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牙法在邻接关系不正常的牙体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分牙法在邻接关系不正常的牙体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黄宇文(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510180)

【摘要】目的:探讨分牙法在邻接关系不正常的牙体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口腔科自2010年1月~2012年12月份期间因邻面龋坏破坏接触点后未及时修复而导致邻接关系不正常的244例牙体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治疗组122例患者给予常规常规去龋修复或备牙后冠修复治疗,观察组122例患者给予分牙修复,针对不同情况采用橡皮圈、分牙簧、铜丝等分牙后再行充填或冠修复,恢复正常接触点、邻接面、外展隙。对比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和随访恢复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3.10%)明显高于观察组(80.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0.5~2.6年,平均随访(1.37±0.55)年,治疗组122颗患牙中,113例效果良好(92.62%),9例效果欠佳,经综合治疗后病情均好转。结论:分牙法在邻接关系不正常的牙体缺损修复中应用效果良好,可较好地恢复正常接触点、邻接面以及外展隙,阻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保存患牙,建议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关键词】分牙法牙体缺损修复

【中图分类号】R78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2-0230-02

临床上经常发现,患者牙体因邻面龋坏破坏接触点修复不及时,进而邻牙移位、牙长轴排列不正,出现邻接关系不正常,采用传统修复、充填往往达不到理想效果。收诊244例这类患者,采用分牙法对牙施加力量,使其长轴获得矫正的作用,取得良好效果,并与同期采取常规修复治疗的患者进行对比。现将具体过程报道如下,以期为今后临床上邻接关系不正常的牙体缺损修复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我院口腔科自2010年1月~2012年12月份期间因邻面龋坏破坏接触点后未及时修复而导致邻接关系不正常的244例牙体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03例,女性141例;年龄在13岁~5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4.08±10.02)岁;病程在6个月~2年之间,平均病程为(1.33±0.42)年;其中178例患者为前磨牙邻面龋坏,45第一磨牙邻面龋坏,11例为乳磨牙。所有患者均未合并心脑系统重大疾病。

1.2治疗分组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治疗组122例患者中男性51例,女性71例,平均年龄为(34.07±10.01)岁,平均病程为(1.32±0.41)月;治疗组122例患者中男性52例,女性70例,平均年龄为(34.09±10.03)岁,平均病程为(1.34±0.43)月;经过统计学处理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患牙缺损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价值。

1.3统计学处理分析

将治疗所得数据输入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处理,计算得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治疗组和观察组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标准ɑ=0.05,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P<0.01为有极显著性差异。

2.治疗方法

治疗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常规去龋修复或备牙后冠修复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分牙修复,针对不同情况采用橡皮圈、分牙簧、铜丝等分牙后再行充填或冠修复:①邻接紧密呈面状接触并且缺损较少者,采用橡皮圈分牙法分牙,3~7d分离出约0.3毫米间隙后给予充填或冠修复。②牙齿邻面龋坏破坏接触点导致邻牙移位、牙长轴排列不正,并且修复后邻接点位于正常邻接点与釉牙本质界之间者,采用铜丝分牙,常规放置核体,全冠牙备后,用自凝塑料制作临时冠暂时黏固,使用铜丝分牙,约1周后可见倾斜的牙齿长轴矫正,分离出约1毫米的间隙,按常规制作修复体。③牙齿间的接触是在釉牙本质界的点状接触者,采用多次铜丝分牙法,常规放置核体,全冠牙备后制作丙稀酸树脂冠黏固,铜丝分牙使相邻牙开始移动,每隔1周铜丝拧紧1次,直至位置正常或者基本正常后,拆除脂冠,加厚邻接区,与邻牙重新接触,同时调整牙合面确保牙齿能持续向远中移动,重复上述过程至倾斜的牙齿长轴矫正,按常规制作修复体。

3.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

治疗半年后复查,患牙完全达到下列所有标准视为明显有效,达到2条以上视为有效,其余为无效。

①修复体或充填体稳固,边缘密合,无悬突;

②无食物嵌塞;

③基牙以及邻牙无松动,牙周组织健康;

④良好的咀嚼功能。

总有效率=(明显有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3.2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3.10%)明显高于观察组(80.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0.5~2.6年,平均随访(1.37±0.55)年,治疗组122颗患牙中,113例效果良好(92.62%),9例效果欠佳,经综合治疗后病情均好转。

4.讨论

牙齿的正常邻接关系具有以下作用:防食物嵌塞;免使龈乳头受压萎缩及牙槽突降低;保持牙齿以及牙合关系稳定、牙弓完整,有助于颞颌关节、咀嚼肌和牙周组织保持健康状态。牙邻面出现龋坏或者牙体大面积缺损时而未及时修复时,可导致邻牙移位或者牙齿长轴排列不正,严重者整个邻牙牙冠嵌入缺损内,牙齿间的接触是在釉牙本质界的点状接触,充填及修复后邻面会变成凹面的外型,楔状间隙关闭,易产生悬突、接触不佳、食嵌塞、牙龈炎而使充填及修复的效果欠佳。

分牙法可以将基牙与邻牙间分离出间隙,以利于带环的就位。常用分牙材料主要包括分牙橡皮圈、黄铜丝、分牙簧以及牙线等。目前临床上橡皮圈分牙法是最常用的分牙方法,可以利用弹力分离基牙,操作简单,疗效显著,分牙力量持续,基本不会引起牙周组织的损伤和疼痛。一般3~7天便可以分离出大约0.3毫米的间隙。本文通过大量临床研究发现,分牙法在邻接关系不正常的牙体缺损修复中应用效果良好,可较好地恢复正常接触点、邻接面以及外展隙,阻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保持换牙,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郝瑞,李路平,韩峰,等.乳磨牙牙体大面积缺损的修复治疗[J].CentralPlainsMedicalJournal,2005,32(3):18~19.

[2]StrydomC.Handlingprotocolofposteriorcomposites--part3:matrixsystems.SouthAfricanDentalJournal.2006Feb;61(1):20-21.

[3]刘利苹,牟月照,韩晶.橡皮圈分牙法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体会[J].CHINESEJOURNALOFPROSTHODONTICSSEPTEMBER,2004,5(3):203.

[4]王喜云,冀晓萍.三种分牙方法的对比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21):123~124.

标签:;  ;  ;  

分牙法在邻接关系不正常的牙体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