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美国城市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美国,乡村,印第安人,城市,市区,空间结构,禀赋。
美国城市化论文文献综述
徐和平[1](2019)在《郊区化和逆城市化下的美国乡村发展与振兴》一文中研究指出工业化后,美国人口及资源从农村向城市流动,城市成为经济的中心而日益繁荣,广袤无垠的农村地区富有活力的人口及资源大量流失,经济呆滞与衰退,大量农场被抛弃,无数的村庄荒无人烟,众多小镇消失,乡村衰败触目惊心,城乡冲突异常激烈。二战后,美国联邦政府将公共资源优先配置在大城市之外的地区,引导社会资源流向郊区及乡村。在郊区及乡村基础设施等引导下城市资源、生产要素等向外分散,进而推动郊区、非都市区发展,实现了乡村的振兴,对美国经济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名城》期刊2019年10期)
马先标[2](2019)在《美国城市化历程回顾及经验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回顾美国城市化历史进程中的叁大阶段,即城市化初步兴起或起步阶段、加速与基本完成、从基本实现到完全实现,阐述并主要分析了经济活动、立体化交通运输体系、政府法律法规等对促进其各大区域有差异的城市化,乃至整个国家层面城市化的作用。最后,就其作为已经成功实现城市化的大国对中国新型城镇化的经验借鉴性,给予政策启示层面的解读。(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曹升生[3](2019)在《城市化与美国县政府自治:一项知识史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县政府出于调整治理结构进而提供城市化等新式服务的目的,自20世纪初开始了寻求自治的努力,也就是挣脱州政府的法律束缚——狄龙规则,其结果是百年来有近150个县成为拥有自治章程的自治县。美国学界对此进行了跟踪研究,大体上以县的现代化尤其是大都市区化为重点来考察县自治,至20世纪80年代后进入了对县自治全面总结的时代。综而观之,县追求自治的努力需要州议会的立法支持,在实际过程中牵涉多方利益,而其效果更多的是一种大都市区化下县政府焕发生机,提供区域性服务的愿景。(本文来源于《求是学刊》期刊2019年03期)
王万理[4](2019)在《二战后美国印第安人城市化进程研究(1945-1980)》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印第安人城市化经历了如下进程:二战以前城市化启动,二战期间城市化正式开始,在20世纪50、60年代城市化加速、80年代实现城市化。19世纪,印第安人不断被驱赶、迁移,随着保留地制度的逐渐建立,印第安人慢慢被赶入了保留地,被主流社会所隔离。《道斯法案》颁布,印第安人逐渐失去了土地,印第安人开始试着走出保留地进入城市生活,而同时期推行的教育政策为印第安人了解城市社会提供了条件。二战后初期,曾在二战中参军作战和提供后勤服务的印第安人,他们在战争结束后决定留在城市生活。20世纪50年代初,联邦政府推行的重新安置政策推动了大量的印第安人迁入城市。随着安置人数的增多,1956年国会颁布《959号公法》,对印第安人进行职业培训。随后,职业培训逐渐成为重新安置的一部分,并帮助印第安人在城市逐渐站稳脚跟。在自决时期,印第安人经过民权运动和多元文化的洗礼后,意识觉醒,他们开始寻求民族自决。同时,印第安人城市化水平也不断提高。到1980年,已有超过半数的印第安人居住在城市里。引言部分介绍了研究背景与问题,其中简要梳理了美国城市化、印第安人的历史及印第安人城市化的表现;时间断限的设定;对国内、国外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并指出论文的研究思路、创新及不足。正文除引言和结语共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国内学者与国外学者对城市化的界定;限定了印第安人城市化是按比率确定;梳理了二战前印第安人城市化启动的表现,促成因素及出现的特点。第二部分叙述了二战后印第安人城市化进程中的叁个阶段(战后初期、重新安置时期和自决时期),分析了推动印第安人城市化的因素。第叁部分探讨了印第安人适应城市生活的过程。印第安人进入城市后经济状况得到改善,但与其他族裔相比,城市印第安人在收入、住房条件、就业率、教育方面也面临着挑战。第四部分主要论述城市化对印第安人的影响。首先是家庭观念和农业人口的变化;其次是传统语言及传统文化的丧失;最后是婚姻、血缘比例和隶属关系的变化;结语部分对印第安人城市化进行了总结。(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王苇航[5](2019)在《美国、德国如何实施以小城镇为主的城市化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规划和政策,德国政府引导工业向小城市和镇布局,走出了一条以小城市和镇为主的城市化道路,带动了农村的整体发展。美国和德国,一个是北美大国,一个是欧洲强国,虽然资源禀赋、文化背景、发展历程不同,但在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发展方面却有相似的做法与经验。(本文来源于《中国财经报》期刊2019-03-30)
张婷麟,孙斌栋[6](2018)在《美国城市化的新趋势及对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的都市区化,反映了20世纪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同于传统城市化的新规律。这一过程的主要特点是人口向都市区集中,都市区郊区化和多中心化;后期人口向中心城市回流。当前我国的城镇人口比重已经过半,正处于传统城市化向新型城镇化转型的关键节点。借鉴美国经验,都市区化是中国城镇化道路的必然选择。都市区和城市群要发挥对人口的空间集聚和引领作用,都市区向更有效率的多中心空间模式转型。同时中心城市要避免功能空心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引导和郊区之间良性互动,最终实现都市区整体繁荣。(本文来源于《城市发展研究》期刊2018年06期)
