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蛋白质反相色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色谱,蛋白质,质谱,等温线,管区,靶向,白蛋白。
蛋白质反相色谱论文文献综述
Elijah,N.MCCOOL,孙良亮[1](2019)在《比较纳升反相色谱-串联质谱与毛细管区带电泳-串联质谱用于自顶向下蛋白质组学(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自顶向下蛋白质组学的一个重要难题是缺乏与质谱可以在线连用并且可以提供高效蛋白质分离的液相分离技术。毛细管区带电泳与纳升反相色谱都可以与质谱在线连用,并且在复杂蛋白质样品分析方面也都有了显着的提升。在这里,我们首次比较了先进的纳升反相色谱-串联质谱与毛细管区带电泳-串联质谱平台用于自顶向下蛋白质组学分析。相对于纳升反相色谱-质谱而言,毛细管区带电泳-质谱可以将标准蛋白质样品的消耗量降低10倍,而且保持与纳升反相色谱-质谱相当的蛋白质信号强度。有意思的是,与毛细管区带电泳-质谱相比,纳升反相色谱-质谱可以获得更高的蛋白质分子的气相价态。这个现象可能是由于反相流动相中的高浓度乙腈使得蛋白质变性的更加充分。从1微克的大肠杆菌蛋白质样品中,毛细管区带电泳-串联质谱可以鉴定到159个蛋白质和513个蛋白质变体,而纳升反相色谱-串联质谱仅鉴定到105个蛋白质和277个蛋白质变体。当将大肠杆菌蛋白质的上样量提高到8微克时,纳升反相色谱-串联质谱可以鉴定到245个蛋白质和1 004个蛋白质变体。由于纳升反相色谱-串联质谱具有比毛细管区带电泳-串联质谱更高的上样量与更宽的分离窗口,当蛋白质样品量不受限制时,纳升反相色谱-串联质谱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在痕量样品分析方面,毛细管区带电泳-串联质谱具有更大的潜力。(本文来源于《色谱》期刊2019年08期)
李恺[2](2017)在《双反相色谱串联平行反应监测靶向定量蛋白质组方法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1优化质谱串联的色谱条件,提高质谱实际检测效率。2优化PRM参数设置,提高低丰度蛋白的靶向定量检测的通量。3建立双反相色谱串联PRM靶向蛋白质组检测方法,实现低丰度蛋白的快速精确定量。方法1色谱条件的优化,包括增加色谱柱内径、降低柱长,提高洗脱流速,缩短洗脱时间,利用DDA方法对293T细胞提取物样本进行检测,从蛋白和肽段水平对鉴定结果进行统计。2利用293T细胞的预分离样本作为检测对象,对PRM方法中的相关参数进行优化,主要包括离子注入时间、AGC、分辨率、监测时间窗口等,生成的数据利用Proteome Discoverer 1.4软件进行数据库搜索,对比不同参数下目标肽段的检测效率,确定相对最优的参数。3将优化后的色谱条件和PRM仪器参数结合,利用反相色谱分离后的293T细胞和大肠杆菌样本对所建方法的检测通量,稳定性以及定量准确性进行评估。生成的数据利用Skyline软件进行抽提处理。结果1复杂样本的检测显示,在70 min有效梯度内,8 cm色谱柱检测蛋白数为4295,肽段数为23709,与12 cm色谱柱的4455个蛋白和24369条肽段相比,基本相当。有效洗脱梯度时长由70 min缩短为35 min,每分钟检测的蛋白数目提升明显。提高洗脱流速,提升了低丰度蛋白的检测灵敏度,且肽段RT稳定情况明显改善。优化后的色谱柱规格为150μm内径和8 cm长,洗脱流速为800 n L/min,有效洗脱梯度时长为35 min。2相对最优的参数如下:监测时间窗口为1.5 min,质谱的分辨率为15000,AGC大小为1e5,最大离子注入时间为40 ms,目标离子的隔离窗口为1 m/z。3建立的检测方法能够在35 min有效梯度内对150种低丰度目标蛋白(400条肽段)进行快速准确定量。结论该研究优化了色谱条件,为提高质谱检测效率提供一种方向。建立了双反相色谱串联PRM靶向定量方法,为低丰度蛋白的精准定量提供了一种技术选择。(本文来源于《华北理工大学》期刊2017-04-16)
王一欣,赵开楼,白泉[3](2014)在《一种具有阴离子交换功能的新型反相色谱填料的制备及对蛋白质的分离纯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离子液体被称为21世纪"设计者的绿色溶剂",已成为电化学、催化、有机合成中重要的反应介质或溶剂。近年来,离子液体被越来越多的学者应用于色谱分析中,正逐渐成为备受关注的崭新领域。离子液体在HPLC中的应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用作液相色谱流动相(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4-04-19)
