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联算法论文_刘志强,吴雪刚,倪捷,张腾

导读:本文包含了级联算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级联,算法,模型,生物,阈值,译码,密钥。

级联算法论文文献综述

刘志强,吴雪刚,倪捷,张腾[1](2018)在《基于HMM和SVM级联算法的驾驶意图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降低先进驾驶员辅助系统的误警率,提出了利用不同任务下"人-车-路"参数的差异性识别驾驶意图的方法。在模拟驾驶仪系统中开展实验,记录了12名受试者的驾驶样本1 150组,对比车道保持意图、换道意图和超车意图样本的差异,确定了6个参数的驾驶意图识别指标体系。运用HMM和SVM级联算法建立驾驶员驾驶意图识别模型。结果表明:基于该算法的识别准确率达95.84%,明显高于HMM或SVM单一算法,且单次平均识别时间为0.017s,满足驾驶员对突发性事件反应时间的要求。(本文来源于《汽车工程》期刊2018年07期)

陆艳铭,方勇[2](2018)在《一种带有交织器的Polar码串行级联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Polar码是较新提出的一种理论上能够达到香农极限的信道编码,但其在中短码字译码性能不如LDPC码。为了让Polar码达到更好的译码性能,文中主要采用将Polar码、块交织器和LDPC码进行串行级联的方法来提高译码性能。在高斯信道环境下对这种级联码的仿真结果表明,码长、码率相同的情况下,这种级联码的译码性能优于单独的Polar码、LDPC码和不带有交织器的Polar-LDPC级联码的译码性能。(本文来源于《现代电子技术》期刊2018年12期)

陆艳铭[3](2018)在《极化码的级联算法研究与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5G时代的到来,人们对通信中的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极化码作为5G移动宽带中的一种编码方案,它虽然是较新提出的一种理论上能够达到香农极限的信道编码,且具有较低复杂度的优点,但是对中短码字的译码性能不如LDPC码。然而,LDPC码虽然对于中短码字有着良好的译码性能,但是在高信噪比的区域内会有不可避免的错误平层出现。因此为了能够使极化码在现实应用中具有更好的传输可靠性,论文提出了Polar-Interleave-LDPC(极化码-交织器-LDPC码)级联码的概念。Polar-Interleave-LDPC级联码是在极化码的基础上,实现极化码、块交织器以及LDPC码的单级串行级联,以达到提高极化码可靠性的目的。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极化码与LDPC码的实现。在高斯白噪声信道的基础上,分别实现极化码与LDPC码的编译码过程。在实现极化码的译码过程中,分别用连续消除(SC)译码算法和置信传播(BP)译码算法进行实现,实验结果表明,SC译码算法的译码性能和复杂度均优于BP译码算法。(2)极化码与LDPC码的级联方案设计与实现。在级联方案设计的过程中,当直接的将极化码与LDPC码级联时,编译码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连续性的误码,而通过对极化码与LDPC码的实验结果分析可知,两者对连续性的误码都没有很强的纠错能力。然而,块交织器能够很容易的把连续性误码转换为随机性误码且实现起来比较简单,对级联码的编译码性能有很小的影响,因此本文在级联码方案设计中加入了块交织器,最终形成了Polar-Interleave-LDPC级联码。提出该级联方案后,首先对该级联方案做出了优势和可行性的分析;其次给出级联方案的具体编译码过程;最后对级联方案的编译码时间复杂度进行了详细分析。(3)实验结果对比与分析。按照级联方案的设计,在Matlab软件上仿真实现Polar-Interleave-LDPC级联码的编译码过程。在码长、码率、发送帧数等条件一致的情况下,对极化码、LDPC码、Polar-LDPC级联码和Polar-Interleave-LDPC级联码进行了仿真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信噪比大于约1.6dB的情况下,Polar-Interleave-LDPC级联码译码性能均优于其他几种编码。论文对极化码的单级级联算法进行了分析与研究,这为以后对极化码在多级级联算法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基础。(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吴东升,刘爱军,张应宪,张青双[4](2016)在《一种两级Polar码串行级联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极化码(Polar)作为目前唯一一种从理论上证明了能够达到香农(Shannon)极限的码字,且编译码复杂度低,已成为编码领域的一大研究热点。然而,受信道极化速度的限制,有限码长的Polar码性能劣于当前应用比较成熟的LDPC码,Turbo码等。基于此,提出了基于两级极化的级联编码方案,并针对该编码方案采用了改进的译码算法,实现了有限码长Polar码的性能提升。仿真结果显示,性能提升约0.3 d B。文章的研究成果将为提升有限码长Polar码性能开辟一条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通信技术》期刊2016年02期)