李奇伟,王超[7](2018)在《美国城市化进程中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的构建与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是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制度。为了应对城市化进程中农地数量下降的挑战,美国逐渐发展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在联邦和地方政府的共同努力下,相关政策立法的出台、农地保护计划的实施以及农业区划、税收减免、开发权转移与购买等多元政策工具的运用为基本农田保护构筑了制度屏障。这些经验对我国的基本农田保护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就我国而言,实现对基本农田的有效保护需要健全中央与地方耕地保护协作治理机制,形成以农业功能分区为基础的多元政策保护体系,完善以公平补偿为特征的耕地保护激励机制。(本文来源于《环境保护》期刊2018年12期)
江宇娟[8](2017)在《城市化浪潮在美国悄然兴起》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美剧《老友记》的最终季,钱德勒和莫妮卡结婚之后没有选择继续在纽约市中心生活,而是准备搬到环境更为舒适的郊区。过去四五十年来,到郊区生活一直是美国中产阶级的首选,而这期间伴随的是城市的逐步凋敝。但近几年来,美国各大城市迎来生机,城市化浪潮再次在美国悄然兴(本文来源于《中国证券报》期刊2017-06-03)
周菲菲,李朝阳[9](2016)在《美国城市化背景下职业教育的发展及借鉴》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在城市化背景下大力开展职业教育,推行职业教育主义,为入职业学校开设课程和班级、开展职业指导、设立职业署和信息局,以满足不同人群的教育需求。美国城市化背景下教育改革转向职业教育,是对学校体制面临的外部压力与需求的回应,为我国新型城镇化中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启示。(本文来源于《继续教育研究》期刊2016年07期)
孙杨[10](2016)在《美国城市化进程中“移民融入”问题研究(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一文中研究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工业革命成效显着,从而促进了城市化进程,这一时期美国的正处于快速城市化进程中。随着美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国外移民与国内农业人口开始迁往城市,大量的外来移民来到城市随之大量的社会问题开始出现,阻碍了城市的发展,扰乱了社会秩序。第一部分分析移民涌入城市的动因,总结移民涌入城市有两大动因,第一大原因是“推力作用”迁入大量外来移民,大量国外移民都是受推力作用影响从本国迁入美国,国外移民受到本国宗教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的影响来到城市找工作,谋求生路。本国工业人口受到农业革命的推动从农村进入城市寻找工作。移民涌入城市的第二大原因是“拉力作用”将农业人口涌入城市,城市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吸引了大量本国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工业革命成功的一方面就是改善了交通运输条件,便捷了农业人口大规模的涌入城市。第二部分主要分析大量移民涌入城市带来的社会问题,移民初来乍到来到城市,没有劳动技能没有收入来源,语言不通受到本地人的排斥,这些因素就带来了叁大城市社会问题,首先就是社会矛盾尖锐,社会矛盾尖锐的主要表现是民族矛盾、本地人对外来移民的排斥。其次是贫困问题严重,尤其是贫富分化严重。最后是住房条件恶劣,通风条件、安全系数都很差。第叁部分是分析移民城市融入的主要渠道,主要包括民间渠道与政府渠道。首先是民间渠道,民间渠道包括首先是地方民众发起“社区改良运动”优化移民生存环境,其次是宗教组织通过“社会福音改良运动”加大对移民的慈善救助,最后是民间组织致力于黑人生存环境改善。在政府渠道中第一是多措并举改善移民的住房条件,第二是通过学校教育提高移民的文化素质,第叁是职业技能培训提高移民的就业能力。第四部分分析“移民融入”的效果,效果是一分为二的,既应看到措施实行的良好效果,又应看到依旧存在的问题。第一方面是成效分析,首先是社会问题有所缓和,其次是住房条件有所改善,最后是贫困问题逐渐缓解。另外还应看到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种族矛盾依旧存在。第二是生存条件还不够完善。总之,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解决“移民融入”问题的措施对我国现阶段城市化进程中的很多问题都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本文来源于《曲阜师范大学》期刊2016-04-10)
美国城市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回顾美国城市化历史进程中的叁大阶段,即城市化初步兴起或起步阶段、加速与基本完成、从基本实现到完全实现,阐述并主要分析了经济活动、立体化交通运输体系、政府法律法规等对促进其各大区域有差异的城市化,乃至整个国家层面城市化的作用。最后,就其作为已经成功实现城市化的大国对中国新型城镇化的经验借鉴性,给予政策启示层面的解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美国城市化论文参考文献
[1].徐和平.郊区化和逆城市化下的美国乡村发展与振兴[J].中国名城.2019
[2].马先标.美国城市化历程回顾及经验启示[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3].曹升生.城市化与美国县政府自治:一项知识史的考察[J].求是学刊.2019
[4].王万理.二战后美国印第安人城市化进程研究(1945-1980)[D].东北师范大学.2019
[5].王苇航.美国、德国如何实施以小城镇为主的城市化策略[N].中国财经报.2019
[6].张婷麟,孙斌栋.美国城市化的新趋势及对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启示[J].城市发展研究.2018
[7].李奇伟,王超.美国城市化进程中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的构建与启示[J].环境保护.2018
[8].江宇娟.城市化浪潮在美国悄然兴起[N].中国证券报.2017
[9].周菲菲,李朝阳.美国城市化背景下职业教育的发展及借鉴[J].继续教育研究.2016
[10].孙杨.美国城市化进程中“移民融入”问题研究(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D].曲阜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