齐慧[4](2013)在《反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在水稻蛋白质组学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蛋白质组学研究旨在整体蛋白质水平上,更加深入探讨和发现生命活动的规律和本质,其研究涉及动物、植物、微生物等诸多方面。如血清蛋白质组学研究有利于揭示疾病的病理;植物病菌、微生物等蛋白质组学研究,利于清楚地认识植物发病机理,这样可以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损失;植物胁迫蛋白质组学研究,能从源头找到防御机制,使得植物免受侵害或减少对其的侵害;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保证在一定程度上也可得益于蛋白质组学的研究等。水稻是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赖以生存的食物来源,与此同时它是目前禾本科植物基因组最小的植物,被作为单子叶植物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模式植物;所以水稻蛋白质组学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基于"Bottom up"的蛋白研究策略,水稻样品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后才能使用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进行分离鉴定,这其中包括蛋白的提取、蛋白提取物的裂解、蛋白纯化(除杂)、蛋白酶解以及酶解肽段的除盐等一系列操作,这些处理都与后续的分离鉴定结果紧密相关。本论文采用纳升反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以水稻灌浆期剑叶和籽粒为实验研究材料,对水稻蛋白的提取方法、方式的选择,裂解液选择,除杂方式的选择等进行深入研究,旨在建立适合水稻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反相色谱-串联质谱分离鉴定蛋白的方法。实验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建立了纳升级液相分离系统,并优化了流速、脱盐时间、喷雾电压等参数。经实验比较,在初始水相、有机相比例为98:2的条件下,初始流速设置为110μL/min时,在检测状态下流经色谱柱的流动相流速约为200-300nL/min,符合分离鉴定要求,且对喷针的损害较少;脱盐时间经优化后,最终设置为0.5mim;喷雾电压最终选择为1800V。2.研究了适合水稻叶片和籽粒蛋白的提取方法。通过比较酚提取法、TCA/丙酮法、TCA/丙酮结合酚提取法以及SDS直接提取法对水稻叶片、籽粒蛋白的提取效率、提取纯度以及提取物鉴定到的总蛋白种类、分子量分布以及等电点分布等角度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得到以下结论:TCA/丙酮法比较适合于杂质成分复杂的样品的蛋白提取,如水稻叶片等;SDS直接提取法适合于杂质种类较少的样品的蛋白提取,如水稻籽粒等。3.筛选出适用于溶解、还原水稻蛋白提取物的裂解液。实验从鉴定的总蛋白的种类、分子量以及等电点分布等方面比较了四种不同的裂解液组合对水稻籽粒蛋白提取物的裂解效果,得到含4%SDS的100mmol/L Tris-HCl(pH8.5)溶液结合O.lmol/LDTT的裂解液组合的裂解效果最好,不仅能较全面地溶解还原出水稻蛋白,而且对后续辅助酶解方法没有歧视效应。4.优化了适合水稻蛋白样品的辅助酶解方法(除杂方法)。通过对叁种除杂方式除杂效果的优化,并从总蛋白鉴定种类、分子量及等电点分布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得到采用Detergent Removal spin Column去除SDS等杂质的效率最高,且对总蛋白保留最为完整。本论文研究建立了纳升级反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研究水稻蛋白质组学的方法。在现有条件下该方法能单针鉴定出319种水稻叶片蛋白和347种籽粒蛋白。(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3-06-01)
