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义论文-霍元帅

逍遥义论文-霍元帅

导读:本文包含了逍遥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逍遥,适性,般若,色即为空

逍遥义论文文献综述

霍元帅[1](2019)在《支遁逍遥义的超越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两晋时期,"逍遥"一词又重新回到了士人们的视野当中。西晋以向秀、郭象的"适性逍遥"义最为流行,后东晋名僧支遁站在名教立场之上对其"适性逍遥"之"性"进行破除,同时他运用当时流行的"格义"之法,引佛入玄,以玄释佛,将"色即为空"的般若思想融会到其逍遥新论中,以大鹏为"法执"、斥鷃为"心执",认为唯有破除"二执",证得般若之智才能获得逍遥。这种立论超越了玄学理趣,赋予了"逍遥"宗教的内涵,佛理亦因之传播。(本文来源于《西部学刊》期刊2019年10期)

熊忭[2](2019)在《郭象对庄子逍遥义的改造》一文中研究指出庄子尊"天"为至高权威,以达致"天"之"无待"境界为"逍遥",在他看来,"逍遥"始终处于"天"的权威体系中,唯"天"乃为"逍遥",舍此无可言"逍遥"。而郭象却从万物"自生"而"独化"的认知观念出发,主张万物各尽其性分即可达致"逍遥",从而否定了其中统一权威体系的存在,最终实现了对庄子"逍遥"思想的改造。是否存在应当服从的统一权威,是两种"逍遥"观念的根本分异点。(本文来源于《理论界》期刊2019年03期)

叶蓓卿[3](2018)在《“适性逍遥”:历代阐释庄子逍遥义的重要指向》一文中研究指出《逍遥游》篇为《庄子》全书开宗明义之作。关于庄子逍遥义,历代以来存在着适性逍遥、无待逍遥、"象数取证"释逍遥、以大为逍遥等各类丰富的阐释指向,其中尤以郭象"适性逍遥"说流播至广,并对后世的庄学研究、佛道理论、诗文创作等各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推本溯源,必须指出,郭象所主张的"各安其分,小大俱足"的"适性逍遥",已抹煞了"有待""无待"的差别,实则有违于庄子所表达的无待逍遥本义。(本文来源于《古籍整理研究学刊》期刊2018年05期)

师阳,赵本义[4](2018)在《以诠释学方法诠释《逍遥游》的逍遥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逍遥游》是整个《庄子》最具有代表性的篇章,历代文人、学者都对《逍遥游》"逍遥"一词的阐释和理解进行过大量的研究,从而为诠释《庄子》的不同趋向奠定基础。本文从西方诠释学理论视角,对《逍遥游》的"逍遥"义进行重新梳理,进而探讨"逍遥"义的多元境界。(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劳悦强[5](2017)在《游于常与变之间——庄子逍遥义解》一文中研究指出庄子学说最为人熟知者莫如其逍遥义,但逍遥义亦最为人所误会。要识得逍遥一词的真义,必须兼顾训诂与义理,不可偏废其一。学者多从义理立论,其说或可自圆,但若忽略"逍遥"一词在庄书的实际用法,则不啻别创新说,解《庄》而《庄》意却消解无痕。若囿限于逍遥二字的字义,又难免得其形相而遗其精神,毕竟解字不等于解《庄》。兼采训诂义理两途,贯通全书思想,务求阐发庄子逍遥的真义,而主要关键在于了解庄书中所讲的"游"。(本文来源于《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6期)

黄宝华[6](2017)在《庄子逍遥义探赜》一文中研究指出《逍遥游》是《庄子》书的第一篇,是其开宗明义之作,标示出它的理想的人生境界和价值取向,全书即围绕这一问题而展开演绎、阐释,但对逍遥游的主旨,历来却有不同的理解。魏晋时期的向秀与郭象在其《庄子注》中提出了"适性逍遥"说,后来东晋的高僧支遁批判向、郭之说,倡导所谓新义,自此支说压过了向、郭义而引领庄子诠释的潮流。本文将这一问题置于道家哲学、玄学和佛学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下加以探讨,分析了逍遥游所涉及的各个子问题,力图揭示其主旨。本文论证了向、郭与支遁的观点各自侧重于逍遥游思想的一个方面,前者揭示了其应对世俗的处世哲学,后者则强调了其超越世俗的精神境界。二者的融合方是庄子哲学的完整意义,它对中国古代思想的演化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学观念的背景与特质——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四十五辑)》期刊2017-12-01)

