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氧化物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苹果汁,无机膜,重金属,吸附
氧化物膜论文文献综述
朱力[1](2019)在《多孔不锈钢基铁氧化物膜去除苹果汁中Cd(Ⅱ)和Pb(Ⅱ)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以及工农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因工业废水、废渣和废气不合理排放及农药兽药滥用等原因所导致的环境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农产品中重金属含量超标的问题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研究表明,砷(As)、铅(Pb)、镉(Cd)和铬(Cr)等重金属离子是我国苹果汁中可检出超标的重金属污染离子,这些离子进入人体后易在内脏积累危害人体健康。目前果汁行业常用吸附法解决重金属超标问题,因此亟需开发经济、绿色、高效同时不损害苹果汁品质的吸附材料来分离果汁与重金属离子。本研究探讨了在苹果汁酸性环境下多孔不锈钢基铁氧化物膜对Cd(II)和Pb(II)的去除性能,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了室温下该Fe_3O_4膜对苹果汁中单一存在的Cd(II)和Pb(II)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苹果汁复杂体系下该膜对Pb(II)的吸附率可达到约95%,但对Cd(II)的吸附率仅有约28%。膜对Pb(II)和Cd(II)吸附能力的差异可能是由离子电负性不同:Fe_3O_4膜的等电点(pH_(zpc))为8.08,较高的电负性使Fe_3O_4膜与重金属离子间具有更高的亲和力,因此与Cd(II)相比电负性更强的Pb(II)更易与金属氧化物表面上的O原子形成更强的共价键,促进膜对苹果汁中Pb(II)的吸附。同时反应过程中苹果汁体系温度变化对该膜的吸附性能会产生一定影响,55~oC时Fe_3O_4膜对苹果汁中Cd(II)和Pb(II)的吸附率可分别达到36.8%和98.9%,说明在该反应体系中适当升温可提高膜对Cd(II)和Pb(II)的吸附能力。(2)吸附过程中发现铁离子析出,最大析出量可达约713.0 mg/L。这是由于吸附过程中Cd(II)和Pb(II)与Fe_3O_4膜上的Fe-O基团配位结合影响了Fe_3O_4晶体结构,导致膜稳定性降低。同时根据路易斯酸碱理论:拥有可以接受外来电子对空轨道的物质被认为是路易斯酸,且路易斯酸碱之间可以通过共价键相互作用,在膜与Cd(II)和Pb(II)相互作用过程中这两种重金属离子可作为路易斯酸是接受电子,促进膜上Fe离子析出。此外,随反应温度升高,苹果汁中的Fe离子含量逐步上升,55~oC时可达713.5±3.1mg/L。(3)有机酸和糖类物质是浓缩苹果汁主要成分,其中有机酸成分主要有苹果酸、奎尼酸和柠檬酸,糖类物质主要包括果糖、葡萄糖和蔗糖。SEM与AAS结果表明这几种糖酸成分均对铁氧化物膜有不利影响。其中由于苹果汁中苹果酸含量较高(20g/L),其所造成的Fe离子析出量大于其他几种糖酸可达到763.0±18.7 mg/L,但蔗糖几乎不会导致膜上Fe离子析出。整体而言,相比糖类物质,有机酸对膜稳定性具有更大影响。此外,SEM结果显示这些糖酸成分会造成膜孔的堵塞或腐蚀,其中蔗糖虽不会造成Fe离子析出,但会堵塞膜孔影响吸附效率。(4)苹果汁中含量较高的有机酸(苹果酸、奎尼酸、柠檬酸)和糖(果糖、葡萄糖)可导致铁氧化物膜上的Fe离子溶出的腐蚀机理为:苹果酸、奎尼酸、柠檬酸果糖和葡萄糖结构上的-OH具有一定的还原性,可将膜上Fe离子还原同时破坏Fe_3O_4晶体结构,最终导致e离子溶出。其中,游离在有机酸溶液中的Fe离子多以二价形态存在(XPS结果显示苹果酸、奎尼酸及柠檬酸中Fe(II)的相对含量分别为77.6%、70.1%和56.3%),这些离子会与有机酸形成水溶性的络合物,相比之下,糖溶液中Fe离子大多以叁价形态存在(果糖和葡萄糖溶液中Fe(II)相对含量为45.9%和34.6%。此外,FTIR与XPS均未观察到与膜反应后的蔗糖溶液中Fe-O的存在,进一步证明蔗糖不是导致Fe_3O_4膜上Fe离子析出的原因,这是由于组成蔗糖分子的果糖和葡萄糖上的位点和基团在两者结合过程中消失或被占用,导致其失去还原Fe离子的能力。(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郑晶,张燕,郭满栋[2](2017)在《纳米金/双氢氧化物膜修饰电极制备及对肾上腺素的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纳米金/双氢氧化物膜修饰玻碳电极(AuNPs/LDHs/GCE)的制备,通过循环伏安法、扫描电镜和电化学阻抗对修饰电极进行了表征;详细讨论了电极的性能,找出了制备该修饰电极的实验条件,并将此电极用于生物体系中肾上腺素(Adrenaline,AD)的电化学测定。