管理部门以及城市水资源系统各个环节等对哈尔滨市水资源供需矛盾提出了宏观解决策略。
刘小芳[9]2008年在《哈尔滨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可持续发展理念形成以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已逐步渗透于各个学科领域。新世纪中,如何实现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是我国各级政府面临的难题之一。正是在这样的大时代背景条件下,本文把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纳入自己的研究视野,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理论分析中,从探讨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基本理论入手,着力构建了土地资源保护理论基础,即土地稀缺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平衡理论、土地优化配置理论,进而对土地资源保护的内涵进行科学界定。除此之外,还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目的是更加明确土地可持续利用及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之间的区别,交代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原则和战略目标,从而使读者更加系统的了解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论体系。实证分析中,以哈尔滨市为例,在调查、了解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着重剖析了哈尔滨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现状,分别对哈尔滨市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可持续性进行评价,分别构建了土地资源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状况,从单因素角度进行了可持续性评价并针对评价结果提出实现哈尔滨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相关意见和建议,对实现哈尔滨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杜焕[10]2012年在《基于DPSIR模型的东营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文中认为东营市位于黄河入海口,是黄河叁角洲的重要城市。然而,东营市地表水年均水资源量仅为4.47亿m3,地下水年均水资源量为0.85亿m3淡水资源,当地水资源总量不足以支撑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如何保证水资源能够可持续地利用,能够更好的服务人类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具体分析了东营市2009年、2015年、2020年水资源供需平衡的基础上,对东营市2000年-2009年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进行了客观的评价,并对2013年-2020年的可持续利用水平作出预测。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了选题的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技术路线。第二部分介绍了东营市的自然地理概况和社会经济概况。地理概况主要介绍了地理位置和研究范围、气象气候、水文地质、地形地貌、土壤、动植物资源。最后重点介绍了东营市水资源,包括当地水资源以及客水水资源,客水来源于黄河、小清河以及支脉河等。第叁部分为供需平衡分析。需水预测包括四个部分:生活需水预测、工业需水预测、农业需水预测以及生态环境需水预测。供水预测包括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和客水资源。论文采用了定额法对东营市2009年水资源的供需状况进行了计算、分析,并对规划年2015年、2020年的水资源供需进行了预测,二次平衡结果可知:2009年在50%、75%的保证率下,总需水量大于总供水量,缺水量达到15372万m3和32148万m3;2015年在50%、75%的保证率下,缺水量达到3986万m3和19093万m3;2020年在50%、75%的保证率下,由盈余3715万m3到缺水量达到12096万m3。第四部分以DPSIR模型为框架,分为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及响应五个方面,选取了21个指标,构建了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东营市2000年到2009年可持续利用水平现状进行了评价。从结果可以知道:东营市2000年到2009年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整体呈波动上升的趋势,其中水平最高的是2009年,水平最低的是2002年。评价中,先对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及响应五方面的评价指标进行了信度分析,再采用变异系数法确定了指标权重,使用加权平均法进行了综合评价,并且分析了评价结果。最后使用了灰色预测模型对东营市2013年-2020年的可持续利用水平作出预测。东营市2013年到2020年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一直处于上升状态,水资源利用、开发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第五部分从开发新水源、工业用水、农业用水叁个部分提出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模式。第六部分针对东营市水资源的状况提出了建议,以期能够合理有效地使用水资源。第七部分总结了全文的主要观点,并指出了论文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1]. 哈尔滨市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战略研究[D]. 杨萍. 东北农业大学. 2003
[2]. 哈尔滨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其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J]. 刘百仓, 马军, 余海艳, 黄社华. 水利学报. 2007
[3]. 哈尔滨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其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C]. 刘百仓, 马军, 余海艳, 黄社华. 2007重大水利水电科技前沿院士论坛暨首届中国水利博士论坛论文集. 2007
[4]. 松花江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经济分析[D]. 陈震冰. 东北林业大学. 2008
[5]. 哈尔滨市水资源发展态势及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D]. 尹鹏.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1
[6]. 哈尔滨市新型工业化中资源和环境科技有效支持能力研究[D]. 李果.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6
[7]. 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及其应用——以哈尔滨市为例[J]. 李丽, 任永泰.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10
[8]. 哈尔滨市水资源供需预测分析及对策研究[D]. 高云朝.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10
[9]. 哈尔滨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 刘小芳.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8
[10]. 基于DPSIR模型的东营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D]. 杜焕. 山东师范大学. 2012
标签:水利水电工程论文; 中国水资源论文; 可持续发展目标论文; 环境经济论文; 环境评价论文; 系统评价论文; 经济模型论文; 环境保护论文; 水污染论文; 环境污染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