黄凤,王瑶,黄莉,姚继明,刘世栋[5](2015)在《基于多层级联算法的网络业务流量识别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网络的主要问题是流量需求和网络带宽之间的矛盾,流量管理是有效的解决方案之一,同时能提升网络的服务质量,而网络业务流量识别是进行流量精细化管理的基础。在研究网络业务流量识别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多层级联机器学习算法的网络业务流量识别方法,该方法能适应网络业务流量复杂多变的情况,并且平衡了机器学习算法在时间性能和识别准确率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地,该方法在级联算法上考虑了代价不均衡问题,更为关注重要业务的识别,有助于提升用户体验。(本文来源于《电信科学》期刊2015年S1期)

孙彦旭[6](2015)在《LTE同频同时全双工系统自干扰抵消级联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1世纪频谱资源是极其宝贵的,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无线接入的总量成指数型增长,频谱资源越来越捉襟见肘。在一定频谱资源内,提高频谱利用率能够使一个节点接入更多的用户并满足用户高速数据连接服务。当前的TD-LTE和FDD LTE分别采用不同时隙、不同频段来避免上下行干扰,因此分别在时隙上和频率上浪费了一半的资源。在学术界研究者们长期认为:在同一频带内,一个节点不能同时完成发送信号和接收信号,因为此节点的发射信号会对接收端造成很强的同频自干扰。随着近几年的研究,通过使用各种自干扰信号抵消技术同频同时全双工(Co-frequency Co-time Full Duplex,CCFD)得以实现。因此,本文研究了同频同时全双工的通信方式,它能实现在同一频带内,在一个节点,能够同时进行发送信号和接收信号。因为LTE信号带宽比较大,对于边频信号抵消效果比较差,实际中天线的位置精度达不到要求等原因,直接将天线抵消应用于LTE系统中达不到全双工通信的要求。因此本文采用将天线抵消与射频抵消级联的方法,能够有效的减小天线抵消的弊端,结合已有的数字抵消技术,基本能够达到LTE全双工通信系统的要求。本文首先研究了CCFD技术对现有技术的优势及其实现的关键问题和难点,叁天线实现天线抵消的技术,同时从理论上分析两路信号幅度不匹配和天线RX放置误差对天线抵消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仿真验证,讨论了天线抵消与MIMO结合的情况。其次,为了解决天线抵消对天线位置误差非常敏感的问题,研究了射频抵消技术,该方法使用采样插值定理,类似于采样定理的逆定理,利用本地模拟信号,构建N路等时延间隔的信号,在接收端通过算法调整N路信号的衰减系数来使接收功率达到最小,之后将N路信号迭加为一路,构造的信号与原自干扰信号完成抵消。最后将上述两种方法级联在一起,进行了实验仿真,并分析了仿真结果。(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5-12-01)

郭必忠,居美艳[7](2013)在《MIMO中继系统中预编码的级联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两跳MIMO中继通信系统的预编码相关研究中,提出了一种级联预编码算法,该算法把两跳系统的预编码分解成两个独立的部分,从而把预编码问题转化成为求源节点到中继节点的预编码过程以及中继节点到目的节点的过程。本文使用MMSE准则,在简化迭代算法复杂度的同时,与一种只在中继节点进行联合优化的算法进行比较,由仿真可以看出,本文算法有一定的性能提升。(本文来源于《电子设计工程》期刊2013年08期)