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修饰电极在磷酸盐缓冲溶液(pH=7.0)中进行循环伏安扫描时,氧化峰电流和肾上腺素浓度在9.0×10~(-8)~1.0×10~(-4)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82,其检出限(S/N=3)可达3.1×10~(-8) mol/L。据此建立了一种新的测定肾上腺素的分析方法,可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本文来源于《分析科学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董明芳,范稚莲,廖国建,王瑞刚,冯人伟[3](2016)在《根表铁锰氧化物膜及其对水稻重金属吸收影响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根表铁膜是水生植物应对环境胁迫的重要机制之一。铁膜在水稻根系金属元素吸收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根表铁膜通过物理吸附、共沉淀和竞争重金属结合位点等作用机制影响水稻根系重金属的吸收转运。通过介绍近年来植物根系铁膜的形成、形态分类及铁膜在植物根系分布特征的研究进展,对揭示铁膜在水稻根系重金属吸收转运过程中的阻控机制提出新建议,为中国南方重金属中低污染稻田安全生产提供新思路。(本文来源于《环境污染与防治》期刊2016年09期)
罗国安,王义明,李清文[4](2015)在《新型纳米氧化物膜电极和溶胶凝胶酶电极的购置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化学电极是研究界面处生物分子点和传递行为的重要手段。采用高新技术来构置高生物兼容性的电极界面,并应用于生物电化学领域,不仅有助于深入认识生物分子的结构特性与生物功能间的关系,对于丰富化学修饰电极理论与技术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成果采用纳米材料和溶胶凝胶技术对电极界面进行了改性,构置了两类新型生物兼容性电极——纳米氧化物膜电极和溶胶凝胶酶电极,对改性后的两类(本文来源于《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发展回顾》期刊2015-07-01)
张曼[5](2015)在《基于液相沉积技术制备的金属氧化物膜及其可见光电催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电催化技术是处理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重要的高级氧化技术之一,其中,光阳极材料的性能是影响光电催化系统效率的一个关键因素。在制备光阳极膜的方法中,液相沉积法具有制备过程简单、成本低、基体适用范围广等优点。本论文研究利用液相沉积法分别制备了ZnO薄膜、Ag/ZnO复合薄膜、α-Fe2O3薄膜和WO3/TiO2薄膜,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谱(EDX)、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 DRS)等多种手段对薄膜的材料学和光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分析,并将这些薄膜电极用于可见光光照下光电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发展了一种新型的以ZnO-HF和H3BO3为前驱体的的液相沉积法制备ZnO薄膜,并通过罗丹明B(RhB)和对硝基酚(PNP)的降解研究了膜电极在可见光照射下的光电催化性能。结果表明,ZnO薄膜为表面不规则的纳米棒状,在可见光区域有一定的吸收。通过调节前驱液中ZnO和H3B03的比例可以改变ZnO膜电极的可见光电催化性能,当ZnO和H3B03的摩尔比为1:2时,薄膜的光电催化活性最高,在240 min内可以降解43.3%的RhB,在210 min内可将75.1%的PNP降解。(2)采用液相沉积法结合紫外光还原法制备了负载纳米Ag的ZnO薄膜电极。SEM[和XPS分析表明纳米Ag颗粒分布在ZnO纳米棒上,且沉积量随着光还原时间的加长而增加。相比纯的ZnO电极,Ag/ZnO复合薄膜的光电催化效率均有所提高。其中,在紫外光照射3min后得到的复合膜电极光电催化活性最高,在可见光照射并外加0.8 V偏压时,在240 min内对RhB的降解率可达到61.3%,比单纯ZnO薄膜的降解率高了18%。