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交联反应论文_曾小伟,袁荣华,温青,范云鸽,王春红

导读:本文包含了后交联反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双键,交联,共聚物,苯乙烯,乙烯,聚苯乙烯,极性。

后交联反应论文文献综述

曾小伟,袁荣华,温青,范云鸽,王春红[1](2009)在《悬挂双键后交联反应制备的高比表面极性大孔吸附树脂》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利用80%的二乙烯苯(DVB)和极性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MMA)通过悬浮聚合方法制备的大孔树脂,在二氯乙烷溶剂中以无水叁氯化铁为催化剂进后交联反应。红外光谱检测以及树脂的孔结构分析表明,单体MMA在总单体量的摩尔比例小于40%时,则初始共聚物中含有悬挂双键残。所制备的含有残余双键的初始共聚物进行后交联反应,到的后交联树脂的比表面积和孔容都有显着增加,树脂的平均孔径变小,机械稳定性有所提高。低温N_2吸附/脱附等温线得到的孔径分布曲线证明初始共聚物经后交联反应,所形成的新孔以微孔为主。(本文来源于《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期刊2009-08-18)

曾小伟,田京师,陈丽娟,施荣富,范云鸽[2](2008)在《聚二乙烯苯后交联反应制备的吸附树脂及其吸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苯乙烯型大孔吸附树脂作为一种功能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被广泛用于有机物的分离纯化、工业废水处理、催化剂载体等。本文利用常规悬浮聚合方法制备了高交联聚苯乙烯型大孔(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胶体与界面化学分会场论文集》期刊2008-07-01)

姚琴,赵欣,张以群,严俊[3](2003)在《苯乙烯-二乙烯苯共聚物通过悬挂双键的后交联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大孔苯乙烯-二乙烯苯(St-DVB)共聚物在无外加交联剂条件下的后交联反应进行了研究。通过改变起始St-DVB共聚物的DVB用量及聚合反应时间,比较了以无水叁氯化铁、对甲苯磺酸(TSA)及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后交联催化剂时,所得产物的孔结构和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采用FeCl3或TSA为催化剂时,后交联产物的比表面积及吸附能力都有很大提高,而前者比后者的提高幅度更大。在BPO存在下进行后交联时,产物比表面积及孔容的改变不明显,但孔结构稳定性提高。此外,对不同催化剂作用下的后交联反应机理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进一步证明在无外加交联剂的条件下,后交联主要是通过悬挂双键参与的反应进行的。(本文来源于《离子交换与吸附》期刊2003年02期)

曹志农,韦嘉,严俊[4](2002)在《四氯化碳存在下大孔苯乙烯-二乙烯苯共聚物的后交联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在四氯化碳存在下 ,大孔St DVB共聚物以叁氯化铝为催化剂的后交联反应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起始共聚物的合成条件 ,包括交联剂DVB的用量 ,致孔剂的性质及其与单体的配比 ,对后交联产物的孔结构有重要影响 .以良溶剂甲苯为致孔剂及采用较高的DVB用量 ,所合成的起始共聚物经后交联后 ,比表面积很容易达到或超过 10 0 0m2 /g .一般情况下 ,后交联产物的孔容增加 ,孔径减小 ,孔结构稳定性明显提高 .当起始共聚物的DVB含量较低时 ,后交联反应以四氯化碳的参与为主 ;当DVB含量较高时 ,后交联反应以起始共聚物中固有的悬挂双键的参与为主(本文来源于《高分子学报》期刊2002年04期)

周春才,严俊,曹志农[5](2000)在《高交联苯乙烯-二乙烯苯大孔共聚物的后交联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工业和实验室合成的高交联大孔苯乙烯-二乙烯苯共聚物,对其以叁氯化铁为催化剂,在二氯乙烷溶剂中的后交联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交联大孔共聚物经后交联反应后,比表面积和孔容都明显增加,增加的幅度与后交联反应条件及大孔共聚物本身的合成条件有重要关系。进一步试验了简化的后交联共聚物的制备方法,所得后交联产物的比表面积仍可达1000m2/g以上,影响后交联反应的因素与未简化的制备方法相同。(本文来源于《离子交换与吸附》期刊2000年06期)

范云鸽,史作清,施荣富,何炳林[6](1998)在《氯甲基聚苯乙烯与芳烃的后交联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氯甲基聚苯乙烯与苯或芳烃发生Friedel—Crafts反应,制得了一系列具有高比表面积的吸附树脂,结果表明,后交联反应时,所加芳烃及溶剂对树脂的比表面积有很大的影响,这类树脂对水溶液中苯酚具有较大的吸附量。(本文来源于《离子交换与吸附》期刊1998年01期)

徐满才,史作清,何炳林[7](1996)在《氯甲基化聚苯乙烯后交联过程中的氧化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120℃将氯甲基化聚苯乙烯进行Friedel—Crafts后交联制备超高交联聚苯乙烯的过程中,伴随有氧气对氯甲基化聚苯乙烯的氧化作用而使超高交联聚苯乙烯含有极性基团羰基约2.5mmol/g,而在较低的温度下,通过后交联制备超高交联聚苯乙烯时,则没有氧化反应发生。(本文来源于《离子交换与吸附》期刊1996年04期)

后交联反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苯乙烯型大孔吸附树脂作为一种功能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被广泛用于有机物的分离纯化、工业废水处理、催化剂载体等。本文利用常规悬浮聚合方法制备了高交联聚苯乙烯型大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后交联反应论文参考文献

[1].曾小伟,袁荣华,温青,范云鸽,王春红.悬挂双键后交联反应制备的高比表面极性大孔吸附树脂[C].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2009

[2].曾小伟,田京师,陈丽娟,施荣富,范云鸽.聚二乙烯苯后交联反应制备的吸附树脂及其吸附性能研究[C].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胶体与界面化学分会场论文集.2008

[3].姚琴,赵欣,张以群,严俊.苯乙烯-二乙烯苯共聚物通过悬挂双键的后交联反应[J].离子交换与吸附.2003

[4].曹志农,韦嘉,严俊.四氯化碳存在下大孔苯乙烯-二乙烯苯共聚物的后交联反应[J].高分子学报.2002

[5].周春才,严俊,曹志农.高交联苯乙烯-二乙烯苯大孔共聚物的后交联反应[J].离子交换与吸附.2000

[6].范云鸽,史作清,施荣富,何炳林.氯甲基聚苯乙烯与芳烃的后交联反应研究[J].离子交换与吸附.1998

[7].徐满才,史作清,何炳林.氯甲基化聚苯乙烯后交联过程中的氧化反应研究[J].离子交换与吸附.1996

论文知识图

溶液分别加入CA、FA和MDA处理后所...超声下反应时间对SiO2粒径的影响与CS化学交联示意图光谱图0150010005008951057181/cm-1PVA-g-...(苯编织微孔聚合物网络)的红外...CCl4存在下低交联苯乙烯共聚物的后

标签:;  ;  ;  ;  ;  ;  ;  

后交联反应论文_曾小伟,袁荣华,温青,范云鸽,王春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