张琳,程鹏,徐绍刚,郝佳越,沈宁[5](2012)在《新型蛋白质分析用大孔径反相色谱柱的性能评价及其在单克隆抗体样品分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型蛋白质分析用大孔径反相色谱柱—TSKgel Protein C4-300被成功开发并应用于单克隆抗体样品的分析。针对蛋白质样品特点,结合填料孔径、配基链长、键合密度、酸性条件下耐久性实验确定了新型色谱柱填料基本特性参数。采用几种标准蛋白质样品,考察了各种色谱参数:柱温、流速、叁氟乙酸浓度对(本文来源于《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交流会(2012)会议手册》期刊2012-04-21)
刘超,王海鹏,付岩,袁作飞,迟浩[6](2010)在《肽段反相色谱保留时间预测算法及其在蛋白质鉴定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液相色谱-质谱(LC-MS)联用是当今规模化蛋白质鉴定的主流技术。肽段在反相液相色谱(RPLC)中的保留时间主要是由肽段的理化性质和LC条件(固定相、流动相)决定的。可以通过分析肽段的理化性质,并量化它们对肽段色谱行为的影响来预测保留时间。预测结果可以用于帮助提高蛋白质鉴定的数量和可信度,也可用于肽段的翻译后修饰等研究。现在已有的保留时间预测算法主要有保留系数法和机器学习法两大类,得到的预测保留时间与实际保留时间相关系数可达到0.93。随着色谱和质谱技术的不断发展,肽段色谱行为的稳定性和重现性越来越好,保留时间预测结果也越来越准确。预测肽段保留时间将成为提高蛋白质鉴定结果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本文来源于《色谱》期刊2010年06期)
裴朝玉,方国波,苗会娟,吕宪禹[7](2008)在《反相色谱法分离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中的蛋白质》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了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溶液溶解的牛血清白蛋白(BSA)及溶菌酶(Lys)在反相色谱(RPC)上的保留行为及分离效果。结果表明:蛋白质在反相色谱上的分离明显受到样品液中的SDS浓度及蛋白质自身理化性质的影响,但通过改变流动相条件能够去除蛋白质溶液中的SDS,实现蛋白质在反相色谱上的分离。该方法为分离纯化SDS处理的蛋白质提供了新的途径,有较大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化学试剂》期刊2008年12期)
吴晓军,林启山,褚爱平,王天用,刘国诠[8](1997)在《大孔硅胶反相色谱填料的高温溶剂法合成及其在蛋白质分离上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报道利用高温溶剂法在Sinopak-S大孔硅胶上键合十八烷基,得到可用于蛋白质分离的高效反相色谱填料,合成时间缩短为3~5h。用苯、萘、菲及苯胺评价了该反相柱,其理论塔板数达每米3到5万,能有效地用于蛋白质和多肽混合物的分离。(本文来源于《分析化学》期刊1997年03期)
陈莹,沈蓓英,刘复光[9](1994)在《醇法大豆浓缩蛋白(SPC)挤压组织化的机理(Ⅰ)──利用反相色谱法研究蛋白质的吸湿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开发了一种反相气相色谱法并将其成功地运用于测试蛋白质的吸湿等温线。结果表明: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单分子层吸湿量明显低于酸法大豆浓缩蛋白,且在吸湿过程中无溶胀现象。由于蛋白质聚集微粒表面的极性吸附点减少,致使醇法大豆浓缩蛋白无法获得有效的塑化作用。这是该大豆蛋白在常规挤压条件下无法实现组织化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食品与发酵工业》期刊1994年05期)