膜电极的光电催化活性的提高主要是由于Ag的负载可以提高ZnO薄膜对可见光的利用率,同时Ag与ZnO之间的肖特基势垒有助于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3)以FeOOH-NH4FHF和H3B03为前驱体,通过液相沉积过程制备了α-Fe2O3薄膜,并研究了该膜电极在可见光照射下的光电催化性能。结果表明,经600℃焙烧后的α-Fe2O3薄膜表面为多孔状结构,禁带宽度大约为2.0 eV,相比其它温度下焙烧后的膜电极此薄膜光电催化活性最高。在此电极上,经光电催化反应后,甲基橙(MO)在120min内的降解率达到79.1%,对硝基酚(PNP)在240min内的降解率为46.8%。此LPD α-Fe2O3薄膜具有良好的可见光电催化性能和稳定性。(4)采用两步液相沉积法制备了WO3/TiO2薄膜电极。SEM的分析和FTO上不同膜沉积量的测定表明底层的TiO2由纳米颗粒组成,上层的WO3呈现由纳米片交叉聚集形成的花状结构,而且TiO2薄膜为WO3的沉积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底。同时,WO3明显增加了TiO2对可见光的吸收,提高了TiO2薄膜的可见光电催化活性。当WO3前驱液中H3BO3浓度为0.2 mmol·L-1时,得到的WO3/TiO2薄膜具有最好的光电催化性能,在可见光照射下,同时施加1.0 V的阳极偏压,对RhB的降解率在240min内可以达到50.9%,对4-氯苯酚(4-CP)的降解率在90 min内能够达到大约80%。此液相沉积W03/TiO2薄膜具有高效的光电催化活性和稳定性,适于降解多种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5-05-01)
史茂敏[6](2015)在《多孔不锈钢基铁氧化物膜对水溶液中Cr(Ⅵ)的去除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Cr(VI)是水体主要的重金属污染之一,长期饮用Cr(VI)污染水对人体有致癌、致突变和致畸变性。传统Cr(VI)去除方法存在易产生二次污染、预处理复杂及成本高等缺点。新型纳米材料虽具有很高的吸附效率,但存在未知风险。基于无机膜吸附重金属是一种新型重金属去除技术。本研究以316L多孔不锈钢管为材料,通过原位氧化法在其表面制备了原位铁氧化物膜用以吸附水体重金属,对其制备条件进行了探讨,并对其水溶液中的Cr(VI)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论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于不同条件下对316L多孔不锈钢基体进行了烧结,得到了不同的原位氧化铁氧化物膜。在空气中一段式烧结,可获得多孔不锈钢基原位氧化Fe2O3膜,在空气-氮气中两段式烧结且换气氛温度为400℃时,可获得多孔不锈钢基原位氧化Fe3O4膜,Fe3O4在膜表面以细小颗粒均匀分布;原位氧化Fe3O4膜具有更好的Cr(VI)吸附性能、化学稳定性和机械强度;其等电点为pH8.08。2.将原位氧化Fe3O4膜与溶胶–凝胶法制备的Fe3O4膜对Cr(VI)的吸附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不同Cr(VI)初始浓度下及不同酸调节吸附液pH时,原位氧化Fe3O4膜对Cr(VI)的吸附能力均优于溶胶–凝胶法获得的Fe3O4膜。3.对原位氧化Fe3O4膜的Cr(VI)吸附性能进行了详细探讨,结果表明,当Cr(VI)初始质量浓度为5mg/L,初始pH值为4.0时吸附百分率达到了100%;吸附行为符合动力学准二级模型和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且吸附机制主要以静电吸附为主,化学吸附为辅。4.采用0.1mol/L的Na2SO4与NaOH混合溶液(pH13)进行洗脱,得到的洗脱率为60–70%。(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5-05-01)