王梦轩[7](2017)在《在有待与无待之间——庄子逍遥义考辨》一文中研究指出当我们读到郭庆藩所撰的《庄子集释》时,细心之人会遇到一个难题,这个难题是由《逍遥游》的一个段落引起的,原文如下:"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本文来源于《华夏文化》期刊2017年03期)

李舒尧[8](2017)在《庄子与郭象逍遥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庄子与郭象之逍遥,是学界津津乐道的一对命题,两者皆逍遥,逍遥却不一,庄之逍遥羡鹏体道;郭之逍遥适性自足。两者自身皆逍遥却有不一之处,庄生注超越,郭生注当下,不同的历史条件形成了不同的逍遥境界。其境界皆逍遥,亦皆当下之逍遥!(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7年26期)

郎宁[9](2017)在《憨山德清对《庄子》“逍遥”义的佛学化诠释》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庄子·逍遥游》篇中,对于"逍遥"意义的诠释为历代庄学大家解读之重点。晚明佛学大师憨山德清亦对庄子之逍遥义做出了不失其理论旨趣的诠释,其以"忘形"即"忘己"为逍遥。此虽不同于传统意义的"无己"逍遥,然此种意义向度之解读亦体现出不同的学问切入视角,探寻二者之差异亦有助于我们深刻领会《庄子》"逍遥"义的精神本旨。(本文来源于《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1期)

王新宇[10](2016)在《方以智《药地炮庄》对庄子“逍遥”义的辨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逍遥游"是庄子思想的重要部分,历代注家和研究庄学者都对其有所阐释。方以智及其作品《药地炮庄》可以说是诸多解庄着作中较为突出的一种,这一点在《逍遥游》中尤其凸显。方以智对《逍遥游》的解读,以《易》《庸》为媒介,通过本体、体用与工夫的架构,将庄子的"逍遥"义贯穿为一个有始有终的整体,这在有别于历代解庄者的同时,也使得《庄子》的义理指向和方以智自身的学术特色得以展现出来,而这同样也是促使《药地炮庄》之"逍遥"义如此呈现的原因。(本文来源于《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4期)

逍遥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庄子尊"天"为至高权威,以达致"天"之"无待"境界为"逍遥",在他看来,"逍遥"始终处于"天"的权威体系中,唯"天"乃为"逍遥",舍此无可言"逍遥"。而郭象却从万物"自生"而"独化"的认知观念出发,主张万物各尽其性分即可达致"逍遥",从而否定了其中统一权威体系的存在,最终实现了对庄子"逍遥"思想的改造。是否存在应当服从的统一权威,是两种"逍遥"观念的根本分异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逍遥义论文参考文献

[1].霍元帅.支遁逍遥义的超越性[J].西部学刊.2019

[2].熊忭.郭象对庄子逍遥义的改造[J].理论界.2019

[3].叶蓓卿.“适性逍遥”:历代阐释庄子逍遥义的重要指向[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8

[4].师阳,赵本义.以诠释学方法诠释《逍遥游》的逍遥义[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8

[5].劳悦强.游于常与变之间——庄子逍遥义解[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6].黄宝华.庄子逍遥义探赜[C].中国文学观念的背景与特质——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四十五辑).2017

[7].王梦轩.在有待与无待之间——庄子逍遥义考辨[J].华夏文化.2017

[8].李舒尧.庄子与郭象逍遥义[J].青年文学家.2017

[9].郎宁.憨山德清对《庄子》“逍遥”义的佛学化诠释[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10].王新宇.方以智《药地炮庄》对庄子“逍遥”义的辨析[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标签:;  ;  ;  ;  

逍遥义论文-霍元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