郭立安,常建华,耿信笃[10](1993)在《在反相色谱和疏水作用色谱中温度对蛋白质保留值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们在反相色谱(RPC)和疏水作用色谱(HiC)上研究温度对蛋白质保留值影响时,常把蛋白质保留时间随温度增加而增长作为属于HIC的一个标准,将保留时间随温度增加而减小作为RPC的一个特点。实际上常常出现与之相反的保留行为。过去对于这些反常的行为解释并不令人满意。我们研(本文来源于《色谱》期刊1993年04期)
蛋白质反相色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1优化质谱串联的色谱条件,提高质谱实际检测效率。2优化PRM参数设置,提高低丰度蛋白的靶向定量检测的通量。3建立双反相色谱串联PRM靶向蛋白质组检测方法,实现低丰度蛋白的快速精确定量。方法1色谱条件的优化,包括增加色谱柱内径、降低柱长,提高洗脱流速,缩短洗脱时间,利用DDA方法对293T细胞提取物样本进行检测,从蛋白和肽段水平对鉴定结果进行统计。2利用293T细胞的预分离样本作为检测对象,对PRM方法中的相关参数进行优化,主要包括离子注入时间、AGC、分辨率、监测时间窗口等,生成的数据利用Proteome Discoverer 1.4软件进行数据库搜索,对比不同参数下目标肽段的检测效率,确定相对最优的参数。3将优化后的色谱条件和PRM仪器参数结合,利用反相色谱分离后的293T细胞和大肠杆菌样本对所建方法的检测通量,稳定性以及定量准确性进行评估。生成的数据利用Skyline软件进行抽提处理。结果1复杂样本的检测显示,在70 min有效梯度内,8 cm色谱柱检测蛋白数为4295,肽段数为23709,与12 cm色谱柱的4455个蛋白和24369条肽段相比,基本相当。有效洗脱梯度时长由70 min缩短为35 min,每分钟检测的蛋白数目提升明显。提高洗脱流速,提升了低丰度蛋白的检测灵敏度,且肽段RT稳定情况明显改善。优化后的色谱柱规格为150μm内径和8 cm长,洗脱流速为800 n L/min,有效洗脱梯度时长为35 min。2相对最优的参数如下:监测时间窗口为1.5 min,质谱的分辨率为15000,AGC大小为1e5,最大离子注入时间为40 ms,目标离子的隔离窗口为1 m/z。3建立的检测方法能够在35 min有效梯度内对150种低丰度目标蛋白(400条肽段)进行快速准确定量。结论该研究优化了色谱条件,为提高质谱检测效率提供一种方向。建立了双反相色谱串联PRM靶向定量方法,为低丰度蛋白的精准定量提供了一种技术选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蛋白质反相色谱论文参考文献
[1].Elijah,N.MCCOOL,孙良亮.比较纳升反相色谱-串联质谱与毛细管区带电泳-串联质谱用于自顶向下蛋白质组学(英文)[J].色谱.2019
[2].李恺.双反相色谱串联平行反应监测靶向定量蛋白质组方法的建立[D].华北理工大学.2017
[3].王一欣,赵开楼,白泉.一种具有阴离子交换功能的新型反相色谱填料的制备及对蛋白质的分离纯化[C].第十届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4
[4].齐慧.反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在水稻蛋白质组学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
[5].张琳,程鹏,徐绍刚,郝佳越,沈宁.新型蛋白质分析用大孔径反相色谱柱的性能评价及其在单克隆抗体样品分析中的应用[C].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交流会(2012)会议手册.2012
[6].刘超,王海鹏,付岩,袁作飞,迟浩.肽段反相色谱保留时间预测算法及其在蛋白质鉴定中的应用[J].色谱.2010
[7].裴朝玉,方国波,苗会娟,吕宪禹.反相色谱法分离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中的蛋白质[J].化学试剂.2008
[8].吴晓军,林启山,褚爱平,王天用,刘国诠.大孔硅胶反相色谱填料的高温溶剂法合成及其在蛋白质分离上的应用[J].分析化学.1997
[9].陈莹,沈蓓英,刘复光.醇法大豆浓缩蛋白(SPC)挤压组织化的机理(Ⅰ)──利用反相色谱法研究蛋白质的吸湿过程[J].食品与发酵工业.1994
[10].郭立安,常建华,耿信笃.在反相色谱和疏水作用色谱中温度对蛋白质保留值的影响[J].色谱.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