王蕾[7](2014)在《POSS改性红外高发射率金属氧化物膜材料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航天器在高速飞行时,与大气发生剧烈摩擦,造成严峻的高温飞行环境,对航天器内部的控制系统正常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以热防护系统的研究受到广泛的关注。在飞行器表面涂覆具有红外高发射率的涂层材料成为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材料的发射率与其辐射性能是紧密相连的,所以具备优秀的红外辐射性能的涂层材料应该拥有较高的发射率,当前的涂层问题的重点之一就是提高其发射率。本课题的研究重点是提高涂层材料的成膜性,选择溶胶凝胶法合成不同结构组分的POSS溶胶体系作为粘结剂。此外,以Na2B4O7·10H2O、ZnO和CaO为原料,添加其他金属氧化物Al2O3、BaO和MgO制备低温釉料。配制发射涂料以钼、硅、铝的氧化物为主要成分,再分别添加钴、镍、锆过渡金属氧化物为辅助成分,球磨制备涂层基料。采用刷涂的方式,逐层涂覆在基体表面,通过控制基体单位面积上的涂层质量从而控制涂层厚度。分别经过80oC、100oC、120oC梯度升温充分干燥得到涂层样品。根据实验设计方案,探究经过不同温度烧结以后的涂层在性能上存在的差别。通过红外测试、TEM测试和XRD测试表征了各部分涂层原料的物质结构,并用SEM对涂层的表面的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此外,还测试了涂层中元素的能谱图、涂层的隔热效果和涂层的发射率大小。XRD测试结果表明:Mo-Si-Al-Co系列涂层原料在经过800oC烧结以后,形成的CoAl2O4尖晶石结构、NiAl2O4尖晶石结构,且显着提高了涂层10~20m波段的红外发射率,Mo-Si-Al-Co-Ni、Mo-Si-Al-Co-Zr和Mo-Si-Al-Co-Ni-Zr系列组分膜层形成了NiAl2O4尖晶石结构,其抗热震性能提高显着。涂覆低温釉料有助于增强膜层的抗热震性,涂层的抗热震性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下降。比较不同组分涂层的隔热效果表明:分别涂覆Mo-Si-Al-Co-Ni及Mo-Si-Al-Co-Zr系列的涂层随加温时间变长而温度升高的速度逐渐变缓,且最终平衡温度最低,说明其膜层辐射散热效果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故Mo-Si-Al-Co-Ni与Mo-Si-Al-Co-Zr系列涂层隔热性能更加突出。经过450oC热处理之后全波段内发射率较高的是Mo-Si-Al-Co-Ni涂层,在2.5~5m波段的发射率接近于1,其他体系涂层的发射率变化趋势大致相同。经材料综合性能的比较可知,在膜层材料中引入POSS,增强了材料的成膜性,但但其添加量会影响材料的抗热震性和低温釉料的成膜温度,实验结果表明,POSS加入量为POSS-50和POSS-60按照1:2的比例混合时材料的抗热震性及低温釉的成膜性最佳。(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4-06-01)
侯宏卫,张小涛,陈欢,刘彤,唐纲岭[8](2013)在《金/钴氢氧化物膜修饰玻碳电极同时测定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将纳米金与钴氢氧化物膜的催化作用有效结合,制备了GNPs/CoOOH复合修饰电极,该修饰电极在碱性条件下对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具有较强的电催化活性。考察了支持电解质酸度及纳米金沉积时间对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电化学响应的影响,选取0.1 mol/L PBS(pH 10.0)作为支持电解质,纳米金的最佳沉积时间为4 min。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利用差示脉冲伏安法(DPV)对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进行选择性检测:当两者浓度同时改变时,对苯二酚和邻苯二酚的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分别在7~100μmol/L和6~100μ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对应的检出限分别为0.9、0.8μmol/L(S/N=3)。该复合修饰电极具有较好的重现性、稳定性及较强的抗干扰能力。(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技术》期刊2013年06期)
王艳坤,吴崇珍[9](2013)在《混合La-Zn氧化物膜在阴极表面电化学共沉积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叁电极体系通过恒电位沉积法使La从Zn(OH)2和La(NO3)3水溶液中掺杂在锌氧化物薄膜中.系统研究了沉积电势和溶液浓度对混合氧化物膜组成的影响,两种金属离子及其氢氧化物的物质分布系数随pH函数的变化通过热力学常数计算和作图标出,并用于解释混合La-Zn氢氧化物在阴极表面的电化学沉积机理和预测混合La-Zn氧化物膜的组成.(本文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2期)