解文华,易本顺,肖进胜,甘良才[8](2013)在《基于像素与子块的背景建模级联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子块级背景建模方法无法保证所提取前景形状的精确性及像素级背景建模方法无法有效处理非平稳场景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背景建模分层模型,首先采用文中子块级建模算法得到较为粗糙的背景区域和前景区域,然后利用混合高斯模型对特定图像区域执行像素级的前景提纯或背景模型更新操作,2种不同层次的算法通过非对称前向反馈机制进行级联。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分层模型在能够有效处理非平稳场景的同时保证了所提取前景形状的精确性,且对光照突变不敏感,建模效果优于级联算法中任一独立算法,而处理时间小于2种独立算法处理时间之和,满足了实时处理要求。(本文来源于《通信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丁卫平,王建东,管致锦,施佺[9](2011)在《基于动态交叉协同的属性量子进化约简与分类学习级联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属性约简与规则分类学习是粗糙集理论研究和应用的重要内容.文中充分利用量子计算加速算法速度和混合蛙跳算法高效协同搜索等优势,提出一种基于动态交叉协同的量子蛙跳属性约简与分类学习的级联算法.该算法用量子态比特进行蛙群个体编码,以动态量子角旋转调整策略实现属性染色体快速约简,并在粗糙熵阈值分类标准内采用量子蛙群混合交叉协同进化机制提取和约简分类规则、组合决策规则链等,最后构造属性约简和分类学习双重功能级联模型.仿真实验验证该算法不仅具有较高的全局优化性能,且属性约简与规则分类学习的精度和效率均超过同类算法.(本文来源于《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期刊2011年06期)

马明,陈利,汪剑鸣[10](2011)在《基于级联算法的新型生物密码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利用秘密共享策略实现生物密码技术需要进行大数计算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中国剩余定理,以级联方式实现的新型生物密钥方案.在秘密的分配和取回时,运用了纠错编码技术以更好的取回密钥.由于在密钥取回时采用了级联结构,大大降低了计算量,提高了算法的效率.最后实现了基于虹膜特征的生物密码软件系统,对该级联结构的生物密钥方案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案可以解决取回秘密时大数计算及计算量大的问题,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天津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04期)

级联算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Polar码是较新提出的一种理论上能够达到香农极限的信道编码,但其在中短码字译码性能不如LDPC码。为了让Polar码达到更好的译码性能,文中主要采用将Polar码、块交织器和LDPC码进行串行级联的方法来提高译码性能。在高斯信道环境下对这种级联码的仿真结果表明,码长、码率相同的情况下,这种级联码的译码性能优于单独的Polar码、LDPC码和不带有交织器的Polar-LDPC级联码的译码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级联算法论文参考文献

[1].刘志强,吴雪刚,倪捷,张腾.基于HMM和SVM级联算法的驾驶意图识别[J].汽车工程.2018

[2].陆艳铭,方勇.一种带有交织器的Polar码串行级联算法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18

[3].陆艳铭.极化码的级联算法研究与优化[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

[4].吴东升,刘爱军,张应宪,张青双.一种两级Polar码串行级联算法研究[J].通信技术.2016

[5].黄凤,王瑶,黄莉,姚继明,刘世栋.基于多层级联算法的网络业务流量识别技术[J].电信科学.2015

[6].孙彦旭.LTE同频同时全双工系统自干扰抵消级联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

[7].郭必忠,居美艳.MIMO中继系统中预编码的级联算法[J].电子设计工程.2013

[8].解文华,易本顺,肖进胜,甘良才.基于像素与子块的背景建模级联算法[J].通信学报.2013

[9].丁卫平,王建东,管致锦,施佺.基于动态交叉协同的属性量子进化约简与分类学习级联算法[J].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2011

[10].马明,陈利,汪剑鸣.基于级联算法的新型生物密码技术[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11

论文知识图

限幅与改进的PTS级联的OFDM信号的PAP...变换矩阵与SLM级联方法的误码率性能比...改进的SLM-CCET联合算法的误码率性能...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分簇分层结构级联算法流程3 中级联算法运行统计结果图

标签:;  ;  ;  ;  ;  ;  ;  

级联算法论文_刘志强,吴雪刚,倪捷,张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