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黄帝内经藏象学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黄帝内经,学说,医药学,中医学,渊源,中国,阴阳。
黄帝内经藏象学说论文文献综述
姜青松,王庆其[1](2015)在《论叁才思想在《黄帝内经》藏象学说中的体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叁才思想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命题,其核心理念在于天人的统一,在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和临床应用中都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叁才思想在《黄帝内经》藏象学说中有多方面的体现,故以五行为主线,就自然界的外五行与人体的内五行系统以及二者间的贯通进行了论述,并对叁才思想贯穿于藏象学说进行了临床举例,旨在说明叁才思想与《黄帝内经》藏象学说的密切关系及学习传统文化对中医学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期刊2015年09期)
周波,吴新明,陈奕,黄伟章,杨振宇[2](2014)在《《黄帝内经》若干藏象学说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黄帝内经》里保存了中医学早期多种不同的藏象学说。根据有关脾与节气、方位的对应及脑髓、胃肠为脏或为腑的认识,在《内经》里存在不同的记录,通过分析多个象数模型,发现《内经》有关藏象的记录实际上是在不同的象数模型里所对应的观点。《内经》通过对各种象数模型进行取舍、糅合和统一,特别是将四方、六合、九宫八风等模型都整合到五行模型里,奠定了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学基础里的主流地位。(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潘秋平,段晓华,梁吉春[3](2010)在《《黄帝内经》藏象学说渊源考证》一文中研究指出《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的成书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内经》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藏象学说。藏象学说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其中离不开哲学思想的指导。梳理先秦及西汉早期诸子着作有关藏象学说的内容,可以从发生学的角度认识《内经》藏(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02期)
白建平[4](2001)在《《黄帝内经》藏象学说渊源考证》一文中研究指出既往关于《黄帝内经》(后简称为《内经》)藏象学说渊源的考证较少,且简略,本文通过搜集先秦、汉代的有关史料,结合《内经》的有关内容,系统地探讨藏象学说的形成。 藏象学说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先秦至汉代文献中零散记载了有关人体解剖、生理的论述。《内经》的作者总结长期积累的解剖知识、生活观察和医疗实践中的医学经验,并吸收先秦哲学,尤其是汉初《淮南子》“气一元论”、董仲舒“阴阳五行天人同构”学说以提炼、归纳,使之成为系统的理论。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确定脏腑概念 《内经》之前存脏腑不分之论,虽其亦现,还有形脏、神脏之说,但总结定型为五脏、六腑、奇恒之腑。 确立四时五脏阴阳观 五脏属性:《内经》引用《周易》“阴阳太少”理论,说明四时五脏之气、人体五脏部位。并认为脏为阴、腑为阳;五行与五脏的配属有古、今文说之异。《内经》以前的《管子》、《吕氏春秋》、《礼记》用古文说,《史记》有今文说之迹,《淮南子》有二说。医学文献《阴阳疗疾法》、《史记》仓公传用古文说。西汉今文说盛行,《内经》用今文说。 五脏功能系统:战国《管子》较混乱,西汉《淮南子》五脏与官窍配伍有二说。即便在《内经》,亦存在不同的观点。《内经》将脏腑与五体、五官、五志、五神、五华、五声等联系起来,体现了人体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五脏与自然界的联系:运用五行比类自然和社会,先秦有较多论述,反映了由少到多、由差异到统一的过程。《内经》吸收了《吕氏春秋》、《礼记》、《淮南子》等的多项比类;四时与五行相配在《管子》、《吕氏春秋》、《淮南子》、《春秋繁露》等有所反映,结合《内经》的有关内容,可发现时脏说引入五行学说的渐进过程,反映了学派之争;《内经》的五时五脏论成为藏象学说的主要时脏观,即受五行学说影响而用五行类比与外部世界建立了广泛的联系,显示了人体以五脏为中心的内外整体观。《黄帝内经》藏象学说渊源考证 毕业沦文 脏腑间的关系:脏腑之间存在着阴阳表里关系;并运用阴阳对立统一、五行生克制化关系来释说人体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 建立糟气神学说 春秋时有血气说,自《管于》倡精气说后,精气成为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生命活动有赖于气的正常运动。《淮南子》使“气一元论”系统化。《内经》结合医学实际加以发展:辨别气与道沤别精与气;区分气的种类;用气的升降出人运动来阐释脏腑生理功能特点。 先秦及汉初对神有散在的认识,在《内经》中,主耍为狭义之神,表现为魂魄、思维、情志等方面。 《管子》始叙精与神的关系,《苟子》释形神关系,《淮南子》在《苟子》论形神的基础上,系统论述形气神叁者间的关系。《内经》认为形为神之宅、神乃形之主,形神之间的这种相互依赖而不可分割的关系,称之为“形与神俱”。 总之,《内经》藏象学说是古代医家吸收当时进步的皙学思想归纳和总结长期积昆的解剖知识、生活观察和医疗实践中的医学经验而形成,反映了由零散到系统、不同学派争鸣融合的渐进过程。 由于受哲学的影响,藏象学说体现出鲜明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特点:即由表及里、取象比类而形成了整体、气化生理观及重功能、略于形质的学术特点。因具有朴素唯物辩证法思想而显示出独特的科学内涵,并对其后的医学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又因受西汉初期皙学的影响,《内经》以今文五行说、道家精气学说构建五脏内外整体观、精气神学说,从而形成中医基本学术,故亦证明《内经》可能由一人整理成编于西汉初(或中)期。(本文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期刊2001-05-01)
孟庆云[5](1995)在《《周易》与《黄帝内经》中的藏象学说》一文中研究指出《周易》与《黄帝内经》中的藏象学说孟庆云(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所北京100700)藏象是中医学关于人体结构和功能的说明模型,当代称之为藏象学说。这一理论的建立有其深刻的科学文化背景,其魅力不仅在于有临床实践价值,也是中医学理论特色的体现。一、藏象的叁元...(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期刊1995年01期)
黄帝内经藏象学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黄帝内经》里保存了中医学早期多种不同的藏象学说。根据有关脾与节气、方位的对应及脑髓、胃肠为脏或为腑的认识,在《内经》里存在不同的记录,通过分析多个象数模型,发现《内经》有关藏象的记录实际上是在不同的象数模型里所对应的观点。《内经》通过对各种象数模型进行取舍、糅合和统一,特别是将四方、六合、九宫八风等模型都整合到五行模型里,奠定了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学基础里的主流地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黄帝内经藏象学说论文参考文献
[1].姜青松,王庆其.论叁才思想在《黄帝内经》藏象学说中的体现[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5
[2].周波,吴新明,陈奕,黄伟章,杨振宇.《黄帝内经》若干藏象学说初探[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
[3].潘秋平,段晓华,梁吉春.《黄帝内经》藏象学说渊源考证[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
[4].白建平.《黄帝内经》藏象学说渊源考证[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1
[5].孟庆云.《周易》与《黄帝内经》中的藏象学说[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