谭庆军,侯宏卫,唐纲岭,胡清源[10](2012)在《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在钴氢氧化物膜修饰玻碳电极上的选择性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镀膜/循环伏安法制备了钴氢氧化物膜修饰的玻碳电极。该修饰电极对邻苯二酚(CA)和对苯二酚(HQ)具有较强的电催化活性。考察了支持电解质酸度对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电化学响应的影响,选用0.1 mol/LPBS(pH 10.0)作为支持电解质。利用差示脉冲伏安法(DPV)对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进行选择性检测,当两者浓度同时改变时,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在6~100μmol/L范围内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分别为2×10–7,5×10–7mol/L(S/N=3)。钴氢氧化物膜电极具有较好的稳定性、重现性及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将此修饰电极应用于模拟水样中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的测定,回收率为95.4%~100.4%。(本文来源于《化学分析计量》期刊2012年04期)
氧化物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了纳米金/双氢氧化物膜修饰玻碳电极(AuNPs/LDHs/GCE)的制备,通过循环伏安法、扫描电镜和电化学阻抗对修饰电极进行了表征;详细讨论了电极的性能,找出了制备该修饰电极的实验条件,并将此电极用于生物体系中肾上腺素(Adrenaline,AD)的电化学测定。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修饰电极在磷酸盐缓冲溶液(pH=7.0)中进行循环伏安扫描时,氧化峰电流和肾上腺素浓度在9.0×10~(-8)~1.0×10~(-4)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82,其检出限(S/N=3)可达3.1×10~(-8) mol/L。据此建立了一种新的测定肾上腺素的分析方法,可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氧化物膜论文参考文献
[1].朱力.多孔不锈钢基铁氧化物膜去除苹果汁中Cd(Ⅱ)和Pb(Ⅱ)的性能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2].郑晶,张燕,郭满栋.纳米金/双氢氧化物膜修饰电极制备及对肾上腺素的测定[J].分析科学学报.2017
[3].董明芳,范稚莲,廖国建,王瑞刚,冯人伟.根表铁锰氧化物膜及其对水稻重金属吸收影响的研究进展[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6
[4].罗国安,王义明,李清文.新型纳米氧化物膜电极和溶胶凝胶酶电极的购置及应用[C].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发展回顾.2015
[5].张曼.基于液相沉积技术制备的金属氧化物膜及其可见光电催化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
[6].史茂敏.多孔不锈钢基铁氧化物膜对水溶液中Cr(Ⅵ)的去除性能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
[7].王蕾.POSS改性红外高发射率金属氧化物膜材料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
[8].侯宏卫,张小涛,陈欢,刘彤,唐纲岭.金/钴氢氧化物膜修饰玻碳电极同时测定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3
[9].王艳坤,吴崇珍.混合La-Zn氧化物膜在阴极表面电化学共沉积机理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10].谭庆军,侯宏卫,唐纲岭,胡清源.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在钴氢氧化物膜修饰玻碳电极上的选择性测定[J].化学分析计量.2012